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井冈风云录 >

第59章

井冈风云录-第59章

小说: 井冈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德一听,脸上带着笑说:“生活自救?嗯,这个提法好!快去告诉毛总政委,号召全军开展一场生产自救活动。”
  罗炳辉和谭震林俩人都有个雷厉风行的作风,马上就要去找毛总政委,被朱德叫住:“总政委不在镇里,早上山去了。”
  毛泽东和他的警卫员吴吉清已是满载而归。他俩人满头是汗的从山上下来,看上去,吴吉清背后的布袋里装得鼓囊囊的。毛泽东又弯腰拔下几棵野菜拿在手上。他们俩人下了山坡,拐向乡间小道,边走边在路旁寻觅。
  罗炳辉、谭震林俩人远远地看见从山上下来的毛泽东,不由加快了步子。毛泽东也看见了他俩人,立在路边,望着匆匆而来的罗炳辉和谭震林风趣地说:“二位大将,如此匆忙,有何贵干呐?”
  罗炳辉、谭震林来到毛泽东面前。罗炳辉不好意思地说:“我们行动太迟缓了,该向首长作检查呀!”
  毛泽东看他两位那认真的样子,也一时摸不着头脑,疑惑地问:“你们俩人作何检查?十二军每次行军打仗、执行任务,从未落后呐。这次又随总部行动,动作迅速。有啥子可检查的?”
  罗炳辉、谭震林见毛泽东挺认真,不由笑了起来。
  毛泽东更是疑云满腹:“笑啥子。”毛泽东突然明白过来:“你们都想到了,很好嘛。一个好指挥员不仅仅是会打仗,更重要的是随机应变,克服困难嘛。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学会生存的军队,才是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
  罗炳辉饶有兴趣地翻弄着吴吉清背后的袋子。见里面野菜的品种很多,还有野竹笋。
  毛泽东指着野竹笋说:“这东西炒辣子,好吃的很哩。我小时候,常到山上挖竹笋。”正说着总部通讯员马全满头大汗地跑过来:“报告总政委,郭参谋长通知,请首长回去。”
  毛泽东预料到敌情可能有了新的变化,于是同罗炳辉、谭震林匆匆分手,急冲冲走回总部。
  原来是在南昌行营坐镇指挥的何应钦,根据蒋介石的旨意,派特务潜入苏区搞扰乱和暗杀活动。刚接到报告,有一些积极分子和干部被暗杀。毛泽东听完汇报后,感到事态严重,立即部署反渗透工作。然而,在红军战士忍受饥饿,隐蔽待命,伺机歼敌的同时,最高决策者还在为怎么打,在什么地方打争论不休。为了统一意见,又召开了中共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吸收各军军长、政委参加了会议。
  项英坐在最显眼的地方,他是会议的当然主持人。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叶剑英也在座。经过充分地讨论,基本上达成共识。在会议即将结束时,毛泽东作了精辟的最后发言。大意是:一个多月来,经过四次会议的讨论,就如何打退敌人的“围剿”问题,认识基本趋向一致。但是,还有一些人的思想,没有完全转过弯子来。他认为“分兵退敌”到苏区外去打不可取。退出中央苏区,转移到四川去,这更不可取。我们还是老办法“诱敌深入”,在苏区打!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进攻我们的军事力量数量多,但有许多弱点:一是非蒋介石嫡系部队,存在着指挥上的不统一;二是地形不熟,运输困难。我们虽然处于劣势,但我们有三个有利的条件,第一红军好,上下团结,情绪高;第二群众好,拥护红军,支援红军;第三地势好,我们可以利用熟悉的地形打击敌人,消灭敌人。思想认识统一后,还有一个先打哪一路敌人的问题,大家也有认识上的分歧。有的要先打蔡廷锴部,也有的要先打朱绍良部。他的意见是先打王金钰的第五路军,他们战斗力不强,地形不熟,胆怯心虚。我军可在运动中打它一部,而后向东扫去,直指福建的建宁。
  毛泽东的讲话引来了一阵鼓掌声。任弼时、王稼祥带头鼓掌。项英见状,也不得不随着众人迎合地拍几下巴掌。
