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葬宋 >

第57章

葬宋-第57章

小说: 葬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明心里这样问着自己,对于这样的朝廷,不由也慢慢的失望起来。

正文第二十六章在占城

蒙古人的贪欲无穷无尽,安南打从心里害怕被其征服的矛头指到,也是理所当然之事。——陈宜中说

**************************************************************************

近二个月过去了,陈宜中滞留在占城依然是一无所获。

其实离开行朝。陈宜中本人没有感到丝毫的不悦。行朝之内没有他的容身之地。在他慢慢地体会到从福州离开之文天祥的心境时,能够得到前往占城这样的机会,反而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情。

只不过,在走之前听到不少关于他“这么艰苦的时期里,那个人又潜逃了”的言论。让他觉得心里很不好受。别人用这样的眼光看他也是因为有前车可鉴,他无法去憎恨别人。然而对于陈宜中而言,虽然自己问心无愧,但是也实在不想再次受到误解。

这次陈宜中是以大宋之左丞相身份出使安南,既然是国使,而且对于占城王室也有所求,所以准备了许多礼物才行。数量庞大的金银珠宝和绫罗绸缎不算。书籍也包含在内。不光是儒教经典,还有医术、陶磁器制造法等等,是这个时代之中对于大宋周边诸国而言,极为贵重的书籍。

占城已经是有了一定的规模了,虽然比不上广州和临安等大的城市,但是亦有数万人居住,王官及寺院周遭房舍林立,市场里的物产也非常丰富。

来之初。被奉为宾客礼遇,感觉相当不错,然而将行朝暂时迎至占城或者请求援兵的任务。却半点进展都没有?甚至连那陈仁宗陈日燇连个面都没有给陈宜中见。只是指派了一个曾经到杭州去留学过并且见过陈宜中的皇室子弟来招待他。

就在今日,这个皇室子弟将陈宜中请到自己家中,给予这样的忠告。

“因为陈丞相曾有恩于我,所以我才直言,现在我国上下皆不愿意再动刀兵。所以说将行朝暂时设置在我们占城或者求援是几乎不可能的一件事情!”

陈宜中皱着眉头问道:“你的意思是,贵国已经与元互通交好了?那么大宋三百二十年来与贵国建立起的友谊呢?”就这样问着,心里对这样朝三暮四的国家颇为不齿。

“听到陈大人这么说。我也感到很难过。可是我们只是个小国罢了。就连你们大宋都屈服于蒙古打开临安府投降了。像我们这样地小国又怎么有办法与元对抗呢?”

陈宜中听着这样地话被呛了一口气。沉默半晌。还是郁闷地回到道:“你说地也不无道理。”

“当然。我们是不可能为了协助元而配合出兵地。只是修好而已。而且。陈丞相一家。想在我国停留多久都没有问题。”

陈宜中心里不禁涌起了一股淡淡地苦涩。经过片刻地思考。他终于回答。

“承蒙大人关心。对于可以容留我地家人。我非常感激。不过。光是这样实在是毫无意义。难道就没别地办法让行朝暂时在此驻扎吗?要不。就算是能征集一些贵国勇士。志愿前去增援一下我大宋。也算全我们两国三百余年地友谊吧。”

“抱歉。这点实在有所困难。”

这位皇室子弟将陈朝皇帝陈日燇的意思转达得相当清楚。倘若是默默无闻的亡命者,尚可佯装不知地加以收容,但是要同意大宋的旌旗在占城高高升起的话可就困难了。

陈宜中沉默下来,对方的拒绝带给陈宜中一种决绝的感觉。蒙古人的贪欲无穷无尽,安南打从心里害怕被其征服的矛头指到,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陈宜中告辞离去。走出大门才发现竟然没有人来送他。在热带炽热的阳光照射下。火辣辣的感觉灼热了陈宜中之眼睛。陈宜中自己都没有注意到,他竟虚弱地在地上蹲了下来。

心里痛了好久。才站了起来。正打算步行回驿站的时侯,随从们忽然骚动了起来。陈宜中的面前出现了一名男子阻挡着地的去路。

相貌相当精悍,脸颊及手背上游走着的一道道泛白之刀疤。一下子让陈宜中认了出来,是郑虎臣。他不是随姜明一起去了广州了吗?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带着这样的疑问,一把拉住了郑虎臣的手,心里有了少许的安慰。知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于是就忍住心里的疑问,一行人回到驿站。进了房间,还不待郑虎臣关上门,就问道:“你怎么在这里?莫不是朝廷那边?”

