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回明末当皇帝 >

第45章

重回明末当皇帝-第45章

小说: 重回明末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出现在冷兵器历史上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武器——唐刀。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与阿拉伯**著称于世的两种名刀,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在艺术上均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可以说是我国刀剑史上的巅峰,而唐刀中的陌刀是做为军队重要的战争物资装备的,并且在唐中期作为军用器物,严禁民间私造和私藏,其传承应为汉之长剑(汉:称一种长剑为“断马剑”,应该是一种双手使用的长剑,有点类似欧洲的斩马刀?),汉长剑现在出土的有长达140余厘米,可推测经过盛唐的发展,变成一个双手所持并加长手柄的两刃长刀,至今考古资料未曾出土实物,宋《武经总要》总绘制的“掉刀”、“三尖两刃刀”也许就是唐陌刀的直接继承者。

这种唐刀经过宋代的进一步发展,唐刀渐渐发展成为仪刀,这种刀渐渐的流传到东方,高丽和日本在最初的阶段都完全照搬形制式样,1965年乌兹别克斯坦的撒玛尔罕遗址的壁画中的高丽使者身配环手大刀,大刀的式样和昭陵壁画中“持甲仪卫图”中侍卫所佩带的长刀完全一样。四天王寺的“丙子椒林剑七星剑”,正仓院的“金银钿庄唐长刀”,这些刀都被成为“唐样大刀”。据考证这些刀剑是多为中国,朝鲜的舶来品。

可是如今日本的武士刀的风头和知名度完全盖过了唐刀,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宋代的技术在元朝时被蒙古人破坏殆尽,日本人经过世代相传技术越发成熟,另一方面也跟近半个世纪以来日军在不断向外侵略战争中武士刀的频繁亮相有关,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军士兵自上而下都想“搞到”一把日本军官的武士刀,由此可见一般。

为何日本的铸刀技术这么厉害?其实还是跟人有关,日本工匠能忍耐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将一柄刀反复锻造上千次,古时候的铁矿中所含的杂志比较多,由于冶金技术的不发达,这些杂质很难在熔炼过和锻造过程之中被祛除,因此会影响刀的质量,日本工匠在反复锻造一把刀的时候,通过不断的捶打,将刀身中的杂质一点点排除出去,而且由于锻造的时间很长,捶打的过程中又增加了刀身的含碳量,使得武士刀变得兼具硬度和韧性,史料记载,当年蒙古大军在跨海东征日本的时候,曾与日军进行一番交手,蒙古士兵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弯刀和日本武士手中的武士刀砍不了几下就断成几截,由此可以反映出日军的刀的精湛。

第七十八章日本俘虏的用处

将这些会技术的工匠从普通俘虏里面分离出来,项玉便将剩余的战俘分成了两份,其中一半人手派去修建公路,剩余的人手去矿场挖矿,他本来还想再分出一点人去挖掘淤泥修建港口的码头的,想了想最后还是算了,人分的太散进度方面就没有了保证,而且伤兵营里面还有一部分日本兵,等他们伤好了也可以另行派遣。

这些日军士兵被带去各处工地的消息过了几天就传到了松下美惠子哪里,他对这件事自然是毫不知情,因此一听之下就明白了项玉的用意,十分生气的找到了项玉这里。

项玉这个时候刚刚和陈永华商量完着制造铜钱的事情,松下美惠子就来了。

“项将军,你不是说会放我的部下回去日本的吗?为何这时要派他们去各处做工,您不能这么做。”松下美惠子的话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她明白眼前的形势,身处别人的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况且日军早已解除了武装,要反抗也反抗不起来。

“惠子小姐来了,来来,请坐下,先喝一杯茶,消消火,何必生这么大气呢!”项玉连忙起身搬过一张矮塌再垫上一张软席让松下美惠子坐了下来。

“公主殿下生气我能理解,但是公主你也要理解我的苦衷嘛,是把?”项玉早就在心中想好了说辞,这个时候正按照自己的步骤一点点将她引入圈套中。

“项将军你有什么苦衷,可以说给我听听吗?”松下美惠子果然上当,小萝莉毕竟还是小萝莉,简直不要太好忽悠,项玉心中暗爽不已。

“是这样的惠子小姐,你的部下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我目前没有那么多的兵力去做到完全监管,因此留他们在基隆里面会是我的人民受到威胁,即使他们手中没有武器,但是他们毕竟也还是军人,对于平民的威胁实在是太大了,这一点惠子小姐你同意我的看法吗?”

