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大宋权相 >

第276章

大宋权相-第276章

小说: 大宋权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宋!”眼见自军主帅救人之后安然脱险,宋军阵中立时响起一片欢腾,士气大振。张弘范却在堡墙上看得目瞪口呆,暗叫难怪吕家军号称宋人强军,主帅如此,还怕士卒不为之舍命?
  “把他送下去医治。”吕文焕跳下马,顺手一指那已经感动得嚎啕大哭的受伤宋兵,这才向满脸钦佩的范天顺说道:“牛富领了三千精锐去拦鞑子援军,咱们的叠阵在平地上绝对不怕鞑子地骑兵,顶住一两个时辰绝对不成问题。倒是鞑子的这个堡垒准备充分,咱们继续强攻下去,伤亡惨重不说,只怕未必就能立即攻下堡垒。”
  “是倒是这个道理,但是要怎么办呢?”范天顺问道。吕文焕看了看堡垒上的蒙古守军,阴笑道:“刚才你们强攻的时候,我已经注意到了鞑子并没有床子弩之类的远程武器,这是鞑子的弱点,咱们得抓住不放!”
  “换床子弩?用箭雷炸?”范天顺眼睛一亮,脱口问道。吕文焕狞笑点头,“鞑子这个堡垒是临时搭建地,要换以前也许就能守住,可现在咱们已经有箭雷了,还用怕这种用沙包匆匆建成的破堡垒吗?床子弩上,集中箭雷,对西墙轰!范天顺您也别闲着,组织好军队,准备第二拨攻击。”
  不一刻,六十余架床子弩集中到鹿门山堡垒西面的蒙古军射程之外,一支支长达五尺的改良箭雷也安装到了弩上,因为现在的床子弩已经不需要箭头冲击力杀敌,所以以前安装在箭头上的铁球已经取消,换成了装药量更大特制手雷,射程不减威力却更大。待一切准备完善后,吕文焕命令道:“分三轮发射,预防鞑子的骑兵出堡突袭。”
  “不好,蛮子又要用神秘武器!”张弘范在堡墙上远远看到宋军摆出床子弩。立时大为叫苦,又吼道:“张弘正,你的骑兵准备,准备开堡冲锋。”
  “明白。”张弘正高声答应,匆匆组织堡中地一千多名骑兵,不曾想骑兵队伍刚刚集结,那边宋军弩阵已经准备完毕。红旗招展间,二十余枚雷箭已经平射而来。集中轰击到鹿门山堡垒西墙之上,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接连响起,堡墙上来不及撤退地蒙古军士兵惨叫着象断线风筝一样抛起,远远摔落,沙包搭成地堡墙沙土四飞,摇摇欲坠。第一波爆炸刚熄,第二波雷箭又已经袭来。堡墙上的蒙古军士兵连滚带爬跳墙逃生间,雷箭又已经接连炸开,墙头墙壁沙土翻扬,对面不能视物。
  “开堡门,冲锋!”张弘范尽管被灰尘呛得连连咳嗽,仍然大吼大叫着催促骑兵出击。这会宋军地雷箭已经把匆匆搭建的堡门炸塌,张弘正地骑兵连开门的功夫都省了,直接顶着灰尘飞冲出去。无奈宋军地床子弩是轮流装箭轮流发射。爆炸间隙极短,张弘正的骑兵还没冲出灰尘飞扬的区域,宋军的雷箭又已经接二连三的袭到,直炸得蒙古骑兵哭爹喊娘,人仰马翻。等到张弘正的骑兵好不容易付出重大代价冲出灰尘区时,宋军的神臂弓阵已经在床子弩旁边严阵以待。吕文焕只一挥手,一排排神臂弩箭便破空飞出,闪烁着金属着光芒整齐射向蒙古骑兵,蒙古骑兵避无可避,又是一阵马嘶人叫,倒地无数,而在神臂弓背后,一排排地弓箭手已经张弓搭箭,随时准备迎头痛击蒙古骑兵。
  “向右,向右。迂回包抄蛮子侧翼!”张弘正疯狂大喊。可应声寥寥,张弘正惊间回头看去时。却发现自己的一千多骑兵已经在宋军的远程立体打击下七零八落,就连指挥骑兵行动的旗帜也不知被炸到那里去了。张弘正惊讶宋军火力强盛之余,两支神臂箭却同时钉到他的战马身上和大腿上,穿过他的大腿带着血光钻进了另一名蒙古骑兵的身上。张弘正无可奈何,只得努力驾驭战马绕了一个圈子逃回堡中,其他蒙古骑兵纷纷效仿,捣毁宋军弩阵的战术遂告失败。
  “九哥,撤吧。”张弘正捂着血淋淋地大腿,绝望的向张弘范叫道:“宋人现在有神秘武器,和以前不同了,我们兵力太少,再打下去只怕伤亡惨重啊。”
  “别急,再坚持一会,我们还有希望。”张弘范硬着头皮回答——张弘范在郭侃面前打了包票至少在鹿门山坚守一天时间的,现在才打了不到三个时辰就要撤退,回去还不被郭侃笑死啊?同时张弘范又焦急的转目去看西北,期盼郭侃的骑兵能及时赶到增援,可就在这时候,堡垒西墙忽然轰的一声巨响,至少一半地西墙完全坍塌,宋军阵中也爆发出一阵惊天动地的欢呼。
  “全军进攻!”吕文焕拔剑一指前方高呼,“大宋——!”
