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井冈风云录 >

第64章

井冈风云录-第64章

小说: 井冈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鼎险些从马上摔下来,不由回头向后看看。城头上浓烟滚滚。这时,红军的冲锋号又响了。他料知建宁被红军攻破,猛加一鞭,马驰如飞地向东北遁去……
  山坡上的一棵古树下,是简易的三军团指挥所。指挥所居高临下,对建宁城一望无遗。
  毛泽东、朱德等驰马上了山,到指挥所前下马,同迎接的滕代远简单问候了几句便进入指挥所。毛泽东、朱德各自接住递过来的望远镜,观察前方。他俩人从望远镜中看到红军战士冲进城内,冲到城墙上的红军战士将红旗插上城头。有的还向城外摇动红旗。
  突然天空飞来一架敌侦察机,在指挥所上空掠过。众人抬头看看空中的飞机。毛泽东问滕代远:“彭总指挥呢?”
  滕代远:“他去了前沿。”
  毛泽东又拿起望远镜,从望远镜中看到彭德怀提枪指挥队伍向城中冲去。毛泽东拿着望远镜,耳闻枪声和冲杀声,不由诗兴大发。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从5月16日的富田战斗到31日的建宁战斗,历时15天,由西向东横扫7百里,5战5捷,歼灭敌人3万多人,缴枪2万余枝,又一次地打破了蒋介石的“围剿”。
  江西败讯报到南京,蒋介石在官邸闻后,一拳击在桌上怒目而立。身后的陈布雷吓了一大跳。
  陈布雷驱前一步,轻声叫道:“先生……”
  蒋介石无声地坐在椅子上,过了好久,蒋介石才起身,踱到窗前,久久地望着窗外的树木花草。过了好长时间,他才缓缓地回头看着立在那里的陈布雷,慢而伤感地说:“攻战莫如攻心。攻战连连败北……全是蠢才!……”他离开窗户,来到桌案前,一手击桌案:“党国之大业,非败在这帮蠢才之手不可!”
  坐镇南昌行营指挥的何应钦,也正在气怒、悔恨参半的室内踯躅。他的一条腿不好使,走起路来有些跛。他的少将高参进来禀报说:“我各路军已退向赣州、泰和、吉安、吉水、永丰、乐安、宜黄、南丰等地转入防御。”何应钦听后,跛着腿奔至军用挂图前,查看。看后,正要说什么,被“报告”声打断。
  “进来!”
  何应钦没好气地说。
  上校手拿电报进来:“委员长追查作战不力的急电。”
  何应钦接过连看也不看,丢到了一旁的纸篓里。
  第二部 力挽狂澜(七)
  20。大将风度
  蒋介石两次进攻江西红军,都是大张旗鼓,鼓噪而进。其结果是丢盔弃甲,掩旗而遁。军事上的失利,使他伤心动火。
  而自家后院又起政治风波。原因是胡汉民在1928年8月从欧洲回国支持蒋介石,将其捧上国民政府主席的宝座,帮助蒋介石扣留了李济深,打败桂系军阀;在蒋冯战争中,又帮助蒋介石打败了冯玉祥,消灭了唐生智的部队;在中原大战中,还帮助蒋介石打败了冯阎联军;当时就有人劝胡汉民不要因支持蒋介石而再一次地得罪汪精卫。胡汉民则认为,自古是武人‘马上得天下,文人治理天下。’只要不打仗,就可用法制约束枪杆子。汉朝叔孙通帮刘邦定了朝仪。南京如果我不去,也会有人去。由于蒋介石想当五院之上的总统,胡汉民则对他的企图不满,私下多次发牢骚。蒋介石也感到胡汉民已是多余。胡汉民是想让蒋介石当土耳其的凯末尔。凯末尔是土耳其的总统,在他带兵打败希腊军后,把国政交给了副总统伊斯默,他自己则带着美人游览风景区。胡汉民也希望蒋介石是中国的凯末尔,把中国的党政大权也交给他掌管。胡汉民只不过是书生气十足罢了。曾在胡汉民回国途径香港时,他的老朋友邓泽如送给他一个装黄雀的小竹笼,实际上是无言地告诉他,日后他胡汉民就是笼中的小鸟。
  胡汉民十分自信。在1930年11月12日召开的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上,矛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胡汉民曾用一个小故事来比喻过蒋介石。那是欧洲大战时,法国的一个飞机制造师,驾驶飞机的技术十分高明。在一次战斗中他立了大功,巴黎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他以为自己驾驶飞机的技术很高明,汽车当然也不在话下,于是他要求驾车。结果,他用操纵飞机的办法操纵汽车,当场撞死几十个欢迎者。他言下之意蒋介石就是那个驾驶汽车的飞行员。
