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第5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要进行产业革命,就必须同步淘汰掉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也就是将那些高能耗,高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让帝国的劳动者得到解放,从而能够为新产业提供足够的劳动力。
显然,帮助其他国家恢复工业基础,是将帝国的低端产业转移出去的基础条件。
这一点,在帝国战后的战略援助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在对日本的战略援助中,帝国以恢复日本的国民民生为由,将纺织业,食品加工业,乃至低端冶金业都转移到了日本去。这样一来,日本的大批劳动力得到了用武之地,帝国也能够从日本进口到大量廉价商品,以满足帝国百姓的生活需要。同时,通过向日本出售制造设备,以及其他尖端技术,达到贸易平衡的目的。
当然,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是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战后持续了二十多年。
当人类进入了航空时代与电子时代的时候,帝国的资本家再次证明了自己的长远目光。当时,帝国国内的主要产业就是高端制造业、航空业、汽车业、特种冶金业、电子制造业、制药业等等具有高附加制的产业,而纺织业、低端冶金业、食品加工业、乃至造船业都陆续转移到了其他的国家或地区。
当然,在产业升级中获得好处的绝不仅仅是资本家。
通过产业升级,帝国的劳动者,特别是工人也成为了受益者。比如,以往一个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只能在市场上卖一个金元,而现在一个工人生产出的产品可以在市场上卖十个金元。虽然资本家从中拿走了大部分的利润,但是工人的工资也翻了好几倍。当然,最重要的是,帝国内阁政府与议政院在战后出台了数十项旨在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行政规定与法案,并且加强了工会的权力,从而使资本家不能肆意掠夺工人。
除了工人之外,农民也同样是受益者。
可以说,通过对外战略援助,以及后来的产业升级,帝国在战后的二十多年之内,不但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矛盾也得到了解决,更是避免了经济危机,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了帝国产能过剩的问题,从而使帝国首先进入了电子化时代。
数十年之后,当所有人回首萧鼎昆当时的策略时,都不得不承认,正是萧鼎昆发起的对外战略援助,将帝国带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并且为战后为期二十年的“黄金发展期”奠定了基础,更为帝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提供了最坚固的基石。
后来,有人在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十项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国际政策时,“重建援助计划”排名第一。该计划不但使全球数亿人迅速的摆脱了战争的阴影,过上了稳定安康的日子,还对战后的世界秩序产生了重大影响。
当时,得到了帝国大力援助的国家都在短期内恢复了实力,而与帝国对抗的国家则花了更多的时间来恢复战争创伤,从而导致其国际地位急剧降低。当然,这项计划也最终将世界分化成了二个集团,即以帝国为核心的“环太平洋集团”(除了英国、土耳其等国之外,主要成员国都是太平洋沿岸国家),以及以德国为核心的“欧洲大陆集团”。
从这个角度来看,也许这正是战略援助计划的最大负面效果吧。
第十五卷 最后总攻 第四十四章 … 军人归宿