  “大宋——!”范天顺高声长厮,一马当先冲向前方,后面宋军吼声如雷,潮水一般涌向已经坍塌的西墙。张弘范无奈,垂死挣扎的大叫道:“继续坚守!宁死不退!”
  “宁死不退!”蒙古士兵也是高吼,无奈这时候再怎么高喊也没用了,潮水一般的涌来的宋军迅速冲跨了蒙古军队在坍塌堡墙前匆匆组织的防线,将蒙古军压入堡中。在这里不得不夸奖蒙古军队一句,即便在失去堡垒掩护又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仍然与宋军展开激烈巷战,丝毫没有溃散的迹象。一时间,往日繁华热闹的鹿门山边市中杀声震天,到处可以看到拼死厮杀地双方士兵,你砍我一刀,我还你一枪,即便血肉横飞也毫不退让,宋军人数虽多,短时间也无法击跨这支拼死肉搏地蒙古军队。很快的,鹿门山边市内便是尸横遍野,血淹脚背。
  “狗鞑子,真够顽固地。”吕文焕在临时搭建的云台上用望远镜观察战场,又焦急的侧耳细听西北方向的厮杀声音,大吼道:“手雷队上!不计伤亡,半个时辰内务必将鞑子赶下鹿门山!”
  “该我们了!”吕文焕直属的手雷队长大吼一声,领着经过精心训练的两百名雷手冲入鹿门山堡垒,这些手雷手全部不穿盔甲,每人在身上捆着二十枚手雷,仅是靠着一名长盾手同伴掩护。冲入堡垒后,凡是看到蒙古军队密集的地方,雷手冲上去就是一枚手雷砸过去,全然不顾自身的危险,长盾手则负责保护雷手安全,让同伴专心杀敌;只在片刻之间,鹿门山堡垒内部便是爆炸声四起,蒙古军士兵成片成片的倒下——当然了,巷战之中双方交织密集,也有不少宋军士兵也倒在自军的手雷轰炸之下。
  靠着不计伤亡的猛冲猛打,蒙古军很快被压缩到鹿门山堡垒北门附近,但仍不死心的张弘范还不肯死心,仍然指挥着蒙古军队利用北门一座坚固石屋做掩护,在做最后的负隅顽抗。本来张弘范的策略倒是很对,装药量不大的手雷很难摧毁这么坚固的石屋——不过他遇上的却是宋军中最不怕死的襄阳军,接连攻取石屋不下后,吕文焕发了狠劲,指着石屋大吼道:“谁敢抗震天雷去炸掉那个乌龟壳子?活着回来老子给他封官!死了老子养他全家一辈子!”
  “我去!我去!我去!”吕文焕话音未落,襄阳军已经站出数十名宋兵请命,吕文焕的一个亲兵手快,提前从同伴手中抢来本应该用投石机抛掷的震天雷,往嘴里咬一个火折子就往前冲,顶着蒙古军的箭雨冲向那座石屋,吕文焕赶紧弓箭掩护,压制蒙古的弓箭手。只见那抗着震天雷的宋兵往前冲了一段距离后,忽然被重点狙击他的蒙古射手射中大腿倒地,可这小子倒在地上也不肯放过立功的机会,仍然是驮着震听雷向前飞速爬行,蒙古军再想狙击时,宋军的箭雨已经铺天盖地的落下,压得他们丝毫不能抬头,只能眼睁睁看着那宋兵将震天雷驮到石墙之下,狞笑着用火折子点燃引线,继而滚爬着逃开。
  “用水浇,用水浇熄。”魂飞魄散的蒙古军士兵鬼叫起来,可战阵之中上那里去找那么多水,倒是用聪明的想出用尿代水的主意,不过他们刚刚把裤带解开时,六十斤重的震天雷已经轰然炸开……
  ……
  花费了无数力气,付出惨重了代价,匆匆从南阳赶到鹿门山增援的郭侃骑兵终于冲破了牛富军的列阵阻拦,风急电驰的赶往鹿门山增援张弘范军,可是刚赶到鹿门山山下时,郭侃却迎面撞到了被宋军赶下山的张弘范兄弟残军。吕文焕军队已经利用这个空隙在山上居高临下的严阵以待,没有了地形优势又丢了鹿门山粮草储备的蒙古军队自然不敢再贸然进攻。不过最让张弘范和郭侃心惊胆战的还不是这个,而是襄樊宋军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畏精神。
  “大汗想从襄阳打开宋人的缺口,我们的军队能办到吗?”张弘范和郭侃不约而同的互相问道:“就算我们能取胜?又将付出多少代价?花费多少时间?”
