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释]
(1)不知不足:当作“知不足”,下文可证。(2)畜:《集解》作“蓄”,据宋浙本改。下句同。(3)囷(q&n 逡):圆形的谷仓。窌(ji4o 叫):地窖。(4)太:《集解》作“大”,据宋浙本改。(5)屈(ju6 决):竭尽。安:语助词。(6)瘠(z@自):通“胔”(王念孙说),未腐烂的尸体。(7)《诗》、《书》、《礼》、《乐》:见 1.8 注。分(f8n 奋):义,道理(参见 6.3 注(3)杨倞说)。(8)■:古“流”字。(9)温:通“蕴”。(10)姚:通“遥”。(11)“孰”上当有“顺”字,参见 19.14。孰:同“熟”,熟悉,精通。修:学习研究。(12)几:尽(参见《庄子·齐物论》“三子之知几乎”注)。(13)狻和把亍保裱S幔和坝薄
[译文]
人之常情:吃东西,希望有美味佳肴;穿衣服,希望有绣着彩色花纹的绸缎;出行,希望有车马;又希望富裕得拥有绰绰有余的财产积蓄;然而他们一年到头、世世代代都知道财物不足,这就是人之常情。所以现在人们活着,知道畜养鸡狗猪,又畜养牛羊,但是吃饭时却不敢有酒肉;钱币有余,又有粮仓地窖,但是穿衣却不敢穿绸缎;节约的人拥有一箱箱的积蓄,但是出行却不敢用车马。这是为什么呢?这并不是不想要啊,这岂不是他们作长远打算、顾及以后而怕没有什么东西来继续维持生活的缘故么?于是他们又节约费用、抑制欲望、收聚财物、贮藏粮食以便继续维持以后的生活,这种为了自己的长远打算、顾及今后生活,岂不是很好的么?现在那些苟且偷生、浅陋无知之辈,竟连这种道理都不懂;他们过分地浪费粮食,不顾自己以后的生活,不久就消费得精光而陷于困境了。这就是他们不免受冻挨饿、拿着讨饭的瓢儿布袋而成为山沟中的饿死鬼的原因。他们连怎样过日子都不懂,更何况是那些古代圣王的思想原则,仁义的纲领,《诗》、《书》、《礼》、《乐》的道理呢!那些原则、纲领之类本来就是治理天下的重大规划,是要为天下所有的人民从长考虑、照顾到以后的生计从而保住子孙万代的;它的流传已很长久了,它的蕴积已根深厚了,它的丰功伟绩已很遥远了,如果不是顺从它、精通它、学习它、实行它的君子,是不能够理解它的。所以说:短绳不可以用来汲取深井中的泉水,知识不到家的人就不能和他论及圣人的言论。那《诗》、《书》、《礼》、《乐》的道理,本来就不是平庸的人所能理解的。所以说:精通了其一,就可以精通其二;掌握了它们,就可以长期运用;将它们推而广之,就可以触类旁通;经常想想它们,就可以平安无事;反复遵循它们弄清楚它们,就更喜欢它们。用它们来调理情欲,就能得到好处;用它们来成就名声,就会荣耀;用它们来和众人相处,就能和睦融洽;用它们来独善其身,那就能心情快乐;想来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原文]
4.14 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然则从人之欲,则势不能容(1),物不能赡也(2)。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3),使有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然后使悫禄多少厚薄之称(4),是夫群居和一之道也。
[注释]
(1)因为天子只能有一个,所以说“势不能容”。(2)因为只有天子才能拥有天下,所以说“物不能赡”。(3)案:语助词。(4)悫(慤):通“穀”(谷),俸禄。
[译文]
高贵得做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这是人心所共同追求的;但如果顺从人们的欲望,那么从权势上来说是不能容许的,从物质上来说是不能满足的。
所以古代圣明的帝王给人们制定了礼义来区别他们,使他们有高贵与低贱的等级,有年长与年幼的差别,有聪明与愚蠢、贤能与无能的分别,使他们每人都承担自己的工作而各得其所,然后使俸禄的多少厚薄与他们的地位和工作相称,这就是使人们群居在一起而能协调一致的办法啊。
[原文]
4.15 故仁人在上,则农以力尽田,贾以察尽财,百工以巧尽械器,士大夫以上至于公侯莫不以仁厚知能尽官职,夫是之谓至平(1)。故或禄天下,而不自以为多;或监门、御旅、抱关、击柝(2),而不自以为寡。故曰:斩而齐(3) ,枉而顺(4),不同而一(5)。夫是之谓人伦。《诗》曰(6):“受小共大共(7),为下国骏蒙(8)”。此之谓也(9)。
[注释]
(1)至平:大治,极其公正有序。(2)御:侍奉。一说读为“迓”(y4 讶),迎接。柝(tu^唾):巡夜打更用的梆子。击柝:打更。(3)斩:通“儳”(ch2n 蝉):不整齐,指有等级差别。齐:指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4)枉:曲,委曲,指人们受到礼义的约束。顺:《臣道篇》:“从命而利君谓之顺。”(5)不同:指职分不同。一:指协调一致。(6)引诗见《诗·商颂·长发》。(7)共:法(见《诗·商颂·长发》毛传),字也作“拱”(见《广雅·释诂》)。小共大共:小事之法度与大事之法度。(8)下国:天子统治下的诸侯国。骏蒙:通“恂(x*n 旬)蒙”。庇护(参见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长发》)。(9)这两句诗写成汤治天下,照应此文“仁人在上,则农以力尽田……”等等。
