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家萝莉好种田-第2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多人,礼物不够分吧?”武暖冬趁他们还未靠近,假意摸着马头又偷摸挂了两匹布。
“不用太多,武家的规矩和平常世家不太一样。一般来说,主子赏点就足够他们开心的了,养的太叼反而容易欺主。”他按住她的小手,微微摇摇头。
不得不说这样的程子境让武暖冬另眼相看,她软绵绵的歪头,勾笑,“全凭你做主!”
程子境一怔,顿时笑容璀璨,心底的甜蜜压都压不住。
所以说甜言蜜语这个技能,对男子同样很管用!
二十多人实则只有三户,三个年纪最大的老技工属于养老阶段,他们制船技术老辣,偶尔关键之处还是需要他们来把控,三人将祖传的技术教给了他们的五个儿子,这五个中年人结婚生子,下面又多出十多个年轻人,正是朝气蓬勃,很有拼劲的年纪。他们有能力缺经验,但是他们有大把的时间来修补自己所缺陷的地方,程子境也愿意给他们证明自己的舞台。
技工人家的娃娃不多,只有四人,两个皮肤泛黑的小姑娘和两个看起来虎头虎脑的小小子。
看着不足十岁的小姑娘跟着她娘一起到厨房帮衬,打水、做饭,动作麻利的根本不像小孩子,而差不多大的男娃则在不远的地方爬树淘气无忧无虑的,武暖冬这才意识到,这个朝代对于女子仍是有些轻视和不公,因为她所接触的大多数有女儿的家庭对自己的姑娘都还不错,所以导致她常常忽略这个现实的问题。
“暖暖也比她们大不了多少!”程子境见她张望着两个女娃,嬉笑的揉揉她的发顶,“所以你是我的娃娃,更是我的宝!”
“去!”武暖冬没好气的白他一眼,没事占她便宜干嘛,“我心理年龄大,当年是谁一有事就含着泪包找我撒娇来着!”
程子境窘:求不提黑历史好不!
两人闲聊的光景,三家已经做好了早饭。
蒸好的虾饺不大,模样也不算精致,胜在味道大好,加上一大锅海鲜粥,鲜香四溢。
“少爷,茶点粗糙,您和少夫人多多见谅!”年纪最大的老技工看模样七八十岁了,黑瘦黑瘦,笑起来连牙都没有了。最新最快更新两侧的老人比他稍显年轻,佝偻着身体,许是跟侍候人的奴才不同,他们眼底没有多少的讨好,只有些许的忐忑和紧张。
“无碍,粗茶淡饭才是过日子,你们也吃,无需照顾我们。”程子境端正的坐在圆桌旁,摆摆手,令几位老人家下去吃饭。他原先是官家公子,很是习惯有人照料着自己的饮食起居,后来初到大唐,因为心生不安谁也不敢信任,所以才将这一惯例渐渐割舍,到最后他完全适应了武家自给自足,很少让下人贴身照顾的氛围,觉得如此一来挺自由的也不错。
他垂眸看了看端上来的两样,分量倒是够多,确实有些简陋和寒酸,不免怕委屈了暖暖。伸手夹了一只虾饺,他放入自己的碟中,挑破了好,吹去热起,这才夹起喂给武暖冬,细心的叮嘱,“小心烫!”是他忽略了饮食这一点,早知道他应该自己去厨房给暖暖做几样小菜的。只是船厂食材有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他动手也不见得会好到哪里去。“虾饺是全鲜虾做馅,你尝尝,若是不合口,我再去做些别的。”
武暖冬张嘴接过,她没那么矫情,少两个菜就吃不下饭,嚼了两口,她眸色大亮的举起拇指,“很鲜很好吃,二二,你快吃,不用管我,别凉了!”
程子境看她吃得开心,又给她挑破两个虾饺放凉备存,这才吃了起来。味道还可以,但也没有暖暖所形容的那般好吃,家中被指派到厨房里的下人做菜都是一把好手,自然强过寻常妇人做出的味道,许是他眉目中透出的悔意让她察觉,为了安他的心,她才会如此。
程子境悄悄地笑了。
暖暖果然是家人至上的姑娘,真好,如今他亦是她的家人,这种感觉真好!
生活区域的后院就这么大,程子境便准许老技工三户人家在他们不远处支了桌子一同开饭,看着几个姑娘、小子吃的很香,武暖冬也被带动了,口感略粗的面皮不在难以下咽。至少面的质量不好,还有整颗虾仁凑份子呢!