  蒋介石在恼怒之下软禁胡汉民于飞机场附近。其结果,当时的文职官员古应芬先后策动陈济棠、李宗仁、孙科等发动反蒋运动。于是,国民政府内出现了政治危机。
  蒋介石总想统一中国,实际上他一天也未统一过。
  善于审时度势的毛泽东和朱德,正好利用这一时机发展自己。在建宁的总结会上,朱德曾说过,这次反“围剿”取得了军事上和政治上的胜利,可以说,这个胜利来之不易。我们顶着两个方向的压力,一是蒋介石20万大军的压力,另一个是来自我们内部思想上、认识上的不统一,出现了“分兵退敌”和“大转移”的意见。是毛泽东力排众议,坚持原则,反复作工作的结果,是“诱敌深入”正确战略方针的结果。众人听后热烈鼓掌。从掌声中可以看出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实践中得到了巩固,其战略指导思想为大家所接受。彭德怀也曾说过,毛泽东同志是我军“摇鹅毛扇”的,是我们的军师。
  这次,战胜了数倍于我们的敌人,就是充分发挥了毛泽东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方针的结果。以相对劣势装备和绝对劣势兵力,又无后方接济的情况下,取得的伟大胜利,创造了古今中外没有过的崭新的战略战术。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武器库中新的发展,以他之言,叫做毛泽东的军事辩证法。彭德怀的讲话也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毛泽东站起来以手示意,制止了掌声:“以上大家都说得很多啰。目前的局势,是两广的军阀成立了另一个‘国民政府’同蒋介石控制的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并积极部署向湖南进兵;北方的张学良、冯玉祥、阎锡山所部也在伺机南进。因此,总前委决定,利用国民党内部的新矛盾,乘江西之战处于暂时守势之机,我们转入进攻。以赣南为中心,分别向北、向南、向西三个方向发展。任务是广泛发动和武装群众,扩大苏区,为粉碎敌人的再次进攻创造条件。现在请朱老总下达任务。”
  朱德代表总前委讲了三期发展计划,重点是发动群众,扩大苏区和筹款等项工作。第一期北向南丰一线发展。地方工作要完成四项任务:一是建立地方游击队;二是领导群众分田;三是指导建立地方苏维埃政权;四是建立地方党团组织。
  红军对内完成三项工作:一是筹款,用于作战经费需115万;二是在军队中加强军事训练和政治党团训练;三是招收3万名战士,扩大红军队伍。各军的任务是:红三军、红四军在宜黄、南昌附近展开工作;红十二军在建宁、泰宁展开工作;红三军团在黎川及其附近展开工作。
  会议以后,毛泽东又把红三军、红四军的军长、政委留下。
  “把你们留下来,是还有一些事情再交待一下。你们两个军的正面有朱绍良三个师的兵力。你们向北发展,威逼南丰,其目的是迫使朱绍良后退,以期达到占领南丰、南城、宜黄之目的,继而进兵抚河流域的战略目标。”毛泽东停住话头,点燃香烟。
  黄、蔡、林、罗四人起身到地图前,仔细看视。
  朱德问:“你们的压力不小,有困难吗?”
  黄公略很干脆地回答:“没有!”
  林彪像似深思熟虑地回答:“困难肯定会有。但,我们能克服。”他既不想说干脆话,但他又决不会讲对他有影响的丧气话。这也正是林彪的精明之处。
  朱德:“你们到了以后,可给地方赤卫队发些武器弹药,必要时派部队的一些骨干到地方工作,领导地方的武装斗争。”
  毛泽东又着重强调道:“我军不仅是一个战斗队,而且还应是工作队、宣传队,到那里后要同群众打成一片,在那里生根、开花、结果。”
  总部首长的指示,会后马上得到贯彻。
  几天以后,在南丰附近。王良师长、李赐凡政委神采奕奕地来到三十二团驻地,刚进村,迎面就看见几个战士在墙上刷标语:“打倒蒋介石,保卫苏维埃!”
