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葬宋 >

第142章

葬宋-第142章

小说: 葬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此同时。取消云南行省地“止杀令”。复改为“屠城令”但是适用于西南诸国。用此来放宽底线。同时算是抵消士卒们对打仗地厌恶。

布置好这一切,忽必烈暂时放下心来,专心的考虑着海都的动向了。此时伯颜已经率军队坚守灵州一带,坚守兰州一线,阻断窝阔台汗国大军进入四川的可能性。不能让他和川中的蒙军练成一气。否则后果真的不堪设想,想想自己就是以四川起家的,虽然现在四川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富庶,但是也害怕海都模仿。

同时乌思藏地区自筹大

余,加上由宣政院集结的迷尔军万户、伯木古鲁万万人。两军相加近八万骑兵,已经随着向大都发送八思巴大师亡故的消息。同时骑兵东征,发誓要为八思巴大师复仇,特别是乌思藏地区本来就是八思巴的封地,为此享受到了不少特权优待,再则八思巴是他们荣誉的象征。所以出兵是最多的。

赶到青海的日月山那是时间上的问题,相信满怀怒火的他们,最慢也只要一个月就能赶到,那时候,在日月山一带的窝阔台军队到底是什么状况。将会一览无余。再也无所遁形了。

其实忽必烈真的不希望海都在那个地区出现,倒是情愿在岭北行省遇上海都大军。因为此刻的他也在往岭北行省的路上。考虑的最终结果,他还是决定要御驾亲征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无论海都在那个地方,岭北行省的药木忽儿与昔里吉,还有那个已经失势的撒里蛮。在他眼里是必然要尽快灭掉的。

当姜明看见元军渐渐地退却,又接到由张弘正遣使送来的国书,当下不敢怠慢,马上就召集政事堂的众人开始商议。同时发出消息,请文天祥和陈宜中到福州议事。

不管怎么说,这也算的上是一件大事,至少在东南一带的百姓眼里,应该是朝廷胜利,蒙古人屈服了。对于军心或者是民心,都能取得一定的带动。

待到听斥候回,说是元军确实已经推出了福州的辖地。一直往建宁府退却,没有不轨企图的迹象。于是姜明吩咐斥候纷纷出去,严密监测四周动向。然后就下令打开城门,允许百姓和兵卒暂时自由出入。

福州北围困约有一年余,门始终是没有打开过,城内的百姓真的有些憋屈了。闻听到这个消息,纷纷奔走相告,举手欢庆。就算是没有什么事情,也走出福州城,去看看城外的各座山上,被元军蹂躏成什么样子了。

对于这次的和,朝野上下除了姜明之外,没有人不感到意外的惊喜,因为以现在宋朝的交通和情报的闭塞,是远远不能了解忽必烈此刻的心情,和蒙古人的内忧外患。

只是在强势之下,突然转为意外和谈,奇怪之余,感到一阵的侥幸,无论是心理情愿或者不情愿,但是能得到一个修生养息的时机,也是不错的,之余忽必烈为什么要和谈,大家却没有真正的往深处去想。只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而已。

但是这件事情,姜明如解释,他自己也不知道,因为也说不清楚。索性就不做声,只是在听着政事堂诸人的议论,然后在一边分析自己的事情。

关于政事堂,姜明开始是起意于组建阁的构思,但是慢慢的体会出其中的好处来,用陆秀夫和张镇孙等人丰富的政治经验,来弥补自己在政治上的不足,为此,他也得意了很久。因为作为一个后来人,对于历史的典故还有宏观都很明白,但是缺少的就是实践,还有就是同现实相结合。

祥兴年就这样渐渐的过去了,关于顺昌王朝的使节,福州诸人也保持了一个相当的克制,虽然心里明白他们其实是替元朝的忽必烈来做说客。但毕竟是以大宋幼帝的名誉前来。对于皇室正统,还是存有一份留恋之心。

不过已经无伤大局。在忽必烈刻意的授意,和姜明的佯作不知的情况下,双方的谈判陷入了胶着,由和谈变成了相互指责正统,可是做一些无谓的争执起来。

其实姜明也是刻意如此的,趁着这个机会,将谈判的大权交与陆秀夫来负责,因为他知道陆秀夫这个人虽然经常的和自己意见不合,但是为人方正,并且对于开封那个傀儡政权没有什么好感,最让人放心的是由于陆秀夫为人过于不拘言笑。也善于交际。所以对于忽必烈这次派来的使节,特别如留梦炎之流,有着深深的厌恶感,有着这种原因,所以就算是陆秀夫和张镇孙等人再迂腐,也他也不担心会被对方迷惑。

