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狄夫人生活手札 >

第196章

狄夫人生活手札-第196章

小说: 狄夫人生活手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扯皮斗心眼,也没有谁哭天喊地喊冤,这次长息的婚事,八婆者相比长南,长生成婚时要少了许多,说喜庆话的要多了不少,萧玉珠脸上的笑便也多了点,跟人说起话来时间也长了些,送走疲惫的婆母后,她一直待客到深夜,又回了主院的堂屋,听着各路下人安置客人和打扫屋子的情况。

子时长福听到母亲未睡,从与一众公子哥喝酒的席中抽身去看母亲,半路转道去看了父亲,见父亲与几位好友下将在书房还在谈笑风生,他笑嘻嘻地进去打了个揖,请了个安,就又退了出去,这才到了母亲处。

见到萧玉珠,长福见小妹妹安睡在母亲的怀里,他连忙掩了嘴,又拿了茶去门外漱了口,这才悄悄地坐到了母亲的另一边,大男孩靠着母亲的肩闭着眼睛轻声道,“娘怎地还不睡?”

“等你来看我。”萧玉珠偏过头,下巴轻碰了碰他因喝过多的酒而过热的额头,微笑道。

“你等爹?”长福轻笑了两声,问道。

“都等。”萧玉珠淡道。

她是睡不着,长男,长生,长息都成婚了,尽管他们还是她的孩子,但她知道以后会完全不一样了。

就像当年大郎与她成婚,大郎就是她的了一样,她的儿子们,心中最重要的那个位置,是要留在枕边人的——要说没有失落是不可能的,想来为人母者,都要面对这种差落罢。

“娘……”长福也察觉到了母亲的情绪,他坐直了身,回过头看着母亲带笑的脸,慢慢地,他露了一个灿烂的微笑,靠近她的耳朵,轻声道,“娘不怕,你永远都在我们心上,你谁都不会失去。”

萧玉珠也是笑了,眼泪慢慢从她的眼眶里流出来,“我知道,就是你们都长大了,一想你们都要走,娘有些惊慌。”

她生性隐忍,后因丈夫纵容,性情才明朗些,饶是如此,根深蒂固的性格也难以改变,她不擅于跟人说她的忧虑,更是不习惯让自己的情绪造成孩子们的困扰,可惜感情太深总有决堤之时,忍到长息都成婚了,萧玉珠终是忍不住这股失落了。

她知道这不能改变什么,只是情绪无法自控。

“我记得当年我随哥哥们去东市买好玩的物件,就算是急于去玩耍,我出了府门,还回头看了一路的家呢,就想着只等你唤我回家,我立马就跑回去,哪儿都不去了……”长福伸出手,把母亲与抱在了怀里,微笑着跟她讲,“只有在你的身边,在你的怀里,我才觉得是最安全的,没有什么人伤害得了我。”

“嗯。”萧玉珠掉着眼泪,声音却是带着笑。

“你看,我们是不是一样,谁也舍不得离开谁?”长福望着哭泣的母亲,嘴边是止不住的笑,眼睛也是微湿。

他这辈子最大的福气,就是有一对宁肯欺骗自己,也要深信他会长命百岁的父母,他们是如此明智克制,却为了他宁愿掩耳盗铃。

他只是其一,他头上还有三个哥哥,为了他们四兄弟和睦,他们每个孩子都不敢少放松一点,怕少给了关心爱护,那个人就会缺失一些,等长大后,长福才明白,带他们长大的一路,要把他们这几个兄弟这碗水全端平,看似无惊无奇,父母想来一路都是战战兢兢,不知有多少个夜晚因他们彻夜难眠。

“是。”萧玉珠眨着眼睛,看小儿拿帕过来与她拭泪,她又忍不住笑着掉下了一串泪,哽着声道,“养这般好,一个个都要放出去,娘舍不得。”

长福听了哈哈笑,又伸手揽了母亲,取笑她道,“出去一会就回来了,我们可是说好了的,我们几兄弟每年都要回来陪你和爹一段时日,我可不知道,你有这么小心眼。”

“娘一直都是。”萧玉珠难得承认自己的不大度。

“你看看,平时看着你比爹还会管事呢。”长福在母亲的脸上刮了两道,还是取笑她。

这时长怡已醒,她从母亲的怀里抬起头,与抱着她们的小哥哥打着哈欠道,“你别招娘哭,小心爹瞪你。”

“我没招,是娘小心眼,不信你问问……”长福别过话,把话往轻松里说。

他怕再往深说,他都忍不住掉泪,就像小时候那般一步三回头,舍不得离开家。

“娘,别理小哥哥,”长怡在母亲的怀里打了个小哈欠,依偎着母亲懒懒地道,“都是要走的人,只有长怡靠得住,一直能陪在你身边。”