松下美惠子点了点头,说道:“将军你这样说也有几分道理,但是为什么不能将他们安置在城外面了,我看基隆外面还有这么多空地,单独建造一处营地也不是什么难事,不是吗?”

项玉叹了一口气,感慨道:“对不起,美惠子小姐,我的部下人数实在是不够,眼下要在丛林里面修筑一条运输公路,还要保护矿山的工人的安全,再加上城中还要留一些必要的警备力量,实在是抽调不出足够的人手单独承担一个战俘营的安全工作了,如果人手不够,美惠子小姐你能保证你的部下那些官兵们都能安安分分的整日待在战俘营里面吗?恐怕是不能吧!”

松下美惠子皱了皱眉,感觉项玉说的好像条条在理,自己找不到什么理由反驳他的话,但是她还想再争取一下:“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她的语气有点低沉,显然是已经被项玉的话给说服了大半。

“办法不是没有的,但是不知道公主殿下会不会同意!”项玉像是打开了一丝门缝,让松下美惠子看到了一道曙光。

“真的吗?将军你有什么办法吗?”她显得十分激动,然而这一切早已被项玉看在眼中,这就是他要的效果,在你以为看到了希望的时候将你的希望敲碎。

“这个办法就是····”项玉伸手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吓得松下美惠子失手打翻了矮塌上面的茶杯,茶水顺着案面流到了地上的软席上面。

“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有意打翻将军你的茶杯的。”她慌忙掏出手绢擦拭案上的水渍,项玉这时已经走到了她的跟前,伸手握住她的手腕,不让她继续擦拭下去,手绢上面还有一股淡淡的香味,不知道是什么味道。

“没关系的,洒了就让它洒了,又有什么关系,就让它过去好了。”项玉这句话里面含有深意,也不知道她能不能听懂。

“项将军您千万不要这样做,那些士兵是无辜的,我不反对您让他们去出工就是了!”松下美惠子被项玉一吓再也不提什么反对,和不满了。

“呵呵,你早这样想就好了,这个时候战船还没有打造好,他们也走不了,让他们出去修路也好,就当是锻炼身体了,等到船只一旦造好了,我马上就让他们回日本去救好了,公主殿下你也不必过于担心。”项玉这叫恩威并施,再次给你一些希望使你对未来充满希望。

派人送走了松下美惠子,项玉动身去了一趟船厂,说起来是个船厂,其实还没有开始动工,只是在海边选了个大致的位置,在面上做好记号,准备破土动工,船厂的位置就在之前日军的营地哪里,这里的片海湾位置比较好,而且离基隆城也很近。

在这之前,早有人手将海面上的一些漂浮物和日军的死尸都清理掉了,这里和基隆只见隔了一道山,明军未来打算在山上建造一处炮台,这样就可以兼顾两处地方了,之所以不再基隆城外面建造,是因为基隆城外的海湾有一点点狭窄,未来发展商业和船运,狭窄的水道会削弱明军海军的防护力,加上位置有限,很容易伤及无辜。

不过一旦明军有条件了,项玉自然会派人将航道拓宽和疏通。

船厂项玉交给了李权负责管理,李权这段时间一直跟着之前的渔民们学习海航的知识,尽管渔民们知道的也非常少,但是毕竟比完全不知道的强,现在明军俘虏了一批日军的水手和海员,航海方面的教员是有了,但是由于语言不通互相之间没办法沟通,因此互相之间只能用手比划和文字交流,日本人的文字其中有一部分的汉字,日本船员写出来李权自然不可能全部看懂,因此每天着急上脑,却毫无办法。

项玉见到这样的场景突然间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松下美惠子她为什么会说汉语,而且听上去十分纯正,字正腔圆,十分顺耳,能不能请她来叫日军学汉语,或者明军学日语,让她来客串几天的翻译官也不错啊,不然她一个人呆在府中肯定十分烦闷。

项玉自从那日送她去将军府之后就一直再没回去过,明明是自己反而府邸,搞的自己都很陌生的样子,军营倒成了自己正真的家了。

第七十九章承天府军议(求收藏!)

