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贼-第1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也想凭他的本事,用战功在李元庆和陈忠面前说话。
最关键的,张盘也明了,他若下金州,难度并不大,而李元庆和陈忠若下复州,等待他们的,将是后金军穷凶极恶的反扑。
这一来,此次大局的压力,还是扛在李元庆的肩头上。
马秋这时也想明白过来,笑道:“既然毛帅有了安排,咱们还是尽量按计划来行事。局部服从大局。”
…………
好好的军议,本来可以用更委婉、更柔和的方式结束,但有三位监军在,这种‘二桃与三士’的火药味,根本无法弥补。
张盘和马秋并未在长生岛停留太长时间,下午便急急返回了旅顺。
陈忠却是留下了下来,他的广鹿岛部主力,将在今明两天,尽数抵达长生岛,与李元庆的长生营进行联合操练。
陈忠部的监军张启亮,也是属于没有扎实底子的人,在此时,李元庆定下的大基调,他也不敢反驳,与魏良一商议,将事情如实向上报。
晚上,送走了两位监军,李元庆和陈忠终于有机会坐在一起,好好说说话。
陈忠笑道:“元庆,你也别在意,老张这脾气,改不了啊。”
李元庆笑道:“大哥,都是自家弟兄,我岂能跟他真生气?说实话,张盘取金州,也算是一步好棋吧。”
陈忠道:“元庆,你今年到底是怎么回事?怎的胃口突然这么大?复州这地方,不好搞啊。”
他说着,长长叹了一口气,“元庆,你真的对刘兴祚有这么大的把握?”
李元庆一笑,“大哥,我说,我从未把希望寄托在刘兴祚身上,你相信么?”
陈忠不由一愣,半晌,这才回过神来,“元庆,你是说,要强下复州?”
李元庆笑着点点头,站起身来,用力舒展了一下手脚,眼神渐渐冷冽,“大哥,想必你也感觉出来,不论长生岛还是广鹿岛,格局都太小,主要是田地太少,养活我们麾下的儿郎都很艰难,更不要提,让他们生活富足了。所以,我们必须要获得更多的土地。朝廷方面,也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功绩。”
陈忠重重点点头,他当然明白李元庆的意思,“可是元庆,你真的做好了更后金主力硬罡的准备了么?”
李元庆一笑,“大哥,咱们弟兄,自然是实话实说。坦白说,我从未想过与后金主力硬罡。因为,咱们根本不是对手。为何要待到3月、4月再动手,就是为了等待金州、复州的春耕结束以后。”
陈忠瞬间回过神来,“元庆,你的意思,咱们要挺到秋收?”
李元庆重重点点头,“没错。大哥。下城是先决任务。只有有了功绩,朝廷才会给我们拨付更多的粮饷。我们兄弟,官职才能越做越高。再者,金州、复州这几年一直没有消停,民生凋敝,也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听说,老奴已经有迁移金州、复州百姓的心思。估计也是秋后。咱们必须要赶在他下手之前啊。”
陈忠默然点点头,忽然一笑,“下城,其实并不难。复州城的防卫,并非坚固不可摧。我们必须要做足万全的准备。一鼓作气而下,不能给后金方面丝毫喘息的时机。待他们主力赶至之时,我们已经准备周全。”
李元庆不由大笑,“知我者,大哥也。就是这个道理。不过,此时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李元庆低声将从渠家‘借粮’的计划,对陈忠叙述一遍。
陈忠闻言不由一笑,“这是好事儿。只要此事得成,咱们还能短了他的银子?30万两,嘿嘿,元庆,你真敢开口啊。只要这批粮食到手,足够我们挺到年底了。”
李元庆一笑,“正是如此。所以,大哥,这件事,咱们只许成功,绝不许失败。”
李元庆说着,掏出匕首,狠狠刺破了桌面。
…………
到次日傍晚,陈忠部主力相继抵达了长生岛,而这时,李元庆麾下本部,也早已经聚集完毕。
此时,李元庆的长生营战兵三千左右,辅兵8000出头,大部分辅兵,都是新募,都是15到40岁的青壮年。
而陈忠这边,战兵规模与李元庆的长生营接近,也是近三千人,辅兵接近5000。
李元庆此时已是参将,再增添两个千总队,已是名正言顺。
