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商-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后,就再也没有了下文,大船的梦想,直至穿越前都萦绕在国人心中。这与大明后期无力支持技术研发,以及后来的满清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息息相关。
而与大明同时期的欧洲,著名航海先驱葡萄牙的亨利王子赞助和主持了航海技术研究院,建立了海图制图学校及海员学校;在他的领导下,葡萄牙天文导航航海技术在15世纪中就已超越大明的,其后出现的揉合西方横帆船(利于在狂风中远航)和东方纵帆船(利于逆风航行)各自优良性能的全装备帆船,其帆船可操作性和航行能力也迅速超过了大明的帆船。
大明目前的水师已经落后于欧洲很多了,就算是最厉害的戚继光水师,如果把一个水兵营中4艘福船2艘海沧船和4艘苍山船装备的主要兵器加在一起,共计有:大发熕1门、佛郎机炮40门、碗口炮30门、鸟铳68支、喷简500个、火砖620块、火炮100个、烟罐800个、火药箭2000支、弩箭2600支、药弩66张、弩药10瓶、粗火药2600斤、鸟铳火药680斤、大小铁弹2240斤、火绳381根、标枪360支、砍刀34把、弓14张、药弩34张、箭1000支、藤牌52面、钩镰34把、过船钉枪66支,以及各种船具。
看似很厉害的数据,实则海战之时,大部分还是摆设,远距离的炮战,火铳、砍刀、标枪根本无法达到,试问,就算有奥运冠军的臂力,可以将标枪投掷到100米开外,但是对方的一发十六磅炮,可以轻松的跨过一公里,这样的海战配置,遇上西班牙、荷兰之流,基本上只剩下挨菜了,所以金乡水师,自打建军以来,走的就是高端路线,并不输于西班牙海军主力的盖伦帆船“平倭”级,已经攒到了十二艘(其余无法抽调成主力战船),而火炮也大量的进行了应用,其实在西方技术影响下,大明的舰船上也有了大炮,那么用这种大炮远程轰击敌船,不是可以事半功倍吗?但是,当时的大明,重炮在船上基本是摆设,在实战中哪有拖着木筏开炮作战的事?想象一下,在危急的临战时刻,水兵们还得忙着把大炮吊放到木筏上再作战,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实际这还是和明朝此时的造船技术落后有关,不仅仅载重量大的船只不能建造,就连船体牢固程度也不如西洋船了,随着大炮一发,就会“船震动而倒缩,无不裂而沉者”。火器发射产生的巨大后坐力对小吨位的船只影响很大,因此在整个明未,大明的战船最大者排水量不过400吨,水军的主要战术仍是传统的冲角战、接舷战,火器是辅助力量而已。
比如实际的历史上为了收复台湾,郑成功积极修战船,招幕训练水兵。仅二个月时间就修造兵船300多艘。其中有大帅船,先锋船、哨船等。船一般有二层甲板。主力战船大青头(船体多饰以青色)长约10丈,宽2丈1尺,高l丈5尺,吃水8尺,载重三四干担,总共只配备2门大炮,前1后1。我们可以看到,明未清初大明的最强大的郑成功舰队,其主力战船仍然是排水量400吨不到,火炮配备极少,在这个西方开始海上争霸的十七世纪。西方造船业和海军力量不断发展,大明的却日益落后。
而一念及此,晏世轮想到了基隆不得不面对的强敌——荷兰人。虽然现在西班牙人,无论马尼拉总督如何叫嚣,他们直至1640年之前都不会踏足神州海峡一步,但是无孔不入的“海上马车夫”却是几年后不得不面对的强敌!觊觎我大明沿海的强盗何其之多?1637年,荷兰就拥有了制造排水量高达1500吨、装有100门大炮的三层甲板的战舰“海上君主”号的能力。到1644年,荷兰拥有1000多艘各类船只作为战舰保护商业顺畅,1000多艘大型商船进行海上贸易,6000多艘小型商船用于捕鱼业和内陆运输业,并拥有8万多名世界上最为优秀的水手。从记忆当中以及现实海贸中可看出,中西方海上战舰的规模、武器和各种技术方面在现在(1626年)都有了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导致大明在应付海上入侵时的被动局面。而明未清初中西方的海上武装冲突都是在大明东南沿海发生,大明的海上大门已是狼烟四起,自己的到来,会扭转乾坤改变这一切吗?晏世轮暗自下了决心!