  会议一结束,毛泽东和朱德就召集总部人员研究分析敌情。
  “根据种种迹象来看,敌人也在耍花招。是要‘以静制动’,引我们上钩。我们不能上这个当,要设法调动敌人。”毛泽东讲到关键时,把胸前的衣服敞开,一手卡腰,一手击在桌面上。
  朱德十分赞同毛泽东的意见,又补充道:“对!迫使敌人就范。”
  毛泽东还有一种担心,反复告诫大家:“机会总是有的。
  但同志们在大山里等了好多天,可能会出现急躁情绪,告诉大家,情况转机往往是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突然,传来了雷声,毛泽东、朱德等不约而同地望着门外。
  外面下起了雨,愈下愈大。周以栗不无担心地说:“这场雨,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困难。但,也给敌人带来了更大的困难。”这时,大家都望着门外的滂沱大雨,谁也不说话。密集的雨点形成了道道水幕。门外的高山在烟雨中时隐时现。
  雨水冲刷着道路,形成了一道道沟。河水也在暴涨,许多木桥被冲垮。有的山体还出现了滑坡,堵塞了道路。
  16。富田战斗
  远在南京的蒋介石,一直得不到江西进剿红军的大捷消息,常来电督促在南昌行营坐镇的何应钦。何应钦也为抓不住红军的踪影而大伤脑筋。他望着手中蒋介石拍来的督促进剿电报,正举棋不定。他的高参望着他作难的样子,欲言又止。
  何应钦在想,20万人马,西起赣江,东到福建的建宁,东西联营八百里,像梳头的篦子一般,由北向南推进,怎么会连个影子也发现不了呢?他对少将高参说:“电告各路军,相机紧缩包围圈。”
  在陂下的王金钰总指挥部里,他严肃地站在门口,望着门外不停的大雨和房檐下如注的落水。他接到了南昌行营催促进剿的电报,心中在埋怨老天不作美,下起来就没个完。
  在富田的公秉藩,也接到了南昌行营进剿的电报,也在为不停的大雨发愁。这时,他的八十二旅旅长王懋德打来了电话。告诉他,他们旅的哨兵抓获红军的一个排长,据初步交待,朱、毛、彭、黄正在东固,并有七八个军的兵力在此集中。
  公秉藩听后一阵暗喜,这可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建功立业,树各路军之先声,在此一举。冲动的热度还不到几秒钟,他又一想,带着满腹地疑虑问道:“他是怎么跑出来的?”
  王懋德旅长在电话里解释说:“据他讲,他是犯了严重错误,受到关押,乘监视疏忽之机逃出来投城的。”
  公秉藩历来疑心甚重,半信半疑地问:“不会是苦肉计吧?”
  王懋德又告诉他:“听他口气不像。”
  公秉藩似信非信地对他说:“你们要看好他,别让他跑了。
  要严加审讯。“王懋德要他放心。公秉藩放下耳机,暗想道:”东固离富田,近在咫尺,我们的侦察队怎么一点也没有发现?再说,红军明知国军在这一带有重兵把守,他们怎能把自己至于死地呢?难道是“置死地而后生”?“接着他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不可能。“不管怎样,他得把这一消息报告南昌行营。他快步走出师部来到后院大功率的电台室,电台人员见师长亲自来电台室,知道事关重大,一个个忙立身站好等待吩咐。
  公秉藩一进来就焦急地说:“赶快向南昌发报。”
  电台发报员坐下手摸电键等待他的口述。
  公秉藩思考一下,说:“南昌:我师抓获一名共军军官,据云共军集结于东固地区,请示派飞机侦察。二十八师师长公秉藩。5月8日于富田。”
  南昌的何应钦接到公秉藩的电报,也是将信将疑。东固离富田这么近,就在国军的眼皮底下,他想毛泽东、朱德绝不会冒这个险。如果说是少数人还可信,几万之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不管怎样,侦察了再说。于是飞机从南昌陆续起飞,到东固地区反复侦察。
  这时,东固地区上空,已经烟消云散。标有晴天白日旗的侦察机在大山的上空低空盘旋飞行。飞机的机翼下是:群山起伏,苍茫辽阔;青松翠竹,白云漂浮。飞行员向下鸟瞰大山:山是静静的山,树林是静静的树林,无有一丝异常。