等到他们吃过饭,老技工有制船方面的问题要征求程子境的意见,几人进了屋,武暖冬想要去船厂看看,所以由着四个娃娃带着她到处逛逛。
别看两个男娃显得皮实,面对这个娇滴滴又长得漂亮的少夫人却很紧张。两个女娃更不用说了,她们几乎就没出过船厂,走到最远的距离只有港口,最后还是武暖冬打破了僵局。
“虾饺很好吃,你们的虾是在外面买到的吗?”
说到吃,四个孩子都有发言权,顿时场面渐渐活跃起来。
“不是的,是我带着阿岳、阿凤和阿兰去海里抓来的。”黑乎乎的小子露出一口大白牙,笑得自得又淳朴。
“是呀是呀!阿海水性很好的,他说他长大了要做船员,服侍少爷一起出海!”名为阿岳的男娃点点头,一副我的小伙伴棒棒哒的表情,“阿海一猛子能扎很深,憋气连阿爹他们都比不上。”
另外两个女娃露出就是如此,阿海很厉害的神情,期待的望向武暖冬。
武暖冬实在不知道海虾怎么抓,也不太清楚眼前这个男娃的厉害程度,不过她明白孩子都需要被肯定,所以温和的笑了笑,赞许道:“阿海真厉害!你们也很棒!”
阿岳立刻开心的笑了起来,到比当事人显得高兴。阿海反而矜持的抿嘴克制住笑容,挠挠脑袋,憨然的说:“少夫人,船厂很大,你要是累了就和我们说。你别听阿岳的,我……我就一般,船厂还有个小子,有一次扎猛子,抓到一只大海贝,里面的珍珠两个拇指大呢!”
ps:晚上20点五更奉上!
唐朝物价趣谈
献给拼命黑我的人们,普及下灾后物价,我只是没有严谨的按照历史来换算,真实历史下一顿普通的饭都要600到800文,我吃个面50文怎么了?为了防止细作混入流民中刺杀高官,限制苛刻条件赎人又怎么了,虽说限免期间容易被人黑,但是抓着一个问题不放也是够了。【更新快&nbp;&nbp;请搜索//ia/u///】女主武功高强,别说抬银子,就是单手举倒立举也是小意思。看文这事见仁见智吧!喜欢的不会介意一些小问题,不喜欢怎么都不会喜欢。
p:以下材料是转发,非原创。
我们在看关于唐朝的史学及影视作品的时候,经常会涉及到一些那个时期的计量单位和货币单位。如果把这些单位和数据,跟现在对比一下,你会发现,这将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也有助于你对唐朝那段历史加深了解,也许还能发现现在很多文艺作品在描述中出现的错误。
我们先来看一下唐朝诗人们在诗中对酒及酒价的描写:
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
白居易《闲赋诗》:共把十千共一斗,相看七十见三年。
李白《行路难》: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
权德与:十千斗酒不知贵。
陆龟蒙:若得奉君欢,十千沽一斗。
杜甫:早来就饮一斗酒,恰有三百青铜钱。
上面的几位诗人都说“斗酒十千”,只有杜甫说“斗酒三百”。
那么,那个时候的酒价到底是多少呢?是听李白他们的,还是听杜甫的?
其实,关心唐朝酒价的不止现代人,1000年前就有人关心这个问题了。这里有个故事:
北宋朝的第三个皇帝真宗赵恒,对唐朝的酒价就很感兴趣。有一天,他在龙凤楼宴请群臣,向众大臣问道:“众爱卿谁知道在宫外集市上,什么地方可以买到好酒?”其中有一人答道:“仁和酒店有上佳美酒。”宋真宗说:“那就快去买几坛来,今日朕要同众爱卿共尝美酒!”不久,酒买来了,宋真宗令遍赐群臣,自己也细细品尝,又忽然问道:“众爱卿,谁知道唐朝的酒卖多少钱一斗?”此话一出,众臣众说纷纭,各执己见。独有“滑头宰相”丁谓举杜诗为证,说道:“禀皇上,盛唐酒价,每斗三百文。”宋真宗听了,遂断定唐朝酒价是每斗300铜钱。笑着赞赏道:“杜甫在世时,人们就称其诗为诗史,仅以这首诗记载的唐代酒价论子美之诗真可谓一代之史啊。众爱卿要像丁爱卿一样,多读读杜诗,从中可以学到许多治国理财的道理。”
情况应该是这样的:同是喝酒,但李白等人与杜甫喝的不是同一种酒,那时候李白等人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而杜甫倒霉,正好“下岗”了。就像今天,如果你是政府官员你是老总,喝的动辄就是几千元一瓶的酒,而普通老百姓喝的也就是几十元十几元,甚至几元一瓶的酒。
那么他们说的一斗究竟是现在的多少呢?
