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多情总被无情恼 >

第55章

多情总被无情恼-第55章

小说: 多情总被无情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周寒伸手又从怀中掏出一个:

“我的是观音。”

“也怪了。”方青梅靠近了看了看,笑道,“周夫人怎么不直接给我呢,还要你来交给我?”

“母亲说你面皮薄,怕当面交给你你觉得不好意思。”

“……为什么要不好意思?”

方青梅问出口,才忽然想到……周夫人去庙里求的是什么?

周寒将观音放回去,顿了顿才道:

“母亲说,她去求菩萨保佑你我,一则出入平安,不生疾病。二则……咳,早日得子,儿孙满堂。”

“……”

方青梅听了不由得垂下脸去,面上顿时热起来,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却听得周寒在头顶轻声又说道:

“青梅,等你从西北回来,若你愿意,我们便再拜一次堂吧。”

周寒所料不错。

两人出城骑马次日,徐扬便捎来消息给方青梅,说军务已毕,得了军令,次日一早便要离京赴西北,要方青梅前一日晚便换男装,随他去城外军营中汇合。讯息来的突然,也幸亏周寒提前为方青梅准备好了行装,才不至于慌乱。

当日下午,周寒备下饭菜为方青梅简单送了行,然后方青梅便换了装束,提了行李,别过周寒,匆匆跟徐扬身边一位副官出城去了军营。

☆、第79章 西北多波折

回京时候徐朗带来四千人马;此次返程回西北,只得一千五百人马护送。

京城还要赈灾,所筹粮草有限,这一千人马便是为了护送这头一批赶回西北应急。余下的两千余人,须待两个月后江南筹集调拨的粮草到了京城后,再护送着回西北去。

方青梅换了粗布男装,扮作了徐扬身边的随从。次日一上路,徐扬钻进她所在的马车上,板起脸来嘱咐道:

“先与你约法三章。一,不得叫人认出是个姑娘。二,不得离我左右。三,不得擅自与我营帐外的人往来。青梅,我这不是说笑,你得小心记住这三点。”

方青梅口中答应着,心中却暗自惊讶:这话与周渐梅说的一样啊,难道是周渐梅与徐鸿展商量好了?

见她答应的谨慎,徐扬这才松懈了神色,对她笑道:

“记住了这三点,其他就随你了。在马车里坐着躺着都好,无聊了就出来,骑马跟在我后头跑两步也无妨。”

前头是浩浩汤汤的运粮车马,一路绵延不绝,方青梅所在的马车缀在最后。这马车本是徐扬所用,被他让给了方青梅,他自己则一路骑马而行。

说完了正事,徐扬又在马车里陪着方青梅说了会话,才下了马车又上马去。

方青梅一个人坐在马车上,头一天还没过完,就开始觉得百无聊赖。忽然想起周渐梅说给她放了几册书在行装中,便急忙将包袱翻出来。里头果然用细布包着几卷书,仔细看了,原来是几本西北的行记:记录的正是从京城至西北,沿途所经过地方的风土人情。方青梅大喜过望,心中暗赞一声周渐梅心细,便翻开细看了几页,只觉得文笔活泼语言风趣,全无往日所读行记的枯燥乏味。

“……也难为周渐梅天天手不释卷,竟淘换出这么稀罕好看的书。不知道这包袱里他还藏了些什么好东西?”方青梅一边嘀咕着,一边又往包袱里去翻,翻来翻去,翻出几个沉甸甸的竹筒罐子。好奇打开一看,见里头是糖渍杨梅、甘草杏子之类蜜饯零食,正是方青梅平时爱吃的几样。

就这么翻着行记吃着零食,方青梅一行离京也越来越远。

出来京城,方青梅才知道什么叫做“物是人非”。

七八岁时候从西北进京,一路万事看在眼中,都是新鲜好奇。

十年后回京,却逢灾荒。触目所及路上流离灾民,皆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越往西去,便越荒芜凄凉,虽不至于饿殍遍野易子而食,但所过之处,城外皆能看到遍地新坟,城中之凄惨景况也可见一斑。

起初十几天方青梅兴致来了还下马车跟着徐扬跑一段,越往西去便天天在马车里,一则她也不愿看到这样凄凉的景象,二则徐扬也怕有什么意外,便不再许她下马车来。就这么日夜不停,赶路一个半月,他们也终于近了西北边关。

这日傍晚到了甘肃北边的新城。城中地处狭窄,运粮队伍驻扎城外,徐扬特意将方青梅叫到自己帐篷里:

