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魂-第4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第16摩步师穿越过桥头阵地之后,眼前日军的抵抗明显大大减弱了。但“项羽”摩步师只向南进行了小规模的试探性攻击,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全部攻击主力驻扎在南岸的桥头堡里……
尽管没有得到上级的具体指示,但那些“项羽”摩步师的士兵们可是不甘寂寞,1团7连的部队开始主动向西面方向靠拢,他们首先要确定西宫浜附近的大桥是否还能继续使用,结果却让人失望,经侦察表明该桥肯定已经无法使用,3小时之后部队撤离了那里。
同时,第16摩步师在试图强行穿越上岛河的过程中与渡口的日军守军发生了激烈的交战。
据此,“项羽”摩步师接到命令,保证茶水河与上岛河之间的地区,同时扫除尺鹤至摩章之间可能存在的威胁。当然这样的行动显然没必要出动整个师,萧远迅速组建了一些必要的战斗群,用以应付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
而得到加强了的1团1营则作为整个师的开路先锋迅速向上岛河方向挺进,但很快也停下了脚步。日军炸毁了上岛水坝,引起了很大面积范围内的洪水,在整个上岛河流域上形成了一个大湖泊……
与此同时,留在后方负责警戒的2团3营被派往库北方、切断沿岸地区日军部队的撤退路线,并和第23装甲师将其死死套牢在中国人已经下好的口袋里。
大约早晨4:00后,3营从开始出发,这次伴随他们一起前进的还有一些来自其他单位的部队:1个轻型榴弹炮连、1个重型榴弹炮连,来自2团第16、17连的2个排以及信号营的一个无线电班,用于同师部联络。此外,第2防空营的两个连也将由他们的指挥官率领,一起前进。
很难想象日本的11月天气居然会如此恶劣,快临近中午的时候,军队抵达了新田村。3营随即将此处作为基地,对东北方向各派去了一个摩托排。很快两支部队便有消息传了回来——向东南方向前进的那个摩托排在几公里之外受阻于上岛河的支流而不能继续向前推进,东北方向的侦察队则报告说村田已经被敌军占领着。从侦察机那里得到的消息却是日军主力已经退过了村田附近的上岛河支流,正沿河向南撤军,因此留守在村田的日军只可能是负责断后的小股部队而已。
现在,中国军队有两个方案可以继续追击敌军:在新田村以东乘橡皮艇渡河,然后步行追击;或者是开足马力沿着上岛河支流行驶,从东岸炮击日本人。第一个方案很快就被战斗群的指挥官否决,显然靠步行是不太可能追上正在撤退的日军。因此,尽管燃油供应不足,战斗群指挥官依然决定采取第二套方案,将部分部队滞留在原地,燃油集中分配给部分状况较好的车辆,迅速开始追击南撤的日军。
2团11连、13连,第2炮兵团1连,第2防空营2连依次展开了攻击队形。与此同时,原先滞留在北岸的最后一批日军部队也抢渡过了上岛河支流,他们顺道还摧毁了所有的船只和渡口。
这一路上,中国军队没有遭到任何、哪怕是象征性的抵抗,部队在夜色中抵达了山养,在那里安营扎寨。第二天的清晨,13连被派往土赤,它们的任务是要同第23装甲师、第126掷弹兵团取得联系,据估计此刻他们应该已经前进到以南大约12公里的地方。
在此后的一天里,攻击战斗群在月见(Sherebkoff)附近遭遇日军大部队的强有力的阻击。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
突击2团13连的一名下士描述了他在沿上岛河支流一线追击时一段有趣的战斗经过:
“……在沿上岛河支流追击日本人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分散行动,这回我们总共只有两个排的兵力。我们穿过一片高高的向日葵地,远处依稀可以看到一个孤零零的小村子,听说这里的房屋都是用牛粪造起来的,屋顶由玉米秆铺成。
乍看之下这村子好像没人居住。但我还是联想到了从书本上学到的所有阴谋诡计,小心翼翼地踏进了村子。不幸的是这次我们还是遭了日本人的道!一阵机枪从我身旁不远处扫过,好几名战友倒在了血泊中,身体还在不停地颤抖着。好在不久之后夜幕就降临了,我们乘机撤出了村子,绕道赶到上岛河支流河畔。我们看到在河中矗立了一根根类似码头的桥桩,我们向它走去,一边端倪一边考虑怎样利用这玩意渡河。
排长朝大家喊道:‘我们得从这里过河。’我转身对身边的人说:‘看,这里有脚印,一直伸向水中,在对岸又出现了。我们应该可以过去的。’
说完我就把自己的机枪挂在背上,迈入到齐腰深、含有很多淤泥的水中。跋涉了50~60米之后我们终于抵达了对岸,很快其他战友也跟了过来。眼前一片漆黑,我们什么都看不见。突然,从黑暗中闪出了一个白胡子的人影。我抓住了他,对他喊道:‘日本人在哪里?’‘就在那边!’我用火柴点燃了一堆玉米秆,附近马上就被照亮了。
在一间屋子旁,我看到了一条白毯子,从下面伸出8条腿!我对边上的人说:‘向空中开枪!’他照办了。四张惊愕的脸从毯子下面伸了出来,显然他们是日本人的前哨,当我们向他们走来的时候他们居然还在睡大觉。
缴了他们的武器之后,我们又来到其他几个屋子里,同样的情形发生了好几次;此外我们还在马厩、道路旁的沟渠、农舍中发现了更多的日军士兵,谁知道还会出现睡着大觉的日本兵。看起来感觉就像我们奇袭了一支睡梦中的日军大部队!”