战争结束,所有军人最想得到的是一张回国的船票,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立即回家。
白佑彬是在六月十日左右收到海军司令部的正式命令的,让他留在美国以占领军总司令的身份继续负责临时军管政府的工作。按照白佑彬的认识,他最多在美国呆一年半载,等到美国过渡政府成立之后,他就能衣锦还乡。当时,白佑彬还让回国的蓝凌波给家里带去了消息,并且托前往英国处理善后事务的谢昶伦帮他买一些礼品。
此时,很多军人都收到了相关的消息。
因为要成立占领军,以及临时军管政府,很多部队都要改制为占领军,到美国各地维持秩序与社会治安,随后还将被派去控制转让给帝国的军事基地。
毫无疑问,几乎没有人想留下来。
为了让军人们安心留在前线,并且体现平等原则,帝国首辅代替即将成立的帝国国防部公布了《现役军人退役暂行办法》。按照该办法,所有军人将通过服役时间,所立战功,所获嘉奖等因素积累一定的服役点数,只要服役点数达到了办法中所规定的退役标准之后,就能立即领到回国的船票。没有达到的,则必须留在前线继续服役,直到达到所需点数才能退役。
帝国海陆两军也随后公布了《鼓励服役暂行办法》。
按照海军公布的办法,所有志愿延长服役期限,并且与帝国海军签署延长服役合同的军人,都将得到“志愿服役勋章”,并且在晋升时得到优先考虑。
当时,前线最缺的还是基层军官。
可以说,整个战争期间,不管是海军,还是陆军,最需要的都是基层军官。主要是基层军官的伤亡量巨大,而补充量又不是很多。
在几套办法公布之后。有大概三分之二地基层军官都达到了退役地标准。
如此一来。海军不得不出台相关地政策留住经验丰富地基层军官。
当时。海军为之制定了一系列地临时办法。除了志愿服役所获得地好处与有待之外。所有基层军官地下一次晋升要求降低三分之一。如果达到了新地标准。则立即晋升。另外。所有志愿留在海外地基层军官地津贴增加百分之二十五。每年还能根据实际表现。获得一笔额外地海外驻军津贴。上尉以上级别地军官每年都能获得半个月地探亲假(不含往返旅程所需时间)。在海外基地逐步建立完善之后。上校以上级别军官则可以分到住房。并且可以让家属随军。
可以说。这些条件都是很优厚地。只是仍然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当时。帝国军队面临地最大问题就是。大批义务兵都想退役。而裁军工作由迟迟没有能够安排下来。导致裁军工作滞后地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地就是帝国国内暂时无法为所有复员军人提供就业岗位。如果大批军人返回国内。一时之间又没有办法找到工作。必然导致国内局势动荡。
再研究得深一点。则是战时地征兵体制不再适合战后地环境。
在此之前,帝国一直实施的是义务兵与志愿兵结合的征兵体制。按照帝国宪法,每一名成年男性公民都有资格服兵役,只是在和平时期,帝国不需要那么多的军人,所以就主要招募志愿兵,而让达到了服役年纪地公民在三十五岁之前每年接受一个月到二个月的预备役培训。战争时期,则面向所有公民招募兵员,只要在服役标准之内的,且没有特殊原因的公民,都必须服役。
这套由张居正首辅创立的军事体制,确实在数百年之内发挥了重大作用。
只是,随着时代进步,特别是战争技术的进步,它越来越不符合战争的需要了。
拿海军来说,因为装备了大量的新式武器装备,士兵的培训期已经从风帆时代地数个月延长到了一年左右(风帆时代征召的主要是商船与渔船水手),而一名真正优秀的士兵至少需要二年的时间才能真正的熟悉自己的岗位,而一名海军士兵的义务服役期只有三年。也就是说,在其适应了岗位之后,只能干一年,然后就要离开,导致海军中只有三分之一地熟练士兵。
军官更突出,一名基层军官需要四年的军校学习,外加三年的实际锻炼才能成材。
也是说,通过义务招募的军人很难保持军队的战斗力。
到战争结束地时候,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了。
当时,帝国内阁首辅,国防大臣,以及海陆两军的总司令都在考虑改变兵役制度地问题,即用志愿兵替换义务兵。只是在具体推行的问题上,内阁与军队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陈锦宽与肖万青都希望立即推行志愿兵役制,以提高军人地积极性。
