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琼瑶]重生继皇后-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这般之下,雁姬前脚刚出了宁寿宫的大门,景娴和皇后手底下的人便跟着后脚的动作了起来,得来的消息比起那头才刚刚得到信儿的富察明玉那头,自然是还要快上不少——
“真真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混账东西!”
“主子,眼下可不是着急上火的时候儿……”容嬷嬷抬手指了指外头,“那动静闹得可是不小,听说表姑娘都因此被气得晕了过去,这会儿怕是后宫里头该得到信儿的心里都有了谱儿了……毕竟那努达海这一出儿幺蛾子本就让人上心不是?”
“姑爸爸那儿可有什么话儿传来?”
“娘娘的意思是先看看表姑娘要怎么办,毕竟这努达海虽然抵用,但他他拉府也不光只有他一个男丁不是?这爵位什么的也不怕没人继承不是?”
“可是那努达海……”
景娴余怒未消,可是没没等她来得及开口说上什么,却是听到外头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闹得她本就不平静的心陡然一突,不会又出什么幺蛾子了吧?而还没等她抬起头来问出声,李嬷嬷却是抢先一步的将话儿抛了出来——
“主子,大封后宫的名单已经出来了,眼下皇上已经往宁寿宫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下一章更精彩!
、71新君登基惹来祸
“升舆;起驾——”
皇家规矩多,诸事皆繁琐,意义特殊的新君登基之礼自是更甚,内务府并礼部忙前忙后的筹备了二十来日还不算完;到了新君登基这日的各项章程更是直忙得人脑子发晕;新君在丑时起身;先允礼部尚书的奏新君之请;再将乾清宫垂帘;示意大行皇帝之丧暂停;于灵前行三跪九叩大礼之后;又祭告天地祭告并列祖列祖,如此,方才算是走完了头一轮。
总算是等到这一天了。
弘历坐在象征着天子身份的九龙明*御辇之上,看着底下顶礼朝拜的文武百官,心中感觉颇为快意,一种从没有过的坐拥天下的快意,从容的在保和殿前降舆,又步行至中和殿在礼仪官的口令之下登上皇帝宝座,俯瞰着底下人一个比一个恭敬的模样儿,以及该耳边传来的虽因着丧期不能奏喜鸣乐,却一声庄重大气过一声的午门命中,弘历更是不由得觉得身心舒畅——
“奉天承运,大行皇帝诏曰,皇四子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皇考于诸孙之中,最为钟*,抚养宫中,恩逾常格,今以朕令,着其继朕登基,即皇帝位,仰赖上天垂佑,列祖贻谋,当兹寰宇乂安,太平无事,必能与亿兆臣民共享安宁之福。”
“儿子谨遵皇考遗诏,必不负皇考所寄所托。”
“自今以后,实愿内外亲贤股肱大臣,念朕朝乾夕惕之苦衷,仰答皇考圣祖仁皇帝利益社稷之诚念,各秉忠良,屏除恩怨,一心一德,仍如朕在位之时,共相辅佐,俾皇太子弘历成一代之令主,则朕托付得人,追随列祖皇考在天之灵,亦可不愧不怍也。”
“臣等谨遵大行皇帝遗命,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坐在这中正仁和的宝殿宝座之上,听着不绝于耳的百官朝贺,弘历心中畅快极了,朝一旁的礼部司官挥了挥手,示意对方继续宣册封诏书——
“兹仰承大行皇帝遗命,尊皇考皇后乌拉那拉氏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崇敬太后,居宁寿宫,尊皇考熹妃钮祜禄氏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崇庆太后,居寿康宫,懋赞坤仪、迓鸿庥之方至,钦哉!”
“皇上圣意所裁,孝奉两宫皇太后之尊荣,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再奉皇太后慈命,嫡妃富察氏,祥钟华胄,秀毓名门,六行悉备,久昭淑德,以册宝册立为皇后,赐住坤宁……”
礼部司官照着圣谕正是宣读得认真仔细,可老天爷却是存心想给这场将要画上圆满尾声的登基大典添上些热闹一般,还没等他将最后两句话读全,却是突然听到外头传来了一阵闹腾声,而在众宗室王亲并满朝大臣皆是脸色陡变之下,这股闹腾劲儿更是非但没得半点收敛,反而还越演越烈了起来——
“不好了,出大事了!”