  王良、李赐凡走近正在刷标语的战士,战士停住手打招呼:“首长好!”
  王良见“蒋介石”三字分别写倒,不由问道:“小鬼,‘蒋介石’三个字怎么都倒了?”
  一个战士抢先回答:“两次‘围剿’都被我们打败了,他还能不倒吗?”王良、李赐凡俩人笑了,战士也随着笑了。
  这时,一个年轻战士带领着二十多个肩扛红缨枪的儿童团员从他们身边走过,并向他们俩人招手,俩人也招手致意。
  王良和李赐凡感到这里的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王良、李赐凡注视着儿童队伍远去,又看见几个战士肩背粮袋向几家群众分送粮食。李赐凡说:“他们工作搞得不错,才短短几天呐!”
  当他们到一村中,只见一个战士给一家群众送粮食,房门紧闭,任你怎么敲就是不开。
  王良、李赐凡有些好奇。王良问:“怎么回事?”
  战士带着怨气说:“不敢要。怕白军,怕还乡团。”
  李赐凡说:“这里是苏区的边沿,群众有顾虑,可以理解。”
  战士气呼呼背着粮食走了。
  王良、李赐凡望着远去的战士若有所思地说:“群众没发动起来。看来派一部分部队的骨干到地方工作很有必要。”
  王良:“对头啰。”
  俩人沿着街道进入一家院落,就听到房舍中有不绝于耳的议论声,甚至还有争论。俩人进到房内,见十几个干部正在围着杨成武。
  “呵,真热闹啊!”
  王良师长跨进门。众人见师长、政委来了,都缄口不语,杨成武忙把他俩人让进来。
  李赐凡问:“你们在争论什么?”众人你看我,我看你,没有回答。
  杨成武面带愠色,提高声调道:“你们都说啊,你们都哑巴了?刚才不是一个个都很坚决嘛,坚决不到地方工作,你们都给师长、政委讲啊!”
  众人都低下了头。李赐凡一边以手示意一边说:“都坐下,都坐下。看来大家对到地方工作有意见?同志们,做地方工作和在部队做军事工作一样重要,缺了谁都不行。你们想想看,没有群众我们能打胜仗吗?不能!从井冈山到现在的反‘围剿’,哪一点离开群众能行?敌人为什么吃败仗,是他们装备不好,人员不多,都不是!那就是因为群众不拥护他们,成了聋子、瞎子!”
  “不想去的,请举手。”王良见大家都在躲避他的目光,个个低头不语。他见一个身材细高的干部有意背过身去,悄悄问身边的杨成武政委。杨成武政委告诉他叫什么名子,什么职务。于是王良就有意点了他的将:“刘排长,你说说?”
  刘排长见师长亲自点了名,不好违背,就站起身说出了自己不想下地方的理由。“去年整编时我才到大部队。这么快又干地方,我有点想不通。”
  “这也是一种理由。不过,你是当地人,对当地的地理情况熟识就更便于开展工作。无论干什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消灭敌人,发展武装,扩大苏区,解放劳苦大众。还有谁不想去,把手举起来?”
  众人无一举手,李赐凡说:“这就对了。红军战士重要的一条是服从,三大纪律第一条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到地方后,你们要同地方政府配合好,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建立地方武装,迎接新的考验。”
  红军各部利用敌人内部矛盾之机,一边广泛地发动群众,一边积极地开展农民武装。他们在山道上挖沟断路,攻打土围子,扰乱敌军,各种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使小股敌人不敢夜间出来行动,就是大批人马的活动也尽量放在白天。南丰、宜黄、乐安、永丰、兴国的地方武装发展很快,不断地骚扰敌人,有了这批军事骨干,更是如虎添翼,使敌人坐卧不安。
  在南丰驻守的敌二十四师,这些日子被搞得晕头转向。尤其是到了夜间,处处闻枪声,告急电话接二连三。这一日,师长许克祥正对着电话机大发脾气。
  “你们一定要顶住,绝不许退后半步。再丢失了阵地,我军法从事!”
  他气怒地放下耳机。电话刚放下,电话铃又响了,许克祥心情不快地抓起耳机,只听得耳机中又是告急声:“师座、师座,共匪和地方赤卫军,偷袭骚扰我军,伤亡虽不大,弄得日夜不得安宁。”
  “你要想法消灭他们!”
  许克祥只说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