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巨浪 >

第52章

巨浪-第52章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怀安那边也没有问题,他与李玉民的关系本来就不错,而且是个老好人,谁都不得罪,自然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当刺头。再说了,要出头的话,还轮不到他。”
  “看来,这个最大的麻烦已经解决了。”
  “元帅,其实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
  陈锦宽微微皱了下眉头,点烟的时候,示意卫延年继续说下去。
  “我跟雷霄霆谈过,要做到绝对保密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要耍些手段来麻痹敌人。”接过香烟后,卫延年又说道,“听雷霄霆的意思,我们必须有一个充足的理由来大规模调动舰队,并且调运物资。不然的话,我们的举动肯定会引起日本方面的怀疑。”
  “他的意思是……”
  “即便我们暂时不推行体制改革,也应该做做样子,让日本情报部门相信,帝国海军正在进行改革,难以在短期内发动战争,从而放松警惕。”
  听到这,陈锦宽露出了一丝笑容。
  这正是他解决第二个关键问题的最佳办法。
  第二卷 滚滚洪流 第十七章 … 各怀鬼胎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的军事体制都暴露出了或多或少的问题。战后,军事体制改革成为了各国的热点话题。比如,德国改进了“参谋制”,使总参谋部拥有更多的实权。美国海军完善了两洋舰队制,使两洋舰队相互间的调动更为灵活。
  大明帝国也不例外,只是改革的步伐远远跟不上时代的需要。
  谁也没有预料到,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在战争阴云密布的情况下,帝国海军对舰队编制与指挥机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大部分评论家的眼里,这场改革晚来了至少十年!
  一时之间,关于大明帝国海军改革的事情成为了几乎所有人的话题。评论家在关注,平民百姓也在关注。当然,密切留意着帝国一举一动的外国情报机构也在关注。
  当陈锦宽宣布改革方案之后,全世界绷紧了的神经也松弛了下来。
  毫无疑问,在帝国海军改革期间,帝国无力发动对外战争,至少不可能发动对日战争。
  就在陈锦宽宣布海军改革方案之后的第三天,帝国内阁首辅府新闻发言人对外宣布,帝国首辅萧鼎昆接受了日本首相的邀请,将于近期择日访问日本。
  此消息一出,所有关于帝国与日本可能爆发战争的传闻顿时烟消云散了。
  要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帝国首辅还从未访问过日本。同样的,日本首相也没有访问过帝国。
  萧鼎昆决定出访日本,是在两国海军舰队互访之后,外交上迈出的很大一步。
  更重要的是,这表明了帝国的态度。
  即便有人猜测,这只是大明帝国在战前释放的烟幕弹,目的是麻痹日本,让日本疏忽大意,然后趁机发动战争,打日本一个措手不及。可是,在帝国海军完成体制改革之前,有能力发动战争吗?
  按照陈锦宽提出的改革目的,没有一年半载,帝国海军难以恢复全部实力。
  在此情况下,帝国凭什么发动战争?
  当然,陈锦宽宣布的海军体制改革计划,也为海军主力舰的调动,物资调运找到了理由,更为三大舰队司令官返回帝国海军司令部找到了理由。
  此时此刻,唯一保持清醒的只有一个人。
  他就是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日本海军“掌门人”:高野五十六上将。
  名义上,日本海军归日本海军大臣,即海军总司令指挥,实际上,海军大臣只负责行政事务,舰队的指挥大权在联合舰队司令官手上。
  作为曾经到帝国留学四年,目睹了帝国国内之繁华,工业之强盛的日本海军军人,高野五十六从心底知道,日本绝不是帝国的对手,即使算上美国,也不是大明帝国的对手。更重要的是,高野五十六很清楚帝国对日本的态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向帝国宣战的时候,已经在联合舰队担任高级参谋的高野五十六曾经竭力反对与帝国开战,认为应该坐山观虎斗,等到帝国与美国打得筋疲力尽的时候,再决定是否参战,以及帮谁作战。
  只是,当时他人轻言微,他的意见没有得到重视。
  “与论岛海战”中,高野五十六作为日本联合舰队参谋长,在关键时刻下达了撤退命令,最终保住了联合舰队的家底,也保住了日本海军的家底。
  随后,在“爪哇海战”中,在高野五十六的建议下,联合舰队没有参加正面决战。结果,与帝国海军正面对决的美英舰队都承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并且最终被迫与大明帝国坐下来谈判。
  战后,高野五十六顺利成为联合舰队司令官,并且晋升为海军上将。
  在他的主导下,日本联合舰队成为了西太平洋地区,实力仅次于大明帝国东洋舰队的主力舰队。更重要的是,高野五十六的一系列正确决策使联合舰队焕然一新,蒸蒸日上,逐渐具备了挑战帝国海军的实力!
