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大导演1984 >

第62章

大导演1984-第62章

小说: 大导演198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两百万这个数字,濑水伯的眼睛一亮,但是他依旧是摇了摇头。

“两百万是不少,但是我要有命花才行呀,金毛羊要是知道我把鬼东送出去的,以他的个xìng和心狠手辣,什么都做得出来的。”

“濑水伯,大家都是聪明人,你也痛痛快快的给个话,需要什么条件,你说。”看着濑水伯的表情,颜旭知道他是想要趁机捞上一笔。

“嘿嘿。”濑水伯一笑,“还是大导演痛快,我可以把鬼东送出去,送到你们要求的美国也没问题,而且我不要你们一分钱,我也知道,阿强一死,掌管他的地盘你们也很不容易,社团里面很多势力想要吞并你们,特别是你们的电影公司,我就勉强帮你们先掌管起来,免得社团里面大家争抢起来不好看,你们也吃亏。”

他可是知道三个人之间兄弟般的关系,从鸡毛口中的两百万,就知道他们可以付出更多的代价,所以也是狮子大开口,而且他也知道,在香港除了他,其他人没有人敢去接这单活。

而他去接这单活,对外来说是在保自己社团的兄弟,绝对可以提高他在社团的信誉和地位,如果金毛羊真的找上门,还会有社团这个挡箭牌,而对内,那是绝对的大赚一笔,电影公司到手,纵然是他不再经营,转手一卖也是一个好价钱,足以让他们全家人移民国外悠哉的养老,完全不用再经历那些打打杀杀,还有几年之后的九七。()

/

第一百一十五章全面热评

颜旭离开西贡的时候,已经快到中午了。

濑水伯看中了几个人之间的弱点,可以说是狮子大开口,但是鬼东在香港多呆一天,就多一天的危险,为了尽快的送鬼东出去,他们只能是答应濑水伯的条件,只不过鸡毛也给颜旭和自己争取了一些自己的利益。

百战电影公司划归到濑水伯的名下,同时包括豪宅一号后续的周边收益,而豪宅一号在香港还有外埠所有的放映收益则不包括在内,同时颜旭拍摄的三部影片的版权也归颜旭所有,但是百战有出版发行的权利。鸡毛不再参与公司经营,每年可以得到百战电影公司受益的两成。

而颜旭,虽然濑水伯再三的挽留,并且开出了待遇不变的条件,但是公司里面一切都已经是物是人非,他的去意已定。而且他的心中并不相信其他人,在利益面前,很多人都会把持不住的,更何况这些并没有什么信义的黑社会。

“豪宅壹号,这座城市的悲剧!”

在路过报刊亭的时候,颜旭的车停了下来,忙了一晚上了,他还不知道豪宅壹号公映的效果怎么样,那些评论员和记者是怎么看待昨天的首映,所以他随手买了几分报纸,他最先翻开的依然是《星岛rì报》,还没有翻到后面的娱乐版,却在第二版的评论版上,首先看到了带着豪宅壹号四个字的大标题。

要知道《星岛rì报》一向会把电影的内容放到娱乐版的,现在竟然出现在了评论版。就不由得不引起颜旭的好奇。

“豪宅壹号,这是年轻的导演颜旭的第三部影片,这一次他把镜头的焦点放到了楼市上,虽然电影属虚构的,但是从电影开篇的数据,还有随着剧情发展一系列的细微处,却可以看到真实。满大街“黑帮zhèngfǔ,欺压蚁民”、“官商勾结,天怒人怨”的标语。多么似曾相识,多么遥相呼应,这些东西在香港的很多地方可以看到。而那些摆不上台面的伎俩。断电、放蛇、喷油漆、黑社会不断的sāo扰,我们有多少的香港市民都曾经或者是正在经历着这些,豪宅壹号之中这些镜头的运用足以引起广大底层市民的共鸣……”

“……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价格的不断提高,香港将逐渐进入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方面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富人手中,另一方面,中低收入阶层将越来越失去应有的固定资产如土地和房产……”

“……拥有房产的高收入阶层会拥有更多房产,而更多的房产会不断为他们带来更多的财富,这财富不但是物质的还有社会的;而对于大多中低阶层的民众。他们为供一套高价房而牺牲一辈子的生活质量……”