不同于前朝那般先称帝再施恩封王,后宫里头却是因着要由低位分的逢迎高位份主子的惯例,先由答应常在贵人等封起,再到嫔位妃位贵妃,最后才到皇后——
“奉皇太后慈命,侧妃那拉氏,温惠秉心,柔嘉表度,持躬淑慎,赋性安和,以册宝封立为贵妃,赐住翊坤宫,勉嗣徽音,用赞和平之治。”
“奴才请贵妃主子安,娘娘金安万福。”
没有了身为满妃却矮过奴才秧子一头的幺蛾子,也没有了初系贵妃者比后封者尊贵,因而不得受命妇礼的打脸之举,身在这与记忆中无二,甚至比那时还要辉煌华丽的翊坤宫殿,看着底下领头跪着请安的贤嫔高氏,嘉嫔金氏,纯嫔苏氏,仪嫔黄氏,并着贵人陈氏,常在珂里叶特氏,以及外头那一眼都望不到头儿的宗室命妇朝臣内眷,坐在正中宝座上头,身着着全套贵妃大礼服的景娴,不由得有些些恍惚——
一切已经变得不一样了。
即便富察明玉仍然是明面上那母仪天下的中宫皇后,也有着膝下的一双儿女傍身,却是被先帝的一道遗命直接夺走了本该被她握在手中的中宫大权,闹得上不上下不下的很是尴尬;而高子吟虽然仍是一如既往的得宠,风头也是一如既往的正甚,可就凭着她那蛋都下不了一颗的模样儿,却也只能在先帝刻意为之的打压之下,顶天就呆在如今的嫔位之上,就是贤又如何?慧又如何?不过空有一个好听的名头,早已不能同日而语;而剩下的那些个女人们,虽然也按照前世的摸样儿,该封嫔的封嫔,该生子的生子,却到底因着大局的不同而各自有生出了不同的命数……一切早就变得尽数不同了。
我命由我不由天,不正是如此?
景娴的目光慢慢地从底下的人身上一一划过,她不是没有看到高子吟眼底里的憋屈与不忿,也不是没有看到余下几人各异的神色,可是她却不在意,收敛住目光,慢慢定格成了一抹意味不明的笑——
“起来吧。”
“谢贵妃娘娘恩典。”
起了身,又得了个座儿,再看了看身遭这富丽堂皇的宫殿,高子吟只觉得心里不畅快极了,酸水一股跟着一股的冒儿——
“贵妃姐姐这儿真是好气派,比起子吟那储秀宫真是好过了千倍万倍,皇上真是疼惜贵妃娘娘,惹得子吟好不羡慕……”
“哦?贤嫔这话倒是说得有意思,难道竟是觉得皇上苛待你了不成?”
“子吟……”
身为皇阿哥侧福晋的时候,因着脚跟子没站稳,身份上头又太惹人眼,以及在弘历心中的印象又尚未成形,她倒还得尚且顾忌点这爷们儿面前的第一得意人,可是随着如今一切尘埃落定,掌了这么些年的事亦算是扎住了根基,外头的势力更是发展得一日好过一日,如此,她也实在不需要再一而再再而三的退让对方,让来人蹬着脸往上踩,更别说这对方在自个儿的册封大礼之上就敢挑事儿——
“我虽没进过你那储秀宫,可打远处瞧着却也是极不错的。”打断了高子吟的话头,景娴面上带着笑脸,一副说着玩笑话的模样儿,可听在人耳里却是不由得让人心惊,“难不成你看上了我这翊坤宫不错,想跟我换换住处?”
“娘娘您……”高子吟被吓了一跳,没想到以往一直跟自己打着太极的景娴,会突然之间的转换了态度,直接发作起来,心里恨恨,面上却是不显,“子吟怎么会有这样的心思,不过是两句玩笑奉承话罢了,没想到竟是惹得您上心了……”
“哦?”
景娴向来是个喜恶分得甚是分明的人,若说对于那些个过往没有什么过节,井水不犯河水的女人,她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对于没少在自己的悲凉处境之上添砖加瓦的高子吟等人,便是没得半点圣母情操了……看着对方在自己明晃晃的警告之下,不但没得半点收敛,还越发的话里话外起来,景娴自然是懒得再给好脸。
“这么说,竟是我的错了?”
“娘娘今个儿似是火气有些大?”
高子吟本也不是什么好性子,或是说她本也不是什么极为聪明机灵的人,再加上这么多年以来,富察明玉的退让,景娴的放任,弘历的宠溺,更是惯得她有些无法无天,如此之下,想到自己归根究底的说起来都是遭了对方的连累,才被先帝爷不待见,到头来只得了个嫔位,还得给对方卑躬屈膝的讨好,也是不由得收了笑脸——
“倒也是子吟的错,居然忘了娘娘正是因着他他拉府里的那一摊子事上火得很,这马屁竟是拍到了马腿上……”
高子吟这番话不是马屁拍到了马腿上,而是直接插到了肺管子上。
“贤嫔,你可知道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看到对方这幅模样,景娴怒极反笑,“莫不是抄的宫规还不够?”
