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宋-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样一来,双方都是存在于一个心思,那么几乎是没有协议的相安无事。双方虽然没有配合,却是十分的默契。在战争中也算是一个巧合吧,就算是姜明也不可能会理解其中的奥秘。
但是这一切都算是实现了,为了这个新年,陈龙也从南剑州顺着闽江回到了福州的江面上,在江心岛的怀安扎寨安营。
围困福州半年一来,成绩最大的应该就是唆都了,当时他和张弘范兵分两路,一个在闽江之南,一个在闽江北侧,唆都主要的目标就是闽江之南的部分。在半年中,几乎是马不停蹄的四处运动着。
闽清、永福、福清个州县都相继被他掌握,要不是兵力不继,不足于把握那么大的地方,恐怕连兴化全境也在其的掌握中。不过这样一来,兴化军的宋军陈友刚等人也不敢轻易的下九仙山攻州夺县。
最多只是道沿海一带活一番,趁着收取由朝廷提供的粮草和手雷等物。以加强自己的实力。唆都倒是不敢过来截击,因为有一次在海边截击时吃了战船上飞雷炮的大亏,心知现在不是硬拼的时候,只得作罢,索性将重心挪到闽清、永福、福清几个州县。把方山这个战略高地也控制起来。
等于说是闽之南的地区,暂时都在唆都的控制范围之内。不过是谁控制谁,还是很难说,因为泉州在蒲氏的控制之下,等大军过后,德化随即被蒲寿庚派兵收回,而九仙山的宋军借助有外援的优势,也不是太惧怕唆都的威胁。
而唆都的给养却只能依据南剑中转,才能运达,生活还是比较清苦的。
江南就在这样一阵阵的涌中起起伏伏,居然也保持了一定的表面上的平静。但是无论是元朝,还是大多数宋室之人,都不知道台湾的发展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年来,台湾累积开垦耕地近五万公顷。产稻米近四十万石,另外在台湾东侧森林里的驯鹿为其提供了大量的肉食。这样一来,不但台湾衣食无忧,而且可以提供多方的粮草来源,不过都是通过澎湖岛中转的,一般身份的人根本不知道台湾的存在。就算是偶尔听说过台湾这个名字的,也大多不知道台湾就是琉球。所以根本无从找起。
不过知道这位帝师的又对他产生出一种神秘的感觉。姜明也不去制止,原来听讨厌神化一个人的他,现在刻意保留着民众对其的仰视感,终于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拥护姜明的存在。甚至有人在传着,姜明在海外有座仙山,只有被其看上的人才能登上,登上之人就可以永远的没有忧虑。没有战争的困扰,永远的生活在幸福之中。于是更多的人就想得到他的青睐。
新年之际,文天祥和陈宜中分别从崖山和台湾也赶了回来,一起向皇上和皇太后恭祝新春。本来文天祥和陈宜中都是政事堂成员之一,要长期留在福州行朝参与议政的。但是文天祥以开辟广州以西战场离不开自己为由给予拒绝,并把自己的决定权暂时交与姜明处理。除了张反正之后,在南海一带来往便利的情况下,亲自来福州谢过一次恩之外。新春之际还是第二次来到福州。
陈宜中更是如此,他现在已经根本无意于官场。更知道现在大宋要的是齐心而又政令统一的朝廷,这个也是他当年想要做到的事情,但是没有做到,现在如果是姜明在政事堂有了掣肘的话,他肯定乐于前来帮助。
但是既然文天祥已经将裁决权交给了姜明,那么姜明这边五人的票数加上文天祥的裁决权,那么已经暂时有了绝对的优势,他自己觉得还不如留在台湾继续帮姜明守好大本营。那样他就会心安理得一些。
祥兴二年就在这样开始动荡,后期平缓中度过。姜明终于看到了自己亲手改变后的朝代。果然和自己假设的历史很接近了。接下来就要看元朝自己的表演。是不是要亲手把自己送进历史的车轮下。
对此,姜明很有把握,但是唯一没有把握的就是海都却是一直停留在兰州和西凉州之间的地方,再也没有任何动作,就连阿术的挑衅也置之不理,他到底想做什么,在北方漫长而又寒冷的冬季,他是如何保持着大军给养的充足才那么的自信?(—://。。)
大风起兮云飞扬第九十八章祥兴三年(上)
兴三年,二月初二龙抬头。伯颜率众来到了灵州府,的军务,并派人将其护送回大都养病,当伯颜看见这位百战将军的时候,简直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本来就不算威武的阿术,才几年未见,就变成了一副老态龙钟之状,连话也说的不是太清楚了。才比自己大九岁啊,怎么就成了这个样子。
其实刚过新年没有几天,朝廷又接到阿术的奏折,说自己旧伤复发,不能久坐。恳请皇上将人替换。知道事情紧急,忽必烈随即就诏令丞相伯颜出征灵州,代替阿术的职位,同时,罢四川行省,另立陕西四川行省,分置东、西川行枢密院。仍有安西王节制,伯颜任陕西四川行省左丞兼枢密总使。协助安西王署理东、西川行枢密院和陕西四川行省政事。可便宜行事。不受安西王节制,向中书省行政中枢负责。
