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穿越官家嫡女 >

第124章

穿越官家嫡女-第124章

小说: 穿越官家嫡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对我从来都是敬着的,咱们这样的人家,夫妻都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他有什么邪火自有家里的丫头,外面的粉头戏子让他撒气。”

  沈见贤这种旧式男子,对妻子就算是再没感情也是会敬着的,对于那些他看不起的……再宠也是一时,连把那些丫头当人看都难。

  吴怡叹了一口气,“我们家二爷啊,没别的毛病就是朋友多,应酬不断,在仕途经济上没什么野心。”

  “他还小,再说咱们这样的人家,要什么仕途经济,少了谁的也少不了你们俩个的。”冯氏说道。

  吴怡见冯氏累了,扶着她到凉亭里坐了,丫头送上来两碗姜汁撞奶,“这东西是洋行的人带过来的广东吃食,我吃着倒是好,就让清歌学着做了,没想到太太也喜(…提供下载)欢,就在府里传开了,大嫂也尝尝。”

  冯氏尝了尝,“确实是不错,比平常吃的好吃。”

  “今个儿吹得是什么风啊,你们两妯娌来得这么整齐。”黄氏人未到声先到,吴怡还没看清她从月亮门那边跨过来,已经听见她的声音了。

  冯氏看了吴怡一眼,两个人相视一笑,冯氏不大看得上黄氏,跟她没有什么话聊,吴怡跟黄氏倒能说上几句话,黄氏这人明晃晃的虚荣攀比心,倒比那些藏着掖着的人好。

  跟黄氏略微寒暄了几句之后,黄氏看着冯氏和吴怡,倒有些为难的样子。

  “三弟妹,你有什么事就说吧,这里没有外人。”

  “其实是我娘家的事,这回欧阳家倒了,从上到下,上到亲贵王爷,下到三品的大员,都饿狼似的扑到了福建,我娘家人官小职微的,倒也不敢跟着争抢肥肉,我娘家的大弟弟,好不容易考中了举人,家里倒也没指望他再向上考,让拖二嫂帮着谋职位。”

  “这事你拖我办?”吴怡有些微微惊讶地看着她,吴宪倒是吏部的尚书,可是一个举人的功名,谋个县令什么的缺,吴怡说句话倒能比旁人少花点钱谋个肥点的缺,这要往福建插一脚——别说插脚,插针现在都难,人挤着人的,势力挤着势力,说实话吴家插进去多深,也就是吴宪知道,刘氏都不一定完全清楚。

  “当着明白人,二嫂何必装糊涂呢,你娘家的二哥……”

  “三哥。”自从吴承平没有了之后,很多个人都搞不清楚吴家男人的排行,经常以为吴承宗是老二。

  “吴亲家家里的三哥,听说已经谋到了海关给事中的职位,我不求别的,就求他带着我弟弟先当个随员,让他先见见世面。”

  吴怡笑了,吴家素来办事低调,没办成的事在自己家庭内部都不怎么传,结果往往是很多事,外人都知道风声了,家里的人反倒不知道,“我可做不了我三哥的主,从小都是他管我,这样吧,等二爷回来我跟二爷说,他在我三哥面前比我能说得上话。”

  “行,有你一句话就成。”黄氏笑道,“二嫂,您跟雷家有亲戚吧?”

  “雷三太太是我姑姑。”

  “我记得是这么回事嘛,我娘跟我说的时候我就觉得应该是有亲戚的,雷家出了件不得了的事。”黄氏小声说道。

  吴怡现在正式确定黄氏就是一八婆,不过内宅嘛,黄氏也就是孝敬孝敬婆婆孔氏,要是不八卦,真的没什么事做,再说了吴怡也确实在家里忙的有点脱离社交圈,“什么事?”

  冯氏也起了一点好奇心,说到底女人的八卦因子无论身份地位,都是藏不住的。

  “雷大爷的一个妾,竟然趁着雷大爷不在家,勾引雷二爷……”

  吴怡半捂了嘴,“没怎么样吧?”

  “雷二爷那是谁啊,说句不怕羞的话,他要是换上女装,京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不用活了,多少人作梦想当雷二奶奶啊,美女见多了,能看得上那么个东西?当场雷二爷就给了她一个窝心脚,谁知道那女人竟然有了身孕,一脚给踹没了,她非说是雷二爷调戏她,调戏不成这才下了狠脚……你说这事乱不乱?”

  “要是定均表哥,这事就不乱,他绝不会干不知礼数的下流事。”吴怡说道,对于那个妾的身份,她有一种莫名的预感:“那个妾不会是姓林的吧?”

