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天兵在1917 >

第1542章

天兵在1917-第1542章

小说: 天兵在19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给了拉沃契金教训。他觉得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所以干脆就小步快跑,先用简单成熟的发动机抢占“市场”,先占好位置再说。

实际上当年和拉沃契金想法一样的人也不在少数,比如说米格设计局,米高扬和格列维奇之前是倒霉到家,干什么都不成功。如今听闻新一代战斗机要换代,他们也赶紧的跟上,出于同拉沃契金同样的原因,他们也选择了VRDK这条线路。研发了拉10的双胞胎兄弟米格13混合动力战斗机。

在这个时空,苏联喷气式战斗机之争首先就在拉沃契金和米格之间展开。当然,也不是没有后续的竞争者,比如说雅科夫列夫。比如说苏霍伊。

这一场先进战斗机之争进行得跌宕起伏,一度是一波三折起伏不断。让我们慢慢往下说,前面讲了,雅科夫列夫被发动机坑了,不得不放弃原本的雅克4,转而研发使用RD1型发动机的雅克5。当时雅科夫列夫也发现自己的进度落后于老对手拉沃契金了。所以也想到了多快好省的办法,在原有的雅克3基础上研发雅克5。

这么说吧,这个所谓的雅克5就是将雅克3的VK107发动机换成RD1涡喷发动机,就是个旧瓶装新酒的产物。

你还别说这么搞最简单最快捷,几乎不费什么功夫雅科夫列夫就攒出了雅克5,其原型机试飞甚至还比前头的拉10和米格13快。这个攒出来的雅克5飞行还算稳定,换了喷气动力之后,性能比雅克3也有了较大提高,最大速度能达到786千米/小时,连巡航速度都有700千米/小时。唯一让人不满意的是其航程比雅克3还要悲剧,仅仅只有600公里的样子,算是名副其实的机场保卫者的保卫者。

这个多快好省的方案放到了李晓峰的案头时,某仙人也是哭笑不得,因为这个雅克5根本就是历史上那个雅克15好不好,简直是一模一样。当年的雅克15是苏联的第一款喷气式飞机,而这个雅克5也是现在的苏联的NO。1。

李晓峰并不喜欢历史上的雅克15也不喜欢现在的雅克5,在他看来这个腿短的玩意儿有神马用?所以一开始他并没有批准雅克5服役,而是命令雅科夫列夫拿出真本事别原地打转转了。

就在雅克5试飞的同时,另一位也不算特别走运的设计师苏霍伊也投入到了新式战斗机的研发工作。不过有意思的是苏霍伊一开始也掉进了混合动力这个大坑里,他设计的苏5使用VK107A发动机带动一台TsIAMCJE冲压发动机,跟米格13、拉10属于同一个路子。

不过这确实不是一个好路子,因为由活塞式发动机带动的冲压发动机根本就不能长时间工作(VRDK只能工作十分钟,TsIAMCJE则只能工作八分钟),一般来说都只在起飞或者加速中短时间用一下,意义实在不大。

所以当这三位设计师研发的宝贝放在了李晓峰眼前时。某仙人说不失望那真心是假的,这些垃圾顶什么用?所以他大笔一挥给苏5、拉10和米格13全部判了死刑,统统下马。然后他给苏联的新式战斗机定下了一个死框框,最大速度不得低于800公里每小时。必须是纯粹的喷气式动力。

随着纳粹的喷气式战斗机Me262投入现役,也随着美军的战略轰炸机越来越多,苏联也确实需要一款能用的喷气式战斗机,所以之前下马的雅克5重新复活,按照李晓峰的要求加大机身尺寸。多增加油箱之后以雅克15的名号先将就用。

雅克15比原本的雅克5稍大了一圈,最大速度73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900公里,安装一台RD1O发动机。从1944年8月开始生产。就其性能而言,比Me262差不少(毕竟雅克15只有一台发动机)。雅克15生产150架之后,改进版的雅克17投入生产,大约在生产了300架之后被真正的苏联先进动力战斗机项目的胜利者取代。

这么说吧,雅科夫列夫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变得样样稀松,战斗机开发得一般般,攻击机也是一般般。轰炸机依然是一般般,在客机运输机项目上还是一般般,最后只能在最擅长的教练机领域“发挥余热”,渐渐的被米格、苏霍伊甩得越来越远了。