长福哭笑不得,去捏小妹妹的胖脸蛋,笑骂道,“再说再过几年就把你嫁出去。”

长怡也伸出小手去摸长福的脸,一脸可惜地道,“可惜我还要几年,小哥哥却用不了几天了。”

此话一出,长福的话就被哽住了,转过头与母亲一脸头疼地道,“娘不要把长怡教得太会说话了……”

萧玉珠把盖着长怡的披风搂了搂,眼里的泪这时没了,嘴边全是笑,道,“妹妹嘴笨,也就与你们说话的时候能说几句俏皮话。”

“是的,娘懂我。”长怡附和,娘亲虽说她是父亲的娇女儿,但娇宠起她来,母亲也是不遑多让,只是管教的时候也是再心狠心辣不过了就是。

“在说何话?”狄禹祥这时带着一身酒气急步走了进来,今日来的客都有事与他说,他抽不开身,只是小儿离开后,他想回来与妻子说道一声再回去,哪想借口一回来,看见了小儿小女都在妻子身边。

他说着话,见妻子坐的软榻上已挤满了儿女,他便去拖了一个椅子过来,坐在他们对面,过去摸了摸小女儿的嫩脸蛋,招来了她的咯咯娇笑,朝他道,“爹爹好臭。”

说着还皱小鼻子,逗得狄禹祥哈哈大笑了起来。

“不是要通宵?”萧玉珠抱着女儿笑着问,“送去的解酒汤可喝了?”

“喝了。”狄禹祥把手放到了她脸边,轻柔地摸了摸,眼睛也柔了,随即他眼睛一闪,犀利地看向小儿,“你来作甚?”

“与娘说会子话,等会还要去跟岙山他们说话喝酒……”长福朝父亲眨眨眼,“我也是偷偷跑出来一会。”

狄禹祥看了儿子一眼,又转头看着明显哭过的妻子一眼,他沉了一会还是决定不把话问下去,与小儿道,“好了,你去忙你的,少喝点,我与你娘说会话。”

长福顺从起身,与他们作揖,只是临走前,作怪地朝母亲说了一句,“我可是头一个想起娘的,娘可要记得。”

说罢不等父母反应,连忙小跑着出了门,不敢看父亲的脸色。

他一路小跑而去,饶是狄禹祥想抓起茶杯砸他的背也是来不及了,狄大人被气得冷哼了一声,坐到妻子身边抱好妻女后,不觉怀里空虚的男人总算有个好模样了,只见他喟叹了一声,道,“把长福也娶上媳妇后,我们就算是能轻松了,家里一辈子都不需要再娶媳妇了。”

“还有个小闺女要嫁,以后还要娶孙媳妇……”抱着怀里的娇女,萧玉珠淡淡地道。

在温暖的怀抱里睡意迷蒙的长怡打了个哈欠,很是淡然地道,“我的事爹爹娘亲就无须担心了,我是个好闺女,要给爹娘省事,就是要嫁,一不需娘操劳,二不需爹为我打点,你们只管瞧热闹就是,剩下的由着我来。”

248

长息婚事过后没多久;长生就先带着暮茹出门行商去了,长生过后就是长福,南海事多;长南已来信让弟弟过去。

新婚的长息在家呆了三月,也带着媳妇宋芝芳走了,偌大的一个家;只剩了长怡陪伴狄禹祥与萧玉珠。

萧玉珠习惯了至少有两个儿子陪伴左右的日子;现在一个个都走了;她很长一段时日都回不过神,便是知道家中没有他们了;她走神的时候,几儿的名字老从她的嘴里脱口而出。

这时候,她也必须承认,孩子们长大了,他们要离开家去闯他们的天下,而她年纪也不轻了,需在背后守着那个他们归来的家。

之后长怡在祖宅满了十岁,这次狄家没有操办酒席,仅自家人几个人吃了顿酒,小祝了一下。

这时狄禹祥也收到了珍王易修珍的亲笔书信,珍王已多年没有与狄禹祥通过信了,此次信来,说的是世子易佑出来历练,途经淮南,到时便会代他过来拜访一番。

狄禹祥接到信后,无需过多揣度就知晓了珍王的大概意图——佑世子过来怕是来相亲的,若不然,珍王也不需提前告知。

珍王这番提前告知,到底还是因对他有几许情份,狄禹祥心下知道他绝不会答应此事,但佑世子要来,他还是召了就将的长息回来,到时好带世子在淮南见识。

至于长怡,狄禹祥与萧玉珠商量,让长怡这段时日就别清减身上的肉了,萧玉珠倒不以为然,答道,“岂有这样的事?”