想到这里,陈宜中的心里就不由的发颤。郑虎臣的来到让他有了一些安慰,不过更多的是恐惧,难道自己离开的这两个月,行朝已经没有了。

郑虎臣仿佛知道他在想什么,轻轻帮他拉了一张椅子坐下,慢慢的给他讲着自从陈宜中走后发生的事情。

当陈宜中得知端宗已经驾崩和重庆失陷等消息后,泪水还是流了下来。但是并不插言,只是听郑虎臣在那里讲着。

原来郑虎臣和姜明他们一行分开之后,本开想到云南然后再转道占城,谁知道元军陈兵于安南之边界,防卫的很严,只好又转头向东。绕过元军。从钦州入海,随商船来到占城,由于陈宜中他们此次来占城所带船只和队伍还算庞大。比较好找。

当天凌晨郑虎臣就到达了他们所住宿的驿站。但是陈宜中去见那个什么皇族子弟,郑虎臣不想在驿站等待,就索性去哪家皇族的府邸周围转悠,谁知道真的遇见了陈宜中。

郑虎臣也没有理会陈宜中的悲伤,只顾自己说完后,问道:“看丞相脸色不愉,难道是占城不容于我们吗?”

陈宜中苦笑一声,把今日受接待时的情况和往日陈仁宗对自己的搪塞都说了一遍。然后长叹道:“看来你来是天意,我们是该回去了。不论如何,一定得先回行朝一趟。”

“回去之后又能怎样?”郑虎臣问道。

“当然是将占城无法依赖之事,先行禀明皇上及皇太后。”

“禀报了之后又如何?”郑虎臣相当清醒。

“占城靠不住。那么,就该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我会行朝请罪,然后告知朝廷放弃赴占城和盼望占城援兵的念头,按大将军他们说的办吧!”

郑虎臣想了一会,道:“其实在我来之前,国师曾经交代过我,其实安南国内愿意降服于蒙古的,只有陈仁宗以及极少数皇室人物而已。大部分的文官、武将以及民众都不屑于服从元朝。我们应该以这个为依托,利用这次带来的大量财物,从底层做起,掀起安南的反元声浪为后盾,然后再将安南国内的反元运动组织化。然后再向陈仁宗提出请求。那样会不会容易的多呢?”

听到这个消息,陈宜中不由的眼睛一亮。问道:“这个是国师说的?”

郑虎臣挠挠自己的头发道:“前半截是国师说的,他说他曾经游历到安南所了解的情况,而后面那一半,是我根据丞相你的长处说的。呵呵,还望丞相见谅。”

陈宜中无奈的看了郑虎臣一眼,问道:“在国师之大计中,我们还有多久时间?”

郑虎臣想了下道:“国师临走是对我说,到明年正月之前务必回去,能提前更好,不过我们要隐匿形迹,不能让元军发现,到时间作为一只奇兵用,而且直接道崖山就好。不用去其他的地方了!”

“崖山?”陈宜中又向郑虎臣了解了一下崖山的位置,不由的发出了疑问,“为什么是崖山呢?国师就那么的肯定?”

郑虎臣点点头,道:“国师年纪轻轻,所见识却是我生平仅见,对于大宋周边的情况,可谓说了若指掌,就连利用蒙古人的内部矛盾,也是信手拈来。好像一切他已经知道一样。要不是性格稍微显得优柔寡断一些,倒是也算一个大将之才,当国师稍微显得屈就了。”

“利用蒙古人的内部矛盾?”陈宜中这里又有些搞不明白了,“怎么利用?”

郑虎臣只好鹦鹉学舌似得把在船上所听到的又说了一遍,显得十分无奈。说完后总结道:“其实上次广州之役,就是利用了蒙古人急着调塔出北上平叛。而做出的一些动作,时机、地点把握的相当的好,如果这次国师之策再能成功的话,将会为我大宋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说完,又加上一句:“也不知道这些事情他这个年纪都从哪里知道的,说不定还真有些神通呢!”