继续回到之前的先进动力战斗机项目,三架混合动力战斗机尽数下马之后,苏霍伊首先退出了竞争,因为这位有了新的工作,那就是研发更新式的攻击机取代伊尔2。

实际上在历史上苏霍伊设计的苏2/4也在苏联的攻击机领域占有一定的份额,但是跟伊尔2比,就差得太远了。历史上的苏2没有装甲。原因就在于其发动机功率很不够,图曼斯基的M88B才1100马力,而伊尔2的米库林AM38有1600马力,差了一截。

不过苏霍伊不管是历史上还是这个时空都不服气。总想要赢回来。为此他呕心沥血发展了苏6攻击机。从飞机的性能上说,安装有ASh71发动机的苏6要比伊尔2的改进版伊尔10强。但为什么历史上是伊尔10继续胜出呢?

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就是苏霍伊得罪了钢铁同志。当年佩特利亚科夫坠机死亡之后,斯大林希望苏霍伊去接手佩特利亚科夫的工作,但是苏霍伊却推辞说他要考虑考虑。这自然让伟大的领袖火冒三丈,迅速就用米亚西舍夫取而代之。从此就很不喜欢苏霍伊。而这种情绪自然也带到了苏6跟伊尔10的竞争当中。

本来钢铁同志就不喜欢苏霍伊更喜欢伊尔2,而伊尔10又长得很像伊尔2,你说说在领袖的意志干预下,苏霍伊有机会吗?

当然,苏霍伊的失败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发动机上,苏6采用的ASh71发动机是苏联当年功率最大的星型发动机(2400马力),但是这个倒霉的发动机也是苏联航空史上的巨坑,掉这里面的倒霉鬼包括苏霍伊、波利卡波夫、伊留申。反正ASh71是谁碰谁死,百发百中绝无例外!

当然,这是历史上的情况,而在这个时空因为某仙人的干预ASh71没有那么坑了,所以苏霍伊的苏6也算是顺利的出生了。忙着搞苏6的苏霍伊自然没有时间管什么喷气式战斗机项目了。所以最后的竞争就在拉沃契金和米格三人之间展开。

拉沃契金确实有两把刷子,一方面在完善拉9,并预研最后的拉系列活塞战斗机拉11,竟然还有余力发展拉15喷气式战斗机。

而米高扬和格列维奇则是背水一战,他们已经失败了太多次,实在是没有余力也没有条件再失败了,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最后的机会了,经过日以继日的工作,工作任务更少的米格先拔头筹,这就是米格9战斗机。

不过笑得早不如笑到最后,作为喷气式战斗机,米格9并不成功,首先平直翼在接近音速时产生激波,使飞行阻力剧增,限制了飞行速度。再者大口径航炮载弹量小,而且开炮后坐力大,精度差。更要命的是炮口突出在进气口前,每次射击发动机就会大量吞烟导致停车;此外其作战半径也偏小,仅400千米,用后来的话说就是:“仅能保卫已方机场的围墙”。(未完待续。)

PS:  鞠躬感谢废人s、补刀王、光辉的宪章和尤文图斯同志!

452先进动力战斗机(下)

米格9并不成功,至少在李晓峰看来是不成功的,哪怕是米高扬将机头进气口的那门37毫米航炮取消之后,也没有获得大规模量产的资格。不过为了鼓励米格设计局的“创新”精神,李晓峰还是给了米格9生产100架的额度,这玩意儿就算再糟糕,也比雅科夫列夫的那个攒机货强,雅克15的作战半径连保卫机场围墙都做不到。

当然,这场竞争并没有结束。前面说了,拉沃契金是信心满满的投入到了喷气式飞机的射击之中,********的想要超越雅科夫列夫,而他精雕细琢的产物就是拉15。

这个拉15可能很多同学都不熟悉,历史上的产量也是极其有限。但是没关系,没见过拉15不要紧,见过米格15就成。因为米格15和拉15简直是太像了,就像一对双胞胎。

实际上它们也可以说是双胞胎,航电、发动机几乎都是一模一样。唯一的差别就是拉15的性能比米格15稍微好那么一点点。不过强得有限。

这个时空中拉沃契金的拉15在1944年10月首飞,而仅仅过了一个月,米高扬和格列维奇就追了上来,这两位倾尽全力的设计米格15也飞上了蓝天。

前面说了米格15的性能比拉15稍差,但是没有太大的差距。按道理说米高扬和格列维奇又要悲剧,但是这一次情况稍有不同。因为米格15在其他方面大大超过了拉15。比如说生产更简单,比如说维护更方便。而这两项性能对生产厂和用户来说特别的重要。所以最后的结果是拉沃契金功亏一篑倒在了终点线上。

