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至少还有来自文卡特的鼓励让我保持干劲!
'17:12'沃特尼:今天打了145个孔,一共打了357个。
'17:31'JPL:我们以为你能打得更多呢。
贱人。
算了,到了晚上我还是很无聊。不过这大概也是好事。栖息舱没给我整什么幺蛾子。人们已经有了一个营救我的计划。白天的体力活儿只会让我睡得更香。
我很怀念照料土豆的日子。没有了它们,栖息舱已不再是从前那个栖息舱了。
现在舱内依然到处都是土壤,费力把它们运出去的意义不大。因为实在没事干,我就给它们作了一些试验分析。很叫人吃惊的是,居然还有细菌存活了下来。数量不少,并且仍在增长。这太不可思议了。你想想,它们可是曾暴露在亚极地温度的近真空环境下超过二十四小时之久呢。
我猜是某些细菌周围形成了小冰包,其中可能存在生命延续所必需的气压泡,而低温又不足以杀死它们。对于千百万的细菌而言,只要有一个幸存者,就能躲过这场灭顶之灾。
生命的执着简直可畏,它们也和我一样不想死。
日志:SOL196
我他妈搞砸了。
这次我真他妈彻底搞砸了,我犯了一个可能致命的错误。
与平常一样,我在8点45分左右开始EVA,手里拿着锤子和螺丝起子在拖车外壳上凿凹痕。每次钻孔前,我都得先凿出这样的一个小凹痕,但这件事实在是烦得要命,所以我每天都会事先把所有的凹痕全部凿好。
铲了150块小草皮(嗨,我是个乐观主义者)之后,我开始干正经的。
钻孔这活儿和昨天没什么区别,和前天也没啥分别。钻穿,换个地方,再钻穿,再换个地方,再钻穿,然后将钻子放在一边冷却。持续进行以上步骤直到午饭时间。
到了12点,我休息了一下。回到栖息舱后,我享用了一份美味的午餐,和电脑下了一盘棋(它把我虐惨了),然后开始今天第二次EVA。
下午1点半时我其实已经完蛋了,但我当时还不知道。
人生中最糟的时刻来临往往都是以一些小事作为前奏的。那些不易察觉的微小变化侵入了生活。回家看到妻子,还有水槽里两个待洗的酒杯;任何时候你听到“我们终止了这个计划……”。
对我来说,这个前奏就是:钻子不动了。
三分钟之前,它还好好的。我钻完一个孔,将它放到一边冷却,和平时一样。
但当我准备继续开钻时,它已经完全没响应了,连电源灯都没亮。
我一开始还没慌。就算这个钻子彻底玩完了,我还有一把钻子。虽然需要再花几个小时重新接线,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电源灯没亮意味着线路上出了问题。往气闸室窗外一瞥,我看见栖息舱的电源灯是亮着的,这意味着并没有出现电源系统问题。我检查了一下我的新断路器,一点没错,它们仨全都跳闸了。
我估计可能是由于钻子接收的电流安培数太高了。这没啥大不了。我把断路器重置了一下,然后继续工作。钻子马上就开动了,于是我继续钻孔。
听上去不算什么大事,对吗?我那时真心实意也是这么想的。
下午5点,我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共钻了131个孔。没昨天那么多,因为我为了排除钻子的故障花了一些时间。
我汇报了进展。
'17:08'沃特尼:今天打了131个孔。一共打了488个。钻子出了点小故障,断路器跳闸了。钻子内部可能存在间歇短路,位置可能在电源线的接头部分,也许需要重新弄一下。
地球和火星之间目前的延迟时间为18光分。通常来说,NASA会在25分钟内回复我。别忘了,我是在2号漫游车里进行所有的通讯录入的,而它则通过探路者中继信号。我不能闲躺在栖息舱里等待消息回传,必须待在漫游车里等他们确认。
'17:38'沃特尼:仍未收到回复。上一条消息在30分钟前发出,请确认。
我又等了30分钟,还是没回应。恐惧感开始从脚底板升上来。
当初JPL的电脑宅一族为了我这个苦命人,黑了漫游车和探路者,给我开发出这个聊天工具时,他们也给我发过一套作弊码,用来进行错误排查。我执行了其中第一条指令。
'18:09'沃特尼:system_mand:STATUS
