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下首富 >

第80章

天下首富-第80章

小说: 天下首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便如此,中润置地公司将大部分的上海租界地产分散在十二家子公司单独运作,各有一个掌柜经营,此后,中润公司连续增设中润丝业公司、中润茶业公司、中润粮油公司、中润药业公司、中润纺织厂五家子公司,选择和刘镛、庞云镨、谢裕、程谨轩等人合股,四爷一系主要在粮油、药业公司持股较多,刘镛、陆熙元在丝业,谢裕在茶业,程谨轩在纺织公司……。

中润旗号下的七家子公司,除了中润置地,其余全面开始分散股份。

胡楚元给他们下了一盘棋,大家围绕“中润”这个主轴转动,各赚备的钱,缺钱则找胡楚元,同时在上海滩形成了一个奇特的中润系势力。

就在这段时间,胡楚元以前所提倡的职工自学体系真正的被树立起来,他旗下的江南商行、江南合作社、中信公司、中润公司、保利公司都在采用这个系统,备设商学署全权理办。

在五大公司内部,他也设定了新的管理体系,增加管事,制定伙计三级制,实施细化管理,改善学徒待遇,设立信访署,以及审计署、财务署等分权机构,允许职员直接向备公司的信访处写信提建议,甚至是控告上级的违规行为。

在这段时间,胡楚元也充分的听取了徐润的意见,在上海、杭州、苏州、芜湖、天津、香港、福州、厦门、泉州……各地出资修建新的徽州会馆,既是旅馆,也便于同乡往来。

尤其是上海徽州会馆的规模最大,几乎能算是此时上海最大的酒店,胡楚元还直接建在长江路上。

这条长江路是在他和万旗洋行的整理下,以原先的北黄埔路为基础修建的新大道,扩建为原来的三四倍的规模,号称北外滩,比南黄浦路外滩更为气派,十几座码头部是新建的,设施和运营条件也更好。

也是在他的运作下,东唐家弄被扩建为徽州路,路口和长江路交界的地方就是徽州会馆,很多徽州商人都开始聚集在这一带买房,置办家业。

胡楚元要的就是这个气势,还让新提拔的掌柜胡长年去江南商行徽州总铺任掌柜,在绩溪县为胡家购置了四千多亩良田,兴建一座新的胡家大院,捐钱兴建新的宗祠,阔建祖坟和胡光墉功德祠,又捐建绩溪报国寺。

在整个徽州,他兴办一家徽州商学馆,在各地备镇备乡开设义塾,所有钱都由他胡楚元一个人出,所有事则委托给胡长年操办。

他开始推荐一些徽商进入洋行做买办,帮着徽商们经办新的店铺,新的厂子,火柴厂、铅管厂、洋钉厂、玻l离厂、纸盒厂、铅笔厂、轮胎厂……都在杨浦区慢慢设立起来,技术靠美国,资金靠中信,经营靠自己。

他还和程谨轩、谢裕等人一起联系了其他一些徽州商人,大家合股开办徽商钱庄,开始涉足上海的钱庄业务,和宁波系的钱庄相竞争。

左挑右选,他选择资助徐鸿海创办东方报业公司,买下《申报》,增办《东方周刊》和英文周刊《亚洲周刊》,又资助马相伯创办南洋公学,和徐寿主办的格致书院相互辉映。

胡楚元忙着这些事的时候,伍淑珍也在努力的创办自己的商号一一金伯利珠宝行,两人一起合伙经营,胡楚元出招,她跑东跑西的操办。

在胡楚元的谋划下,她还同时置办了金伯利银楼,合理利用银楼和珠宝行的资源,降低人力和采购成本,再开金伯利钟表行,代理瑞士、法国的备家钟表,并打出“一经售出,永久保修”的招牌。

这时,胡楚元的两个弟弟都在梅启照的亲自关照下,一起拿了举人的功名。

在别人家,这是两件大事,可在胡家,这真是芝麻般的小事。毕竟是靠作弊换来的功名,胡家也没有大肆操办庆祝。

考了举人之后,两人继续发力参加了光绪六年庚辰科的会试,结果当然是名落孙山。

胡品元还想继续碰碰运气,就继续在国学馆跟着俞樾做门生,闲时则跟着顾寿藏学点鉴赏本领和经营古董经意的诀窍,要么就去国画院学习书法绘画,刻刻章印,活得很滋润。

经过这么一考,老三胡缄元倒是知道了自己的国学水平,再想参考要等到三年后,索性就让胡楚元安排一下,化名胡三立到万旗洋行从学徒做起。

1880年底的时候,因为悄悄修建的开平铁路即将竣工,李鸿章不得不掀起一场关于兴办铁路的争论,胡楚元说服左宗棠,一致劝谏朝廷开办铁路。

抵不住湘淮两系的压力,无论京师官员和御史们如何痛骂,清朝廷是批准了李鸿章的提议,准许各地总督试建小铁路。

与此同时,香港上海汇理银行正式将中文名改为汇丰银行,分设香港汇丰和上海汇丰两家。

汇丰银行!!