自己有熟知历史和科技发展的金手指,还怕他“海上马车夫”吗?必须要有新技术!他听到宁凤晨的话语中似乎还有“隐情”,立即收回思绪,让宁凤晨补充——
“你小子吃豆子了?一粒粒往外蹦?赶紧说!”晏世轮少见的开起了玩笑,惹得众人是哈哈大小,尤其是身边的”十二金刚“,里面的六个膀大腰圆的黑汉,乐得全身只能看到一排整齐的白牙,其余都隐没在周围环境里,让周围的民众看着更是山呼”大人身边的夜叉要脑海了“,秩序轰然紊乱。晏世轮赶紧领着一干人等,离开码头,坐上四轮马车,飞快的奔回了位于码头不远的”千户府“。大明的千户,千千万万,往往轮不到建立府邸,但是基隆人民感恩大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纷纷情愿,尤其是宗钧杰,总是嚷嚷”大人不建宅地,让我等睡马路乎?“于是,晏大人在大明有了自己第一份宅产。虽然说是千户府,但是气派绝对是百户级的,一共四间瓦房,还没有幕府会议室大,只是紧邻着幕府厅建立,通行方便罢了。
这四间小房,都是用土水泥,混合着上好木材而建,上铺基隆自己产的琉璃瓦,木质窗框上,镶嵌着基隆特产——琉璃板。显得光线十足,整洁明亮。在晏世轮眼里,“气派”一词不值一分钱,前世什么样的高楼大厦没见过?还在乎这点儿享受,于是,廉洁、朴素、追求实用的风气风靡整个台湾北部,直到新晋的分基地金乡,仍然是这样的作风。全金乡军上下,都不以奢靡浮华为荣,所设计、制造出的物品也是十分的实用。就拿基隆出产的“通用四轮马车”来说,没有那些“进贡”品的花边、噱头,有的只有耐用的地盘、舒适的悬挂,还有实在的价格,还有基隆所产的改进型鲁密铳,没有一丝的花俏,锻造出的铳杆乌黑发亮,没有什么美感,留给人的,只有阵阵的杀意。在这个平凡外表掩盖下,带来的却是从无一例炸膛,射程稳定,操作方便的使用性能。所有金乡军的人,都发自内心的认为,实用的,就是最好的!
晏世轮屏退众人,只留下宁凤晨。见众人退下后,晏世轮又按耐不住的道“你小子快说,到底应用了什么新技术?有什么领先于当代的好东西问世了?还有,‘荡奴’号为啥没有做出来,快特么说”
宁凤晨没有再遮掩,只说了三个字:“密封舱!”晏世轮是知道密封舱的,所谓水密隔舱,就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隔成各自独立的一个个舱区。它的优点是被分隔成若干舱的船舶在航行中万一破损一两处,由于船舶已被分隔成若干个舱,一两个破水进水的船舱不致于导致全船进水而沉没。只要对破损进水的舱进行修复与堵漏就可使船只继续航行。而且,船舶的功能主要是运载货物,在有水密隔舱的船舶上,货物可以分舱储放,便于装卸与管理。在海损事故发生时,也可以尽量减少损失。最后,由于船舶被隔窗板层层隔断,厚实的隔舱板与船壳板紧密订合,而且隔舱板实际上起着肋骨的作用,从而取代了肋骨,简化了造船的工艺,并使船体结构更加坚固,船的整体抗沉能力也因而得到提高。这简直就是木质船更新换代、造大造强所必需具有的技术啊,但是历史上说,中国在唐代就已经有了,怎么现在大明的船只还是这么小、这么弱,这么跟不上时代?
其实,晏世轮所不知道的是,中国虽然自唐代木船制造就已采用水密隔舱技术,并从18世纪起,逐渐被各国所吸收采用。但是到了明末清初,由于大明实行海禁,海船制造业衰弱,但它的技艺却一直在汉族民间传承。而到了后来,直到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铁壳船不断增多,给木船业带来很大冲击,即使像泉州那样的全国造船中心,也以制造铁壳船(轮船)为主,少见海船制造与使用的踪影了,这项技艺不知道淹没到了哪个历史漩涡?
