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兰阙-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怡亲王允祥身上的第三谜就是他的爵位承袭之谜。雍正帝将怡亲王的爵位封为了铁帽子王(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世袭罔替”)。在清朝的历史上,这是大大地破了先例,因为除了开国的八大亲王如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礼亲王代善等等,他们为大清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所以被封为铁帽子王外,其他王公大臣,包括皇子皇孙的爵位都是实行降袭制度的。雍正将胤祥的爵位封为铁帽子王,既是因为手足情深,也是为奖赏他的政绩卓著,当然也有政治上的考量。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在胤祥死后怡亲王爵位的承袭。胤祥本有九子,但多数夭折,最后仅存四子。其中长子弘昌是庶出且行为不端,后被允祥圈禁在家中失去了承袭的资格。其他三子均为嫡子,但身为嫡长子的三子弘暾在刚刚成年时早逝。其余两名嫡子为四子弘晈和七子弘晓。胤祥去世之时,弘晈早已成年并娶妻生子,而弘晓尚在垂髫之龄,年仅八岁。在胤祥死后,本应由年长的弘晈承爵,雍正帝偏偏选了年幼的弘晓。应该说,胤祥去世后,除了要薄葬的遗言雍正没有遵守外,其他的一切都是尊重他生前的意愿的,包括陵址地点的选择。那么,很有可能选择弘晓也是胤祥生前的意思。
这就很值得回味了,为什么胤祥要选择年幼的弘晓,难道是出于偏爱?也有这种可能。胤祥深受雍正信任倚重,在生前已经权倾一时,所以被一些史学家称为“站着的雍正”。朝鲜的使者甚至说,他们更怕怡亲王,而不是严厉地雍正。即使在他的身后,雍正也把对他的深情转移到了他的家人身上,照顾得无微不至,给予了至高无上的待遇。那么,这就有可能造成有一些人为了讨好雍正而去巴结胤祥和他的家人。做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胤祥自然懂得如何应对处理。可是,年轻的弘晈远没有他父亲那样的政治头脑,一旦袭爵很有可能被某些别有用心之徒利用,从而形成一个集团,而对皇帝的中央集权造成威胁。这既会为自身招来杀身之祸,也会严重影响到雍正帝的政权。这从在乾隆朝弘晈不明智地卷入了皇族之间的斗争,而受到乾隆的严厉惩罚可以得到一些佐证。而选择年幼的弘晓,即使一些人再别有用心,这样一个孩子还在上学读书的年龄,又能做成什么呢?由此可见胤祥的心思缜密、深谋远虑,也能了解到他在生命的最后依然在为他的皇帝四哥殚精竭虑。
十三爷胤祥的身上还有一谜,那就是如何使他的皇兄雍正对他深信不疑,言听计从?固然二人的感情深厚,在胤祥死后,雍正写给他的祭文中曾有这样的描写:“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康熙)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每岁塞外扈从,形影相依。贤弟克尽恭兄之道,朕兄深笃友弟之情,天伦之乐宛如昨日之事也……”足见二人手足情深,所以在胤祥去世三年之后,雍正仍然“思念缠绵,与时俱积”。然而,雍正生性多疑,其所任用之人,很难长久地得到他的信任。在二月河的《雍正皇帝》中曾有这样的描写:在雍正登基之初,邬先生曾告诫胤祥,雍正为人猜忌多疑,所以他让胤祥要力辞铁帽子王的封赏,才能自保。而年羹尧的结局,也说明了一些问题。所以即使是手足情深,也不能保证雍正对这个十三弟的信任不仅终身,而且是到了无以附加的程度。比如,在雍正初年,胤祥曾负责在直隶境内兴修水利。时任直隶总督的李绂曾上书雍正,询问是否应建立档案?雍正回答:怡亲王所办之事,还用尔等建立什么档案?你们如果都能象怡王一样,我就不用操什么心啦。其实,胤祥虽然为他的皇帝哥哥殚精竭虑、照顾得无微不至,但并不是百依百顺,在一些问题上他是敢于与雍正争辩并拒不服从的。那么,为何他能做到让雍正如此信任他,我想可能唯一的解释是:他真的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吧。这使雍正深信,即使这世上所有的人都恨他,都可能背叛他,但他身后永远会有一双手去扶持他,有一双眼睛在关切地注视着他,有一个人永远不会背叛他,永远对他怀有深深地孺慕之情,这个人就是他的十三弟——胤祥。所以,雍正说:“修短之不齐者,数也;生死之难忘者,情也。”大意是说:人的命之长短,这是天意。但是,无论生死,我都难以忘怀的是我们之间深深地手足之情。
十三爷胤祥身上颇让人费解的事情还有很多。还有一例值得一提,就是他的嫡长子弘暾死后,他的未婚妻富察氏坚决要求守节而被胤祥断然拒绝一事。弘暾死时年仅19岁,不过已由雍正指定了婚事,只是尚未迎娶过门。在获知弘暾死讯之后,他的未婚妻富察氏身披重孝来到怡王府要求为弘暾守节,却遭到了十三爷胤祥的断然拒绝。富察氏在怡王府门外跪了一天一夜,胤祥始终不允,也未派人去对富察氏好言相劝,或者送去只言片语。最后富察氏只得痛哭着离开。其实,当时满人虽然受汉族影响很深,但汉族一些伦理规范,比如为夫守节,他们未必遵守。富察氏的所做所为,原因可能有两个,或者是她受汉族封建思想影响较深,想得一个贞节烈女之名;也有可能是,当时怡亲王的权势如日中天,她的父母想巴结权贵攀上这棵大树,所以逼迫她这样做。不过,话说回来,虎毒不食子,有几个父母愿意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葬送女儿的一生呢?