“……你!”
先帝爷还在的时候,高子吟算是吃尽了苦头,就差日日躲在自个儿的小院里头避世不出了,可是随着先帝爷驾崩,以及弘历那说话不过脑子的许诺,她被憋屈了那么些日子的心,却是陡然间膨胀了起来,想到弘历那言犹在耳,只要寻到机会便会抬举自己,心里眼里都只有自己一个人的话,高子吟只觉得自己比面前这看着尊贵的景娴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听到对方这句句直往自己心口刺的话,张嘴便想再给对方个没脸,可是这话还没说出口,却是只听到外头突然敲锣打鼓的闹腾了起来——
“不好了,走水了,走水了!!”
作者有话要说:下一章绝壁精彩!!
、72寿康坤宁遭大难
“不好了;走水了,走水了!”
庄严肃穆,正举行着国之大典的中和殿因着这突如其来的一嗓子,瞬间的沉寂了下来;可随着外头那一声急切过一声的锣鼓声;下头跪拜的朝臣;虽然面上还勉强维持着恭敬的模样;可神色中却是不由得带上了点子张皇失措;心底里更是默默地嘀咕开了;怎么这皇家就一茬连着一茬儿的没个消停?
比起底下面面相觑的满朝文武;同为辅政大臣的允裪几人,面上虽然显得要冷静得多,神色之间也很是一副稳得住的模样儿,可是被掩在朝服之下的双手却亦是不由自主的紧握成了拳,天降此难,莫非是老天爷在示警?完了,若是这事儿传出来,不是又要折腾出新一轮的新君之议?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弘历勉强的维持着君王的威严,压抑住心底里的不安,仍是端着新君的架子稳稳地坐在宝座之上,可是内心深处却是免不了因着这消息而狠狠的被揪成了一团——想到自皇阿玛驾崩以来,先是苗州厅那头闹得越发厉害,自己几次三番的降旨镇压都没收到什么很大的成效,紧接着又闹出了个荆州民乱,折腾得正值国丧的当口儿便后脚赶着前脚的死了个宗室王爷,弄得前朝后宫的幺蛾子一茬接着一茬儿,而眼下里好不容易日盼夜盼的,终于盼到了登基大典,他满心满眼的以为总算是苦尽甘来了,却怎么也没料到临到了了,还尚未礼成竟是起了火走了水,生生闹出了个不祥至极的兆头……难道自己就这样不被老天爷待见?!
“回,回皇上……”
瞧见不光是自家主子猛地将目光转向了自己,几位辅政大臣并在场的文武大臣亦是因着这话头看向了自己,吴书来心里有些子发虚——
“走水的原因暂时还没探出个究竟,不过听底下人刚刚传来的信儿,说是火势并未有碍前朝,也因着尚算遏制得及时,没闹出什么大忌讳……”
没有蔓延到前朝?那就好,那就好。
天下之人虽不至于人人迷信,可是上有青天,下有黄土,心里头总是少不了些忌讳,凡事都想图个吉利的兆头,而到了这本就以天命所归立足的皇家深宫,该忌讳的地儿便比起外头还要多,而此外,再加上前头又有那般看重祥瑞福祸的先帝爷珠玉在前,于这上头便更是免不了俗……在这般不一样的日子里闹出这样的幺蛾子,本就已经够让人诟病,若是还蔓延到了前朝,甚至到了中和殿,岂不是更将矛头指向新君?
如此之下,听到这里,弘历不由得大松了一口气,心里头也跟着去了一两分紧张,可是还没等他缓过神来调度一二,却是只见到底下的吴书来带着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又开了口,直接抛了下个炸雷,炸得在场众人皆是一愣——
“只是,只是火势虽没有影响到前朝,却,却似乎是从圣母皇太后所居的寿康宫而起,即便底下人皆是尽心救火,也免不了,免不了……”
“……什,什么?!”
此言一出,底下的朝臣皆是陡然变色——作为这天子近臣,在场的就没几个会不知道这些日子皇家所闹出来的幺蛾子,对于那位圣母皇太后的所行所举,自然也都有耳闻,想到那位先是不知道哪根筋不对,猛地抽一冷子的想要效仿皇帝移宫,将心思转到了慈宁宫上头,闹得前朝后宫都跟着不太平,后又因着荆州那头的乱子,不但没消停下来点,还又把主意打到了那端王遗孤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