从1945年5月开始,米格15进入生产,虽然没赶上同德国人交手,但是在太平洋战场的最后阶段,成功的给了日本颜色,也让英美大为吃惊。

而这也造成了后面一段口水仗,英国人强烈的控诉了苏联的间谍行为,因为他们发现米格15使用的发动机几乎跟罗尔斯罗伊斯的尼恩发动机一模一样。这种离心式喷气发动机虽然不算先进。但胜在生产简单使用可靠,特别符合苏联的国情。

反正英国人对此是相当的恼火,再一次狠批军情六处和军情五处的无能,让俄国人从容的盗走了尼恩发动机。那是让李尔文相当的难堪。

当然,我们都知道实情不是那么回事,这是某仙人的在聚宝盆里买的,跟间谍没啥关系。其实英国人最不忿的倒不是苏联获得了尼恩发动机,其实这个发动机技术英国出售毫无压力。哪怕是卖给苏联也没啥。因为这种离心式发动机技术潜力相当有限,根本就不是未来的主流,未来的主流还是轴流式发动机。落后的离心式发动机卖了换小钱钱也是不错的。

比如说历史上英国人就慷慨大方的向苏联出售了尼恩发动机的实物和技术,有神马问题?

不过有一种说法是当年是工党执政,说英国的工党就是工人党,同情社会主义的苏共,所以在慷他人之慨出售了相关技术。实话实说,这真心是扯淡,尼玛工党如果跟布尔什维克是一路的,后面艾德礼能跟美帝一路扼杀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

英国人历史上之所以向苏联出售部分“高精尖”技术。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部分技术虽然英国已经完全掌握了,但苏联也即将掌握,技术封锁的意义不大,还不如卖了换钱。此外,当年的国际局势也很微妙,五个流氓里真正为头的是英美苏三巨头,而这三巨头中英国一点儿优势都没有,出于外交平衡的考量,英国人决定拉拢苏联制衡美国。这才给苏联一点甜头。等丘胖子二次上台,铁幕一拉上,你看看后面还有啥?

之所以要提一下尼恩发动机,最主要的原因还不是跟英国的口水仗。而是这种发动机的生产厂家很特殊。这种已经落后而且潜力不大的发动机是北方工业航空动力部门生产的,而且还是某仙人特别关照下生产。

在最初上马尼恩发动机时,在北方工业集团内部是有颇多争议的,因为当时最紧俏的还是活塞发动机,不管是北方工业版本的VK100系列(原M100系列)还是地面的北方工业版本B2发动机销量都相当的不错,那时候订单可以说是数以万计。这时候费那个力气搞什么喷气发动机。这不是吃饱了撑的?

持有这种意见的包括维多利亚以及某仙人便宜老爹,这两位都是一切以经济说话,只要能赚钱杀头的买卖都肯干,而为了赚大钱,他们才不想浪费宝贵的时间搞什么喷气发动机。

当时内部的反对意见还不止这一种,另一种技术流的反对意见属于某仙人的伪娘老哥,那位根本看不上离心式发动机,认为德国线路的轴流式发动机更有潜力,强烈的反对上马落后项目。

客观上说康斯坦丁的意见有道理,喷气式发动机中离心式的确实没啥搞头,潜力有限,很快就会被淘汰。但是,李晓峰认为北方工业的底子还是太薄了,轴流式发动机固然先进,但是其技术要求更高。不要说北方工业,苏联搞喷气动力的初期,轴流式项目走得就相当的不顺利。

李晓峰很清楚,永远都不要想一口气吃成胖子。尤其是技术方面更是一点儿马虎都不能有,必须本着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想抄近道,最后的结果恐怕反而是欲速则不达。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就是后世****的“太行”发动机,最初在定型的时候为了抢进度,该做的实验不做完,最后到了生产环节一堆堆预料不到的问题全部爆发。结果导致太行实在不太行。最后只能老老实实的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补上之前想省下的路慢慢解决问题,这才让太行变得刊用。

不光是土共犯过这种错误,当年美帝一样也在这个问题上栽过跟斗。大名鼎鼎的F15一度成为机库皇后,原因就是普惠的F100出了岔子(当然,有一说一,当年的F100和后来的太行虽然都造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