当然类似13连这样的情况只是极少数,整个攻击战斗群远没有他们那么幸运,随后在附近谷物地窖的报告展现了战斗中更为困难的一面:
“……我们继续在炎热的天气下前进,在上岛河沿线的盐沼中,我们只有一个奢望:水!
不久之后我们就驱车前往在埃里斯塔的谷物地窖附近搜索。卡车在距离目标300米远停了下来,紧接着我们步行逼近那里。没走上几步,枪声便响了起来,而且密集程度远远超过我们之前的想象。一枚子弹正好从我的眼前擦过,突然间我什么都看不到了,一切都变得血朦朦的……
我和其他一些伤员一起被安置在了山洞里。我们孤独地度过了整个夜晚,一直在等待,四周死气沉沉,直到24小时之后,我们才被接出……”
1937年12月1日,当“项羽”摩步师的各个战斗群还在茶水河与上岛河之间追击南撤日军的时候,萧远终于等到了他期盼已久的新命令:
向京都发起总攻击!
这是在日本南部最后的一次大型战役了,随着战斗的进行,日军的力量被极大削弱,甚至无以为继,京都,几乎已经成为了一个不设防的城市……
师部此时设在春日野的一个有着茂密树林的美丽村庄里,这里的灯火几乎和战时一样通宵达旦。
萧远放下了手里的望远镜,嘴角流露出了一丝微笑。
京都,日本南部最后一个大型城市,一旦这里被成功攻克,那么进军东京只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自己和自己所指挥的“项羽”摩步师,参与了在日本南部的几乎所有战斗,几乎成了第1装甲集团军,乃至整个中国军队的象征。
尽管有过牺牲,有过流血,但一直到现在为止,“项羽”师还从来不知道失败是什么滋味,而这样的滋味,萧远和他所指挥的将士们也永远不想知道。
在萧远的字典里,胜利将是自己唯一的渴望,从一个胜利再到另一个新的并且更加辉煌的胜利!
第632章 铁流奔腾!!