陈宜中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突然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道:“占城一事,我就先拜托你在这里照看。我的作用不大了。看来,我要回去一趟。”

郑虎臣吃了一惊,急道:“丞相大人要回去,那还不如我回去啊。我在这里一无官职,二无人缘,能起什么作用呢?况且一路奔波,丞相的年纪也不小了……。”

不能郑虎臣说完,陈宜中抬手阻止道:“你是什么也没有,但是你有钱啊,我这次带来的黄白之物,皆归你支配,这种时机之下,人情倒是显得淡泊了,只有这些事物还有些用处,”

说着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现在我回去,还可以有帮国师一把,若是再晚些回去,朝廷之内恐怕就没有我的立足之地了。”

郑虎臣默然不语,陈宜中也不说话了,他们还不知道,现在的朝廷之中,陈宜中的丞相之位已经被陆秀夫所占,恐怕现在回去也晚了。

正文第二十七章再进广州

“钦封太子太保衔、代天子领广东军政经略安抚使”这个是大官还是小官?——广州的老百姓问道

************************************************************************

姜明又一次的来到了广州,心里也是觉得很是奇妙。第一次进广州,是和郑虎臣一起两个人几乎悄悄的潜行进来的。第二次是大胜而归。挟着余威来到广州,但是触眼的是一片荒凉。时隔不久自己这次又来到了广州,却是带着兵马,并且成为了钦差大人,还是代替天子来到广州。

心里觉得真的是和广州很有缘,虽然在他经历过的后世只是游玩性质的来过几次,但都是匆匆而过。但是想不到自己穿越回宋朝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来了三次,而且每一次的身份都不一样。

这次一定要抓住机会,姜明心里暗暗的想到。

这是一个晴天。南粤的骄阳,火烧一般将珠江三角洲的田野照得刺眼的亮,碧波荡漾的江水,晃着鱼鳞样的金光。

两岸绿草如茵,山峦滚着柔和的嫩绿,看上去舒坦极了。姜明昂首挺胸地站在指挥船的船头上,头顶上一面新制的大旗在江风中飘扬。大旗上的“钦封太子太保衔、代天子领广东军政经略安抚使”

两行大字,和一个特大的“姜”字,如同火一般,烧得他心里滚烫滚烫的。

他竟然会当上大宋的正二品大官,竟然还有了自己的军队,在后世也算是国务院副总理兼任那个省的省长吧。

虽然太子太保只是一个虚衔,而兵马也大都是别人以借调的名誉给他的,但是姜明的心里还是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唯一的遗憾就是张翔泰老先生没有带出来,鸿儿也因为被太后收为义女而留在了崖山侍奉。姜明心里清楚,这可能也算是留为质子吧。

船队是在广州的沿江码头靠岸的。早等候在那里的马队在等着他。

也不知道是迎接他这个钦差。还是欢迎一个上次卫戍广州地英雄。在凌震他们地带领下。广州人表现出了极大地热情。街头上。到处摆满了鲜花。到处炸响着鞭炮。广州城完全成了一座鲜花地城。炮竹地城了。

骑在马上地姜明。在一大队兵卒地前导后拥下。缓缓地从夹道相迎地人群中走过。那一张张真诚地笑脸。和一双双热诚挥动地手。使他特别感动地是。在震耳欲聋地炮竹声中。会突然爆发出一声声响亮地口号:

“大宋万岁。把鞑子打回去……”

尽管是地地道道地乡音俚语。但是回到宋朝后大半时间都在广州地姜明还是能听地懂。能听地出那发自心扉地呼喊。顿时。姜明地眼睛模糊了。盈盈地泪水在他眼圈里荡漾着。

姜明就是这样怀着这种感动地心情穿过狂欢地人群。来到自己地官邸地。稍犹豫了一下。就吩咐随员们。直奔制置使衙门。去见早就等候在那里地各级官员。

广东制置使凌震已早候在府衙地议事厅里了。旁边坐着姜明地老熟人。如王道夫、苏刘义等等大小官员。本来他们是要出城上码头迎接地。但是姜明先传过来话。说是有紧急要务。一切从简。有关人等在衙门里等候便是。

而在码头上迎接姜明的人们,却都是自发过去迎接他这位从元人的铁蹄下,拯救出众乡亲的英雄。并没有官府的组织。

来到制置使府衙门后。先是由姜明宣读了圣旨,之后由制置使凌震带领大家叩谢天恩。

繁琐的礼节过了以后。“钦差大人辛苦了!”戎装威武的凌震热诚地迎上来说。凌震其实刚才犹豫了半天,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姜明了。还是称呼国师吧,但是谁见过领兵的国师,称呼官职吧,但是官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