更何况,双方都是以拖延时间为目的。那里能谈到什么实际的东西呢?而陈宜中作为姜明的代表,与柳七伤、侯强一起,名为参与谈判,实为监督着谈判内容。而文天祥还没有赶到,蒲寿庚对于行朝来说,有些愧疚之心,毕竟曾诛杀过赵氏宗室,所以只是在福州露了一下脸,就转会泉州,而他的决定权,将交于其兄蒲寿晟来决断。(—://。。)

大风起兮云飞扬第一百零一章银行构思

乎是顺昌王朝的使臣团到达福州的不久,于祥兴三姜明就乘船回到台湾,接替陈宜中在台湾的工作,那里张鹤正在等着他呢!

一年多的时间没有回台湾,期间张鹤来信催促了几次,虽然由于比较尊重姜明的原因,张鹤的言辞之间礼节使然。但是依然掩饰不住他心里的那份焦急。在鸡笼山的兵工基地,已经是越来越据有规模。名称也由鸡笼山按照姜明的意思改成了基隆。

随着那里的军工、造船、冶炼和矿产的发展。基隆渐渐的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小型工业化城市。此次姜明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新建的基隆。而珠海在陈宜中去福州之前就交与了许继荣打理。

依着陈宜中的从政和民生了解经验制定的策略,本来是武将的许继荣却是因为受伤残疾而因祸得福。成了陈宜中手下的得意干将,虽然说不能推陈出新。但是萧规曹随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

台湾以南的海盗不是被肃清,就是看见势头不对而赶来投奔,精壮为大军提供了不少水上好手不说,就连他们的家属,也为台湾提供了很多的劳动力。

再加上从漳州来的众多移民,珠海一带的耕地增长速度几乎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害的府政院内不断的增加统筹人手,由于实行的是按需分配的制度,所以不存在家有余粮的事情。在饥民遍地的时代中,消极怠工和吃大锅饭的现象也没有吃饭。

百姓们其实要求的也并是太高,只要有安定的生活环境和能吃上一日三餐就已经满足了。所以对于珠海现在实行的政策没有太大的抵触情绪,就算是有一些原来的富户心中纵然不情愿,但是很快的就被压制住了。

而且一直以,许继荣都严格的执行者姜明所下达的禁海令只允许_民或者是一些表现比较良好的人抽签来出海捕鱼,船只则实行严格的管制,所以至今为止,台湾的秘密仍旧没有暴露出来。

所以姜明对于珠海不太多的心思。他的重心还是放在基隆这边,因为只有武器的领先和工业的发展才是今后的重中之重。

上阿合马所说的那种状如木桶,长三尺有余,黑黝黝的显得极为吓人其口中喷射黑球,最远可达一里开外的火器。正是张鹤按照姜明的回忆构思而成的红衣大炮的前身。而上次只是为了今后战争而进行的演练。用来试验其的射程和杀伤力。

看过效果之后。明显得比较满意。其实他对于武器知识知道地比较可怜。但是由于在后世网络地发达使他涉猎了不少。看着张鹤所造地红衣大炮。身用生铁铸造。长三五尺。重五百余斤。有多道加强箍发射大约十斤重地炮弹。用一辆车运载。车轮前高后低。可在车上直接发射。这是出于对运输地方便。在短时间内用火炮来攻击元军。可以说是不现实地行为。

至于威力以达到二里左右。虽不尽人意。已经引起来福州城上下官兵和朝臣们地欢呼。至于落地后地效果。姜明通过望远镜观察。虽然还算可以。但是不用大量地火炮形成集团性、大范围地轰炸。对于元军地骑兵伤害还是不大。

对于这样地大炮门大约就要五百余斤生铁。加上车子地用度。至少还要二百斤左右地是很令人心疼。觉得还是飞雷炮比较划算一些。

至于炮弹。当然是依据火药包而制成地开花弹姜明地心里。所谓地铅弹或者各类实心弹简直就是一个笑话几里之外。就算是砸着了又能伤害几个人呢?只是姜明从这个里面又联想到在某部电影里面看到地链球弹。就是用火炮发出状似流星锤地炮弹。用于海战上发射出去。来打断敌人地桅杆或者是撕破敌船地帆是个不错地选择。总之在战争地总结中。他也获益良多。也急需要找一个行家相互商量一下才是。