“项羽”师是国军各师级单位中唯一一支大量配备了“钢龙”式坦克营的部队,光是1营部就装备有3辆“钢龙”式坦克,1门88毫米坦克炮和2挺机枪。
此外,每个连连部还装备有3辆装甲车和1个中波无线电通信排。营部直属有1个侦察排拥有3辆中型装甲车、4辆轻型装甲运兵车、4辆三轮摩托和2辆双轮摩托,还有1个突击排,拥有2辆装甲运兵车和4辆卡车,防空排则配备了3门20毫米4联装防空炮;而每个“钢龙”式坦克连都配备了14辆“钢龙”式坦克……
在这里,作为中国军队的攻坚利器,“钢龙”式坦克的主要武器是88毫米坦克炮和2挺重机枪。88毫米坦克炮是从88毫米高射炮演变而来的,实战证明后者在地面作战,尤其是面对敌方坦克时具有良好的杀伤能力。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装备在“钢龙”式坦克上的88炮简化了开火的过程,只要炮手扣动扳机,系统便会闭合控制电路——炮弹应声出膛。
安装在“钢龙”式坦克上的机枪是中华突击26型。“钢龙”式坦克长约7米,高度在3米左右,宽为2·5米。传动履带的宽度为0·7米,全重56吨,该款坦克配备了700马力的12缸引擎,其油箱满载量为547升。由于载油量并不算大,因此在崎岖路况条件下,“钢龙”式坦克即使在满载情况下也最多只能行驶40公里。
根据中国军队工程师们的估计,45辆“钢龙”式坦克1个作战日大概能耗去24500升的燃料,而随着各式卡车、摩托车、装甲运兵车的陆续加入,补给总量也在不断攀升。30000升——这个数字便是“钢龙”式坦克营补给车队一天的工作量。
驾驶像“钢龙”式坦克这样的大家伙对于装甲兵而言确实是件美妙的事情,它的换挡和一般车辆没什么区别,共有8个前进档和5个倒退挡,稍与其他坦克不同的是“钢龙”式坦克并非是利用控制杆来换挡,而是装备了类似于飞机上的方向轮用来变挡。操纵这样的方向轮对于驾驶员而言更为方便,且更加省力。
正是由于第3营“钢龙”式坦克部队的全部到位,使得“项羽”师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它下属的装甲团真正拥有了3个满编的装甲营,这使得“项羽”师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国军队中实力最强劲的师级部队,即使是当时著名的“闪电”、“霹雳”师也难以望其项背,他们编制内只配备了1个“钢龙”式坦克连。
经过精心打造之后,“项羽”师已经由一支步兵部队彻底转变为一支纯粹的装甲部队……
12月6日早上,侦察营接到了来自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部的第一个命令:朝北部、东部和东南部地区侦察,如果可能的话还要取得一些立足点;而在南部地区,侦察营的任务是尽快同友邻部队取得联系。
到了当天中午11:00左右,第1突击工兵营在马毅上尉的率领下抵达了在新别北部,全营卸载完装备之后便被立刻送往东部前线,他们的目的地是天望及新穗高交汇处的石南花村。
到了第2天,“项羽”师的主力部队陆陆续续抵达了南部前线,并开始卸载他们所有的人员和装备,先是运送掷弹兵团1营和4营的专列抵达,紧接着是炮兵团1营……
而在侦察营这边,重新组建之后的第2连向新别东部及东南部地区派出了侦察分队,同时连主力也顺着公路挺进,根据由侦察队提供的情报,至少在7日的早上甲北还没有落入日军之手。
与此同时,第3侦察连和第4侦察连则分别将向前推进。
周明中士率领的侦察队刚刚抵达西北方向新穗高东岸,还没站稳脚跟,迎面便开来了5辆3式坦克,稍做抵抗之后侦察队便撤回了西岸。紧接着日军部队又突然出现在,那里原本由侦察营3连把守,由于敌军过于庞大,3连不得不放弃抵抗。
第1突击工兵营在抵达新穗高东岸的石南花村之后便主动进入通往谷上公路两旁的战壕里,这个位于石南花村东北10公里处的小村子此时已经落入日军之手。
由于此条道路径直通往新别,极有可能成为日军下一步攻击的焦点,两支部队肩上的担子不轻。
7日这天,刚刚抵达战场的掷弹兵团1营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便奉命沿途北上去守卫天望和新穗高上的桥梁,同时,他们还需保卫南面。随着越来越多部队的到达,“项羽”师下属单位将在新别周围构筑起一道弧形防线。
直到12月8日,中国军队部队才在新别附近与日军第一次展开大规模交火,但战斗的焦点依然只是集中在个别的重要地段上。天还只有蒙蒙亮,2辆3式坦克在大量日军步兵的掩护下涌向侦察营3连的阵地,激烈的交火一直持续到当天中午,日军在留下了几辆装甲车残骸之后便退出了战场;而在甲北,侦察兵们发现在村子以西1000米远处聚集了大量的日军步兵,战事一触即发。与此同时,得到大量炮兵单位支援的第2掷弹兵团迅速抢占了向东、向北的阵地。
12月9日,不等太阳升起,马毅上尉的突击队员们,大约2个连的兵力已经静悄悄地渗透到前一个夜晚被日军占领的旧原村村舍。官兵们先是利用随身携带的近程武器让日军的碉堡闭上了嘴,紧接着他们就开始利用地雷和燃烧瓶去问候敌军的数辆坦克。
当第一缕晨曦洒落大地时,马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