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怎样提高智力 >

第8章

怎样提高智力-第8章

小说: 怎样提高智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忆速度过慢,思维过程中容易出现“空档”,神经系统容易出现惰性或者是注意力散向而不由自主地“开小差”;只有第二组的记忆速度既不慢也不快,有恰到好处的思维时间,对需记信息也理解得比较深透,仅仅有5%的需记信息成为大脑中的过客,其余的信息都转入长时记忆中。

所以,每位在学者都应该在记忆实践中体验摸索,找出适合于自己的记忆速度,并结合生理年龄作适当调整。

从生理学角度讲,步入中年,随着年龄的增长,须注意适当放慢记忆速度。因为脑细胞越来越少,非脑部件的衰老渐渐显现,精力不像年轻时那样充沛,生活压力与使人分心的因素也在增加。

(28)辅助动作记忆法

某种适合于自己的辅助性动作,有利于记忆活动的进行。

东德的略泽尔感悟到:记忆中的走动可以激励接收过程,使之更加活跃,从而产生既增强接收能力又提高记忆效率的双重效应。他还在《记忆力训练》一书中向读者介绍了马克思喜欢在记忆中走动的例子:

马克思的女婿写道:“可以说,他在自己书房里踱步就是在工作;只是为了把在踱步中想到的东西记录下来,他才在桌前稍微坐一坐。在门与窗之间的地毯上踏出了一条痕迹,恰似穿过草地的一条小路。”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少年时,每当要记住拉丁文的词尾变化或希腊文法时,总是在适合于自己集中注意力的环境……圆桌和墙壁之间来回踱步,并不时地叩打着圆桌或墙壁。他认为,适合于自己的环境加上身体轻快的节奏,能在记忆时沉浸在快感中。

演讲艺术高超的西赛罗在演讲时不看讲稿,演讲前也是靠踱步来促进记忆的。

平稳的踱步,可以使记忆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紧要的时候更加从容不迫。世界上不少名人如贝多芬、托尔斯泰、黑格尔、蒙哥马利元帅等等,在从事创作或制定战略时,也都养成了在书房里踱步的习惯,以此来促进记忆思维活动从容不迫地进行。

(29)争论记忆法

古人也叫切磋。争论是一种有机会通过别人来修改完善或否定自己所记信息的方式。其过程就是利用回忆起来的信息组构而成的论据说明论点的论证过程。

在争论过程中,争论者进行积极地思维,重要的论据和论点可能被重复多次,便在不自觉中强化了记忆效果。

如果自己提出的论据站不住脚,被对方用可信服的论据所驳倒,争论后还会因放弃自己的论点与论据而使大脑得以净化,并首次将对方正确的论点与充分的论据及顺畅达理的论证过程记入脑中,使原有的经验得以更新。

争论能形成有利于记忆的热烈气氛,这种气氛有利于散向注意力的集中和强烈神经联系的建立,还能惹起对争论问题的兴趣,也锻炼并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对争论问题的记忆在大脑的两个半球协同合作中得到了强化,特别有助于事后回忆。

经验表明,对容易混淆、自己拿不准的问题,通过争论来记忆是卓有成效的;明辨是非,是争论的另一收获。三个人同时观看一个实验……“石头拴在绳子上,抓住绳子的另一头用力挥舞转圈,绳断,石头沿切线方向飞出。”然后讨论是什么力量使石头沿切线方向飞出,甲说是离心力,乙说是惯性,丙说是惯性离心力。

第18节:交友记忆法

最终,乙用下述论据来论证使甲丙信服并放弃了各自的论点: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向心力和离心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打圈时,向心力作用在石头上,离心力作用在手上,因此石头飞出肯定不是离心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石头如受到惯性离心力,将产生加速度,而事实上石头并没有产生加速度,因此丙说的也是错误的;作圆周运动的石头受向心力的作用,绳子断时,石头则不受向心力的束缚(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石头将沿切线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这正是物体的‘惯性’”。

显然,争论使事实更加清楚、明了了。人们因争论而认知并记住了正确知识。

争论是一种特殊的回忆与出声语言相结合的重复记忆的方法。有时能使尚未扎根的记忆和欠缺自信的记忆变成确实的记忆,还可使脑贮的以往经验在争论中发展完善。

(30)交友记忆法

顾炎武反对“独学无友”和“久处一方”。他认为这不利于接受新的信息和记忆活动的进行,久而久之会成为“井底之蛙”。

增强记忆的灵感会在与朋友交谈的过程中无意迸发,非常难得。交往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来说,是一种珍贵的可利用资源。

带着问题去交往,在交往中增进记忆,不但能拓宽眼界,提高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还多记忆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并且由于其中的一部分需记内容在与朋友交谈的过程中得到解决而大大减轻了非交往时间里大脑对需记信息的记忆负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的学友或其他朋友固然有不如你的地方,但也有胜过你的地方。进行有意义的思想交流,会使你多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英国作家萧伯纳形象地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社会交往,比从书本上获得信息具有内容更广泛、渠道更直接、速度更迅捷等特点。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几十、几百乃至成千上万人交换思想,那么每个人就可能记得几十、几百乃至成千上万种思想。

若想全面地提高记忆效率,需要多选择几种适合于自己的方法去记忆,选择的记忆方法越多,运用得越合理、越科学,记忆效率越快。如果选择了两种以上的适合于自己的方法去记忆的话,就得像弹钢琴的名手那样,十指并动但有轻有重,让被选用的方法相互协同,互补增值,使记忆的效果全面凸显。如果能创造出适合于自己的记忆方法来,并且在使用中顾此不失彼,记忆潜能定会得到长足发挥。