“明日便可抵达宿城了。昨日我收到西北军中张将军书信,说宿城之前有小股灾民作乱,砸了城中官署,抢了城中粮仓,城中地方官吓得连夜逃窜了。甘肃伍总督写信向他求援,因边城与宿城太远,张大将军令我先调拨人马,去城中坐镇。”

说明情势,徐扬才切切嘱咐方青梅:

“明日我会带五百人马先入城。探明情势后,马副将会率剩下一千人马押送粮草入城。我已嘱托过马副将,明日你跟在马副将身边,随后再进城去,万万不要乱跑。”

徐扬神色凝重,方青梅知道事情非同小可,郑重应了:

“你放心,我都记下了。明日你进城,也千万小心。”

次日徐扬便依计划行事,先带了五百人马入城。

入城才知,宿城这边的饥荒较之别处格外严重:因位置太偏北,甘肃旁处旱了两三年,宿城却已五年不曾下雨;五年之中粮食颗粒无收,只靠着周围城池和边城军中接济。至今年甘肃境内处处粮食歉收,边城军中也粮草告急,宿城内断了接济,饥民骤增,自然闹起事来。

宿城官署已被灾民打砸,离官署不远的官府粮仓中存粮本就少,如今也被洗劫一空。不少灾民为了抢粮大打出手,官署附近不少死伤,也分不清是闹事的还是路过的饥民。徐扬先带人肃清了官署,又安抚了闹事的灾民,忙了一天一夜,城中总算稍有秩序。傍晚时分,马副将率余下一千人马押送粮草进了城,方青梅也随着进城。军队在城中驿馆安顿下来,等着上头派来新的地方官,接手宿城事务,徐扬他们便可押送粮草继续往边城去。

谁知便在此时出了乱子。

马副将虽是押送着粮草悄悄从另侧城门进城,依然被闹事的灾民看到。军中有两个宿城当地的校尉,看了城中惨状,不顾军中严令禁止,竟然悄悄的给附近灾民散了粮食。

等马副将发现此事时,已为时已晚。

于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当晚便有灾民跑出城去传了消息:宿城中有西北军从京中运来的粮食。一夜之间,宿城便被四面八方赶来的饥民围住。夜半时分徐扬听说消息,急忙令人守住了城门;等次日午时,徐扬带人上城门一看,只见宿城城墙之外,放眼望去,方圆一里,已经被灾民围的满满当当。

草草估算,城外人数已是近万。

私自散粮的两个校尉这才知道惹出了大事,到徐扬跟前负荆请罪。徐扬从轻处置了二人之后,又下了一道命令:自当日起,城门紧闭,任何人等不得出城,亦不得放灾民进城。

徐扬方青梅一行人在宿城这一被围,便是半个多月。

半个月中,围城灾民数目从一万增加到两万余。

边城一万援军五日后便赶到了宿城之外,然而面对城外两万余灾民,却毫无办法:万余人手无寸铁,也早已被饿的没了什么力气,并无反抗之力;但若驱赶,他们也不肯动弹,心知此时若要不到粮食便是饿死的结局。边城援军将领横下心来,命人骑马挥鞭驱赶城外流民。谁知这些流民死守着城门,宁可被抽死,也不肯让开。

西北援军抵达的当日,城门外灾民被抽死十余人。

却无一人离开城墙。

此时西北援军若强行入城,只怕要践踏万余无辜百姓的性命;而徐扬若强行押送粮食出城,军粮便只有被哄抢一空的下场。

双方开始僵持不下。

在城中的这半个多月,方青梅过的可谓度日如年。

她与徐扬等人下榻的驿馆离城墙并不算远,日日能听到从城外隐约传来的号哭声和撞门声。眼看着徐扬脸色一日黑过一日,为保城内安定,自援军抵达当日,徐扬便下令在宿城内每日施粥放粮。

第六日上,徐扬接到消息:西北大营张将军已上书朝廷,请求再调拨粮食赈济灾民。

第十日上,徐扬接到张将军手谕:严守城门,不准放粮。

第十五日上,方青梅问徐扬:你们押运的粮草会不会拿来赈灾?

徐扬板着脸回道:

“关内大旱,关外旱的更厉害。鞑子虎视眈眈盯着,随时都可能扑上来。边城的粮草,决不能动。”

外有饿狼,内有饥民。两害相权,择其轻者。

“……若赈灾的粮食一直运不到呢?”

