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古镜歌 >

第3章

古镜歌-第3章

小说: 古镜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交上,镜朝与海外关系方面也迅速出现了繁盛景况,改革后期,海外国家纷纷派遣使节漂洋过海、道路不绝,前来献见这位伟大的皇帝。

另外,镜朝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也大有改变,镜观帝曾推行女子入学,不管是地位显赫的千金,还是民间女子,皆可入学。她们在书院能够学一些医学,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尽管当时屡遭保守势力的抨击,但也得到过开明士大夫的大力支持,并被社会主流所认可。

而后,这种风习也被保留了下来。只是,因着诸多因素,现在大多贵族千金仍选择请夫子来家中教学。统一后,各民族融洽相处,镜观帝旒世为后来镜朝延续了八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在统治了居行大陆三十三年后,旒世驾崩于永乐殿,享年七十二岁,庙号太宗,葬于镜北陵。旒世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据说他有一本手札,上面有他亲笔所记的一些重要事情,除了历代镜朝的皇帝外,无人可见。而镜朝之所以能保如此长久的兴盛不衰,也因每代皇帝皆遵从镜观帝留下来的祖训……

虽然宁夫子对于祖训之事说的很隐晦,但是璃姬也能猜到祖训是为了长久的统治这片大陆而写的,多半是教导子孙后代唯有以民为本方可长久治国如是之类。只是,不知道那本手札上可有写关于他在过去世界的事情呢……不过这么惊人骇俗的事情,如果不是有同样经历的璃姬,估计饶是旈世的子孙,看了也只是会觉得荒诞不实吧。

'古镜歌正文 第4章 筹备新裳'

五月,正直春末夏初,天空沉静,草木欣然。

五月,也是璃府最最忙碌的时节。

因着六月初十是璃老太爷的六十大寿,璃府上上下下早早地张灯结彩,布置盛宴场地,采购所用物资等,大家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这个特殊的日子……

当然,璃府如此重视,不仅仅是璃老太爷整数寿辰的缘故,也是因为当今圣上镜仟帝会到场祝寿,以示皇恩浩荡。因此璃老太爷的六十华诞自然要格外隆重些了。

阮氏为了六十寿辰的筹备事宜,已有几日没有好好休息了,她自知打理璃府这一大家子不容易,凡事必然要亲力亲为。所以,阮氏每晨一睁眼就是关于老爷子寿宴的事情,像是确定寿宴上用的菜式,购买烟花爆竹,请舞娘歌姬来表演,安排各个层次、身份的宾客坐席,请戏班子来唱戏等等,大大小小事无巨细,都要她这个女主人来一一做主。

璃姬今日起了个大早,只觉得疲乏的很,昨日宁夫子上的课对她来说实在是太有冲击力了。不仅如此,下了宁夫子的课堂璃姬还要练琴练舞,还要费心思去和新的亲人相处,和自己的丫头说话也要小心,真真是心好累……再说至宝院的饭菜她也用不惯,所以今晨起床就一副体力透支的样子,分外显得没有精神。

兰草见主子没精打采,便提议道:

“小姐,今日烟花记会将给老太爷祝寿用的烟花送到府上来,不如咱们去前厅选几个晚上在院子里观赏啊!”

“可是要给祖父做寿用的?”

“是啊!老太爷六十大寿,这次选的烟花炮竹定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必然是精品啊。到时候奴婢在寿宴上也能观赏到,想想那盛况,真是美事一桩啊!”

明珠说完便捂着嘴笑开了,古代人可真容易满足,仅仅只是看看烟花对她们来说就是美事一桩了。

“烟花放完就没有了,只是转瞬即逝的美丽,及不上咱们院子里的真花呢。”

“话虽如此,可明珠还是喜欢烟花,即使只有那一刹那,也会铭记入心。”

“好啦好啦!你们几个丫头不是想去前厅吗?随着本小姐一同去吧!”

前厅,阮氏正坐在檀木太师椅上一边品茶,一边看赵管事呈上来的采买寿宴物品单。璃姬越过走廊往外看去,敞开的正门前停了好几辆装了各类货物的马车,下人们正守在马车前清点、搬运。

“娘亲,昨儿因为课业繁忙,等宝儿读完课天色已晚,就没过去问安,怕扰了娘亲休息。”

“宝儿课业重,得空来看看便好。娘这儿近来因着你祖父的寿辰也忙得空不出手来照顾你。”

阮氏见着自己女儿面色恹恹,心疼得紧,自己每天忙着筹办老太爷的寿诞,倒是忽略了女儿。心下不由得愧疚地道:

“宝儿读书辛苦,瞧着仿佛都瘦了些,宝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不要累坏了才好,夫子们也是的,女孩子又不比男儿,作甚将学业放在首位呢?不若娘去跟夫子们说说,减减学可好?”

