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看见自己的天才 >

第19章

看见自己的天才-第19章

小说: 看见自己的天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所有同学看清楚这些用原子笔或筷子重挫的戳印。这些同学也是父母生养的,今天他们虽然瘦小,但他们也会长大,我不希望再看到这些戳记,否则我将以暴制暴,以百还一,打人一下,我就罚打一百下!

刚开始,我勤于检查,戳记似乎少了!但有一天我看到小个子的学生脸上有一个五指印,找出了打人的同学,当众用藤条打了他屁股一百下。这位大个子的同学,一直到我离开都无法谅解我对他如此重的处罚,他表示是心情不好一时失控才会动手打人。我当时认为所有的暴力事件都来自于情绪失控,所以,打人是没有借口的。他回答我……老师也打人啊!

“以暴制暴”一直是传统的管教模式,但暴力的管教,却是最不好的示范和管教。因为,有形的暴力是伤害,无形的暴力伤害却更长远,精神上的暴力,如冷漠、孤立、敌对、轻视的伤害绝不小于肢体暴力。我经历了好久才体会到,那些被摒弃在两大派系外的同学内心的不安和痛苦!

在辅育院期间,我还发现个子小的同学,动作都很慢,原以为他们年纪小,反应不及。后来才知道他们一个人要洗四五个人的内衣裤和碗筷,大家有泡面、零食可以吃,他们却只能喝汤或捡别人吃剩下的,就连父母帮他们买的新内衣裤,都会被中途拦截,不是晒衣场的衣裤不见了,就是洗澡没肥皂、刷牙没牙膏、吃饭只能配菜汤,不能夹肉、夹菜吃……眼前这种种的不平,在我的内心里形成了一种难以伸展的痛,成人监狱、看守所的陋规恶习,他们都学得惟妙惟肖。

正如我在犯罪学上所学到的犯罪理论所指出的,青少年无法从社会正常的管道得到认同,他就会转向寻求社会的次文化认同。这些孩子和我的人生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无法适应学校生活、成绩低下、人际互动差,都是学校教育挫败的一群,又无法得到家庭的支持及认同,我幸运地有机会找出一条出路,而他们呢?现实社会中如何给一个国中、国小的中辍生一条可努力而有成就的路走呢?

我小的时候,学习不好,还可以去习艺,做雕刻、水泥工、装潢、理发之类的工作,三年四个月出师就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可现在的孩子都视做工为没出息的苦差事,不甘心于此,但书又读不来,只能流转于游乐场所,个子健壮的逞凶斗狠、鱼肉弱小;个子瘦弱的,只能等着被欺压!公平何在呢?他们的未来何在呢?

我多次企图激励这些孩子用功读书、重返学校,有几位出院的同学,都短期留校又再辍学!我无法了解和预测,这些十几岁的孩子,既没有一技之长,又不能吃苦耐劳,十年后有了家庭、孩子,要如何去照顾他们的子女?而这些未能得到周全照顾的小孩,很有可能又再重蹈他们父亲的覆辙!

犯罪不是来自遗传,而是这些孩子无法通过接受教育来改变命运。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有更多的时间、资源给孩子,而这些迷途的孩子就是来自于资源不足的家庭。可是目前台湾教育的改革似乎在拉大经济优、弱势者间的差距,我始终思考着这样的问题:我如何把自己生命中的幸运,分享给这些迷途的孩子呢?

那时我找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这些孩子受家庭的影响,几乎都不擅长处理人际互动关系,尤其是受挫折或表达不同意见的人际互动模式。很多孩子习惯以粗暴的语言应付社会,减少了他们被社会接纳、了解的机会。他们的成绩、表现普遍欠佳,但如果懂得恭敬长上、友善同侪,他们仍有许多机会。因此我的第一步,是希望改善他们满口骂人的“三字经”和不合己意就翻脸的不好习性。我试过用罚的方式,无效,改用鼓励的方式,只要一周未讲脏话即给奖,和老师讲话,要用对密码……“请”、“谢谢”、“对不起”;对长上要用“您”,给予服务机会要说:“这是我的荣幸!”几周下来,孩子在嬉闹中会彼此相互提醒要“礼貌”讲话。但这些孩子是很难不讲脏话的,一但情绪失控、满口脏话即脱口而出。我们老师能做什么呢?他们的脏话并无恶意,只不过是强调他不舒服的情绪而已。可是他们脏话一出口,连带人的神情、举止,都给人以不好的感觉,要让这些孩子建立良性的人际互动模式,似乎有些困难!我的努力只能暂时改善这些孩子的语言习惯,对孩子的长远影响似乎并不大。