显然,这不太切合实际情况。
先是经费问题无法得到满足。如果所有军人都转为志愿兵,那么帝国每年的军费开支将增加大概三分之一。其次是军队规模过于庞大,必须尽快裁减掉一批军人,如果实施志愿兵役制,必然对裁军工作造成影响。第三是国防部即将成立,按照萧鼎昆地想法,应该在军事体制改革的同时推进志愿兵役制,以此来加强军事改革的力度,尽快完成军队转型。
当然,现实也确实需要尽快实施志愿兵役制。
在此情况下,海军首先在基层军官中推行了志愿兵役制,即任何一名希望继续在海军中服役的基层军官都可以通过签署兵役合同的方式,从义务兵转为志愿兵,并且针对不同级别的军官制订了不同的服役年限。只有在达到最高年限时还没有得到晋升的军官,才会被解除合同。另外,即便在与帝国海军解除了兵役合同之后,只要达到一定的服役年限,六十岁之后,每年都能从帝国海军领到一笔养老金,并且终生享受海军的医疗福利。
海军能够提前推行志愿兵役制,也主要是因为海军的特殊性。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帝国内阁就准许海军为技术官兵提供额外待遇,即与关键岗位上的技术官兵签署兵役合同,提供志愿兵的待遇。
结果,陈锦宽在这个时候灵活应用了这条政策,把基层军官全都算成了技术军官。
这一政策,在很大的程度上保留了帝国海军的骨干力量,特别是那些既年轻,又有上进心的军官。要知道,后来在这批军官中,诞生了上百名将领,以及三任帝国海军元帅,五任帝国海军总参谋长,且都为帝国海军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当时没有将他们留在海军中,恐怕帝国海军在数十年之后的面貌就会完全不一样吧。
当然,海军中的高级军官肯定得到了重点照顾。
按照帝国海军的传统,在晋升为少校,正式进入了高级军官的行列之后,就将与帝国海军签署一份聘用合同,从此成为真正的职业军人。只是,当战争结束的时候,帝国海军需要解决的不是高级军官太少的问题,而是高级军官太多了!
战争期间,很多军官都累功晋升为了高级军官。
到战争结束的时候,帝国海军高级军官与基层军官的比例是一比六,而战前的比例是一比十四。按照比较合理的配制,高级军官与低级军官的比例也不能大于一比十。
结果,当时帝国海军必须大规模裁减高级军官。
在战争结束之后的一年之内,就有上万名校官被裁减掉了。为了避免造成一战后那样的军人示威暴动,海军给每一名被裁减的高级军官都提供了一笔优厚的补偿金,另外还保证为其子女提供现役军官子女的待遇。
第二批需要裁减的就是将领。
万幸的是,白佑彬以及他的几个好友,他熟悉的几个老部下都不在裁减的范围之内。而让白佑彬稍感意外的是,郑恩博竟然在第一批裁减的将官之中。虽然最后郑恩博并没有离开海军,却也离开了关键职务,被派到了预备役司令部去。
相对而言,裁减将领的影响更大。
毕竟,能够成为将领的,不但是精英,更是不折不扣的职业军人。这些人在离开军队之后,除了自家有门路的,或者关系网比较广泛的,那些平民出身的将领,或者是在战争期间没有太大名气的将领,在社会中几乎无法找到适合的岗位。
当然,海军对提前退役将领的待遇也是非常优厚的。
简单的说,海军不缺养一批将领的钱,裁减将领的主要目的是要将一群已经没有办法做出贡献,却身居高位的人驱逐住海军,为那些有能力,有干劲,且能够继续为海军做出贡献的年轻人,特别是高级军官留出发展的空间。
随后,就是轰轰烈烈的大裁军。
作为战区司令官,白佑彬每天都会为一大批军人的退役文件签字。
看着那些曾经一起浴血奋战,曾经一同出生入死,曾经一道同甘共苦的战友加兄弟一批接一批的离开了军队,白佑彬的心情可想而知。
虽然他知道,这是军人的必然归宿,但是他却有点难以接受,有种被抛弃的感觉。
只是,对他这个战区司令官,临时军管政府首脑来讲,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他不得不抛开那些不愉快的事情,把精力集中到手头的麻烦上来。
第十五卷 最后总攻 第四十五章 … 宝贵经验
不知不觉。一年多就过去了。
白佑彬没有能够如愿以偿的回家。只是在二次春节的时候。妻子带着已经会走路。会叫爸爸的儿子来看望了他。因为夏紫瑶也是现役海军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