“娘,宝儿觉得读书甚好,不以为苦,只是来看娘的时间减少些了,还请娘亲不要见怪。宝儿也甚是想念娘亲院子里的吃食呢!”

当初若不是阮氏受到惊吓,日日担心璃姬病好之后出去顽又害着自己,先前璃姬落水生病又耽搁了许久的课业,便以“女孩儿应当多读读书养养心性”为由,将璃姬拘在至宝院里好一段时间。加之新生的璃姬又比从前的十岁女童在读书方面实在认真勤奋太多……种种因素才变成如今的情况。

“再说祖父的寿宴是头等大事,爹爹每日公务在身,沐休时间又短,哥哥们又远在松竹书院,这重担就压在娘亲的身上了。待到祖父寿宴,哥哥们都会告假回来祝寿,咱们一家人便可真真正正地团聚了。”

“宝儿真是长大了,虽然夫子们欣赏你愿意多多教授你各类学识、技艺,但这样繁重反倒是失了人情味!夫子们确是过了,又不是让你当个女文官!我们家男人老老小小都已经是书痴了,就这么一个独苗女儿可不兴一直读书!”

“娘亲可太看得起宝儿了,昨日是因听夫子教课有趣得紧听入迷了才晚些下学的。哪能有当书痴的本事呢!”

璃姬偎在阮氏怀中,抬着小脸笑道。

“夫子讲了什么故事值得我们宝儿如此痴迷呢?”

阮氏搂了搂自己的女儿,打趣道。

“自然是先祖皇帝建朝的故事啦,咱们的先祖皇帝是个真真正正的大英雄,带兵打仗,治理国家,开疆扩土,鼓励女子入学,将咱们大镜朝的江山社稷治理的极好,朝中上上下下管成铁桶一般,真真是值得人敬佩的一代伟人!”

阮氏见自己的女儿眼睛光辉熠熠地说着镜观帝的故事,看来是真心的对夫子的课程感兴趣!不觉笑道:

“只是偶得一日便好,兰草、灵芝、明珠你们几个丫头可警醒着些,莫让小姐累着。另外,前些日子在‘锦服行’预定的布料都到了,让丫头去厅外找赵管事唤人送进来。”

片刻后,便见四个下人抬着两口大箱子进厅,紧接着,又有十个下人抬了五口大箱子进厅。璃姬忍不住想瞧瞧镜朝的布料是个什么样子,毕竟在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可没见过这些,现如今穿到镜朝她可见不得东西!因为她见着什么都好奇、什么都喜欢……

璃姬仰头看了看阮氏,见阮氏慈爱地笑着点了点头,她才从阮氏的怀里起身凑到箱子跟前。

打开最先头的两口箱子,见里面满满装的都是布匹,有芸霞锦、金银丝锦、雀纹锦、霓锦等居行大陆南边一带最精致的锦缎,有光滑亮丽、五彩缤纷的绸缎,还有各种颜色轻、薄、柔软、飘逸的类似雪纺纱的丝织品,这种丝织物,璃姬也叫不出名字来。后来兰草私下告诉她,这种紗叫做雪西紗,是西方海外运来的名贵紗。

这两口大箱子里的布匹是给璃府的主子们做衣裳用的。而接下来的五口大箱子是上好的新布匹,用来给璃府两百多号仆人祝寿做新裳的。

接着下人们又端了几个珠宝匣及妆盒进来,里面的妆饰那叫一个奇异纷繁,令人目不暇接。

“宝儿,还不赶紧挑选布料做几套衣服?顺便再选几副相应的头面首饰。”

爱美之心人人皆有,何况筱璃原先在现代就喜欢和闺蜜逛街。如今见到这些稀罕又精致的好东西简直都挪不开眼了,看着哪个都喜欢,看着哪个都舍不得放手……

虽然璃老太爷的寿辰是一个多月后,但是这几大箱子的布匹交给针线房来做成衣裳估摸也要一个月左右,为了赶在寿宴前让璃府上上下下都有新衣可穿,阮氏特意早早地从外面请了几个手艺好的绣娘同府上的绣娘们一起赶工。

最后璃姬在阮氏和几个丫头的参考下挑选了几色绸缎和锦缎,及一匹由雪白至浅粉的渐变色雪西紗,打算做成裙子寿宴当天穿。

挑选停当,忽闻璃府大门外起了争执,阮氏眉头一皱,抬头看了赵管事一眼。赵管事忙唤了一名小厮上前,小声地道:

“何人在外面喧哗?扰了夫人和小姐可就该死了,锦华,去外面看看!”