“……高速发展的房地产和高价房的蔓延,只能使财富不段集中到有产者手中,而底层民众与有产者之间由于财富再分配的严重不公,其社会地位与人格尊严不断拉开差距,这必将导致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

“……城市在发展。经济在腾飞,可是牺牲的却是广大市民的利益,可以说这是个悲剧的时代……”

文章的开端从豪宅壹号上面引申,直接的关注到香港的房地产发展和由此所引发的经济和社会矛盾上;如果说这是豪宅一号的评论,还不如说是对房地产行业现状的一个描述和批判,当然在这种批判之中也很好的为豪宅一号做了宣传。最起码可以引起很多底层市民的兴趣。

“……不要站在道德的高地上谴责,什么你们没有得到是你们不够努力,没有把握住机遇,都是狗屁,看看现在的社会,有几个人好逸恶劳,每天几个小时的工作,就好像是蚂蚁一样,累得就像是一条狗,下了班,却没有一处安身之所,加薪、升职都是期望,买房更是遥遥无期,你说我们怎么办?好吧,我可以不奢望这些,但物价却是每时每刻涨,水电煤气在涨,房租在涨,吃饭在涨,就连丈母娘的要求也在涨,你踢马地叫我怎么办?我可以不成功,但我需要生活,需要在这个城市活下去……”

“……在这一代置业无望的香港年轻人,心中都有个疑问,到底要干上什么不可告人的不法勾当,才可买到一层属于自己的理想安乐窝,什么屋村计划,就是zhèngfǔ在夺走你栖身之所的时候,再给你一个小小的狗窝,还要让你感恩戴德……”

“……不可否认,影片很血腥,很多地方甚至让我想要吐,但是血腥又怎么样,这更能让你感觉到人间的残酷,想要生存下去,你只有去拼,只有狠心,六亲不认,所谓的社会道德,那就是那些狗屎般的所谓上层人压榨普通底层民众的借口……”

“……纵然电影里面的阿嫦有些偏激,很多人都认为她是神经病,她对自己父亲的见死不救,她那疯狂的杀戮,哪怕是孕妇也不放过,但是他也只是为了在这座城市里面有自己的一处栖身之所而已,又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她之所以变得如此的疯狂,只能说是整个社会那些无形的压榨,这些无处不在的压力,早晚会把一个人逼疯……”

《明报》上面的撰文者又是黄瞻,对于我行我素的瞻叔,也只有他敢在报纸上面破口大骂,也只有他的文字可以让编辑不做任何的删减。

自己的三部影片,两部得到过黄瞻的评论,这对于颜旭来说绝对是一件荣幸的事情,但是也让他有些遗憾,黄瞻参加了自己电影的两次首映,而自己两次都没有发现他的存在,作为香港四大才子中的鬼才,香江三大名嘴之一,再加上那种洒脱的xìng格,可一直是颜旭所崇拜的对象。

相对于上面的两篇评论《信报》可以说是中规中矩了很多,少了一些对于住房的关注,多了一些电影的点评。

“血腥,这是我看完影片之后最大的感受,震撼,这是给我的第二种感受,这样的血腥惊栗片在好莱坞不乏市场,但是纵观好莱坞的电影,却没有一部像是豪宅一号这样的逼真,香港特效化妆的水平在我看来已经超过了好莱坞,不管是从伤口还是血浆,都好像是真实的一样……”

“……影片之中的杀人手法层出不穷,估计陈龙和校长在拍摄的所有电影里面从来没有这样惨烈的死法,这里就不再一一的报料了,反正就是各种很新奇的、很趣味的、很jīng彩的,还带点黑sè幽默的、乱七八糟的、五花八门的各种形容词的手法和死法,有随机应变也有想不到的巧合,说到这里我真想看看天才导演颜旭的脑子里面究竟是什么构造,把每一次的屠杀安排得这样紧凑充满新意又不重复……”

“……对于这部影片,引用交叉叙事方式将女主角一家二十多年的“蜗居”之憾娓娓道来,故事之中穿插着回忆,而紧接着就是杀戮镜头的到来,可以让观众稍作休息防止审美疲劳,同时也表现出了要在香港生活下去的艰难,特别是到结尾的时候,整个的谜团才慢慢的解开,也让观众意识到阿嫦的血腥杀戮,都是这个社会的点点逼迫,也明白她并不是那么的变态……”