徐扬沉默许久,道:

“杀出去。”

第十七日上,援军便开始在宿城外向灾民传递消息:自江南调运至甘肃的赈灾粮食已经运到甘南碧霞口,甘肃总督已调兵亲临陇南县,在碧霞口镇放粮。

起先并无人相信,两三日之后,有从陇南过来的路人证实了消息,围城的灾民才将信将疑。

宿城被围的第二十天,城外灾民开始缓缓散去。兼之边城援军不住驱赶,徐扬等人终于得以在夜间从西门护送粮草往边城去。

等方青梅随着徐扬到达边城故地,已是离京两个多月以后的四月底。

人间四月,江南草长。

而边城刚刚经过一场久违的春雨,城中的柳树才刚刚爆出新绿。

虽已过去十年,边城中当年方上青和方青梅住过的一处院子仍被留着。方家有两位老仆,一位门房老韩,一位厨娘邹婶,这么多年一直没有离开,早把方家老宅当做了自己家看顾着。徐扬说,还有当年方上青将军身边的老吴副将,也三五不时过来看看,照料老韩和邹婶一二,并时时遣人送些米面钱粮。

说完徐扬又笑着解释:

“就是吴胖子的爹。”

但方青梅甫一入城,来不及安顿,便先往边城西郊跑了一趟。

当年方上青受伤不治留下遗言,死后务必要将他葬在边城西郊之外的高坡上,从那里可以俯瞰苍茫西北,他活着看不到,死后也要等着看鞑子被驱逐关外的那一天。

春天正是黄沙漫天的时候,幸好这天却是阳光晴好,风止云栖。

方青梅和徐扬到达西北高坡的时候正是清晨,苍蓝干净的天似一块发亮的蓝绸,笼罩着身后孤零零的一座边城,城西连绵的西北大营,脚下的高坡,和远处空旷辽阔漫无边际的沙漠。

方上青的墓碑便立在坡上背风处,为防鞑子使坏,只立了简单一座石碑,上头连名字也无。

方青梅恭恭敬敬跪地磕了头,又起身将墓碑周围清理干净,才看到碑前三只酒杯,只是已被黄沙半掩,顿时有些奇怪:

“不知是谁来祭奠父亲。”

徐扬不以为意道:

“军中将士,城中百姓,常有人来此处。”

从西郊回到城中,徐扬因还有公务在身,便遣了身边马副将陪着方青梅回城中老宅。因提前写信打了招呼,老宅早被收拾的干净利落,桌椅焕然一新,窗纸是新糊的,连卧房之中窗帘被褥,也都是新换的。

方青梅见到老韩和邹婶,久别重逢,说起旧事新情难免落泪一番。待叙旧过后,邹婶才又拉来两个小丫头,说是一位吴副将安顿她们来方家老宅,专门伺候“方小将军”的。

马副将听了,便对方青梅笑道:

“必定是吴胖子出的主意。”

送方青梅安顿下,马副将便告辞出来。一路劳顿,方青梅在家中歇了个午觉稍作休憩,便告诉了老韩一声,一个人溜达着到了街上。

漫无目的的在街上逛了一圈,很快便逛到了城墙边上,然后稍觉得饿了,她又施施然沿着原路折返,往老宅中去。

印象中的边城大而热闹,走在街上处处都是人声。可是不知怎么,如今眼中的边城既小且安静,街上虽然人声往来不断,却远没有记忆中的热闹喧嚣。

也许是她长大了的缘故?也许是她已见识过更加繁华热闹的缘故?

四月的阳光安静热烈,眼前纵然人来人往,却都好似离自己十分遥远似的。方青梅挨着街边一溜阴影慢慢往回走着,已快到老宅街头位置,仍犹似在梦里未醒过来一般。

直到迎面看到一个熟悉的披着半旧藏青披风的身影,牵一匹马立在街角处,眼中含笑的对着她,方青梅才怔在原地,许久揉揉眼睛,大梦初醒般喃喃道:

“……周渐梅?”

作者有话要说:  本来预计昨晚更本章的,没有写完……今晚补齐更上。

预计下一章正文就结束了,然后后面会陆续有些周渐梅的番外。

好几年没有认真完成一个故事了,这一篇写下来,我自己都能感到有很多不足,承蒙大家喜欢这个故事,一路跟下来,多谢支持啦!

下一篇有点没想好,可能会继续更《遇仙》,也可能是《其实我很笨》,也可能会开个放飞自我的脑残坑……哈哈,希望大家还能继续支持啦!

☆、第80章 两情成相悦

都说他乡遇故知是喜事,可是方青梅这会心中却是喜悦中掺杂几分紧张。

分别两月多,此时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