'18:09'SYSTEM:最后一条发出去的讯息在00h31m之前。最后一条接收到的讯息在26h17m之前。最后一条来自探测器的ping回复在04h24m之前。警告:52条未响应的ping。
探路者已不再跟漫游车通讯,它在4小时24分钟之前就已经停止响应ping了。我脑子里飞快地计算了一下,这个时间点应该是今天中午1点半左右。
正好是钻子坏掉的时候。
我定了定神。对于信号丢失,错误排查表有一系列对应的任务清单,它们(按顺序)分别是:
1。确定探路者有电源输入。
2。重启漫游车。
3。通过插拔电源的方式重启探路者。
4。在另一辆漫游车上安装漫游车通讯软件,从那里尝试。
5。如果两辆漫游车都不行,问题很可能出在探路者上。仔细检查所有的连接。清理漫游车的火星沙尘。
6。利用摩尔斯码堆石头进行通讯,尝试所有讨论过的方式。问题也许可以通过远程升级漫游车来解决。
我只尝试了第一条。我检查了探路者的电路连接,发现它的阴极脱离了。
我简直高兴死了!这也太幸运了!我笑容满满地取来电工包,准备重连电极。我把它从探测器里取出,尽最大努力清理干净(在身穿太空服的情况下),但我发现了一件怪事:绝缘材料烧熔了。
我仔细考虑这个新发现。绝缘材料烧熔一般来说意味着发生了短路,电线承担了超过其荷载的电流。可是,电线裸露的部分并没有变黑,甚至连一点焦痕也没有,正极的绝缘体也没有丝毫熔化的迹象。
接着,一点一点地,火星的恐怖向我展露。电线不可能烧着或烤焦,因为这是氧化过程,这里的空气中并没有氧气。看来肯定是发生了短路。但既然正极没有受到影响,电流一定是从其他地方来的……
钻子的断路器在同一时间跳闸了……
我……靠……
探路者的内部电路包含一个连着外壳的地线,这样它就不会在火星环境下积累静电(干燥,又有风沙不停冲刷,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静电效应)。
外壳端放在A面板上,它是探路者外包裹四面体的一面,与探路者一同来到火星,其他三面被我丢在了我找到它们的地方。
A面板和工作台之间是探路者用来进行弹跳着陆的聚酯薄膜气球。为了方便搬运,我曾努力把绝大部分薄膜都扯了下来,但还是有不少遗留,留下来的足以覆盖住A面板,并接触到了外壳。差点忘了说,聚酯薄膜是导电的。
1点半时,我将钻子靠着工作台放好。当初为了给电线让出空间,钻子的罩子被我拿掉了。工作台是金属的,如果钻子靠在工作台上的位置刚刚好,它们之间完全可以形成一个金属到金属的导电连接。
这正是不久前发生的事。
电流从钻子的正极入,经过工作台,经过聚酯薄膜,经过探路者外壳,再经过一大堆极端敏感且没有可置换配件的电子元件,最后从探路者的负极出。
探路者的运行环境是50毫安,而经过它的电流为9000毫安。这股电流冲过那些精密的电子仪器,烧掉一路上所有的零件。断路器跳闸,但为时过晚。
探路者死翘翘了,我和地球之间已失去联络。
现在全得靠自己了。
1962年美剧《贝佛利山人》中的老太太角色,爱持霰弹枪。
美国知名电工工具品牌。
第十八章
日志:SOL197
唉……
曾经我上了正轨,接下来呢?
火星一直要换个法子整死我。
好吧……电死探路者的并不是火星。因此,我修正一下刚才的说法:
火星和我的愚蠢一直要换个法子整死我。
好了,别自怜了,我毕竟还没彻底完蛋,事情只是比计划的更加困难而已。我还是有所有生存必需的东西,赫耳墨斯也已经上路。
我用石头按摩尔斯码堆出以下口信:“9安培煎了PF,永久失效。计划未变,继续前往MAV。”
只要能抵达阿瑞斯4的MAV站点,我就没事。但现在跟NASA失去联络了,只有靠自己来设计这场大火星房车行了。
我停止手头所有工作,不想没有计划就往下蛮干。我敢肯定NASA有各种各样的办法,但就目前而言,我必须找到自己的办法。
正如前面提到的,三大件(大气调节器、氧合器和水循环装置)至关重要。对于它们,我去找探路者的路上曾做了些变通工作。我用二氧化碳过滤器来调节空气,带上整个行程所需的氧气和水。这方案如今行不通了,我必须带上三大件。
问题是,这些组件全得消耗大量电能,而且必须全天候工作。漫游车的电池容量为18千瓦时,而单是氧合器就需要44。1千瓦时每火星日。明白我的问题了吗?
