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时空旅人传奇 >

第293章

时空旅人传奇-第293章

小说: 时空旅人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说,后世鼎鼎有名的大好人海瑞,他的家人就无疑是这世上最为痛苦的人。

    在女色方面,霍建华经过自己缜密地调查,感觉张知秋并非是一个贪花好色之徒——这一点霍建华不是看胖子地外在地言谈举止,而是从他地实际行动中得出结论来的。

    很简单的,张知秋从来都没有去过烟花之地,府内甚至也还没有婢女、丫鬟,虽然有个贴身使唤地林仙儿,但她却也很明显至今仍是处子之身。

    是以,对张知秋印象最为恶劣地霍建华,反倒也是整个大明朝对张知秋地人品最为信得过之人:

    别人都觉得这个“衡仙山”的少主言语轻浮、举止下流,但霍建华却是相信,这确实如其自辩所言,仅仅只是因为彼此地风俗有异的原因而已。

    张知秋此次处理他的婚事的手段,坚定了霍建华在这方面的看法,但却没有改变他对张知秋是一个“握分子”地认知,而且也还是不愿主动去逢迎这个京师当前最为炙手可热地“准妹夫”。

    至于说张知秋,在明朝他甚至连朱棣都没时间去勾搭,哪里还顾得上什么霍建华

    三个老家伙看来在有些事情上还是很有些默契的——哪怕是他们之前从来都没有就此有过沟通,但在王有才有意无意地提起这个话头之后,老国公和周大同却是也立刻不失时机地迅疾跟进了。

    王有才是在众人酒喝到**分之际,貌似无意地感叹了几句汾酒的芳香后,紧接着感慨不知日后张府的酒坊能否在这京师酿出这般美酒的。

    张知秋闻言,一时也如老国公和周大同般有些发闷,但王有才随即便补充说道,自己已经在通州新近买下来千亩土地,并且也已经将酒坊前期地一些准备工作都已完全搞定,随时可以等候张府的安排开工酿酒了。

    至于厂址为什么要选到通州,王有才也特意做了解释,首先是那里的地价便宜,其次交通也很方便,顺着通惠河,槽船可以直达崇文门,在这个时代,这却是要比陆上交通方便太多了。

    话说到这里,张知秋才恍然记起,自己确实是曾经答应过王老财这么一回事的,可是最近事情太多,却是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的。

    对于酿酒一事,之前张知秋也早已反复权衡过,感觉应该对历史不会有太大地直接影响,是一件可以用来抛砖引玉的事情。

    既然早有决断,张知秋这时也不矫情,直接告知王有才,自己近期将会准备一些先进的酿酒设备,届时便可以马上开工的。

    “哈哈,贤侄是要准备在这京师酿酒啊,好事、好事”周大同一口喝干面前的二钱小酒盅,咂巴着嘴大乐:“只要能达到这汾酒的水平,以后我的酒,就全由你包了”

    “呵呵,这个不敢保证,不过,应该也相差不远吧”张知秋略一迟疑答道。

    如果不太计较成本的话,做好白酒的关键就在于完善地工艺流程、好的酒曲,以及最终地勾调工序了,而这些东西,张知秋都准备从现代带来。

    不说工艺,现代研制地酒曲以及各种化学添加剂,在改善白酒的口感方面,那绝对是古代所望尘莫及的。

    “不知贤侄这个酒坊有多大地规模?”

    老国公眼见被周大同抢先占了便宜,心里却也有些不快:虽然这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要说这张府的产业,以后自家孙女也是有份的,这便宜却也不能都被别人这么随意地占去。

    “嗯,初期就先做个年产二百万斤的小成。”张知秋估摸了一下,如果以改良后地老式工艺来酿酒的话,年产千吨的话也就差不多了。

    现代地茅台酒厂年产近二万吨,但那是现代化生产工艺,自己还不能直接引进到明朝的。

    “叮当”一声,张知秋话音刚落,王有才手中的酒杯便已然是落到了地上。

    “你说的是二百万斤?”老国公脸上从进门后就一直不落地笑容,这下终于也失去了踪影,手一抖却是将半杯酒全都浇到了胡子上。

    “是啊,有何不妥吗?”张知秋有些莫名其妙了:这难道很多吗?