只不过,此时财力所限,时间也有限,短时间内,很难照顾周全,倒不如直接编入辅兵,一来能节省消耗,再者,却也可拿他们当做战兵操练。
陈忠也是如此。
两人之间,早已经默契非常,根本无需多言。
这一来,两部加起来,人数已经接近2万,再加上一部分随军杂役,至少也得2万出头。
此时,距离三月还有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将是战备、整合的最佳时机。
南信口海滩的巨大平地,此时完全变成了红色的海洋,密密麻麻,到处都是大红色的鸳鸯战袄。
对于李元庆,陈忠是毫无保留的信任。
广鹿岛的各项物资,除了民需,所有军需贮备,包括借贷百姓的粮食,正源源不断的朝着长生岛输送过来。
而同时,陈忠也拿出了他的私房钱两万两,与李元庆一起,合伙跟渠明瑞先赊点粮食。
李元庆这边,也不再保留,各种牲畜、家禽、鲜鱼、咸鱼,除了维持岛上的正常运转,其余的,全都加入了战争贮备,不断的朝着南信口大营堆积。
另一方面,李元庆的亲兵头子黄国山,陈忠的亲兵头子陈长友,都已经急急奔赴向张家口,督促渠明瑞这边的速度,也是加大筹码。
此时,在宽阔连绵的大校场上,一队队战兵、辅兵,正在各自长官的带领下,进行着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队列练习。
李元庆和陈忠骑着马,来回在期间巡视。
两部已经有了一次联合操练的经历,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多经验。
而这半年来,陈忠也越来越偏向李元庆的操练方式,以队列为主,以集体为主,裁撤喜好孤军作战的兵油子,催近火器化建设。
不论是长生岛还是广鹿岛,就像是两台巨大的战争机器,已经开始迅速紧密的运转起来。
***********************************************************
第252章 小兵一日
~~~~~~~
圣贤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晃十几天过去,李元庆和陈忠,基本都吃住在大营内。
就算张芸娘已经怀孕,但这十几天来,李元庆只回家过了一次夜。
不说与士兵们同甘共苦,但最基本的,每个千总队,具体到每个把总,每个总旗,人员编制,各部基层长官,包括各部的武器装备数量,大体战斗力,士气情况,两人都已是了如指掌。
在华夏古代,包括近代、现代,都流传着一句话,“爱兵如子。”
某种程度上,李元庆赞成这个说法,但具体到实际中,李元庆却有不同的理解。
人非圣贤,谁都无法避免,总是会有私心的。
只是靠‘爱’,只是靠恩情感化,短时间内,确实有一定的效果,利于控制整支部队。
但这却绝非长久之计。
李元庆本身就是最底层的大头兵出身,他清醒的知道,这些儿郎们,最想要的是什么。
辽民们已经够苦了,他们不怕累,不怕死,无时无刻,不想重返家园。
此时,李元庆、陈忠两部之所以这么快,就召集万余辅兵的数量,一方面,两部在辽南、辽地、甚至整个大明,都有了一定的威名,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大家都是大好男儿,以前是没机会,此时,机会出现了,既能复土回乡,又能有功名利禄,男人们当然要拼一把。
所以,李元庆始终把握着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根线,‘言必行,行必果。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在整部战车行进的路上,不论是谁,绝没有例外。
只要有能力,只要肯吃苦,只要能表忠心,李元庆绝不会阻挡了他们向上前进的脚步。
短短十几天内,在长生营的战兵、辅兵中,李元庆已经先后提拔了十几名副千总、把总,至于总旗、小旗,怕已经有几十人。
这也使得长生营各部,就像是发了情的野狼,一个个都极为振奋,恨不得把所有的本事,都用到操练中,让李元庆能注意到他们。
而陈忠基本是紧随李元庆的思路,在他麾下广鹿岛本部中,这种模式和情绪,也在迅速蔓延。
卢金山是第一千总队、第九把总、第二总旗麾下、第三甲的一名普通士兵。