  “二嫂果然是知情的,刚才在套我的话呢,幸亏我知道你们是亲戚,没敢乱说,现在外面说什么的都有,要不是我家熬粥的婆子跟雷二奶奶院子里洒扫的婆子有亲戚,我也不知道底细,那婆子也说雷二爷不会干那样的事,这府里整天勾引他的丫头、媳妇子不知道有多少,他都坐怀不乱的。”

  “雷二爷我也见过,确实是难得的美貌少年。”冯氏说道,“这男人也不一定是长得好就花,长得丑好色的也不知道有多少,他娶的是你表姐吧?”

  “是,是我舅舅家的锦表姐。”吴怡说道。

  “唉,都是亲戚呀,只盼着他们兄弟不会因为这么个贱妇失了和气。”

  “他们兄弟俩听说是不说话了,雷二爷说要谋外任,带着媳妇孩子走呢。”

  “这真是的……”吴怡摇了摇头。

  “那个贱妇倒没什么好下场,被雷大奶奶给绑了送到尼庵出家去了,听说还是个出身望族的,放着好好的正头娘子不当,非要上赶着给人当妾。”

  那位林姑娘的曲折,吴怡笑了笑,没当着两个妯娌说,如果吴雅在,两姐妹倒可以感叹一番,提起吴雅,铁勇男做了前锋官,出征也有几个月了,吴雅在写信里说夜不能寐,日夜悬心,幸有儿女绕膝,略觉安慰……

  吴怡想想当年的事,竟然恍如隔世一般。

  “弟妹,你在想什么呢?”冯氏说了几句别的话,见吴怡在发愣,碰了碰她。

  “我在想小毛的衣裳该拿出来了,说话许就变天了。”吴怡说道。

  那一年的冬天,京城里的人多少年还记忆犹新,没见过那么冷的天,没见过那么大的雪,先是中秋时传前线大捷,又说是向前追击,又说是大败,又说是惨胜,又传来元帅肖老将军战死,又传来说前方有军士哗变……

  肖老将军是沉思齐的外祖父,沉思齐来来去去的抄这些邸报,又找朋友探听消息,听说肖老将军战死之后,肖氏立刻晕了过去。

  换了衣裳回去奔丧。

  还没等回来呢,就听说前方有将士哗变了,朝廷派了肖远航,肖大人去安抚,肖远航是肖老将军的幼子,本来是个文官,这次孝衣都没脱,就直接奔了前线,去迎父亲的英灵,也是为了平息军中哗变。

  到了冬月里,肖远航接了肖老元帅的尸骨还朝,带回来的东西却让朝廷上下震惊,数百件带着血的棉衣,拆开一看里面塞的竟然是芦花……

  这就是大齐朝轰动一时的芦花案!

  沉思齐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自从芦花案起,他就再没睡过一个好觉,吴怡被他搅得也睡不着,点了灯叫丫头送了茶水,“二爷不必挂心,大爷虽是管着军需的,可这兵部上上下下的几十双的眼睛呢,真有人以次充好,大爷也未必知道。”吴怡却莫名其妙的联想起从初秋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沈见贤越来越爆燥的脾气。

  “唉……”沉思齐长长的叹了口气。

  “二爷,你可是知道什么内情?”

  “大哥不清白。”沉思齐望着床顶说道,“这次出事的是一万件棉衣,大哥包给冯寿山的,也是一万件棉衣。”

  “你说谁?”吴怡坐了起来。

  “冯寿山。”

  “冯寿山这人是什么人你大哥不知道吗?那是一个敢往油锅里挥钱的主儿!又仗着皇后娘娘的势无法无天的……”吴怡简直是要晕倒了一样,“难怪这次的案子是肖远航大人主审,曹淳却要说什么都要参进去一脚,这事曹淳知道是吧?”

  “曹淳跟我都知道。”沉思齐说道,“本来大哥跟我说是冯寿山拿了兵部的银子,会转包给旁人,让他从中拚个缝的事,没想到……”

  “这事侯爷知道吗?”

  “知道。”沉思齐说道,“不光侯爷知道,兵部的尚书、侍郎都知道,我大哥也是没办法……本来以为只是平常的事,只是各层官员都给冯家的面子,少扒层皮,让冯寿山手里有两个活钱儿……谁知道他那么贪……”

  “这样的钱也捞,冯家哪有天子外家的德行!”

  “我听说这事大皇子那边也听到了风声,追查得很紧……”

  “大哥这几天没回家……不是像是他说的那样在兵部衙门有事吧?”

