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女当嫁-第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爷切记不要到容易发洪水的地方去跑商,这套遮盖还算顶用,六爷在路上能用得上。”
方六爷看见了邓家兄弟的那套装备就觉得奇怪。郁小闲又这样郑重地说了这些话,因此他觉得还是要考虑一下郁小闲的建议,跑商的人不图赚多少钱,最重要的是年底能平安回去。郁小闲看见方六爷听进去了自己的话。于是又说到:“我的义兄金世莱今年秋天想试着去趟北方。他是山东那边逃荒来的,想找过去的亲友,要是六爷愿意,还请带上他一起去一趟北方,一路帮忙打听消息。多多照顾他一二。要是可以。在中元节之前,我让他带着几辆车和六爷您一起去趟北方可好?”
方六爷想了想说到:“落叶归根,我听金世莱说起他老爹临死时候还念叨着家乡,就感到心酸。金老板的身世也觉得怪可怜的。若是我秋天去北方做买卖,我会捎上他的,帮他寻访一下家乡的亲人。”
郁小闲谢过了方六爷,走到这一步。金郁商队跑商的种子算是播种下去了,就等着秋天一行的收获了。芜湖那边在等一阵子,香雪姨娘能摆平罗家,独当一面之后,芜湖扬州一线就能交给赵岐跑,让粉蝶去扬州留守,自己在后方坐镇,这三五年应该能够平安在商道上赚钱。
把商队的事情处理好,郁小闲跟着赵岐带领的小商队采买了些粮食布匹就回程到了泾县。正月已经快要结束了,郁小闲心里的真正春播开始了。按照郁小闲的计划,除了赵岐带着些邓家村出来的家奴,沿途去布三个车马停歇的站点之外,郁小闲一门心思扑在了种田上。因为明朝生产力低下,很多活全靠人力,郁小闲为了赶时间还是再度雇佣了去年宣城那些人一起工作,在雨季正是来临之前有很多事情要办。
从正月初三开始,地窑里的火始终都没有熄灭过,开足马力烧制砖瓦和大小不一的花盆,表面上说是为了在雨季之前把房子赶着盖好,实际上还包含了一个生财的点子。宣城山头有很多竹子,郁小闲拿出了粮食和盐来换竹子,无数人开始去野山上砍能盖屋子的竹子用来换粮米和盐。很快郁小闲的山头和邓家村里就成了竹篾子的加工厂。大小不一样的竹篾被放在高台上被桐油布遮盖好,很多刚刚够挡风遮雨的大小棚子在零星的土地上冒了出来,每个棚子面积都不算大,高度大约是四尺,需要弯着腰干活,那些大小不一的花盆被放置在了那些棚子里等待着装填土壤。
郁小闲指导着家奴取了肥沃的土壤,拌上不同的辅料,有的是草木灰,有的是醋底子,更多的就是生石灰。这样被处理过的土被放置了几天之后,就被放进了那些花盆里。不久之后,暖房里拿来了各种各样被催芽之后长成的幼小植株,这些小苗被放进了花棚里种植。里面有各种蔬菜苗,还有山葡萄之类的果木苗,甚至还有中草药的芽苗。
每个棚子都招标包给了不同的家奴,要是管理得好和纺线的收益差不多,所以这些事情基本是老弱妇孺接下来了。由于每个棚子的顶部是由竹篾和防雨的油布做的揭盖,有太阳的时候可以把屋顶掀开,夜里还可以拿炭炉升温,所以在大地还只是松柏翠竹的绿色时,这些棚子里最先养出来的小青菜就长成了绿油油的一片。
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候,新鲜的小青菜和菠菜是大户人家愿意大钱买的,可这样本地的大户消费有限,加上宣城的酒肆和大户才勉强达到每天一百斤。郁小闲不想把价钱卖低了,这时候家里的商队就出发了,车厢里带着几筐子新鲜的青菜,凌晨三点就上路狂奔往芜湖去,中间在布的点换上车再跑,沿途换四次车,一直跑到下午四点,新鲜的绿叶菜就送到了芜湖的徐老爹处。雅苑和一些大户人家在这时候就能拿到新鲜的菜了,晚上的吃用没问题,就算放到明天早上菜也是新鲜的。