  比如,对四艘“金刚”级战列巡洋舰的改造工作就是由高野五十六决定的。
  另外,“大和”级战列舰的设计与建造工作也是由高野五十六决定的。
  按照高野五十六的判断,如果大明帝国与日本再度爆发战争,大明帝国肯定会集中全力对付日本,争取速战速决,然后腾出手来对付英美,从而为获得最终的胜利奠定基础。在此情况下,日本海军将面临数倍于己身的强敌。
  毫无疑问,日本海军要想反败为胜,需要“以一挡十”的超级战舰。
  “大和”级战列舰就是这种战术思想的产物。另外,日本海军主力舰的速度比大明帝国同级主力舰都要稍微快一些,这也是从日本海军的战术思想出发得出的结果。
  按照高野五十六的判断,只要联合舰队还在,大明帝国就无法征服日本!
  也就是说,日本要想“战胜”大明帝国,必须保持一支“存在的舰队”,避免过快的失去制海权,为美英参战争取到时间。
  按照这个思路反向推导,很容易得出大明帝国战胜日本的必要条件。
  那就是突然袭击,争取在一次到两次决定性的海战中歼灭联合舰队,夺取制海权,在美英参战之前迫使日本投降。
  为了达到突然袭击的目的,大明帝国必然会采用一切手段麻痹日本。
  显然,高野五十六的判断相当准确。
  也就在萧鼎昆的新闻发言人宣布帝国首辅将择日访问日本的第二天,高野五十六签发了一道命令:“比睿”号战列巡洋舰的改进工作必须在月底前完工,然后与另外三艘已经完成改进工作的金刚级快速战列舰编为第一快速战列舰群,开赴达沃军港。
  按照原计划,“比睿”号的改进工作将持续到七十二年(公元1940年)初。即便船厂加班加点也难以提前四个月完成所有的改进工作。也就是说,“比睿”号只能以“半成品”的身份投入战争。
  另外,从高野五十六的调防安排上来看,他已经做好了在年内与帝国海军开战的准备。
  到时候,以达沃港为基地的第一快速战列舰群足以牵制住帝国南洋舰队,由六艘战列舰组成的联合舰队以本土港口为基地,足以应付帝国东洋舰队。至少,能够牵制住帝国东洋舰队,为美英参战争取到时间。
  这个计划非常有野心,却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
  那就是,要想实现该计划,日本联合舰队就不能被动防御,必须主动进攻,掌握海战的主动权,才有可能牵制住帝国海军三大舰队。
  不说别的,如果算上北洋舰队的三艘主力舰,即便不考虑南洋舰队,帝国海军也能在西太平洋上投入至少十三艘主力舰,日本联合舰队却只有六艘主力舰,在二比一的实力对比下,日本联合舰队有何胜算?