如若珍王真有此事,他们家不答应就是。

狄禹祥摇头,与妻子温和地道,“以防万一。”

萧玉珠觉得这事还是在他们家的态度,狄大人这是在为女儿开脱,眼看她食量慢慢小了下来,也不再老偷摸着找吃食了,她不想放弃。

但无奈狄大人听她的,但无兄长陪伴,闲得无聊的长怡把祖父祖母给哄得团团转,两老总叫长怡去他们的院子去吃好吃的,长怡一听要嫁到大冕去,本犹豫的她放开了肚皮大吃特吃,她跟母亲说她是要嫁得近的,大冕太远她不愿意去,而男人好色,没有人愿意娶条小肥猪回去当年猪,且让她避过一劫再说。

长怡找到了再坚实不过的借口,日子如鱼得水,那瘦下去的小脸没一个月就又胖呼呼了起来,恰好易佑这时也从陆路进入淮南,正与前去迎接他的长息往古安走。

易佑的到来没有大张旗鼓,佑世子长相不俗,谈吐更不俗,虽是矜贵的主,但其本人彬彬有礼,见过长怡后,眉眼更是未曾眨过一眨,可见其定力。

易佑表现得不像讨厌长怡,还找长怡说过几句话,态度诚恳认真。

长怡见过人与人相处后,与母亲遗憾道,“我竟是有些喜欢他,可惜了。”

可惜他家在大冕,而他的母亲母族与她的舅族不对付,若不然,长怡觉得他倒可以嫁上一嫁。

易佑在狄家住了一段时日,其间与长怡相谈甚欢,易佑年纪已不小,他父亲有让他求娶狄家女之意,他便遵循,这桩事本是狄家答应就能成事,可惜狄家无意,与长怡相处过后的长怡也有可惜之情。

但他对长怡也仅是有好感,而无男女之情,可惜那么一下,也觉得无需勉强。

狄长怡觉得他人不错,但也仅是觉得他不碍眼,杰出的男子总易讨得小女子的欢心,长怡觉得她不能免俗,且她也不觉得嫁给他有多好。

在她心里,她以后是要靠父兄的,父兄觉得妥的,便是妥的,不妥的,无须去在意。

半月之后,长息带着易佑走了,长息去临州有生意要做,而易佑此行也要去此地,便与他一道去了。

这桩婚事也不了了之,易佑这时还不知道,他求娶未成,他在大冕的老父王有多遗憾。

**

长怡十二岁那年,她当了小姑,大嫂生了一子下来,为狄家的曾长孙。

这时,狄禹祥已带了老父老母和妻女去了大易最贫穷的一个州,崔山州去当知府。

穷山恶水出刁民,百姓皆多蛮不讲理,便是狄禹祥名震天下,这些蛮横习惯了的百姓也不把这大官看在眼里。

狄禹祥一去,也不使之前惯常使的怀柔手段,而是一棍子猛打过去,凡违法者,处刑雷厉,该杀头的就杀头,该送监牢的就监牢,哪怕监牢人满为患,他也是破烂的知衙不修,而是向朝廷请了银子修牢房。

他建的牢房都是苦牢,犯人进去,一日两顿,但要干满七个时辰的活,依山挖地建田,终日不得闲。

如此一来,狄禹祥得了个恶官的名声,一扫他平定三定的清名。

狄赵氏乍闻儿子的名声,还有些惶惶不可终日,怕上边的人怪罪下来,但见儿媳气定神闲,一派天下无事之态,慢慢地也就把那颗为儿子吊着的老心提了下来。

狄增擅水利造田之事,也能助大儿一臂之力,老大人是个有事干就一门心思投入进去之人,儿子名声好与坏,一概不管,反成了家中最不听闻官场中事之人。

崔山州与温北隔大山相邻,两地虽是相邻,但崔山一是没温北物产丰富,二又不是边防重地,长年以来,凡通往温北的官道县道上出现的土匪强盗十有*都是崔山人,后来此地来了一个治民严厉的狄大人,但一时之间也没把当土匪强盗的崔山人抓尽,直到三年后,崔山州的监牢人满为患,相邻三州官道县道上的强盗才少了许多。

这年长怡十四,她这年寿辰之时,父母为她定下的未婚夫,也就是温北守天门关的蜀将军之子蜀光来了崔山州。

蜀光来的那日,比他提前告知的早了一天,他背了一背篓的山货野物过来,说山货是他沿路捡的,野物是他打的。

蜀光来的样子长怡没见到,但丫环在小姐面面前说起未来姑父那大汗淋漓到狄家的英勇样子,个个都羞红了脸。

长怡身边那几个自认为以后要陪嫁过去的丫环,更是臊得脸都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