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业 作者:糖拌饭[完结]-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难办了,李姑娘可是想的好事,既不想卖配方,又不想人上门讨债,姑娘未免太天真,鱼和熊掌不兼得啊。”罗文谦啧着嘴道。
“即然是做生意嘛,那总有讨价还价的。”贞娘又道。
“哦,李姑娘想怎么还价?”罗文谦这会儿倒是起兴趣了。
“我用一个不确定的消息跟你换这些借据。”
“不确定的消息如何能换?”罗文谦都诧异了,有些摸不着这位李姑娘的心思。
“有些事情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因为信了,不过是多作点准备,而若不信,却是覆巢之灾。”贞娘看着罗文谦,一副你看着办的样子。
“李姑娘这话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吧,你这意思是我罗家有覆巢之灾?”罗文谦这时胜脸色不好看了,盯着贞娘,一副让贞娘小心说话的神色。
“虽不中,亦不远。”贞娘道。
“如此,那我倒不能不听了。”罗文谦道。
“那罗公子的意思是同意这交换了。”贞娘确认。
“同意,但我也丑话说在前头,若是消息不值这价,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罗文谦狠狠的道。
“价钱值不值也不是能立马看得出来的,不若我跟公子以一年为期做个约定,一年后,罗公子若是认为不值这价,到时贞娘两倍奉还。”贞娘道,心里却笃定,不用一年后,就在今年腊月,罗家就烟消云散了。
“好,李姑娘有气魄,换了。贞姑娘且跟我说说,我罗家何来的覆巢之灾?”罗文谦一锤定音。
“前不久,城门洞的一间茶铺里,听着人闲聊时,听得有人提到一个人,罗龙文,说他通倭。”贞娘又道。
在大明朝倭寇是高压线,通倭就是必死的罪。
严世蕃最后被定的就是犯上和通倭两个罪名。
贞娘倒也不怕她这一说会改变什么,毕竟有些事情就算是知道,但就如同失控的火车一样,已经在了轨道之上,下不来的。
当然,贞娘在考虑透露些许消息的时候还是慎之又慎,严世蕃那边是只字不提,那不是她这等小女子能沾的,至于罗家,同是制墨人,同是徽州人,提一提倒也没太大关系。
再说罗文谦此人,她跟他打过两次交道,虽有些纨绔,但亦算是性情中人。
所以,倒不虑有什么后患。
听到这话,罗文谦脸色阴了下来,心里也有些打鼓了,这个罗龙文是他叔父,虽然家里人均避而不谈,但他隐隐觉得叔父跟倭寇是有些不清不楚的。
只是这等事情,自家人都藏着掖着,外人如何知晓?通倭一但传出去,可真的是覆巢之灾啊,不过想着他叔父背靠严世蕃这颗大树好乘凉,应该不会出事。
只是这种事情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果然如这李姑娘说的话,信了,不过是多做点准备,不信,万一出事,就是覆巢之灾。
“好,一年为期,我们走着瞧。”罗文谦阴着脸应了,左右不过一年时间,随后便甩了手就离开了。
贞娘看着他的背影长长的吐了口气。
“姑娘,那我也走了。”这时,边上那妇人看罗文谦走远了,才过来啊。
“多谢婶儿,真是太麻烦你了。”贞娘又再一次道谢道,又笑嘻嘻的道:“不知婶儿高姓大名,家信哪里,异日贞娘也想跟婶儿亲近亲近。”
“不客气,我姓郑,如果不是我命苦的话,如今我们应该是亲戚。”那妇人说着,微微躬着背就离开了。
姓郑?贞娘一阵谔然,她明白这妇人是谁了,是自家景奎大伯那无缘的未婚妻。
第二十五章 苏州事情的结果
回到家里,贞娘偷偷的把那些借据放进灶里烧掉了,自此,老爹留下来的坑算是填了。至于跟罗大少的约定,贞娘就没跟家里人说,怕说了反而徒惹大家的担心。
晚间,一家人吃晚饭的时候,贞娘想着郑氏,那郑氏跟自己娘亲差不多大,但看着却经自家娘亲老多了。