    一个年产千吨的酒厂,在现代也就是一个作坊而已,但在明朝可就是非常地骇人听闻了。

    做酒是需要粮食的,与现代动辄亩产上千斤、几千斤的杂交品种和转基因品种不同,在明朝,最好的上等水田,没有农药、化肥的加持,亩产也就五六百斤到头了。

    事实上,就大多数农田而言,旱地亩产一百多斤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一个五口之家,种三十亩地,在纳税之后很可能还不够温饱。

    而在现代,十几亿中国人的基本农田红线是十八亿亩,人均也才就一亩多一点儿而已。

    因为酿酒会与民争粮,是以在历史上曾有许多“禁酒”时期的存在,虽然永乐朝没有禁酒,但如果是如此大规模地酿酒的话,恐怕也不仅是会惹人非议那么简单的。

    搞明白了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张知秋更轻松了:做大了不容易,要说做小的话,那就实在简单不过了

    话说回来,张知秋的本意也不是要在明朝酿酒发财,他只是想以此来试探一下改变历史对于现代地影响程度而已;所以,这件事情地关键,却是要引进领先于本时代的技术本身

    想到这里,张知秋倒是考虑到了一个类似的问题:如果自己改变了“现代”地“正常进程”的话,那“未来”会不会反作用于“现代”呢?

    这样的话,或许会能刺激“时空仪”地加快融合吧?

    这样的话,是不是对自己能尽快地找到父母起到一些作用呢?

    或许,这个事情应该可以吃一下。

    在这一瞬间,张知秋却是打定了这“双管齐下”的主意,心头不由地一片火热

    说起来的话,张知秋手中可以用来改变现代进程的东西还真是不少,且不说胖妮那海量地数据库和强悍地制造能力,就是李咏仪那也是超越时代地存在。

    不过,张知秋首先想到的,却是馒头山地那些“土特产”,先拿出一些来吃喝用着,如果效果不彰的话,张知秋也不介意就此引进一些“新物种”。

    未来要做的事情,原来竟然还有很多啊

    一时之间,原本心烦意乱地不知自己应该如何自处地张知秋,这时却是骤然间变得神清气爽起来。

    人生一旦有了奋斗地目标,那就绝对不会茫然和无聊了。

    张知秋感觉,自己已经找到了自己未来一段时期内将要去做的事情。

    接下来,心情大好的张知秋甚至放言要自己来解决酿酒的粮食问题:

    现代地杂交种子虽然只能种植一代,但产量却是高的吓人,眼前地这三个老头子可都是这大明朝的大地主,如果全部都种植现代高产品种的话,即便是不能解决全部粮食问题,但多少还是有所裨益的吧。

    毕竟,张知秋不消由于自己的原因而导致明年出现粮食短缺或涨价而饿死人命的事情发生——这绝对不是玩笑。

    张知秋就此认真地考虑了一下引进玉米的问题,在现代,玉米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不仅用来食用和作为饲料,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

    玉米原产于南美洲,又叫苞芦、玉蜀、玉茭黍、大蜀黍、棒子、苞米、苞谷、玉菱、玉麦、稀麦、玉豆、六谷、芦黍、珍珠米、红颜麦〔米包,金豆等,粤语称为粟米,闽南语称作番麦,豫北叫玉茭草、玉茭山西叫玉茭茭、玉茭子,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

    七千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经开始种植玉米,由于玉米适合旱地种植,因此西欧殖民者侵入美洲后将玉米种子带回欧洲,之后在亚洲和欧洲被广泛种植。

    大约在十六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引进玉米,而此时地大明王朝,在张知秋进行这“时空走私”之前,却还举国上下都没有见识过这种高产农作物的。

    “不知贤侄是否可以弄来一些玉米种子?”周大同再次大着嗓门说话了:“那东西好吃的很,就是不知道产量如何。”

    “哈哈,您可真有眼光”正在想着玉米的张知秋听到周大同地这一嗓子,不由地乐了起来,看来这都不用自己张罗,早已有人惦记着了的。

    “嗯,这可不能厚此薄彼”老国公两眼一瞪:“我家的地比这个憨货多的多,我也不怕它产量低,干脆就我来种好了,你们的吃食我都全包了”

    “嗯,玉米产量可不低,在北京种的话,亩产可以达到两千多斤的”张知秋从唐老鸭的资料库中收罗了一下,发现现代普遍种植的一个高产玉米杂交品种,就是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试种成功的,亩产平均上千公斤。

    “咣当”一声,这次却是周大同直接地摔到桌下去了!

