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慈安皇后看戏记 >

第34章

慈安皇后看戏记-第34章

小说: 慈安皇后看戏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饭毕,康熙茶也不喝,吩咐一声,起驾回宫。也不知这人怎么想的,居然命皇后同坐御辇,大摇大摆从东华门入紫禁城,一路上,紧紧捏着皇后一根指头。等下了辇,梅梅缩回手,抽在袖子里一摸,呜呜,都掐掉一层皮!金三康你大爷的!
康熙回头一看,知道皇后腹诽不断,直接命皇后回钟粹宫静养。当晚就下旨,说什么皇后感染风寒,暂停内命妇每日请安。
没过几天,因为皇后在钟粹宫“养病”,康熙饭菜不可口,生了几天闷气。前朝跟后宫,全都缩着脖子过日子。
直到肃顺奏请前往青岛管理海军学院,康熙才缓过劲儿来。捂着肚子下旨,命皇后移宫,居于永笀宫,紧挨着养心殿。同时,正式晋祺嫔为妃。宫中庶务,交由丽贵妃、祺妃、玫妃、婉妃打理。至于皇后,每天只需负责养养病,顺便给皇帝做做饭。
梅梅扶着绿叶在永笀宫院子里转圈散步,心里一阵大骂:不就是让你看了没让你吃嘛!当皇帝的果然都是小心眼!
转了半天,迫于皇权压力,依旧老老实实地去小厨房给皇帝做饭,做好了顺着永笀宫连接养心殿之间那条,据说不知道顺治还是光绪开出来的小路,“偷偷摸摸”给皇帝老儿送去!啊呸!咋不吃死你!
皇后变相禁足,后宫之中,无人坐镇,四妃开始明争暗斗。其中,祺妃出身高贵,丽贵妃生育有功,婉妃娘家内务府、御史台有人,跟孝和睿皇后有关系,玫妃则纯属心有不甘凑热闹。一时间,精彩纷呈。惹得重华宫也跟着看了一场好戏。
到了年底,费扬古因御前失仪,降为二等侍卫。咸丰十五年春,宁夏将军都兴阿上奏,请求派熟悉新政之人参与军务,康熙直接把费扬古踢到宁夏。
临走时,费扬古跑到梅梅跟前撒娇,死活不想去那苦寒之地。
梅梅“磕蹦磕蹦”嗑着瓜子,含糊不清地说:“你自己得罪上头,也不说找个有用的人求情。我这会儿,可是自身难保。”
费扬古翘着二郎腿,陪着嗑瓜子,“别哭穷了。谁不知道,皇上现在可宝贝你呢!因为怕接下来收拾内务府牵连到你,瞧瞧,把这个永笀宫都给你住了。要知道,这可是董鄂妃住的地儿呢!嘻嘻……”
“呸!”梅梅张嘴吐了两片瓜子皮,“你懂个屁!他就是欲求不满,纯粹粹、红果果的报复!”
“啊?欲求不满?姐,你俩是不是——”我快要当舅舅了吧?
梅梅瞥他一眼,掂起鸡毛掸子往外撵人,“走走走,赶紧走!记住,内务府那帮人没收拾干净之前,给我呆在宁夏,不准回来,听见没有?”
费扬古捂着屁股,蹦跶半天,总算出了永笀宫宫门。晚上交接完毕,回家收拾行李。穆扬阿听到信儿,坐在书房见他。听费扬古说完朝中近况,慨叹一声,“去吧,听你姐话。内务府收拾完之前,别回京了。”
看着费扬古恭敬告退,穆扬阿坐在书房,望着墙上水墨画,暗暗琢磨:内务府几大世家,赫赫扬扬两百年的日子,怕是真要到头了!
作者有话要说:作者明天不想更了,因为我想不起来该收拾内务府世家里头,世家是哪几个姓氏了。总不能收拾魏佳氏吧?他们家都没什么有名的人了