所以他选择了来到基隆。初到。几乎有些不相信自己地眼睛。基隆境内东、西、南三面环山虽然山势不高。但是按照自己地要求。没有动哪里地植被。只是今天随着他地到来。本来掩饰很好地一座座炮台都掀开了遮盖向他敬礼。随着姜明座船地过去又恢复了原样。简直像没有存在过一样。

北面为港湾入口处地岛屿被取名为和平岛和桶盘屿。在上面没有布置守卫。也由于姜明地安排而没有人经过地痕迹。只是行成天然防波堤。横门户。

经基隆河入海口处往里面走了大约两三里左右,就发现豁然开朗。两岸的战船整齐有序。显然是

,因为闲着豁口,还未向上面装置火炮。

再往里面走,就是依河而建的冶炼作坊和兵工作坊。上岸后,就发现,现在的基隆俨然发展成为一个略具规模的小型城镇。用原木做成的栅栏中间,竟然有不少当地的土著在这里交换着物品。

和当地土著融合之快,让姜明也不由的吃惊,原本以为张鹤是一个技术型的人才,但是对于治理一方,看来还是有一定手段的。

自从陈龙去了福州,留下陈虎作为护卫统领,只是负责基隆的安全问题,所以基隆的一切事情都是由张鹤署理,包括在台北盆地的行宫建设,虽然放慢了进度,但是依旧在建设之中,因为姜明实在是不想放弃那片肥沃而又未开发的土地。只有行宫的存在才能有效的带动人气,渐渐的将珠海变成一个农业基地,除了耕作人口之外,全都要迁移到这边来。

张鹤一直陪伴在姜明的左右,不停的为他讲解着各处的发展。

现在的玻璃制工艺已经趋向成熟,烧制出来的玻璃,已经可以满足制造望远镜的条件,反而成了一个负担,因为望远镜才能用多少玻璃呢?所以大量的制造一些平板玻璃,或者是玻璃器皿。只是一个摆设而已。

这一点,张鹤在给姜明的中已经提到了,姜明也想到了应对之策。现在因为战争,几乎断绝了和海外诸国的商贸往来。虽说是商人言利,但是不要性命的言利是谁也不会做的,因此,现在泉州和福州因为战争的关系,几乎没有商队的到来。而大宋也没有什么货物和他们交易,内地所产的丝绸、瓷器等紧俏物品,不是由于战争的破坏停产,就是因为打仗而过不来,这也使很多富商有怨言,只是迫于军事压力不敢出声而已。

久而久之,必会产生矛盾。那么玻璃就可以制作出各种器皿和工艺品,用于补偿战争中富商们的损失。长久以来,打仗只会让所有的人低头,让商人有苦难言,看着白花花的银子从手边溜走,心里总是不是滋味,这一点,从姜明这一年多以来,看见蒲氏的脸上的愁容就可以知道。

蒲寿庚倒是没有说,他那个儿子蒲师文倒是经常的在鸿儿面前抱怨什么坐吃山空之类的话语,其意不用多说,就能明白想表达什么。

姜也考虑过了,大宋之所谓这么有钱,钱基本上都集中在少数的商人或者是官府手里,大家都为自己的财产考虑,那么元军一用屠城相威胁,就吓住了相当一部分人,特别是这些有钱的人,屠城他们不怕,他们可以跑啊,但是财产却是很难运走,以至于有部分守财奴宁愿卖国卖城,也不愿意承担这一部分的损失。

蒲氏就是一个好的例子,还有福州知府王积翁,据说在就任知府的时间,福州城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产业都和他有关系,那么元军到达的时候,为了不使自己的产业有损失,不投降那才叫一个怪事呢?

姜明之所以想造一些奢侈品,就想集中一些财力,组建大宋中央银行之用。这个大宋中央银行不但行使钱庄的作用,而且可以承担保险的责任。

首先趁着现在乱世,在少数属于大宋版图的城市中实行。对于士卒的抚恤保险,当然要有大宋政事堂或者是军方买单,而城市中居民的财产保险。在前期则可以缴纳象征性质的费用开始承保,慢慢的建立起信誉。

而百姓在战争中的意外,也是收取暂时性的费用后执行,杜绝今后在吝啬自己的产业而出卖国家的事情,对于以后无论攻防城市,或者是撤走居民。都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