“娘,我今天遇上了郑氏,就是大伯当年的那个未婚妻,看着穿的很旧,衣服上满是补丁的,脸色也很不好,郑家不是开饭铺的吗?为何生计会如此的艰难?”贞娘问道。
“哪里是什么生计艰难,她那两个兄弟都不是好东西,两个嫂子也刻薄,便是几个侄儿侄女,也都是白眼狼,要知道,她兄弟家的孩子哪一个不是她抱大的,可如今都成人了,可有哪一个给她点福气享享,以前郑老爷子在的时候,两个兄弟还顾忌着点,前不久郑老爷子走了,这郑腊梅就成了她大哥饭铺里的烧火婆子,家里的脏活累活,全是她一个人干,真是太刻薄了。”一说起这郑氏,赵氏是一脸不平的道。
一时间,屋里只有吃饭声,便再没有别的声音了。
好一会儿,李老掌柜的才道:“景福媳妇,我看你有空便去看看腊梅,有什么需要的就帮衬一下,总归是咱们李家误了她。”
“也不是没人帮,这邻里瞧着她辛苦,平日里也多会帮把手,可别人越是帮忙,她大哥大嫂就越不待见她,还说她故意装苦相博同情,背地里更是恶待她,几次三番后,大家也不便伸手了。”赵氏又是愤愤的道。
“真是岂有此理,哪天我倒要去找郑大郎说道说道。”李老掌柜沉着脸把手上的筷子拍在桌上。他跟郑老爷子也算是交情深厚的,郑家大郎算是他的晚辈,教训他一通应是没有问是题的。
“行了,你说道他,那他回过头还不是找腊梅出气,腊梅岂不更没好日子过了,就这么着吧,这都是命。”吴氏叹着气道。
于是一顿饭就没滋没味的结束了。
贞娘有些恼懊,是她起了一个不愉快的话题。
“你啊,哪壶不开提哪壶。”赵氏没好气的点着贞娘的额头。脸色也有一片郁色。
贞娘不好意思的笑笑,却道:“娘别担心,咱们不能明着帮,可以暗着帮嘛,多关注一点。总是不错的。”
今日那郑氏为她出头,她记得郑氏的好。
“我是担心你。”赵氏拍了拍贞娘的胳膊。因着田本昌跟言公公义女的亲事,贞娘的话题又被人重新提起,这街坊邻里的,怪话也不少。
“娘,不用担心,大哥可不是郑婶儿那兄弟能比的,再说了,我有制墨一技在手,便是到哪里都有一碗饭吃的。”贞娘劝着赵氏道。
“嗯,好好跟你爷爷学。”赵氏又拍了拍贞娘,本来她是不太同意贞娘学制墨的,那毕竟不是女儿家做的事情,可一想到郑氏,赵氏不想女儿布郑氏的后尘,这会儿倒是觉得该学,必须学。
“嗯。”贞娘点头。
接下来几天,贞娘便日日跟着自家爷爷,开始系统的学习李墨制法。
“李墨是以松烟闻名,这取松烟必须造窑,咱家没那条件,你可以取油烟煤,然后去墨坊那边的换松烟,一斤油烟可以换下品松烟好几斤呢,中品的也能换两斤。”李老掌柜的道。
“嗯,我晓得。”贞娘点点头,烧窑取松烟,收集松烟的是一根根竹管,轻的烟会飘的最高,因此,就会停在竹管的最远端,而粗重的烟煤就会在最前端,这样,一窑下来,就自动形成了,下品,中品,上品三个等级松烟煤。
当然,若是换上品的松烟的话,几斤油烟也换不到一斤。
于是接下来一段时间,贞娘开始枯燥的取烟生活。和墨的烟煤不是一天两天能弄出来的,起码也得积累个月余,这还是少的。
若是真正的墨坊,便是用年把来积累烟煤也是正常的。
这个过程是很枯燥的,但贞娘过的很充实,再加前几天家了领了蚕子来了,每日里采桑喂蚕的,竟是忙的脚不沾地。
每天早起干活,忙到累了,洗把脸倒在床上,一夜到天明,却也踏实。
“情况怎么样?”
这天半夜里,贞娘叫一阵说话声给惊醒了,透过布帘子,能看到外面厅上昏暗暗灯光,说话声是自家娘亲。
“还能怎么样?金花姑父真是太过份了,我们刚去的时候,金花姑父定是得了消息,因此没有找到苏氏的人,问金花姑父,他还死活不承认,说没有这回事,金仙姑父也甩手置身事外了,还好,爷爷先前写给爹的信提到过这事情,因此,那些日子,爹一直暗暗的在打听,悄悄的盯着苏氏,我们才找到那苏氏,孩子都三个月了,是个小子……”回话的是李家大郎李正良。
大哥回来了?贞娘的磕睡虫没了,便披衣起床,走到外面,她想听听金花姑姑这事怎么解决的。
见到贞娘出来,李正良笑道:“吵醒二妹了?”