  飞机下面的山林中,在树荫的笼罩下,正集结着红军的千军万马,有的在开动员会,有的围成一个圆圈,在兴致勃勃地做游戏,有的在学习,有的在讨论。
  飞机从头顶上空飞过,红军战士不受任何影响,照常进行着自己的事情。
  飞机连续侦察了两天,没有发现目标。在富田的二十八师师长公秉藩,到了5月11日,还未接到南昌的复电。疑虑颇重的公秉藩带领他的属下,登上了富田东南面的山顶上,用望远镜观察东固方向的群山。他仔细观察了一阵子,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他放下望远镜,仍不放心地目视着那个方向。提起东固,就让地心有余悸,上次同张辉瓒在浓雾中火拚,张辉瓒部被歼,幸亏他逃得快,没有遭到全军覆没的厄运。这次他慎重多了。他的属下提醒他下山。公秉藩似乎还不放心,临走还回过头来再望一眼。他边走边说:“进入红区愈深,困难愈甚。”他的手下也附和地说:“这里的老百姓都被共产党赤化了。”
  公秉藩心情沉重地说:“所过之地,看不见人,无人为向导。房屋一空如洗,没粮、没有锅、碗、瓢、勺。实在进退两难。”有人说:“游击队到处放枪,还捕杀掉队的弟兄。”公秉藩再没有言语,闷着头走下山。山下的马夫已为他们备好马。他们跨上战马,驰回师部。公秉藩刚到师部门口,收发报员手拿电报迎出来。
  “师座,南昌急电。”
  公秉藩让他念电报,他就大声念道:“二十八师:连日派飞机侦察,均未见敌踪,仍盼鼓励部属,不顾一切,奋勇前进,如期攻下东固,树各路之先声。
  南昌何应钦5月11日公秉藩这下放了心,毫不犹豫地对参谋长吩咐道:“通知团以上军官,到师部开会!”
  毛泽东、朱德等利用战前的空隙来到医院,看望正在住院的朱云卿参谋长。朱云卿一手拉住朱德的手,十分动容。朱德要他安心好好养病,朱云卿则认为自己这病算不了大病,在“反围剿”的关键时刻,他应该到前线去,却躺在了病床上,心里很是不安。
  毛泽东安慰他:“既来之,则安之。国民党的军队一时消灭不完的,今后有你打的仗。”
  毛泽东、朱德看望朱云卿后,回到东固坳上的红军总部。
  这一天正好是5月15日,红军的电台在实施监听中,突然收到一个很强的信号。
  战士们在议论:“二十八师的电台功率真大。”
  “把它给弄过来就好了。”
  “那我们就可以直接同上海的中央联系。”
  突然,电台出现了明码联络。王铮头戴耳机一阵紧张,示意大家要静,并飞快地作记录。电台中出现了如下对话:师部电台,功率大,声音大:“我们现驻富田,明晨出发。”
  吉安电台(吉安是二十八师留守处):“到哪里去?”
  师部电台:“去东固。”
  王铮取下耳机,拿起抄收电文,一阵风地跑了出去。
  毛泽东、朱德、郭化若等聚在一起正在商讨敌情,王铮高兴的忘记了喊报告,一下子闯进来。由于激动,口里叫着:“电报、电报……”毛泽东接过看后喜形于色,电报传到朱德手里,看后说:“功夫果然不负有心人,终于等到了。”
  毛泽东也兴奋地说:“这个牛角我们终于穿通了!参谋长,你派人把十二军军长找来,为了保密我要当面交待。同时,对各军的作战行动命令,以书面形式,派专人送达。”
  郭化若走后,毛泽东、朱德进一步研究了作战方案的细节。
  朱德要求红三军团加上三十五师为左路军,担任迂回包抄任务,经红树头、固陂圩向富田迂回进攻;红三军为中路军,沿东固中洞大道向桥头江方向攻击前进;红四军、六十四师和十二军一部为右路军;四军担任第一梯队,十二军担任第二梯队,分两路抢占九寸岭和观音崖,正面迎击敌人。十二军原来担任钳制郭华宗的四十三师和总预备队的任务即行撤销。
  “报告。”
  “进来。”朱德听出是罗炳辉的声音。
  罗炳辉一进来,朱德就对他下达了作战任务。
  这时,郭化若已选调了几名职务较高的年轻干部,都牵马立在总部门外等待受领任务。郭化若将人员分为三组,每组二人,并交给每组一份用牛皮纸封好的作战命令,临行又给他们提出了要求。
  三组六骑人马,接受任务后,一起离开总部完成各自的任务去了。
  不一会,毛泽东走出总部,叫上警卫员吴吉清、陈昌奉上了战马,消失在天地一色的夜幕里。
  毛泽东和警卫员来到红三军军部。红三军军部设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