一个香港金融业的时代悄然开启了。

(未完待续)第一百二十二章捷达洋行和银行梦

时间晃晃悠悠,胡楚元不停的在福州和上海之间来返,每个月都要去一次福州船政衙门,按照自己的想法作出一些决定,再让别人去办理。;

江南合作社关于茶业的经营一直都在稳步的进行中,稳扎稳打,扩张的速度适中,胡楚元只是在大局上给予一个控制,并通过太吉洋行成立一家大英茶业公司,在产、经、销三个方面部实现统一运营,也不断增加广告投入。

更多的时间,胡楚元还是在上海经营自己的产业。

大半年的时间就这么匆匆而过。

在杭州过完春节后,胡楚元就和两个弟弟一起返回上海。

老二胡品元在国学馆跟着俞樾做学问,他倒是很聪明的,很多东西一学就会,一看就能记住,就是涉猎太多,书法绘画和金石学都要学。

胡缄元则很低调的在万旗洋行做学徒,跟几个学徒在外面另租了一套小房子,只是偶尔才回墉园和胡楚元、胡品元聊一聊最近经历的那些趣事、怪事、麻烦事。

胡楚元刚一回到上海,徽州商人、浙江商人、广东商人和洋人都借着这个时机前往胡家拜见他,送些礼,拜个年,死活都要见他一面,谈上几句客套话。

直到元宵节都过去,胡楚元才难得的清静几天,就没有去商行上班,留在英华馆里看看书。

等到傍晚时分,斜阳夕照,已经快是吃晚饭的时间,伍淑珍过来找他。

天气挺冷的,她穿了一身雪白色的狐裘大衣,秀黑的乌发很自然的拢威一束,垂在颈后,穿着一双黑色绒皮靴,越发显得漂亮高贵。

两人在书房里将总帐核对一番,理了理去年的红利。

谈完了钱上的事,伍淑珍就不无佩服的说:“和你说的那样,珠宝生意的利润真的很高,咱们不过投了几万两银子的本金,等到明年的总帐一清,差不多就能将本金收回来。钟表行的情况也挺好的,每天都能卖十几件,毛利也在两威呢。银楼进出的帐目虽然多,利润率却很一般,你再想想招法吧。

胡楚元问她:“你知道为什么银楼的利润率不高?”

伍淑珍道:“竞争太厉害,上海租界的银楼就有十多家,华界的数量也不少,大家的生意都差不多,就是靠手艺吃饭,你虽然替我挖了几个手艺厉害的师傅,开出来的条件却高了点。”

胡楚元道:“银楼是传统生意,靠的就是手艺活和口碑,别人是百年老店,咱们的金伯利银楼却是新店新号,没有口碑,根本站不住脚。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多花点钱,请几个手艺厉害的大师傅是必须的。”

伍淑珍却又有点不解,问道:“那我们可不可以不做银楼的生意,将资本集中一下,在天津和香港也开新的珠宝店。”

胡楚元道:“珠宝行的生意虽然利润高,可在目前的受众面并不大,你这家金伯利商号想要在今天的国内市场做大,那就必须做金银楼的生意。”

伍淑珍道:“问题是想要做大银楼的生意也难啊,没有银匠就做不了活,没有好银匠更招不到活,一个银匠从学徒熬到出师至少要十年,师傅还不肯带,一辈子都只能带几个。咱们俩啊,怕是熬到老了,银楼也未必就能开多少家,光靠挖人墙角,迟早会把所有银楼都得罪的,那又何苦,你还缺这点钱吗?”

胡楚元笑了笑,道:“你是从美国回来的才女,怎么想不到合适的办法呢?我绐出个招,你在那几个厉害的大师傅中挑一个人选,和他谈清楚价码,请他以后就负责培养银匠,再设一家金银匠学馆集中培养学徒,我们自己出银料让他们锻炼,两三年内就能出师。在此期间,你就不断挖一些手艺精湛的大师傅撑着场面,成本高也没有关系。”

伍淑珍连声赞道:“这个办法真的挺好,那真是想开多少店铺就开多少啊。”

胡楚元却忽然笑出声,道:“你还真指望靠开银楼赚钱啊?”