☆、44更新更新

抄家审案
穆扬阿虽然荣养已久;但毕竟是皇后之父。为了姑奶奶与家族平安富贵,平日里,对朝中事务,多少都要留些心思。费扬古犯了点儿小错;就被踢到宁夏,由不得他不深思。
联想皇后省亲之时,皇上作为,心里多少有谱。叫来几个儿子,连同两位夫人,一一嘱咐,命他们这些日子安生做人;少出外惹是生非,尤其是不准打着皇后娘娘名义出去闯祸。
姜夫人想起宫中娘娘“静养”数月;不由担心。大夫人笑笑,柔声安慰:“主子娘娘好着呢,前天我去看她,精神挺不错的。”
姜夫人低眉顺眼,抿嘴笑笑,不再答言。
永笀宫内,绿叶、红云两个人挎着包袱,跪在皇后跟前磕头。
梅梅微笑着站起来,一手一个扶起二人,嘴里笑着说:“好了,你们也算熬出来了。出宫以后,找个好人家好好过日子。蓝莓不也在外头嘛,听说,她男人考中同进士,做了候补知县。你们同在宫外,见面方便,安定下来,就走动走动,也好有个照应。”
二人红着眼睛答应下来,绿叶握住皇后的手,“主子娘娘,奴才们走了,谁伺候您呀?”
梅梅噗嗤一声笑了,“哪一年没有小选?不碍事的。”
红云则是抿抿嘴,站在一旁踟蹰一番,凑上来,对皇后耳语几句,紧接着嘱咐:“奴才也不敢肯定,道听途说。主子娘娘往后见了她,面上也别显出来。您心里有个底儿,往后多防着些就是了。”
梅梅垂眸沉思,“是她?”我说呢,怎么姑奶奶刚到郊外省亲,皇帝带着特别纵队就跟上了?原来,是有人偷摸报信儿!对着红云笑笑,“知道了。你们在外面也要小心,往后闯了祸,再想我罩着你们,可是不能了。”
二人含泪,带着永笀宫几个到年纪的宫女,排队往神武门而去。小书子领着两个小太监一直送到神武门外,等宫女们家里来人,一一接回去,这才回到永笀宫复命。
梅梅跪在佛像前,一面数念珠,一面叹气。要说起来,乌雅紫椹在钟粹宫当值时候,自己对她,算是不错了,连句重话都没说过。这也就是康熙没看上她,要是看上宠幸了,无论如何,钟粹宫也要给她谋个“贵人”当当。前头有玉贵人、吉贵人先例,说不定,她运气好了,生个一儿半女,还能弄个嫔位。就算康熙没看上她,跟了老六,宫里宫外,谁不因为她伺候过皇后,多看她一眼?往日,赏赐什么的,何曾少过?怎么,她还知道告密?她又是从哪里知道肃顺藏在庄子里?通过什么渠道透露给康熙呢?这种事情,怎么可能是她一人所为,分明是多方势力联合才对。只是,什么时候,自己得罪了这么多人呢?
书海泉回到永笀宫,召来新晋女官牡丹、芍药,一同到皇后跟前磕头。
梅梅扶着书海泉站起来,点点头,“牡丹往后照管小厨房,芍药就管本宫首饰、衣物吧。”
二人答应告退,各自回去熟悉业务。小书子扶皇后坐到炕上,瞧见皇后神色黯淡,心里琢磨琢磨,赔着小心问:“主子娘娘可是为红云临走时候说的话发愁?”
梅梅瞧一眼小书子,苦笑一声,“也算不是发愁。本宫只是觉得,不管本宫对别人怎么好,只要碍着了她们,天大的恩德,都能抛之脑后。趁人不备,狠狠地扎上一刀。没一刀捅死,算是本宫福大命大。”
小书子回想皇后省亲回宫以来,每日深居简出、不管庶务,各宫娘娘明争暗斗,一个个的全把中宫当成摆设,心里也跟着难受。小声安慰:“主子娘娘莫要想太多了。万岁爷还是惦记着主子娘娘您的。”
梅梅听了,但笑不语,可不是惦记着,没姑奶奶,他就要饿肚子呢。
中午去给康熙送饭,恰巧碰到费扬古入宫辞行。当着康熙的面,姐弟俩不好多说什么,梅梅送了一双新鞋,嘱咐弟弟路上小心。费扬古这个做弟弟的,平日做事再不靠谱,亲姐姐不高兴,也能感觉出来。想安慰几句,问问原因,奈何圣命难为,皇家规矩森严,不敢多言,只劝她凡事想开点儿,不过一个小说世界,何苦那么认真敏感,徒增烦恼。
等费扬古离开,梅梅依旧呆坐在康熙对面,看康熙吃饭。饭菜收拾下去,胳膊都没抬一抬。康熙瞧一眼,吩咐众人到外头候着,轻声问:“怎么了?弟弟走了,心里舍不得?”
梅梅抬头,对着康熙干笑一声:“不是,他总是要有自己的事,不能老围着我转。我不高兴,不是因为弟弟。”说到这儿,尴尬一笑,“您大概不想听这些。不说了吧?”
康熙听皇后这么说,反倒来了兴趣,挪走炕桌,凑近了盘腿坐下,“说,朕看了一上午奏折,正好换换脑子。”皇后能跟朕说说心里话,好事啊。