[译文]
所以仁人处在君位上,那么农民就把自己的力量全部用在种地上,商人就把自己的精明全都用在理财上,各种工匠就把自己的技巧全都用在制造器械上,士大夫以上直到公爵、侯爵没有不将自己的仁慈宽厚聪明才能都用在履行公职上,这种情况叫做大治。所以有的人富有天下,也不认为自己拥有的多;有的人看管城门、招待旅客、守卫关卡、巡逻打更,也不认为自己所得的少。所以说:“有了参差才能达到整齐,有了枉曲才能归于顺,有了不同才能统于一。”这就叫做人的伦常关系。《诗》云:“接受小法与大法,庇护各国安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卷三 非相第五
[题解]
本篇批判、否定了相面术,认为“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此外,还论述了道德修养、“法后王”以及有关辩说的问题。
[原文]
5.1 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译文]
观察人的相貌来推测祸福,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
[原文]
5.2 古者有姑布子卿(1),今之世,梁有唐举(2),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注释]
(1)姑布子卿:春秋时郑国人,曾看过孔丘和赵襄子的相,见《韩诗外传》卷九和《史记·赵世家》。(2)梁:即魏国。公元前 361 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从此魏也称为梁。唐举:战国时看相的人,曾看过李兑、蔡泽的相,见《史记·蔡泽列传》。
[译文]
古时候有个姑布子卿;当今的时世,魏国有个唐举。他们观察人的容貌、面色就能知道他的吉凶、祸福,世俗之人都称道他们。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
[原文]
5.3 故相形不如论心(1),论心不如择术(2)。形不胜心,心不胜术(3)。术正而心顺之(4),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君子之谓吉,小人之谓凶。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注释]
(1)故:犹“夫”,发语词。论:察。(2)择:区别,引申为鉴别。(3)心不胜术: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必须经常用礼义之道(“术”)来改造思想(“心”),所以说“心不胜术”。(4)正:正确,指合乎礼义。
[译文]
观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他的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别他立身处世的方法。相貌不如思想重要,思想不如立身处世方法重要。立身处世方法正确而思想又顺应了它,那么形体相貌即使丑陋而思想和立身处世方法是好的,不会妨碍他成为君子;形体相貌即使好看而思想与立身处世方法丑恶,不能掩盖他成为小人。君子可以说是吉,小人可以说是凶。所以高矮、大小、美丑等形体相貌上的特点,并不是吉凶的标志。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
[原文]
5.4 盖帝尧长,帝舜短(1);文王长(2),周公短(3);仲尼长(4),子弓短(5)。昔者,卫灵公有臣曰公孙吕(6),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7),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楚之孙叔敖(8),期思之鄙人也(9),突秃长左,轩较之下
(10) ,而以楚霸。叶公子高(11),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白公之乱也(12) ,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皆死焉(13),叶公子高入居楚,诛白公,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善于后世。故士不揣长(14),不揳大(15),不权轻重,亦将志乎尔;长短、小大、美恶形相,岂论也哉?