有段期间我相当自责,上天给我机会服务这群迷途的孩子,而我却不能发挥我的作用。我日后在电视媒体上,见到社会高层的民意代表,动不动就脏话满口、摔东西、打人,我才理解这些孩子不能改变的真正原因之一,其实是社会品质的问题,教育能改变的事情是十分有限的,我才宽容了自己!

在这段时间,我见到了几位顽强不肯受教的孩子,聪明灵巧地躲过老师的视线,欺小凌弱,小过不断,在他们要出院时,我还特别叮嘱……一个人可以欺骗全世界,唯独不能欺骗自己,希望他们好自为之。没想到事隔半年,在报纸上看到其中一个孩子自军中携枪出逃,强奸杀人,心中有种难以言喻的痛。“为什么他会在我手中溜失呢?”“为什么我帮不到他呢?”一个老师的职责,若不能断恶向善,有我又有何用呢?几次午夜梦回,清晰地见到他嬉皮笑脸地向我认错,心中一阵绞痛,“一个老师能做什么?”“为什么我救不了他呢?”

经历了人生的种种考验,我渐能了解父母、老师所能做的,不过是……“尽一切能尽的努力,陪他走一段路而已!”

看见自己

我在进行辅导时,都会很专注地凝视着迷途的孩子,十年、二十年之后他们会是什么样子呢?是什么决定了他们的人生呢?是命运?机遇?还是其他什么呢?

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会改变一切,可为什么有人会为自己的未来努力,而有人却不会呢?

“梦想让人伟大!”我辅导过的学生半数以上对自己没有任何期待,或只有抽象的梦想,希望自己有花不完的钱,可以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很少有人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标及生命的方向……“你要什么,你就得到什么!”有一些人无法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所期盼的一切!只要你具体、明确地了解自己期待的未来是什么,内心就自然有股强大的趋力,激励你非实现你的目标不可。有梦想的人,就有奋进的动力!

明确知道自己的期待及梦想,你就有明确、具体的动力,让你全力以赴地实现梦想!

相信自己……“你要,你就能得到!”你要什么呢?你为什么要呢?你的思考将唤醒你心中的巨人,实现你所要的一切!

全力以赴地努力!再努力!任何失败的出现,都是你实现目标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目标、梦想上,挥洒汗水地耕耘,就会等到欢欣收获的一刻。

田地会有天灾,心田的努力绝无意外!

祝福你!加油!

感恩父母

因考上高等考试观护人类科,使我有机会长期、专注地从事青少年辅导的工作,许多人对曾触法的青少年,都会以“坏孩子”、“叛逆青少年”的眼光来看待他们。事实上,这些孩子不仅不坏,也未必叛逆,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比其他孩子多了一些人生的经历而已。他们和未曾犯罪的孩子一样,期待着父母的了解与关爱,如果要分析他们触法的原因,我想最简单的说明是这些孩子只是缺乏爱与被爱的经验而已。

长期地观察这些孩子及通过自己内心的自我检视,我发现传统的父母不及现代的父母“做”得多,但孩子感受到传统父母关爱的程度却大于现代的父母。在法院接受辅导的孩子,未必来自组织、功能不完整的家庭,也有健全家庭,父母皆用心,而孩子却是异常叛逆、不懂事儿,原因何在呢?父母在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提供了什么经验给孩子呢?是“爱”,还是“伤害”?是“挫败”,还是“成功”呢?做得多的父母,未必做得对,家庭组织欠健全,未必孩子就会缺乏爱和成功的经验,我能走出自我生命的限制,是我的父母都能及时地在关键的时候说对话、做对事!