唐朝的最常用的容积单位是“斗”。还分“大斗”“小斗”。关系如下:
1斛=10斗,1斗=10升,1升=10合
其中,大斗:1斗=现在6000毫升,小斗:1斗=2000毫升。
酒的计量一般是用小斗。
由此可知,李白喝大约2000毫升(4斤)酒,就可以写出很多诗来了(李白斗酒诗百篇)。可谓是“海量”了。
那么他们说的“斗酒十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买一斗酒,得花“十千”,也就是1万文铜钱,相当于10贯铜钱,10两银子了。那么究竟是多少?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多少呢?
我们来换算一下:
2013年1月5日的国际白银报价是6。04元/克(买入价),6。06元/克(卖出价),我们就取整数6。00元来换算吧。
唐朝的1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42克,那么:1两白银=42*6=252元人民币。李白他们喝的酒买2000毫升要用2520元,等于630元1斤(500毫升),就是今天看来,也是比较好的酒了。
再来看杜甫喝的酒:300文钱相当于0。3两白银,也就是75。6元人民币1斗,1斤的酒钱是19元,跟李白他们喝的酒,价钱竟然相差了33倍!看来,杜甫此时真的不是“下岗职工”就是“无业游民”了。
其实,唐朝的物价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差别很大。特别在不同的时期,物价差别可以达到几百倍甚至上千倍。但李白和杜甫都是同时代的人,两人还至少见过两次面。所以可以拿他们喝的酒作一个横向的对比。
在研究古代经济制度和物价水平时,一般衡量不同时期的物价指数就用大米来作为参照物。最新最快更新
唐朝的时间跨度是289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物价是呈现阶段性变化的。而这种变化,又跟当时唐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政权农业手工工业的发展稳定兴衰变乱等因素密切相关。
整个唐朝时期,物价最低是唐太宗贞观年间。1斗米竟然只要三四文钱就能买到!唐朝1斗米的重量约有现在的6。25公斤,1文钱相当于现在的0。25元人民币,也就是二毛五分,用1元钱,甚至还不到1元钱,就能买到6。25公斤的大米!一毛六买1公斤大米!简直便宜得让人吃惊了!
如果我穿越到唐朝贞观年间去,用我每月3000元的工资换成白银,竟然可以买到18750公斤大米!如果按照2013年1月5日bj地区4。50元/公斤的米价再穿越回来全部出售,不计运费人工费等开销的话,能卖到84375元(换句话说,我现在3000元/月的工资相当于在那个时代可以过上84375元/月收入水平的生活)!刨去成本3000元,这一趟,就能净赚81375元。得,下一步“生意”干脆买辆轿车开着再穿越回去,直接卖给爱游山玩水的李白好了!李白在买单的唐玄宗面前一忽悠,准能卖个好价钱。
我们来看看在历史文献记载中唐朝各时期的大米价格:
《新唐书》卷51《食货志》说:“贞观初……绢一匹,易米一斗。”也就是说,在唐太宗贞观初年,用一匹绢,才能换到一斗米。说明那时候的大米还是很贵的。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93说:“是岁(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
也就是说,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天下大丰收了,流落到外乡的人都回归家乡,一斗米的价格才有三四文钱。
《新唐书》卷79《魏徵传》里也说:“帝(太宗)即位四年……米斗三钱。”
到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由于大唐王朝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诸多原因,再加上天灾**,大米的价格一下子比太宗贞观时期飞涨了百倍,甚至还出现了人吃人的惨象!
如《资治通鉴》卷203记载:
“上以关中饥馑,米斗三百,将幸东都。”
“关中先水,后旱蝗,继以疾疫,米斗四百。两京间死者相枕于路,人相食。”
到唐中宗时,虽然米价比贞观时贵了几十倍,但比起高宗遇到饥荒的年间还是要好多了:
《资治通鉴》卷209记载:“是岁(景龙三年)关中饥,米斗百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