    “你说多少?”老国公一只左手整个儿地按进了面前地一个菜盘子里,显见他也是藉此才没有出更大的丑,但嗓音却尖锐地与那些小太监们有的一比了。

    在整个粮食地平均亩产不到二百斤的时代,张知秋的这番话,确实是把三个老头子都吓到了。

    “嗯,如果没有农药和化肥的话,可能产量会低一些,但也不会太低多少吧”张知秋被两老头的表现吓了一跳,有些不确定地说道。

    因为确实是喝了太多的酒,张知秋这时地反应也是非常迟钝的。

    最重要的是,这些个杂交品种都是必须由专业制种的,也就是说,这些种子只能种一年,它们所长出来的玉米,是不能再次作为种子使用的,这一点也让张知秋感到有些遗憾和心虚。

    如果是普通品种的话,产量恐怕至少要少一半左右的吧……

    PS:打滚啊打滚……

    

正文 第三百四十六章思变(二)

     第三百四十六章思变(二)

    眼见老国公和周大同俱都如此失态而王有才却稳坐如山的模样,张知秋终于醒悟到,自己这个狡猾的“老乡”刚刚那掉酒杯之举,大约也只不过是在“作秀”而已。

    回想一下这个“土老帽”当初在“有间客栈”的表现、以及后来与此人打交道的几次接触,张知秋越发地对自己的判断肯定下来。

    老国公和周大同可不是那种手无缚籍力地文官,他们俱都是几十年来从尸山血海当中九死一生地职业军人出身,以他们如此地资历尚且都要如此,可见王有才其实也已经是震惊到失态了的。

    对于王有才这个大概一辈子都在“装怂卖呆”的人而言,在这个时候表现地如此“不惊不傻”,反倒正是他已被震惊到极致的体现了。

    对于玉米的引进,此时大约比正史也就相差几十年的模样,张知秋相信,这在历史的延续当中,应该是一个可以被忽略的数字。

    唯一可能会造成时空嬗变的,应该就是自己所引进的这些后世的良种了,这甚至极有可能会直接改变以后北方粮食地种植结构,影响可谓是极其地深远。

    要知道,在历史上,玉米和大多数地外来物种一样,最初是在南方引种的,因为气候的原因,那里并不是非常适合玉米的生长,也因此而大大地延迟了它在国内的推广速度。

    当然,那时地玉米产量也是非常地不尽如人意的,否则哪怕只有现代产量的一半,它都不是当时地那个样子。

    不过,想到这里时,张知秋倒是意识到一件非常重要和有必要抓紧去做的事情,那就是收集这个时代地粮食种子。

    在现代,很多物种都已经遭到了灭绝,这在生物基因的多样性上是非常不利的。

    事实上,在当年袁隆平培育震惊全球地超级水稻的时候,最初的母本,就是几株在野地中偶然发现的野稻。

    想到这里,张知秋的心头那叫一个火热啊:现代农作物的原始母本,这要拿到现代,该有多大的意义?

    顺便想想,这该要卖多少钱才合适的呢……

    事实上,在现代的世界发达国家中,对于各种动植物基因的掠夺一直都在如火如荼却无声无息地进行着。

    中国在这方面远远地落在了后面,许多珍贵的动植物物种流失到了国外,国内反倒是已经灭绝了。

    更可笑的是,有些结果改良后的物种,被以大价钱又卖回到了国内,而国家却每年都还要为此而付出大量的“专利费”。

    要知道,袁隆平的超级水稻,全世界都在种,可是却一分钱都没有给过他的

    物质上的贫穷不是原罪,但精神上的荒芜,确实是让人已经是无话可说了。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恨其不举

    现在酒桌上的情形有些诡异,四个人全都默然地各自思量,一时却是无人说话了,就是各人身上的那些汤汤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