长生营的军制基本与大明九边各部基层编制相同。
但在把总编制上,李元庆做了一些细微的改良,将各人的具体责任更为细化。
十人为一甲,设甲长一名,五甲由一总旗协调,相当于副把总,十甲为一队,设队官把总一人。
把总麾下又设镇抚四名,亲卫六名,传讯兵六名,旗手四名,号手两名。
到战时,两名亲卫又负责协调二十名随扈辅兵,平常情况下,这些辅兵负责各种杂务,真到万不得已,也可以直接当战兵使用。
而战兵,则是优先由随扈辅兵中选拔。
把总,是此时最重要的作战单位。
本来,李元庆还想在把总队中,加入最关键的医护兵,只可惜,此时人才匮乏,只得暂时作罢。
如此,长生营麾下一个把总,战力人数基本达到了150人,再加之各部条件不同,副把总、总旗、小旗的人数不等,实际人数的数量,还要高一些,基本在150到200人之间。
远远超越了大明的准军事编制。
当然,这是在最近联合操练之后,随扈辅兵加入之后的结果。
在明面上,一个把总队的人数,还是与官方保持一致。
卢金山今年只有十七岁,他是广宁人,是家中唯一的男丁。
广宁兵败后,他父亲为了保护他们,惨死在鞑子刀下,他则和他的三个姐姐,护着他老娘,沿海路逃到了登莱,却又在李元庆的盐场攻势下,回到了长生岛。
年初操练开始时,因为他年轻力壮,个头很高,便被从盐丁中选拔出来,进入了辅兵队伍。
而随着这几天操练表现的出色,他又有辅兵升为了随扈辅兵,又因为在昨天一次掰手腕的比赛中,接连胜过了几位老兵,被破格提拔到了战兵序列之中。
这也是因为大战将起,长生营的战车已经启动,他赶上了好时候。
卢金山虽然年幼,但从广宁一路走到现在,他远比寻常的同龄人要成熟许多。
来到长生岛虽才几个月,但他却也深深明了,现在的长生岛,到处都是机会,能不能改变命运、能不能出人头地,能不能让老娘姐姐们过上好日子,就全看他的了。
所以,即便此时他的脚上早已经磨起了数个巨大的水泡,站在地上,钻心的疼,他还是坚持着咬着牙,笔挺的站在烈日和寒风之下,一动也不动。
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过来,“都给老子坚持住。还有一刻钟,一刻钟之后,原地休息。”
卢金山更加笔挺的挺直了身子,眼角余光,偷偷扫过了眼前这并不高大、但却如山般坚挺的甲长。
正是因为甲长他老人家的厚爱,极力跟把总大人谏言,才将他提拔到了战兵序列。
而此时大战将起,被提拔到了战兵,这就意味着,他已经有了上阵杀敌的资格,只要能立下功绩,他就可以在长生岛得到地皮,盖房子,有饷银,让老娘和三个姐姐过上好日子,甚至,娶一房俏媳妇儿。
作为新晋战兵,在全甲中,他是第二个,其余的九人,都是老兵。
此时这般事态,老兵们早已经习以为常,个个笔挺着身子,眼观鼻、鼻观心,就仿似一座座雕塑一般,根本没有任何动作。
而另一个新晋的战兵,今年已经30岁,满脸络腮胡子,强悍的肌肉仿似要把衣服撑破,他叫李虎,据说,他是西北军中出身,曾经做到过千户,但似乎在西北犯了什么事儿,被发配到了登莱,最后不知怎的又加入了长生营。
传说这李虎身手极为彪悍,卢金山虽然没有见过他出手,但却听到过,前几日他曾与甲长大人比过箭,结果,旁人并不知道。但甲长大人在晚些时候,却亲自向第一千总队段大人汇报,破例将李虎招入了战兵序列。
此时,因为卢金山跟李虎个头相当,大概都在1米75左右,所以,两人此时紧紧挨着,虽然手臂不曾碰到,但衣袖却连在了一起。
此时已是下午,马上就要到饭点了,今天一天,除了早上跑了10里的操,别的根本没干,全都来站军姿了。
饶是卢金山正值当年,年轻力壮,但一整天这么一个姿势,他也有些吃不消了。
虽然寒风凛冽,但快要落地的夕阳,还是带来了不少阳光,尤其是此时在沙滩上,冷热交融,相当的不好受。
卢金山的头脑已经有些开始发晕,眼睛看东西已经开始有些模糊,主要是周围的景色都一样,除了无边无际的大海,就是跟他一样身穿大红色鸳鸯战袄的士兵们,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了。
但甲长大人没有命令结束,谁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