这些菜在本地是以六十文一斤卖出去的,比一斤猪肉还贵四成,到了芜湖,有钱人的别院多,卖一百文一斤还是有人吃,循环卖下去,郁小闲那边每天要发出去一百五十斤,这几乎是所有棚子最大产量了。这样新鲜的菜,除了品相不好的被自己的酒肆消化了,郁小闲也没拿多少给自家食用。这些菜就是这时候能卖出高价,等到了十几天之后,就要慢慢掉价,一直到了夏天,一文钱能买一堆。
菜送到之后,家里的车队又带着粮食回程,一斤稻米的价钱已经涨到了二十八文钱,郁小闲要求王顺子等人,但凡有流水的银钱,就全部变成粮食,哪怕是皮糠都要多存一些才好。一旦今年的夏粮绝收的厉害,四十文买一斤粮食的日子也就在两个月之后。
除了这些提前种植的绿叶菜,那些果木也长得很茁壮,那些将被变成美丽的果木盆景在夏季中期就可以换了盆子卖到芜湖扬州的有钱人手中。至于那些新鲜的草药是一些便宜的杀菌草药,用于饲养鸡猪,若是能吃到新鲜的肉食,能剩下不少粮食。富人吃肉,穷人喝骨头汤,吃鸡架子也是对身体很有益处。郁小闲建造这些棚子的目的就是如此。
承包了田地的人,都被郁小闲叫来指点了一番,他们不但把水渠修好了,还根据每块田的大小做了防雨的支架,还为每个干活的人都准备了一种叫雨衣的东西,那种叫雨鞋的鞋子穿起来很笨重,可郁小闲说了,要是不穿将来老了会得筋骨病,那些汉子嘴里说不出什么感激的话,心里却都是暖洋洋的。
郁小闲是个啰嗦的当家人,为了避免在天灾上损失人口,她还特意跟各处的管事上了一堂防雷防洪水的安全教育课,让大家带着底下人小心防范被雷击,确保人和牲口的安全。就是雨天的防洪防泥石流的日常检查和撤离也都要求各位管事带人演练至少三次,确保每个人都懂,这些都是要抽查的,不合格的就扣工分。这些都是保命的措施,不下力气抓好,到了天灾来临,损失的不仅是财产,最可怕是留下一家大小没有照看。
山里的山民在这个时节都喜欢窝在家里睡觉,省些力气也省些口粮,可今年郁小闲却给了他们种竹子,种树的活计。刚忙完,眼看着就要开始雨季了,郁小闲有出了新的活计让这些人赚粮食。新的工作很简单,去多收拾一些朽木来,堆在一处空地上。竹山上的一些家奴准备了几个棚子,棚子里放上架子,上面有一些竹片子堆着发酵的牛粪,还有不少人拿了木屑子,竹子的碎末,还有绞碎的稻草什么的放进一种石槽里,使劲压紧,等成型之后再倒出来,在用稀疏的纱布包扎定型搁在一边。
很多人看见这个都觉得稀奇,柳家的干脆打听起来,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郁小闲说到:“这些是种蘑菇用的,我没有试过,这次只想试一试。”
柳家的一听就来了兴趣,她说到:“拿烂木头靠在有木耳的枯树上能长出木耳来,我是知道的,可这种养蘑菇的方法还真是稀奇。”
郁小闲说到:“柳家嫂子觉得稀奇就好好看,也许我这种方法就能在家门口收获最大最好的蘑菇。不过万一没成,你也不能笑话我。人不试一试怎么知道成不成。”
34春乐(一)
惊蛰之后,雨水就多了起来,郁小闲家的家奴们全部忙碌起来了。在竹棚子里催芽出来的芋头种和南瓜秧子,果树苗之类的东西被移植到了暖和的南坡,起风的日子,就会有人精心地盖上竹子做的挡风板,如此一来作物就能长得更好了。郁小闲预计这些作物会比正常的作物至少提前收获一个月,就是这个时间差能让家里赚到大钱。
雨水浇灌着森林里的一切植物,大地复苏,绿叶,不知名的山野菜都渐渐冒出来了。一场大雨之后,山民中的采蘑菇好手就忍不住冒着细雨出发了。郁小闲跟着秋冰月也出发了,在春天采蘑菇是现代人没有享受过的乐趣,而且郁小闲去采蘑菇还带着另外的目的。
那些被郁小闲收买来的烂木头淋了雨之后,长出了许多杂七杂八的木耳和蘑菇,郁小闲让人辨认了之后,把那些长着毒蘑菇和杂菌的烂木头拖出来在地窑里烧掉了。其余的菌种例如黑木耳,香菇之类的就被留了下来,等子体略微长成了之后,郁小闲就让人移植了一些在原先做好的接种棒上。在现代灭菌技术不存在的时候,郁小闲也不敢保证这些接种棒能如愿长出肥大的单一菌种,这只是一个实验,要慢慢摸索,今年就算失败了也能找到改进的方法,来年再努力。