我小学三年级下学期开学不久,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跟着同学一伙人钻进竹林的围篱,潜入了一处橘子园。园里大部分橘子都被采光了,只残留了一些挂在树上,这位同学向大家宣称,这是他亲戚的果园,树上的橘子不要了,大家可以尽量采。在乡下常有类似的情形,所以,大家就兴高采烈地选定自己认为最棒的橘子树,大声谈笑着采橘子。大约采了十几分钟,书包塞满了,夹克也被脱下来当包巾用,每个人都采了鼓鼓的一大包。可就在我们要离去的时候,几个大人从山下冲上来堵住了我们的去路,不准我们离开,并用布袋把我们采的橘子搜集在一起,大声斥责我们是小偷。我们辩解说同学说这是亲戚不要的橘子,弄了半天,才知道同学是瞎说的,他亲戚的果园离这儿还有好一段路,我们几个就被拎着衣领,被人提着去找各自的父母。

乡下的父母,最怕被人告状,尤其是孩子偷窃!通常最普遍的做法就是在众人面前,拿起竹子,狠狠地打孩子给别人看。但我妈妈的处理方式却有所不同,她绝不在众人面前打我给别人看,她会先向对方赔不是,再主动提出赔偿的善意,待告状的园主走了,才把我叫到浴室好好地盘问。第一次、第二次她都会原谅我,但如果有第三次类似的情形再发生,她便会问我,要怎样才可以避免再发生类似的问题。而且一直要问出她满意的答案才停止。

虽然事情已过去了三十余年,但这样的教育方式仍在影响着我,甚至直接改变了我的辅导方式……“永远向前看!怎样才能让孩子因问题发生而受益,如何让这件事帮助孩子一辈子!”不论孩子发生的是何等不得了的事,这件事本身都难再有什么改变了,为什么还要让自己及孩子受到更多的伤害呢?我们应当考虑,如何从这类事件中,把失去的加倍赚回来?让孩子知道未来怎样做才是对的。

我妈妈处理我成长道路上出现问题的方法,不仅未让我留下不愉快的经历,还给了我最好的学习机会。当我身为人父后,就常提醒自己,孩子发生了什么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如何处理才能留给孩子一辈子受用的经验。孩子会犯错,而且会一再犯错,每一次犯错,都应该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但我们也别期望父母情绪稳定、态度一致、想法连贯不变,我的父母,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也犯了无数的错误。例如我父母亲在人际互动上缺少主动了解他人想法及感受的习惯,以致在我的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被误解、错怪、冤屈的情形。

父母是主观,而且是带着偏见(过去的经验)在面对自己不同的小孩,我的幸运得天独厚,在重男轻女的家庭,又是一个先天调养不足,后天生病需要照顾的小孩,父母给了我最大的宽容和等待我成长的时间,以致我常在背地里享受其他兄姐妹未能享有的意外礼物。偶尔我也会揣测家里其他孩子的想法,我是一直被看重的小孩,而他们在成长历程中,相对地比较,内心中相信必有某些缺憾。一个人的人格特质,是父母在毫无觉知的情形下,一点一滴逐渐累积形成的,如果,我们能深入去了解生命中父母给我们的影响,许多的占有、获得未必是应该得到的,而心存感念,许多的遗憾与不足,也未必是失。

因“觉知”,我们身为人父、人母,就会重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扮演好我们父母的角色!父母不是孩子生命的主人,却是他生命中重要的贵人!

在成长的历程中,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父母、手足给了我他们原可以不给的一切照顾,如果国小毕业,我就去当学徒;如果国中我少了那一段挫折及迷失;如果高职未有成功的机会;如果第五次大学联考再失败;如果大学未遇那么多的恩师,我今何在?生命是一连串幸运的锁链,一个公务人员的身份,对我来说是何等的幸运!工作即是学习,工作之余有机会出书、演讲、主持课程,甚至被邀请至世界上许多城市巡回演讲,丰富了我的生命,也拓展了我的视野。

其实,我常在想,生命中不论任何选择都会是幸运的,即使我仅有小学学历,我也会在我的工作及生活中去开创不同的人生。但由于自觉幸运,而珍惜所有,感恩知足,人生中任何缘遇已觉得够丰盛了,其余的都是多赚的,应更加感恩所有!我这样的想法,源于父亲的影响,也是他一生多难留给我最受用的财富!

我的爸爸早年得志,事业挫败后被迫离乡,一生最大的心愿是荣归故乡。他从矿工、工头一直努力当上矿长,从基层干部努力当上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把六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