“没,家里现在养蚕了,每夜都要起来看看的。”贞娘回道,便坐在赵氏身边听着大哥说话。
静夜里,还能听到一边屋里幼蚕吃桑叶沙沙沙的声音。
李大郎憨笑的点点头。
“那事情怎么解决,就由着那李进财左拥右抱。”赵氏气愤的道。
“娘,哪能呢?这回金花姑姑还算是硬气,便要写休书休了李进财,可没成想,李进财这么个大男人,居然就跪在金花姑姑面前,求金花姑姑原谅,并当场写了一封休书,将那苏氏给休了,连孩子都不要,你没瞧见那样,哭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李正良摇摇头。那样子真没法看。
“那最后倒底怎么了?”这时杜氏从一边的蚕房里出来,也一脸好奇的问道。
“唉,到底一夜夫妻百日恩,金花姑父都那般的丢下脸面了,又已经把苏氏休了,孩子也不要了,金花姑姑又是那个的软心肠,哪里见得了那个,也就原谅姑父了呗。这回,姑父是跟着我们一起回来的。”李正良道。
“这样就好。”赵氏点点头。之前大家商量着也是这么个结果。
“好什么呀,这金花姑姑先前那么对姑姑,就不是个好的,如今那苏氏生产不过三月,孩子也才三个月,说休就休,说不要就不要,总让人有些齿冷。”贞娘嘀咕着。
又想着不知那苏氏先前知不知道李进财是李家入赘的夫婿,若是知道,那一切是自作孽,若是不知,李进财就太渣了。
有些叹息,这李进财是个祸根,这回没能扫地出门,以后不知又要整出什么事来,只是这种事情却也不是她能管的,只能以后悄悄的盯着他点。
贞娘这话,赵氏等人又岂能看不清,只是宁拆十坐庙,不毁一门亲,再说了,这种事情,终归只能李金花自己做主,别人是帮不了的。
想着,赵氏瞪了贞娘一眼,不让她乱嘀咕,随后才又问道:“那苏州的茶叶店谁管?”
“关了,正身正言查了账,亏了不少呢,不关还怎滴。”李正良瓮声的道。
“这真是,以前不是听说挺赚的钱的嘛。”杜氏一脸奇怪的。
“那李进财的话能信?”赵氏没好气的道。
“都是吹的。”李正良回道。
一时间,大家都沉默了。
“行了,都去睡吧,明天还要早起。”赵氏挥了挥手。又冲着正良道:“大郎,你明天起就叫上正身,赶紧着做煤炉,已经好些个人问我了。”
这些日子但凡到李家来窜门的人,见到那煤炉都要问问。
“嗯。”正良点点头,他走之前,已经在油坊边上的砖窑里订了煤炉胆,其他的他自己就能搞定,再叫上城门洞的几个兄弟,这活就能铺开了干。
于是各人回屋,一夜无话。
第二十六章 抓鬼
第二天,李六老爷子带着李金花专门在各房走了一遭,感谢各房族兄弟为金花姑姑撑腰。那李进财也跟在两人身后,脸色有些憔悴。见人俱陪着笑脸。
贞娘在边上瞧着,只觉得这人若不是特别无能,便是特别的能忍,而从族谱的记录来看,显然是后者。
“金花呀,我可跟你,这男人是回来了,不过,你可别再象以前那么傻,由着他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你需得警醒,家里钱财,房契地契等全要抓在自己手上,不能有半丝松手,这男人没了钱哪,他就翻不出你的手心。”赵氏将李金花拉到一边,面授机谊。
“谢谢嫂子,我记下了,以后定牢牢看着他,定不让他有半分起贰心的机会。”李金花也沉着脸道。
这吃一堑得长一智。
贞娘清楚,六爷爷在的时候,这李进财是叫不起来的,就怕到时六爷爷走的时候,金花姑姑压不住李进财,嗯,到时就让自家大哥和正身堂哥看紧一点。
总之小心无大错。
随后李家六房一行人就告辞回李村了。
“行了,干活。”赵氏冲着家人挥手。
于是,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李家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家里蚕养的风风火火,再加上近些年来纺织业的发展,这蚕丝的收购价高了起来,连带着蚕茧的收购价也涨了些,这两季的蚕养下来,一家一年的生活费就出来了。
当然,蚕茧的收入仅是李家这几个月的收入的一部份,这几个月来,最红火的就是李记煤炉,自家大哥跟正身这两个堂兄弟算是最价搭当,大哥专心的带着城门洞一帮兄弟把煤炉作出来,正身则脱了一身道装,拿出他平日里忽悠人的本事,贞娘又提点了一点后世的营销手段,一时间,李记煤炉在徽州就窜红了起来。
虽说煤炉一出来,就有人模仿出来了,但是正身听了贞娘的话,在最开始宣传的时候就注意宣传李记这个招牌,于是品牌效应深入人心。
所以,尽管一些有实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