[注释]
(1)尧:见 2.2 注(4)。舜:见 3.1 注(10)。(2)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商朝时周部落的领袖,周武王之父,以贤明著称。(3)周公: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姓姬,名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故称周公。他曾辅助武王灭商,有功而受封于鲁,但他来到封地而留佐成王执政,是著名的贤臣。参见 8.1 注(4)。(4)仲尼:即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孔子(公元前 551~前 479 年),他名丘,字仲尼。(5)子弓:孔子的弟子,姓冉,名雍,字仲弓。(6)卫灵公:名元,春秋时卫国国君,公元前 534 年~前 493 年在位。(7)焉:通“颜”,额。(8)孙叔敖:春伙时楚庄王(见 11.4 注(8))的令尹(宰相),辅助楚庄王建成了霸业。(9)期思:地名,在今河南省淮滨县东南。(10)轩:卿、大夫乘坐的车子。较:车箱两旁的横木,跨于荩ǔ蹬匀怂兄荆┥险摺#11)叶公子高: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春秋时楚国大夫,封地在叶(在今河南叶县南),楚国大夫僭称公,故称叶公。(12)白公:名胜,楚平王太子建的儿子,因避难逃到吴国,后被召回,留在白邑(在今河南息县东北),号白公。公元前 479 年,他发动政变,杀子西、子期,劫持楚惠王,控制了楚都,后被叶公打败,自缢死。参见《左传·哀公十六年》。(13)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别国的相国。子西:即公子申,春秋时楚平王的长庶子、昭王庶兄,楚昭王、惠王时任令尹。司马:官名,掌管军政。子期:即公子结,楚平王之子、子西之弟。(14)士:《集解》作“事”,据宋浙本改。(15)揳(xi6 胁):同“絜”,度量物体周围的长度叫“絜”。
[译文]
据说帝尧个子高,帝舜个子矮;周文王个子高,周公旦个子矮;孔子个子高;冉雍个子矮。从前,卫灵公有个臣子叫公孙吕,身高七尺,脸长三尺,额宽三寸,但鼻子、眼睛、耳朵都具备,而他的名声哄动天下。楚国的孙叔敖,是期思地方的乡下人,发短而顶秃,左手长,站在轩车上个子还在车箱的横木之下,但他却使楚国称霸诸侯。叶公子高,弱小矮瘦,走路时好像还撑不住自己的衣服似的;但是白公胜作乱的时候,令尹子西、司马子期都死在白公手中,叶公子高却领兵入楚,杀掉白公,安定楚国,就像把手掌翻过来似的一样容易,他的仁义功名被后人所赞美。所以对于士人,不是去测量个子的高矮,不是去围量身材的大小,不是去称量身体的轻重,而只能看他的志向。高矮、大小、美丑等形体相貌方面,哪能用来评判人呢?
[原文]
5.5 且徐偃王之状(1),目可瞻焉(2);仲尼之状,面如蒙倛(3);周公之状,身如断菑(4);皋陶之状(5),色如削瓜;闳夭之状(6),面无见肤;傅说之状(7),身如植鳍(8);伊尹之状(9),面无须麋(10)。禹跳,汤偏,尧、舜参牟子(11)。从者将论志意、比类文学邪?直将差长短、辨美恶而相欺傲邪(12)?
[注释]
(1)徐:诸侯国名,地处今安徽泗县一带。徐偃王:周代徐国君主,其年代古藉上记载不尽相同,或以为是周穆王时人(见《史记·秦本纪》),或以为是楚文王时人(见《韩非子·五蠹》)。他以仁义著称,又自称为王,所以周王使楚国消灭了他。(2)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