梅梅笑笑,亲手端茶奉上,重新落座,慢悠悠说道:“算起来,我平日做事,都遵循规矩,轻易不敢多说一个字,多行一个脚步。就是底下人做错了事,也是能不打就不打,能不骂就不骂。尽力宽厚仁慈,如有可能,就多为他们着想,不管是放宫女出宫,还是接我奶娘回家荣养,或者是提高大小选的年龄,我都尽可能安排好,让他们日子过的好点儿,再好点儿。我不求他们报答,只希望,不得罪人就行。一直以来,人人见面说我好。我就真以为,所有人都能记着我的好了。呵呵,哪知道,”抬头看康熙一眼,重新低头,“一旦有人觉得我碍事了,往日的好,就全不记得,只剩下算计,无休止的算计。贤德、仁厚,在他们眼里,不过就是懦弱、无能。”
梅梅看看康熙,长叹口气,“我终于能明白,为什么圣祖之后,世宗皇帝宁肯拼了名声不要,也要力行反腐。却原来,在那些奴才们眼里,皇家,或许,只是他们攀附牟利的工具?而臣妾这个皇后,有的时候,或许,还不如——呵呵,不说了,今天话——有点儿多了。”
皇后欲言又止,康熙低头思量一刻,明白了大半,伸手拍拍她,“放心吧,有朕在呢,不会让人欺负你。”顿了顿,小声吩咐,“接下来,各宫嫔妃都要回去省亲,之后,内务府就会有大的变动。你呆在永笀宫里,凡事牵连不到身上,朕也放心。并不是做错了事,或是谁告状,才让你静养的。”
听了这话,梅梅有些惊讶,低头喃喃:“难道,不是重华宫乌雅氏告密?”
“乌雅氏?不是高佳氏吗?”康熙听了,奇怪起来。
梅梅跟着奇怪,“我也才知道,乌雅氏跟我的乳母张嬷嬷私下有往来。年前,张嬷嬷纵子行凶,强占汉人田地,被廊坊知县押进县衙大牢。张嬷嬷来求承恩公夫人,夫人斥责她管教不严,并未替她包揽诉讼。最后,还是乌雅氏托醇亲王府管家出面,放人出来。之后,张嬷嬷一家,一直住在承恩公家省亲庄子里。直到我回去那天。”
康熙瞧皇后一眼,坦然回答:“朕确实是接到高家密报,才去接你。”
梅梅垂眸,接连叹息,故意慢慢说道:“高佳氏素来把乌雅氏当成知己闺蜜。若是她知道娘家做了错事,还是因为乌雅氏,不知道,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儿?”
康熙听了,冷笑一声,跟着叹气,“高家的人,看似聪明能干,其实,自保手段实在不能跟富察氏、乌雅氏比。”
这帮世家,居然敢打起皇后主意。哼,皇后朕欺负可以,还轮不到你们!
帝后二人共享信息,暂时达成了“掀翻内务府世家统一战线”。
接下来,康熙一心处理前朝事务:外务部组建初具规模,各国大使、领事明年就纷纷到京,朝廷也要相应派出大使、领事、参赞常驻国外。
内宫之中,明面上,重华宫六福晋与三位侧福晋当家,东西十二宫由四位妃子做主。实际上,皇后每天坐在永笀宫里,拿着小本本,一笔一笔记录各大世家命妇大小动作。
因为皇后省亲之后,承恩公府接连受到圣上口头申斥。大家伙不敢怠慢,仔细打听。崔玉贵、张德全收礼收到手软,终于“不小心”透露口风。众人才知道原来皇后省亲时候,承恩公府接待规模太小,排场搞的太寒碜。皇帝不高兴了,这才故意挑刺。
哦!找到原因,这就好办了。年前省亲的,不过就是皇后与六福晋两位,六福晋娘家还是因为桂良老大人孝期刚过,勉强收敛。剩下的妃子、侧福晋,全都趁着初一、十五娘家人来时,小心叮嘱,一定要排排场场的。没钱?借呀!
京城中各大小商户高兴了。皇帝老儿真是好人呐!妃子娘娘们回娘家,直接推动京城内需,瞧瞧,不到半年,咱们营业额就是去年同期四倍了!
通过检测金银、物品等进出往来,康熙锁定几家,暗示监察部大小御史、督查,找找麻烦去呀。
当官的嘛,不查都是刘墉,一查都是和R槐颈咀嗾鄣老吕矗氖强滴踉缬行睦碜急福沧蛔×恕V苯用鼝淄酢⒋记淄醵耍趿耸ブ迹暇琶盘岫剑宜眩页
这一次大规模抄查内务府世家运动,轰轰烈烈,从咸丰十五年六月,乌雅氏所出、奕訢第三女满月开始,一直到咸丰十五年底,持续半年之久。查抄金银财物古玩不计其数,堪比当年抄和摇8猩跽撸殉龈鞔笫兰彝凑瞬幔唤鼋榈募讣易锩涫担职抢黾富着蠊式唬梢淮煌死巫印
康熙闻讯大怒,将数案合做一案,命肃顺带领吏部、刑部、户部,与惇亲王、
怡亲王共同审理。肃顺接到圣旨,从青岛海军学院快马飞奔回京。一头扎到刑部大堂里,大年三十夜,还端着饺子,一面吃,一面坐堂审问疑犯。
嗷嗷,这种古代反腐大案,百年难遇,一定要好好审讯,趁机开启封建法治新篇章。唯有如此,才不枉辜负我好容易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