伍淑珍挺认真的说道:“是啊,为什么不可以?你想啊,一家银楼只要经办的好,一年至少能赚几千两银子,要是在江南五省开上几百家,一年就是几十万两的利润昵!”

胡楚元笑道:“利润就在珠宝上面,只开银楼能赚多少呢?银楼的作用只是培养更多的工匠,随着人们对珠宝的需求渐渐涨高,金伯利的利润才会越来越大。另外,银楼能起到囤积黄金白银炒货的作用,这也是一个用途。其三,随着太古、万旗、万宝、禅臣这些洋行将经营重心转移向其他的列强殖民地,必然会有大量的珠宝和黄金供应出来,金伯利则是一个很好的分销渠道。”

伍淑珍不由得莞尔一笑,道:“真是没办法和你比,你总是能看的那么远。”

胡楚元则道:“小生意也能做大,大生意也能做小,关键是看你怎么想。中国的生意经嘛,做贸易还是最赚钱。等你将金伯利办的越来越顺手了,就在南京路开办一家最高档的百货店,专门出售奢侈品,不仅要在上海开办,还要在天津、香港开办。”

伍淑珍再也忍不住的大笑出声,道:“这倒是我最喜欢的生意呢!”

胡楚元则默默无声的笑着,他挺高兴伍淑珍能如此的开心,这个女子和一般人不同,她喜欢经办自己的事业,也确实是一个能做生意的人。

比起国内的很多老传统的商人,她可是很注重营销的,不仅做广告,还在最繁华的路段租建广告牌。

想到这里,胡楚元心中忽然一动,和伍淑珍道:“其实还有一个生意是你挺适合做的,如果做好了,那也会非常的赚钱……错,应该说是两个。”

伍淑珍当即变得更有兴趣,急切而好奇的追问道:“是什么呀,你快说说!”

胡楚元道:“广告营销和代理。确切的说,你要建一家很特殊的洋行,专门负责做广告,给别人设计营销策略,设计商号和品牌。

洋行同时兼营代理各种高档的个人消费品,比如说,钟表,雪茄,化妆品。”

伍淑珍忽然忍不住的轻捶了胡楚元一拳,道:“哎呀,你这家伙真的是太聪明了,这可真是一个特别的好主意呢!”

随即,她又特急迫的问道:“那你说说,这家洋行叫什么商号呢?”

胡楚元想了一下,道:“可惜,怡和是你家开设的商号,眼下却被别人占用了。否则,用怡和这个商号就挺好的,怡和不行,那就叫乐怡洋行。”

伍淑珍悠然噙着一抹笑意,似乎是很看的开,道:“我倒是无所谓的,过去的都过去了,我爹就总和我说,做人不要总是背负着过去,一个家族想要变得年轻,更不能背负过去。”

胡楚元默默的点头,觉得这话很有道理。

似乎,他对伍淑珍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伍淑珍自己也想着,问他道:“捷达洋行怎么样,捷者,快也,快速帮人成功,这个取意是不是很好呢?”

胡楚元总觉得她心里肯定有那么一丝的难过,只想附和着她,让她高兴,就大笑道:

“捷达……真的很不错呢。那就叫捷达洋行吧。你可以快点去申办,但一定要找个好的合伙人。和开珠宝行不同,你以前只要在柜台后面坐着,仔细盘着帐目就行了。要开这家洋行,那就得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尤其是要和洋行经理、华商打交道,女孩子不是很方便,我不是说女子不行,实在是这个环境不适合你发挥自己白勺才能!”

“好了啦,不用这么谨慎的和我说话了啦!”伍淑珍居然也有些撒娇的韵味,笑道:

“我知道,我等几天就回一趟美国,找以前的同学帮忙介绍一个在广告行业工作的人。美国广告业也有了几十年的历史,发展的特别快速,应该能找到合适的人选。国内应该也有一个掌柜帮忙打理,就算是买办吧,你帮我推荐一个人吧?”

胡楚元道:“杨鸿宾不错……可他未必想去做买办,等等看吧……!”

他还没有说完,胡荣就神色匆匆的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电报,道:“大少爷,中堂大人发了封电报给您,还说是特别急的急电!”

胡楚元哦了一声,立刻起身将电报拿在手中,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