三月份的承天府已经有一点点炎热了,正午的气温往往让人叫苦不迭,天兴县里面显得比往常更加冷清一些,街上看不见来往的商贩,连行人也都见不到几个,人人脸上都是一副神色匆匆的样子。

在东面的官署外面守备这层层重兵,里面正在进行一场会议,官署的大堂内坐满了大大小小数十名将领,正首的位置目前还空着在,座位的上方挂着一个写着“公正严明”四个大字的牌匾,这里原来是一个县衙,这个时候县太爷正搬了个平凳坐在一边,当起了文书记载。

下面的众将这个时候已经议论开了,大堂显得十分嘈杂,县太爷显得十分沉寂,甚至有几分无奈,之前的县太爷撂了蹶子跑了,他被这些个当兵的强行推上了这个位置,恰逢敌军压境,他这个县太爷便成了一个专门的文书,天天记载这些个没营养的会议。

“大将军到!”大堂外面跑来一群士兵,不只是谁扯着嗓子喊了一声,众人听后都停下了话题,向外面望去。

门外走近一名身材高大,面色凝重的中年将领,他径直走到主座上面坐了下来,回首环顾了一下到场的将军,发现又少了几人,心里顿时烦恶起来了,他挥了挥手,示意众人坐下。

这人自是冯信无疑了,自从去年七月份他和刘国轩交恶之后,两人之间一连爆发了三四次的大战,头两次都是冯信胜了,但是在今年二月初的一次交战中,他却被刘国轩和吴豪的联军大的大败,损兵折将达四千余人,剩余的士兵人数还不到八千人,为了补充兵员,他下令在天兴县和万年县中施行征兵,虽说是征兵,其实完全就是抓壮丁一般,只要是十五岁以上四十五岁以内的男子全部被他抓进军中,这样做才将他的军队数量重新拉回到一万五千人,但是这里面至少有八千人都是没有经过训练,武器装备都参差不齐的新兵,而且还是随时都有可能逃跑的新兵。

冯信的征兵举动使得承天府的百姓大为惊恐,他们害怕遭到强制性的征兵,于是纷纷拖家带口向北迁徙,东面是吴豪的地盘,据说那边也在进行征兵,他们同样不敢去。

承天府的人口数量由此骤然下降,人口的流失使得附近大批农田里面的小麦无人收割,冯信担心军粮不足,又害怕麦田遭到刘吴联军的破坏焚毁,因此出动军队强迫城中剩余的百姓出去抢收小麦,老百姓再一次怨声载道,不满的情绪十分强烈。

但是由于之前荷兰人的汉人不准持有武器的禁令,因此城中大多数人家都没有反抗之力,所以冯信并不担心这些小老百姓会联合起来造他的反,他担心的是刘国轩和吴豪两人的下一步的动作。

两人自从合兵以来,就给了冯信巨大的压力,吴豪手中拥有近三千名士兵,这些都是之前郑成功的亲卫部队,装备精良而且进过严格训练,战斗力跟他手底下的这些士兵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在这次的交战之中,吴豪只派出两千人的部队就迅速击溃了他三千人的的东线防御,并且率军攻入了万年县,使得他不得不撤兵回援,这才致使刘国轩的部队在西线海岸成功登陆并且站稳了脚。

目前这两人形成了对他的包夹之势,使得冯信大为被动,完全丧失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诸将有何良策击退敌军?”冯信已经不知道问了几遍了,之所以一而再的将众将召集起来,并不是真的想从他们口中听到破敌良策,而是为了防止他们率军投敌或者逃跑,他在各军中都安插了许多眼线,用以监视和控制各军将领,“屏东事件”对冯信的影响太大,他可不想再出现另一个屏东事件。

“启禀大将军,末将以为刘国轩与吴豪此二人之间的盟友关系并不十分牢靠,甚至算不上是盟友,只是基于彼此之间的利益作出的暂时合作而已,只要化解他们之间的这种联系,则敌军自然不战自退。”就在冯信以为没人会出声的时候,底下一人开了口。

冯信向着人望去,只见他身长七尺,身披甲胄,年若二十,剑眉星目,端端是一副少年将军的形象,不过这人瞧起来十分眼生,他自己都不记得自己军中有这么以为年轻的将领。

“你姓甚名谁,是哪一军的将领,本将军怎么之前从没见过你?”冯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