不管富察氏做这件事情的动机如何,她这样身穿重孝往怡王府门前一跪,产生的轰动效应一定不小。而怡亲王胤祥的态度又肯定会被大多数人指责为铁石心肠、不近人情!但是,真的是因为冷酷无情,所以胤祥才拒绝富察氏吗?嫡长子的早逝肯定对胤祥的打击不小,在这最痛苦的时刻,富察氏的行为无疑是在他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但他的拒绝不会是因为这个年轻的女子加剧了他的痛苦,更不会是因为家里经济拮据无力再多供养一个人口。更何况,这桩婚事本是雍正指定,他的行为也有抗旨之嫌。但他豪无商量余地的拒绝了,唯一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他不是无情,而是不忍这样一个年轻的女子为一个已逝之人葬送自己的青春以至全部的人生。他不能送去任何的安慰,因为任何的言语都会被富察氏当成是自己的行动见到了成效。这不是无情,恰恰是人之至情。这说明十三爷胤祥没有僵化的封建思想,做事情懂得入情入理,并且也由此可见他的性格刚毅果决之一斑。
在怡亲王允祥的身上值得回味的事情太多太多,但由于历史资料有限,所有的判断都只是后人的推测。包括上面的这些文字,个人臆测的成分很多。不过,雍正与怡亲王,也就是胤禛与胤祥之间的手足至情是不容置疑的。所以,在胤祥死后,雍正悲痛欲绝。因“念弟之深,痛弟之切”(雍正语),所以“大显其勋名,尊崇其典礼”。雍正不惜违背胤祥生前的遗愿,大大提高了胤祥园寝的规格。其规模甚至超过了咸丰的定陵、同治的惠陵和光绪的崇陵,所以,后世一些考古专家将怡亲王胤祥的园寝称为“怡王陵”。其他还有,将怡亲王允祥的名字恢复为“胤祥”而不必避雍正的名讳等等。二年之后,胤祥安葬于涞水之时,他亲自送到离京城很远的郊外,并派自己的两名皇子(包括当时身为皇子的弘历——乾隆)护送,且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西风瑟瑟草离离,
怅对灵筵奠酒归。
荆树凋残惊日晚,
雁群零落入云悲。
邈焉不返游仙梦,
行矣休歌薤露词。{炫&书&网:。ūмDтхт。сοм
此际亲临无限痛,
九泉英爽料应知。
后序:还是写出来了
《清》的故事已经结束,本不打算写后序的,可是思考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写出来。
其实,开始喜欢十三阿哥胤祥,始于《雍正王朝》中那个侠肝义胆,豪气冲天的“拼命十三郎”,尤其是电视剧中十三与阿兰的那段爱恋,曾在我心里引起过很大的波澜。看到他对阿兰一见钟情,第一次废太子被圈进时再见阿兰却抱起她大声喊出了那句,“争去吧!争去吧!有阿兰在这儿,我可以一辈子不出去!”,后来十年的高墙生活中两个人不离不弃,相濡以沫,我真的感动到了极点,还记得当时我的心里就已经在幻想自己就是那个他爱的女子。之所以会选择兰淳,也正是因为自己曾被《雍正王朝》中那个深爱着胤祥,陪伴胤祥一直到离世的女子——阿兰深深的感动!