  “听说是锦衣卫衙门找兵部的上下人等问话,兵部的人通通不准回家。”

  “定豫表哥怎么说?”

  “他现在什么都不肯跟我说了,只说这事我知道的越少越好。”沉思齐说道。

  吴怡一下子搂紧了沉思齐,半天没有再说别的话。

  两夫妻正在这里低声说着事,就听见外面有人用很大的劲在敲门——

  他俩互视一眼,心都一翻跟头,出事了……

  夏荷掀开帘子进屋的时候,沉思齐和吴怡已经穿好了衣裳,吴怡替沉思齐整着衣领,“有什么事,说吧。”

  “大爷下了诏狱,家里来了一队的锦衣卫,从大爷的书房搬走不少东西,又要搜大奶奶的屋子,大奶奶晕过去了,又血崩了。”

  “我出去打听情形,你去看看大嫂。”沉思齐说道,摸了摸吴怡的脸颊,“会没事的。”

 %%%%%% 
作者有话要说:
那些想看宅门平静日子的筒子,对不起了……为了故事的圆满我开始真的下手了,伏笔是从一开始就埋好的——就酱


  134、丢卒



  吴怡到冯氏的院子时,冯氏院子里正乱成一团,丫头、婆子跑来跑去的像是无头的苍蝇一般,进了内室倒是比外面好一些,冯氏的奶嬷嬷吕嬷嬷正坐在床边给冯氏擦汗。

  “二奶奶来了。”吕嬷嬷站起来给吴怡施礼。

  “大嫂怎么样了?可请了大夫?”

  “已经差人去请了。”

  “太太那里可曾瞒下了?”

  “侯爷亲自去了太太的屋子里,好歹把这一宿过去再说。”吕嬷嬷一边说一边擦眼泪,“我们大奶奶实在是命苦。”

  “还没到那一步呢。”吴怡说道。

  正说着话呢,大夫来了,吴怡带着丫头们避了出去,她推开窗,外面月已西沉,冬季的冷风一阵一阵的吹进来,窗外树木干枯、蓬草枯黄,这寒冬,竟像是永远驱不散一样。

  她关上了窗,转头看着一屋子的丫环婆子,发现这些人也在看着她,吴怡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是的,所有人都在看她会如何的做为,身为世子的沈见贤如果真的出了事,承爵的将会是次子沉思齐,她也会成为未来的侯夫人,如果她有一丝的私心,此刻必定应该是暗自窃喜的,对待冯氏也应该带着三分的幸灾乐祸,这些人表面上不说什么,心里面已经在盘算站队之类的问题了,这就是下层人士的生存法则,他们做不了中流砥柱,要活下去只能像是蓬草,随风摇摆。

  “尽心伺侯大奶奶,天还没塌呢!”吴怡掷地有声地说道。

  吕嬷嬷在外面咳了一咳,吴怡带着人走了出来,接过吕嬷嬷送上来的药方,仔细看了看,彼时人人都信中医,像是吴怡这样身份的人,耳薰目染,多少都学过些中医成方,知道中药成份的基本功能,这位大夫是宫中退下来的御医,医术甚是高明,只是过于中规中距了,大部分的成份是温补之物“大夫走了吗?”

  “正在外间屋喝茶。”

  “我有话要跟大夫说,拉帘子吧。”

  那大夫见拉起了帘子,知道这是屋里的奶奶要跟他说话了,立刻侧身站到门边上,“里面可是沈二奶奶?”

  “正是。”吴怡说道,“外面可是姚大夫?”

  “正是在下。”

  “大夫这方子,我看过了,有些不明白的地方还请大夫指教。”

  “不敢不敢。”

  “我家大嫂这病虽是痼疾,但已经恶露尽去了,如今这是急症,大夫为何还要下这样的方子?是不是怕出了事沈侯府不依不饶?”吴怡直接开门见山了。

  “这……”这本来就是大夫行里的规矩,冯氏这病他确实有更好的方子,可是风险也大,真出了事他承担不起治死皇后娘娘亲外甥女的责任,所以出个中规中矩的方子,以保为主。

  “大夫,您想必也知道我们家里出了事,事急从权,还请大夫再出一个方子,医者父母心,我大嫂这条命,就托给您了。”

  那姚大夫沉吟了半响,“也罢,既然二奶奶如此信得过在下,在下就再出一道方子。”

  姚大夫提笔又写了一个方子,交给了药僮,药僮又递给帘子后面的夏荷,吴怡拿了那个方子细看,果然比上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