“……说了那么多,至于这部片子的血腥程度究竟达到什么样?它讲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那些“难逃一死”的演员到底会出现什么新奇的手法,就需要大家到影院里面一探究竟了。”

“一个疯狂的城市,要生存,就须比它变得更疯狂。”做为香港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东方rì报也为对昨天的首映着了重重的一笔,它直接的用电影开头的字幕作为文章的标题。

“……二十年来开,我们的平均收入增加了三倍,而房价却增加了百倍有余。影片里面所表达的人物心态和价值取向,不正是表明香港社会之中相当一部分的人群收入增速赶不上楼价增速,虽然影片之中的凶杀是这种心态发展到极致的极端行为,也单单只是个体xìng存在的,但是这种心态却是普遍xìng的,这也让影片具有了现实批判xìng……”

“……看过电影的人都会感觉到电影的血腥,其实豪宅壹号最血淋淋之处,是对谋取暴利的无情地产商大力鞭挞,这个放诸四海皆能引起小市民共鸣的故事,相信不会因为其血腥暴力而阻碍观众入场的意yù……”

“现在的社会就像强拆的推土机,把你好不容易垒砌起来的希望都变成一堆破烂的砖块,纵然是再努力也是徒然。阿嫦心目中的理想生活,仅仅只是一片栖身之所,但是现在的社会连这个最基本生存的保障都不能满足。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豪宅壹号”,我们所希望的,是做“豪宅壹号”的主人……”

“导演颜旭从现实题材的影片雨夜屠夫,再到批判计程车行业的的士判官,现在又到了关注香港楼市的豪宅壹号,每一部都是在揭露这座城市的伤疤,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的民生,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影片,我们也期待他的下一步电影……”

颜旭看了报纸上最后一句,不由得微微一笑,他还真的没有报纸上面写的那么崇高,至于为什么拍这些影片,最简单的一点,就是这些影片能赚钱;而且看着刺激,至于什么社会效应,什么贴近民众,那都是扯淡,只不过是为了赚钱,像这样的B级小制作,没有炫酷的场面和特效,只能以贴近民众的社会焦点来博眼球。()

/

第一百一十六章骂声赞扬声

当然,并不是说有的报道上面都是一片的赞扬,同样为主要报刊的《文汇报》上面刊登的评论文章,就很明显的不满意颜旭的这部作品。

“……整部影片里面没有悬念,也没有伏笔,到处的充斥着那让人毛骨悚然的血腥,全片充斥血腥暴力,和隐晦的**镜头。从开头的割断动脉、到插破眼球、塑胶袋窒息、切指、剖腹、放血等等,到处都是一些用来博人眼球的无所不用其极的残酷杀人手法……”

“……也许是颜旭的江郎才尽,也许是他一味的追求暴利和血腥,使得本片只能成为一部二流的快餐影片,只能是让一些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在其中寻找一些自己和快感……”

当然,并不只是文汇报上对颜旭的新片不看好,很多的报道依然以卫道者的面目示人,当然也少不了《都市报》的黄志华,他的评论简直就是在破口大骂,好像是颜旭的一部影片,可以直接的影响社会风气一样。

“……我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看了这样的影片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电影是宣扬美好事物的,但是这部电影从头到尾只能让人感到恶心……”

“……影片也许会被认为是对现在房地产行业的底层呐喊,但是究其事实只是贩卖血浆与分崩的肢体,颜旭只是用他的小聪明,套着民生的外衣虚晃一枪,实际上是在展示他心中那些肮脏的暴力倾向……”

又是这个黄志华,颜旭微笑着合上了报纸。一部影片,有人喜欢,有人厌恶,这是必然的,也有很多的影评人会借助着一些出格的评论出位,黄志华很明显的被颜旭划分到了这一点上。

对于报纸上的这些负面的评论,并不会给颜旭造成什么困扰。一部电影出现一味的叫好声是不现实的,而且他也很清楚自己的电影是什么类型,可能会有很大的一部分人群不喜欢。而越是两极化的评论,越可以给他的这部电影作出最大的宣传,他所要针对的是一些固定的人群。电影从剧本成型那一天起就注定是适合年轻人的,而年轻人又是反叛的,黄志华这样的评论反而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