在康熙的众多皇子中,胤祥大概是最苦命的一个。额娘早逝,没有其他同母兄弟,这两点在那个弱肉强食的紫禁城中是最大的弱点。而胤祥,这个坚强的满家男儿,却在失去额娘,继而失去父亲的宠爱中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满家男儿,谁都清楚他要吃多少苦,背负多少常人不能背负的伤痛。在朋友们面前,我总是直言不讳,我喜欢胤祥,真的喜欢胤祥!而我之所以喜欢胤祥,也正是因为他不同于别的兄弟的那份坚韧与隐忍,是的,我同情他,怜悯他,继而真正佩服他,甚至慢慢喜欢上他,虽然在茫茫历史长河中,他只是淹没在封建帝王家族的对我来说只是一个虚幻的身影,但是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幻想他,迷恋他,选择他!
收集了关于胤祥的很多资料,甚至将《梦回》与《若相惜》反反复复看了几遍,突然发觉胤祥这个名字已经如此深刻地刻在我的脑海,渐成了一种真实却触摸不及的膜拜与痴狂。梦里,多少次幻想自己成为兆佳氏,多想真切的看看那张长久以来只靠猜测而迷恋的脸庞!同时,兆佳这两个字也成了我翻阅无数史实资料不断寻找的情劫,大概历史上十三福晋兆佳氏只是个平凡的女子,可是在胤祥的心里她一定有着某种耀眼的光晕,正是那种光晕让胤祥心醉,让胤祥怜惜。好羡慕兆佳氏,从看到史书上对她的评价“从生育子女的数量上,十三阿哥胤祥对嫡福晋兆佳氏的荣宠极多,几乎到了独宠的地步”,真的很羡慕她,羡慕她在那个封建的年代得到了如此一位痴情男子的爱恋,也羡慕她竟会如此幸运,在茫茫时空中与胤祥相遇相知相许,于是毫不犹豫地将兰淳这个角色定位为历史上的十三福晋兆佳氏,而在她身上,那个让胤祥无限痴情,至死不渝的光环就是她的勇敢付出和不离不弃!
还记得当初是因为自己和朋友们同时看了《梦回》和《若相惜》,女孩子心中特有的懵懂,敏感和幻想,将我对胤祥的钟爱和迷恋化作了写文的冲动,我承认,自己的想法的确有些不成熟,因为一个人的一生是远远不可能用几十万字完整表达的,坚持了四个多月,终于完结了,心里有一份欣慰,却更多的是怅然和伤痛,不可否认,我已将自己埋进了胤祥所有的情感里,几个月以来,我一直用自己的心灵和思维去感受,去经历,去探究,是的,我就是兰淳,而兰淳早已融进了我的灵魂,再回首,突然发现自己已陷得太深太深,对胤祥的爱——真的令我心痛与不舍!
关于结尾,有些仓促,也曾经幻想了几个版本,但是最终还是以兰淳死去悲剧结束!也许亲们看的时候会觉得这几章有点熟悉,是的,我还是选择了模仿《不辞》的一些片段。因为我曾将那本书视为经典,我希望我的或者是兰淳的爱情最终能成为穿越百年的绝恋,与爱人生生世世,这是所有女孩子都曾幻想的浪漫,我自然也想得到那种唯一和缠绵。有人说,完美是一种缺憾,我也同样认为太完美的爱情容易苍白,因此最后选择了让兰淳为爱而死,而胤祥则跨越百年时光不懈的寻找曾经失落的爱情,我知道这种结局虽然有点心酸,也许亲们也会有那么一丝失望,毕竟在我们的潜意识里,美好爱情的结局是两个人长相厮守,可是我还是觉得那种苦涩的爱情才是真正值得回忆和珍藏的。为了找回弄丢的那颗心,胤祥不惜跨过千山万水而寻找,而这寻找也成了胤祥的儿子绶恩以及后世子孙的家族使命,终于在爱新觉罗向允这里与兰淳重逢,可是为了让兰淳想起她与胤祥曾经坚韧无比的爱恋,向允不惜将兰淳推向三百年前的那个时代,于是这绝世的爱恋绵延了三百年!自我感觉如此的结局,虽有遗憾,却值得回味,就像文中曾说过的一句话,“不要说如果,不要说倘若,这一生爱了就是爱了,错了就是错了,若没有遗憾又何来人生?”
关于本文中的日期,2013年1月4日,是传说中的一生一世,选择在这一天让向允和兰淳重逢,其实我想暗示亲们最终两人走到了一起,而下面的5月4日则是历史上的怡亲王胤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