对于这个决定,百官已经是见怪不怪了,自从大元建朝一来,陕西四川一直是分分合合,皇上一直下不了这个决心到底是分设两省还是合并一处,只是源于安西王皇子忙哥剌一向受忽必烈喜爱,因为身份不能立其为太子,所以想给皇子忙哥剌一个大一些的肥沃疆土。
但是四川战事常年不断,于是就把陕西行省合并一起让安西王署理,但是受到反对只好撤去,但是废而又立,反复了好几次,对于这次臣早就已经麻木了,原来只是拥护太子真金的利益而劝阻。现在太子真金被遣到岭北行省慰军还没有回来,大家又知道海都在那里猖獗,对于忽必烈的这次借势而为,索性就不说了。
伯颜即日出发,只带了自己的亲卫五千余人。一路飞奔而来,也用了近半个月的功夫,主要是沿途收集一些蛛丝马迹,用于判断海都的真实意图。因此耽搁了一些时日,一直到了二月初二才赶到灵州到阿术的模样,不由的心里有些后悔。
想到自己应该些过来,还令其回去休养才是,但是一切都已经晚了,只好罢去不想,只是想着如何面对海都的大军。
海都大军见到灵州有了知道是伯颜前来,情知道是来对付自己的,虽然自己的大军优势明显,无论是人数还是战斗经验,自信都不弱于对方。但是令人不明白的是仍旧是紧守兰州和西凉州之间。
在阿术无暇之动兵之际,海都早就命人将西宁州据为己有,看见伯颜到来,竟然不与其交战,而是直接遁入了青海日月山一带。
等伯颜闻讯到,只有一个如同水洗了般干净的西宁州在那里。由于都是游牧之地所以令伯颜有些不知所措。
守无城,攻击无目标。到这海都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心里不觉一动,突然怀起海都是不是真的有十几万大军在这里,会不会是海都的障眼法呢?
用佯兵在里拖着大元主力大军直到三四月间。然后趁着不妨。直接攻入甘肃行省和哈密力。然后和岭北行省地叛军会合。会不会有这个可能呢?伯颜想到这里。不由地出了一身地冷汗。
没有再理会西州地情况。直接返回灵州。询问阿术大军中地斥候要问一下海都大军地详细情况。万一真地如自己所想。那海都地心思也就昭然若揭了。自己本来就是找海都大军决战。无论胜负。朝廷都会有一个正确地判断。最主要地目标还是岭北行省地叛军而已。
但是真地要让海都和岭北行省地叛军连成一线。那么草原上地骑兵决战任何情况都能发生地。而且。现在对于岭北行省地叛军优势是岭北行省叛军群龙无首。昔里吉、脱脱木儿、药木忽儿、撒里蛮等相互勾心斗角也不服谁。才令元军钻了一个空子是如果是海都到达。那么以海都地威望。昔里吉、药木忽儿、撒里蛮等是谁都要为他马首是瞻。
如此一来。再想平复。就要大费周折了。说不定。真地要暂时放弃江南之利。废弃前几年所耗之功。转过头来专心地对付西北了。
后果是严重地。伯颜越想就越觉得是。否则。海都为什么不与之决战。他这十几万大军地给养是从哪里来地。光靠一路掠夺是不可能养活十几万地人马。更何况。人还可以承受吃马肉。但是马总要吃草吧。
冬季地草原之上。那里有草喂马呢?伯颜想到这里。遂先命令斥候沿周围五百里地范围搜索情报。然后立即写奏折将自己地想法报于朝廷。请忽必烈定夺。因为马上就是三
岭北行省的战事也即将展开,两线同时作战。再加东征日本,张弘范等伐宋,大元帝国等于同时四线作战,怎么能吃的消呢?
海都在那里呢?接到伯颜的奏报,忽必烈像是瞬间衰老了几岁。已经六十五岁的他嘴角反而露出一丝狞笑。
心道,海都你仗着年轻就能如此欺朕吗?你实际上兼并察哈台汗国我已经算是默认了,我知道可能当初蒙哥大汗继承汗位可能你们心里有所不服,而我继承大业你们心里也有所不甘,所以也并未采取什么过激的行动,只是将注意力放在南方的平定之上,难道我真的是怕了你不成。
遂诏令伯颜仍然驻守灵州,严密监测那支海都大军的动向,而却为伯颜带去了一封信,让他想法送给已经返回吐蕃的老师八思巴大师,请八思巴大师说服吐蕃诸王助其平乱。后直接带人北上,在五月前赶到岭北行省战场之上。
诏令太子真金回大都准备监国,而手下怯薛军收拾整军,自己准备御驾亲征岭北行省。同时命令辽阳行省诸王进京。协助太子监国。其他诸事,如东征日本,交与阿刺罕全权处理。江南诸地,交与卢世荣和张弘范共同裁决。太子监国期间,暂时不可改变。
听到这份旨意。臣都知道忽必烈这次是真的发怒了。也知道发怒后的皇上是不可改变的,此时要是劝说,后果是相当的可怕。于是就都闭口不言。各自准备着自己的事情。准备迎接太子的监国。
可是,又有两件意外的事,彻底的打断了忽必烈的计划,此时,太子真金正在过来的途中。
第一件事情,是张弘范突然暴毙,而且在民间传言他是受崖山冤鬼所纠缠不过而自杀的。其实,在至元十六年底,张弘范北上的大~疮就已经被诊断出来是~疮,即~~恶疮。外~成脓溃破后久不愈者。有:“热气乘之,热胜于寒,则血肉腐败,化为~,~溃之后,其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