待下人将几口箱子与妆匣抬走之后,锦华已经带着两名争执的人恭候在庭前了。赵管事在前庭问话的时候,璃姬就在厅内依偎着阮氏,陪着她看寿宴所用的物品单子。只是看着看着……璃姬突然觉得这单子似乎不太对劲,璃姬正在努力思索着到底该怎么和阮氏描述这个单子的不妥之处呢?

一般来讲,采购单子应该是有数量,单价,合计的金额之类的,只是这个详单,只有物品名称和买这个物品花了多少钱,物品的价格却没有标上去……那么只要是稍微会耍小聪明的人就会知道,不告知价格,花的钱可能就跟实际购买的价格有出入,而负责采买的人便可以赚这个差价……

约莫一柱香的时间后,赵管事来回话。原来这两个人正是负责采买各类物品的下人,一个唤作玉南,另一个唤作玉东。两人在璃府大门前清点马车上的货物时,竟争吵了起来,缘何争吵,两人却偏偏又不肯回话。不论赵管事如何询问,二人双双不肯开口。既然已经惊动了夫人,赵管事也不好草草作罢,他揉揉眉心厉声大喝道:

“你二人先前在门口争吵已经惊动主子了,若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休要怪我赵全将你俩撵出去!”

然而,令赵管事料错的是,这般连敲带打的威慑,也没有让这两名仆从开口。

'古镜歌正文 第5章 聪慧解疑'

厅内的璃姬朝外望了望,见庭外许久没有动静,她与同样面露疑惑的阮氏对视了一眼,附耳悄声道:

“娘亲,这二人方才在门前争执的如此厉害,管事的去问话却又都不肯开口,必然有事不豫我们知晓。”阮氏不语,她拿着茶杯摩挲了半响后,对身边的丫鬟道:

“秋娘,去和赵管事说,那二人站在庭外总不是个事,让他们都进来厅里搭把手吧。”

半响后,赵管事与玉南、玉东进了前厅。而阮氏见二人进来,眼尾都不曾扫他们一下,只是唤赵管事继续将采购的物品一一抬进府内。

璃姬单手托腮,一会儿呆呆地盯着忙忙碌碌的仆人,一会儿有一搭没一搭地吃着桌上的茶点,一会儿似在思索着什么。

约莫一盏茶的时间后,璃姬抬头道:

“娘亲,我瞧着采购的物什甚多,大家忙着清点、抬运辛苦得很,我来讲个故事松快一下吧。”

阮氏浅浅一笑,抚了抚璃姬的头道:

“宝儿有何故事要讲?且说说,不精彩的话娘亲要罚你回院子里去,不许出来前厅闲逛!”

“娘亲听了保证觉得有趣!宝儿这就开始讲啦,这个故事呢,发生在约莫距离咱们永乐城三十里的郊外,那里有一户农家,农户家中有个小孩儿,因他生的黑黑瘦瘦,家人替他取名小竹子。一日,小竹子随着他爹装了一牛车大米来城里卖。小竹子是头次进城,一路上自然看什么都觉得新鲜有趣,到了市集后,这个摸摸那个看看,却没有银钱可以买。”

“宝儿,你可是在说你自己?你今儿个在前厅见着给祖父祝寿用的物事跟看到宝贝似的,可不是看什么都觉得新鲜有趣!这个也摸摸,那个也看看!”阮氏打趣道。

“娘亲先别急着取笑孩儿,这还有后面呢!说到小竹子与他爹在市集找了个空位,将牛车上的几石大米扛下来,坐在地上摆卖。卖着卖着,竹子爹突然感到肚子不舒服,想去如厕。便对小竹子道‘竹子我儿,爹爹要找个地方方便一下,你来替爹爹守着这几石大米,如有人来买米,你要记住价钱:一斗米卖一钱,一石米卖一两银子,十斗米为一石,一百个铜币为一钱。这是量大米用的斗,可记住了?’小竹子点点头。嘱咐完小竹子,竹子爹便匆匆找地方方便去了。”

“这小竹子自己一个人能卖大米吗?”兰草疑惑道。

“不忙,听我说完便知!正说到小竹子独自一人卖大米时,街对面米行的女老板娘见他又瘦又小,孤单单的一个孩子在买卖,心生怜悯,便走过来问小竹子‘你这大米如何卖?’小竹子想了想,答曰:‘一斗米卖一钱加二铜板,一石米卖一两加二十铜板。’”

“这孩子倒是机灵,算学也好,晓得抬价。”

阮氏略略一笑。

“是呀,米行老板娘将他的大米全部收去米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