思维力自主训练全案

一、思维力的基本理论

1.思维是什么

思维的定义

“思维”一词在英语中为thinking,在汉语中,“思维”与“思考”、“思索”是同义词或近义词。《词源》中说:“思维就是思索、思考的意思。”

思维科学认为,思维是人接受信息、存贮信息、加工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活动过程,而且是概括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这就是思维本质的信息论观点。

从生理学上讲,思维是一种高级生理现象,是脑内一种生化反应的过程,是产生第二信号系统的源泉。所谓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语言作为刺激的反应系统,与第一信号系统……以电、声、光等为感官直接接受的信号作为刺激的反应系统相区别。

从思维的本质来说,思维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的自觉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思维的要素

思维包含“思维对象”和“思维主体”两个要素。

思维对象,就是人们的思维所指向的目标。从思维方法的角度来考察思维对象,主要特点表现在“无穷多的数量”、“无穷多的属性”和“无穷多的变化”三个方面。

思维主体,就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或正在进行思考的人的头脑。

思维的特性

(1)概括性与间接性

概括性是思维最显著的特性。概括是思维活动的速度、灵活迁移程度、广度和深度、创造程序等智力品质的基础。概括性越高,知识性越强,迁移越灵活,一个人的智力和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就越发达。

间接性就是思维凭借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反映。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类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活动,认识事物的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各种属性,揭露事物的本质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变化。

(2)逻辑性和形象性

逻辑性反映出思维是一种抽象的理性认识,表明思维过程有一定的形式、方法和规律。

形象性指思维常借助形象化的材料来进行,形象既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工具。

大多数情况下,思维活动常是逻辑性与形象性共同起作用。

(3)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指思维的人类性和普遍性。英国思维学家德波诺对不同民族的思维比较后指出:在直接受业于他的思维训练的十几万人中,尽管在年龄、能力、兴趣、种族、民族和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但在最基本的思维层次上,反应却惊人地一致。

人类思维能力的最基本的东西是一致的,但并不是说人与人之间在思维上就没有差别。恰恰相反,每个人深层上的思维常常有很大的不同。差异性包括民族差异性、文化差异性和个体差异性。对于个体而言,思维差异性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个体认识自己的思维,选择恰当的思维训练形式和方法。

第19节:思维是什么

(4)历史性与现实性

思维的历史性表现为人类思维总体发展的历史性和某种思维发展的历史性两方面。总的来看,人类思维的发展越来越抽象化、精确化、系统化、多样化、模式化。思维的历史性提醒人们既不固守传统思维模式,又不能割裂历史。

思维的现实性要求我们认清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在选择思维训练的内容与形式、类型和方法时,充分考虑现实的要求,扬弃传统的思维方式并努力培养新型的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5)言语性

思维的工具是语言。思维是在语言材料基础上进行的(辞海),思维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概念(词),言语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载体。思维不是借助于声音和写在纸上的外部语言,而是靠在心里默默进行的内部言语实现的。

思维的过程

一个典型的思维过程由准备、立题、搜索、捕获和解释构成。

(1)准备

即信息积累阶段。一种是学习性的,一种是搜集性的。前者没有具体目标,只为积累更多知识,以利于今后解决更多的问题;后者有明确目标,为准备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积累信息,有针对性。

(2)立题

是思想上的跃升,是思维的一个新阶段。从信息的角度看,立题就是思维主体对已经接受的基本信息的一个总的反映或跃迁、繁衍和深化的表现形式。

(3)搜索

为解决问题,需要继续在原有的思维阶段进行新的思维,这就是搜索。搜索是明确目标下的思维,是围绕目标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全方位的思维。

搜索的思维过程包括问题分解和设计搜索方案两个阶段,可以运用个体思维,借助社会思维,还可借助机械仪器。

(4)捕获

捕获即搜索的结果……获取。捕获是解决问题的一种跃升。一次捕获就是上一个阶梯。

捕获有思想捕获和实事捕获两种形式。实事捕获常常来自资料查询和实验观察等。思想捕获更能使问题的解决跃上一个新的阶梯。

(5)解释

又叫接通。解决问题的过程随着搜索……捕获而逐渐升级,逐渐明朗化,经适当步骤之后,再实行一次对全过程的综合整理,这叫接通。

接通思维在解决问题全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需要的,如在立题前的信息积累过程中,没有接通也就是综合思维就不可能产生立题的飞跃。

2.关于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构成因素分析

(1)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与智力因素的综合反映

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先天与后天两类。一个人仅有先天智力而无后天勤奋仍然不会有很大出息。学问越到深处、年龄越大,后天因素的作用就越大。勤能补拙即有此意。

(2)思维能力与思维习惯的培养有关

具有思维习惯的人群分布规律与知识层次有关。对同一知识层次的人群,又与年龄有关。知识层次或受教育的层次越高,具有思维习惯的人越多。

真正养成思维习惯的人中,成年人和知识分子比例较大。养成思维习惯的人善于发现新问题,具有对事物的敏感性。

(3)思想的活跃性

包括思维敏捷性和灵感的频率两方面。这两方面的素质既来自先天遗传,也来自后天训练。后天训练中,教育者的教育风格也很重要。

(4)思维的成熟性

成熟性建立在经验和思维习惯的基础上。经历是催熟的必要过程,一个人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只有经过独立思考,对其有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才谈得上认识的成熟性。成熟的人不人云亦云,而是持重、稳定、理智。

影响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