  注1:吕文德兄弟襄樊军战斗力在南宋末期绝对是数一数二,在被蒙古军包围孤立无援两年时间后,荆襄军的一次反击就曾经打破蒙古包围与外界取得联系,蒙古军元帅阿术也险些被吕文德军生擒。经过长达六年的围城战把荆襄军实力耗尽,再加上蒙古军造出了回回炮,襄樊二城才最终被蒙古攻破。
  第三卷 襄阳血 第三十六章 四路来犯
  鹿门山之战,荆襄军虽然在付出了惨重代价后收复了这块战略要地,但却给襄樊军民敲响了警钟——蒙古军队已经盯上襄阳和樊城了;也给正在临安享福的贾老贼敲响了警钟——忽必烈的动手速度,比贾老贼想象的还要快上十倍;更给正在大都为进贡阿里不哥物资费心费力筹措钱粮的忽必烈敲响了警钟——襄阳虽然是大宋的薄弱点,但也是一块远超想象难啃的硬骨头,想要从襄阳打开突破点,蒙古军付出的代价也许将是难以承受的惨重。
  张弘范和郭侃将鹿门山之战的详细过程上报忽必烈后,蒙古朝廷中立时响起了一片蒙古对南宋主攻方向的争论声,支持着认为襄阳乃是大宋门户,同时也是大宋最薄弱的要害,如果攻下此地,蒙古军队立即能扭转战略劣势。反对者则担心襄阳城防变态,地形对蒙古不利,襄阳宋军太过精锐,蒙古军若是选择此地为突破点,怕偷鸡不着蚀把米,不仅攻不下襄阳,反而把蒙古军队的最后本钱搭了进去。
  正反双方各说各有理,谁也没办法说服谁,但争来辩去,议题却不知不觉的演变成了是否立即对大宋全面进攻这个问题上,一部分文官武将认为忽必烈军刚结束与阿里不哥的全面战事,军队疲倦不堪。粮草军械消耗殆尽,国库民间也再难承受一场全面决战带来地巨额花费,军民百姓都急切需要休养生息。而反对方向则认为眼下南宋新老皇帝交替,朝局动荡难安,正是乘机全力攻宋的大好机会,若是拖延时间给贾老贼调整好内部关系,度过这段艰难时光。那蒙古再去攻宋更难成功。
  “大汗的军队已经不比以前,光靠就地劫掠就能获得补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认为不该立即再战的代表人物是姚枢和史天泽等汉人。颇得忽必烈宠信的史天泽翻着独眼大声说道:“宋人也学聪明了,知道利用坚壁清野战术不使我军有就地补给的机会了。中原之地目前既要承担向阿里不哥进贡粮食十五万石地沉重负担,还要再承担全面进攻宋人的巨额军粮开销,只怕竭泽而渔也无法供给。不如让军民百姓稍做休息,屯田积粮,待元气恢复再做打算。”
  “史将军此言差矣,我军是需要休养生息不假。但宋人又何尝不需要时间调整?”坚持立即发动攻宋战役地人主要是蒙古将领和色目将领,其中又以塔察尔和阿里海牙叫嚷的声音最大,塔察尔大声说道:“宋人老皇帝死了以后,贾似道老贼大量提拔主战派青年官员,临阵换帅难以立即熟悉职位和军队,贾似道老贼又在临安主持朝政无法分身,正是大汗的用兵良机。若是拖延时间,宋人提拔的青年将领熟悉了军队。对军队能够如臂使指,贾似道老贼也协调好了朝中矛盾得以分身,我军再去攻打拥有长江天险的宋人,只怕更难成功。”
  “没粮食,怎么打?军队疲倦,军械不足。怎么打?”“当年铁木真大汗西征,拖雷大汗南伐,又何尝有什么粮食补给?马上就是宋人秋收之时,我军就地筹粮十分容易,还用怕什么?”和往常一样,汉蒙军队两种不同的作战理念碰撞在一起,蒙古朝廷中又是争吵成一片。惯于协调这两种军事理念的忽必烈侧耳细听,心中反复盘算,良久后,忽必烈咳嗽一声正打算分开双方地争吵。一个异常洪亮的声音却抢先大喝道:“你们吵什么吵?就算吵上三天三夜。能吵死一个宋人吗?”忽必烈暗喜看去,却见说话的人却是不久前刚在哈拉和林立下大功的汉将——刘整!
  “刘爱卿言之有理。你们就算吵破喉咙,又能吵死几个汉人?——都给朕闭嘴!”忽必烈喝住群臣吵闹,转向刘整问道:“刘爱卿有何高见?”
  “大汗,微臣认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