除了长在朽木上的蘑菇,森林里还有不少寄生在活树上的食用菌,在树底下的枯叶泥土上也会长出可以吃的蘑菇,郁小闲的牛粪培养床和杂树林,就是要找这样的菌种。草菇,美味牛肝菌,鸡腿菇,紫蘑菇,松蘑之类的东西,郁小闲都想人工栽培出来。只有人工栽培才能种出品质标准的蘑菇。才能卖出好价钱。未来的商路就是要走高端路线,郁小闲很希望能提高这些农副产品的质量,光靠收山民采摘的蘑菇进行分类是不能再扬州闯出名气。
秋冰月从小生长在山里,她此刻已经换上了粗布衣裳。拿着小竹刀,挎着篮子,就等着郁小闲跟上她的步伐。郁小闲也是这样的打扮,她的装备比秋冰月复杂多了,她背着一个大背包,里面有好些小罐子,手里还拿着刀体很薄的宽边刀。郁小闲身后的几个男孩子和两个妇人对此都觉得很是好奇。太太要干什么呢。
在一处地方,小平发现了地木耳,大声叫了起来,郁小闲赶紧跑过去看热闹。雨后的地木耳不再贴紧地面,都微微舒展开,露出极薄的耳片。小平说到:“这一片还没有长好,今天只能采一点大的,等再下几场雨。还能来摘两次。”小平说完就把那些长成的地木耳用竹刀采收了。
这时候郁小闲也动手了,她用极薄的白铜刀子带着土层挖取了一小片地木耳,然后小心地放进了手里的小罐子。然后用一个布袋子装好,放进了王小二后面的背包。那些跟着的人终于明白了太太带着那些东西来是干什么用的,原来就是用来采没长成的蘑菇的。
秋冰月是采蘑菇的老手了,她在前面发现了一大丛褐色的树蘑菇,那种鲜美的味道让人吃后就忘不掉,还有一颗树上有两个拳头大的白色蘑菇,一般而言活树上的白蘑菇都是无毒的美味。秋冰月一声呼喊,王小山就动手了,他很快就爬上了树,小心地把两个大蘑菇给采摘下来。然后在身上掏出一个布袋子,把蘑菇吊下数,让秋冰月接着。活树上的这种单体蘑菇摘完就没有了,而且会比枯木上的蘑菇美味,这样一对蘑菇卖到县城也能有五百钱,王小山虽然小。却很明白这种蘑菇的价值。
郁小闲是头一次看见这样的蘑菇,她吞着口水说到:“这个没毒,很鲜美吧,回去弄些鸡脯肉做汤请客正好。”
看见太太都嘴馋了,旁边的孩子也都咽着口水看着这对蘑菇,秋冰月看见郁小闲这样,赶紧提醒到:“姐姐,你是长辈呢。”
郁小闲不好意思地说到:“看我高兴得像个吃货的样子,实在是因为我太喜欢吃蘑菇了,现在我出个悬红吧,你们分开去找蘑菇,今天谁能找到最多最好的蘑菇,太太我赏他五百钱,二十个工分,还有一大碗红烧肉。不过要是发现了等着长大的美味蘑菇一定要来报告我,我还打算装在小罐子里带回去养着。”
孩子们都高兴地散了,两个女人不敢离开,守着郁小闲等着吩咐,郁小闲对秋冰月说到:“我们回去一趟,开始收蘑菇,按大小品种收,不给钱,直接给大米,这个春天都这么收。这议价的事情就让李家婶子出头,你记账就好,一定要一视同仁。”
身边的一个妇人就是李家的,她接了差事就赶紧回去办事了。秋冰月没有离开,反而建议说到:“姐姐,要是能进一趟棺材木林子就更好了,里面可以找到野生的大灵芝,能止血治疗内伤的马蹄菇,还有一些很不错的药材幼苗。这次举人家按照姐姐你教的办法进去伐了二十几棵大树,居然没有任何人出事。要是三天后,举人家再次派人去伐木,天气好,我们家也派人进去一趟才好,说不定能捡到大便宜呢。”
郁小闲说到:“不必了,我不想家里的人冒险,我们又不是活不下去了。不过要是举人家送进去的人有什么特别的收获,我们可以议价买下来。至于灵芝,若是能寻到小的,可以移栽回我们自己家。其余的孩子都去忙了,你要是想玩,姐姐也不阻止你,你就和那些男孩子比一比,让他们见识到你的能耐。”
秋冰月听到郁小闲这么说,玩心就起来了,她挎着篮子去比赛采蘑菇了,郁小闲留在原处,身边跟着管着背包的另一个妇人。郁小闲对她说到:“王家的,你拿着那些背包,留心听孩子们的消息,我也去傍边玩一玩。”
那个妇人是梅张氏特意派来跟着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