在晏世轮一愣神儿的功夫,宁凤晨接着道:“六哥,这个水密舱的技术,咱们大汉民族早就有了,只是这明末清初,尤其是清代以来,放弃了先进技术的研发,导致我们造船技术远远的被欧洲列强落下。然而最初,也就咱们穿越来之后的五十年内,西方人利用我们玩儿剩下的‘水密舱’技术,不断的发展海上力量,导致最终侵略我国,这海船之利,实乃国之根本啊”
晏世轮听着宁凤晨的话,不住点头,这小子懂得思考了,分析的也对,欧洲列强正是因为不断发展的造船、火炮技术,用坚船利炮,撬开了清国的国门。最早的西班牙、葡萄牙人如此,后来的英国、荷兰也是如此。而起步较晚的两个海洋大国荷兰与英国绝望地发现,世界已经被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分割完毕,除了做海盗,发动战争,没有别的办法。英国人从葡萄牙人手中夺走印度;荷兰人则进入南中国海,占领爪哇岛,1604年占澎湖,1624年又占台湾,袭击月港至菲律宾的航线。目前随着自己的到来,鸠占鹊巢,西班牙人无力东顾,这段大明海商的屈辱历史,是不会再重演了!
而拥有更先进的船,是现在当务之急。在17世纪中期时,南中国海上存在着四股势力: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和郑成功。比较起来,郑成功的处境最为艰难,一方面要同欧洲列强竞争,另一方面要同清军作战,腹背受敌。1661年,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了台湾。这是锐不可挡的西方新兴殖民势力在全球范围内遭遇到的一次重挫,中国人因此在东亚获得了局部海权优势,建立起台湾通贩世界各地的贸易航道。可惜郑成功英年早逝,如果天假其年,以他的雄才大略,也许最后会从菲律宾群岛上赶走西班牙人。在清朝意欲攻台前,郑氏集团的将领们拟向外发展,向郑经(郑成功之子)建议“愿领兵船征吕宋,以广地方”。但这个时候,即使实施该方案,一伙残兵剩将也未必有把握了。而在清廷眼中,台湾并不重要,“骑射乃根本”的理念在他们的心中被无比放大着,至于占领海洋所带来的战略意义,根本就不被统治者所理会。在此后的两百年里,东亚海域的控制权一点点的落在欧洲人手里,导致了海防如同虚设,后患无穷,最终引到了八国联军。随着自己和宁凤晨的来到,这段历史,再也不会出现!晏世轮有着这样的决心,就是在郑成功还是孩童时,完成他当年的壮举!
于是,晏世轮抖擞起百倍的精神,细心的听着宁凤晨接着说道:“这水密舱的技术,还真就不是我从资料里找的。”
“我也是在底下工匠的提示后,才查了查史料。”
“哦?凤晨,哪位工匠,雷老大吗?”晏世轮不禁好奇,
“不是那个老小子,是一个叫付明方的福建宁德籍工匠,他见到小弟三个月的功夫打了水漂,这五桅杆战船还没影子,就斗着胆向小弟进言,说他们老家有样绝活,能把船造大,没准儿能解决五桅杆的问题”
“于是,我就让他造了个模型,半个月后,见到他手里拿着的那个模型,小弟一切都明白了”宁凤晨详细的说着经过,让晏世轮更是一阵感慨,前世的新闻里曾经报道过,水密隔舱这一濒临消亡的汉族民间技艺,能在福建宁德漳湾一脉尚存,还可造载重量60吨位以上的三桅木帆船,实属罕见。水密隔舱和舵,是中国古代船舶的两项重大发明,是“福船“两大特色,而漳湾福船均完整具备。这里现今虽然也造机帆船,但这种船舶也是木帆船改造而来的船体,水密隔舱未变,舵的装位固定也未变,即“内核“未变,只是以机械为驱动力,有风张帆,无风开机,机帆并用,是一种动力和风力并用的水密隔舱木船,仍然十分科学,在汉族民间实用流行。漳湾福船,在科学技术上无疑有着特殊的地位。结果这么牛掰的技能,到了满清这帮野蛮人手里,却成了最无用的“奇淫巧计”,“不名一文”,让晏世轮是捶胸顿足。当下再不多费一句口舌,拽着宁凤晨来到了军用港口,他要亲眼看看这只在传说中的汉族骄傲。
一刻钟后,基隆军港造船厂。
望着眼前的四桅杆大战船,晏世轮又是一阵恍惚,这分明是放大了一倍的盖伦大帆船,只是给人的震撼更加无以伦比。望着这三艘巨无霸一样的存在,晏世轮不得不心生诧异,四桅杆帆船就这么大,当初决定一下子上“五桅杆”的“荡奴”级战船,是不是太痴心妄想了?只有看见了,才知道当初一口气建两个大型造船的必要性。之前晏世轮光关注更靠外一些的“平倭”级战船休整的造船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