你知道吗?“千瓦时每火星日”说起来简直蛋疼,我要创造一个新的科学计量单位。1千瓦时每火星日就是……可以是任何东西……呃……我最不擅长干这个……我要叫它1“海盗忍者”。
总体算下来,三大件共需要69。2海盗忍者,大部分都归属于氧合器和大气调节器(水循环装置只占3。6)。
必须节能。
让水循环装置节能最简单。我目前还有620升水(栖息舱爆炸前更多)。每个火星日我只须消耗3升水,算下来这些水一共可以撑206个火星日。从我离开这里到被接走(或是在过程中死翘翘),一共只有100个火星日。
结论:我完全不需要水循环装置。我将按需补水,把排泄物丢在户外。是的,没错,火星,我要在你身上拉屎撒尿,谁让你总想把我干掉呢?
瞧吧,这就已经省下了3。6海盗忍者。
日志:SOL198
我在氧合器上也找到了突破!
今天花了一整天时间来研究它的原理。它将二氧化碳加热到900℃,然后传进二氧化锆电解电池,将碳原子分解出来。加热气体所消耗的电力是最多的。为什么要突出说明这一点呢?因为我只有一个人,但是氧合器却是为六个人造的。1/6量的二氧化碳意味着1/6量的电力消耗。
数据显示,它将消耗44。1海盗忍者,但这么多天下来,它的实际消耗只有7。35,因为只有我一个人。这才有戏嘛!
接下来轮到大气调节器了。这个装置首先取样空气,找到问题所在,然后解决问题。太多二氧化碳?排出去。氧气不够多?再加一些。没有它,氧合器也会变得毫无价值。二氧化碳必须先分离,再处理。
调节器利用光谱分析空气,然后用超低温技术对气体加以分离,因为不同气体的液化温度也不同。在地球上,对这么大容量的空气施以超低温技术需要消耗无法想象的巨大电力,但是(请听我深情道来),这里不是地球。
在火星上,超低温分离的流程是这样的:把气体抽到栖息舱外的容器,气体会迅速下降到室外温度,大体范围在零下150℃到0℃之间。温度高的时候,需要用额外的电力来冷冻,但温度低的时候,就能免费把气体液化。真正的耗能点在于重新加热它们。如果它们以超低温形态回到栖息舱,那我早就冻成冰了。
“先别急!”你心里喊道,“火星的空气又不是液态的,为什么栖息舱的空气抽出去就液化了呢?”
栖息舱里的空气密度是室外的一百倍还不止,所以,能在高得多的温度下液化。调节器还真是在两个世界里都吃得开,我一点没夸张。旁注:火星大气在两极的确液化。实际上,不但液化,都凝成干冰了。
问题:调节器得消耗21。5海盗忍者。就算搭上一些栖息舱动力电池,也只不过够它用上一个火星日。至于驾驶所需的动力,想都别想了。
脑洞得开得再大些。
日志:SOL199
灵感来了,我知道该如何搞定氧合器和大气调节器的耗能问题了。
低压飞船的问题在于二氧化碳的毒性。就算你让整个舱室都灌满了氧气,但只要二氧化碳的含量超过1%,你就会变得昏昏欲睡。达到2%,你就会出现类似醉酒的反应。达到5%,你就会失去意识。8个百分点足以让你丧命。活下来的关键不在于获得氧气,而在于避开二氧化碳。
千言万语,我离不开调节器,但是我并不是时时刻刻都需要氧合器。我只要将二氧化碳弄出去,然后回填氧气就行。目前在栖息舱,我有两个25升的罐子装满了液氧,这相当于50,000升的气态氧,足够我存活85天,虽然还无法让我撑过整个营救过程,但也他妈不少了。
调节器可以分离二氧化碳,并将其存储在罐中。如有需要,它可以随时利用我的氧气罐添加氧气。如果氧气水平过低,我可以在外面搭营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