  如此一来,高野五十六必须冒险进攻。
  最理想的结果是:打掉势单力孤的北洋舰队,然后利用联合舰队的速度优势,迅速回师本土,与东洋舰队决战。
  地常驻海参崴的北洋舰队,日本联合舰队不是没有下手的机会,而是没有下手的理由。
  如果由日本挑起战争,大明帝国有十万个理由让日本灭国亡种,美英也没有充足的理由参战。相反,如果让大明帝国先动手,联合舰队就将错过对付北洋舰队的最佳时机。
  不管对高野五十六来说,还是对日本海军的其他将领来说,这都是一个超难选择题。
  要么主动挑起战争,要么坐以待毙,两者都是有利有弊,且难以照顾周全。毫无疑问,只要大明帝国决心发动战争,并且决心消灭日本,联合舰队取胜的机会极其渺茫。
  即便高野五十六坚信能够消灭北洋舰队,然后挡住东洋舰队的进攻,并且坚持到美英参战。可是,开战权不在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的手上。到底要不要主动进攻,不是由高野五十六说了算的。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了。
  在陈锦宽亲自主导下,帝国海军总参谋部扩编,由卫延年全权负责除大西洋舰队之外,所有战舰的调遣工作。另外,在东洋舰队司令部的基础上,由南洋舰队与北洋舰队各派人员加入,成立了帝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
  与此同时,三大舰队的数十艘战舰正在按照海军司令部的命令前往新的驻泊地。
  按照新的编制体系,三大舰队的十六艘主力舰全部编入太平洋舰队。其中“太祖”号、“太宗”号战列舰与“果敢”号战列巡洋舰编为快速战斗群,以高雄为母港,主要应付南面的威胁;另外十三艘战列舰变为主力战斗群,以那霸为母港。随后,完成训练的“仁宗”号战列舰也编入了快速战斗群,并且前往高雄港“报道”。
  如此一来,帝国海军在西太平洋上集中了十七艘主力舰。
  人事方面,李玉民担任太平洋舰队司令官,前东洋舰队参谋长柴晋亨担任太平洋舰队总参谋长,同时晋升为海军中将;郭怀安担任主力战斗群司令官,前北洋舰队参谋长施良平担任主力战斗群参谋长;祖寿清担任快速战斗群司令官,兼参谋长。
  九月底,各项人事调动全部到位,太平洋舰队正式宣布成立。
  出人意料的,陈锦宽没有参加在那霸港举行的太平洋舰队成立典礼,只是派卫延年代表帝国海军司令部前去主持活动。
  另外,祖寿清率领的快速战斗群也没有前往那霸港,而是直接去了高雄港。
  第二卷 滚滚洪流 第十八章 … 打与不打
  当两艘“皇帝”级战列舰并靠在横向码头上的时候,才能真正感受到其强大的压迫感。
  因为在设计建造的时候,“太祖”号与“太宗”号都划给了东洋舰队,“太祖”号是按照舰队旗舰的标准建造的,而“太宗”号则是按照支舰队期间的标准建造的,所以两艘战舰在细节上有些差别。
  比如:“太祖”号的司令舰桥比“太宗”号多了一层,明显显得高大一点。另外,“太祖”号上有全套舰队指挥设备,“太宗”号上只有支舰队指挥设备,所以“太祖”号的天线数量比“太宗”号多得多。
  当然,作为快速战斗群旗舰,“太宗”号完全有能力胜任。
  只是,很多人都想不通,祖寿清为什么不选择条件更好的“太祖”号为旗舰,而是选择了条件稍差的“太宗”号。
  大概,祖寿清想在原本属于东洋舰队的“太宗”号上过一把司令官的瘾吧。
  到达高雄港的第二天,“太祖”号与“太宗”号一起出港,继续进行训练。与以往不一样,祖寿清决定让两艘新服役的战列舰一同训练。大概,他想让东洋舰队的官兵见识见识南洋舰队官兵的能力。
  因为在前期训练中,“太祖”号的主炮身管已经过了“半寿期”,为了避免过早返回船厂更换炮管,所以在与“太宗”号的协同训练中,“太祖”号主要进行副炮射击,以及机动规避训练。“太宗”号在训练场上唱起了主角,只是其主炮射击的成绩非常糟糕。
  十月三日,“太祖”号离开高雄港的第四天。
  两艘新式战列舰完成了头四天的基础训练,正在进行最高航速下的规避训练时,远在上千公里之外的德之岛南面海域,一件大事发生了。
  当日上午十点过,帝国海军的巡逻炮舰在数次警告无效之后,击沉了“日之丸”号渔船。
  毫无疑问,那是一艘悬挂日本国旗的渔船!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将琉球群岛的大岛划归给日本,并且在《巴黎停战条约》上明确规定:大岛,以及附近岛屿为永久中立区,日本只能履行行政管理权,不得在此设立军事基地。
  问题是,《巴黎停战条约》只明确了大岛的归属权,没有明确其他岛屿的归属权。
  大岛南面的德之岛就成为了帝国与日本的争议地带。
  按照日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