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第12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政治局寄予很大希望的所谓转折点完全落在了第3、第10集团军肩头,这些在包围圈里挣扎的红军战士必须坚守至少一个星期,因为一个星期之后,图哈切夫斯基才能凑齐他所需要的那些反击部队。
7月14日,军委在第102号训令中如此说道:“伟大的第3、第10集团军的红军战士们,你们将挑起重担,必须为我军接下来的反攻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苏联对抗法西斯恶魔的第一道屏障,阻止、延滞敌人的行动,尽可能多的牵制、削弱对方进攻的矛头是你们的责任。祖国母亲需要你们用勇敢和牺牲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为了祖国去战斗吧,无畏的红军勇士们,乌拉!”
作为参加过一战和国内革命战争的老兵,包围圈中的第3集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却很不看好军委对他的期待,他的部队是个什么情况,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在之前的撤退中,整个集团军都是一片混乱,各军各师都搅在了一起,相当一部分师长和军长都失去了对部队的直接控制,说白了,他们已经找不到自己的部队了。
不光是部队乱了,更重要的是,在慌慌张张的撤退中,遗失或者丢弃了大部分重武器,甚至相当一部分士兵是光着手从华沙城下跑出来的。
所以在苏莱尤维克被封闭之后,基尔波诺斯上将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理清楚部队的指挥序列,以及清点他的集团军究竟还剩下多少武器装备和人员。
“各师平均只剩下了8000余人,其中有武器的约占三分之二,重武器的损失尤其严重,绝大部分火炮和坦克都被遗弃或者就地摧毁了……物资极端紧缺,初步估算,食品只够坚持三天,弹药只有半个基数,药品尤其紧张,有大量的伤兵需要救治……”
这么一个烂摊子是让基尔波诺斯想象不到的,进入东波兰的时候,他的集团军何其强大,拥有超过1500辆坦克,几乎是所向披靡。可是这才多久的功夫,那支整容齐整的大军就被蒸发了!那一刻基尔波诺斯真想冲自己的脑瓜开一枪。
“给方面军司令部发电,”基尔波诺斯长叹了一声,他知道自己现在还不能死,十几万士兵都在眼巴巴的望着他,如果他死了,谁去将这些战士带出包围圈呢?他捏了捏太阳穴缓缓地说道:“……我军在撤退途中遭到敌人集火杀伤,重装备损失殆尽,严重缺乏弹药和食品,为完成军委赋予我军之任务,迫切需要援助……”
收到这封电报的时候,沙波什尼科夫自己也是一地鸡毛,他那里的情况不比基尔波诺斯好多少,甚至更糟,德军南方集群和罗马尼亚军队的前锋已经逼近到了基辅外围,基辅保卫战是一促即发。通向东波兰的铁路、公路已经完全被敌人切断,哪怕他这里物资成山,也运不出去哈!
退一步说,就算能运出去,也穿透不了德国人的包围圈,基尔波诺斯找他要援助,这真心是找错了人。
沙波什尼科夫唯一能做的就是一脚将皮球踢走:“将电报转给莫斯科中央军区,让亚基尔同志去处理!”
亚基尔倒是欣然接下了皮球,他也认为必须要尽快为包围圈中的部队补充弹药和其他物资,而且觉得红军完全能做得到。
“阿尔克斯尼斯同志,是时候轮到你们空军大展拳脚了,尽快地向包围圈内空投物资,解决第3、第10集团军的燃眉之急,这关系到反击的成败……”
接到亚基尔电话的时候,阿尔克斯尼斯心里头并不是滋味,因为开战以来空军的表现并不好,至少没有达到战前想象中的那种程度。当然,这不是说空军太废柴,而是实在没辙。
为什么?东波兰的机场损毁严重,而红军的战斗机普遍短腿,几乎都只能在华沙上空打个转,这对于夺取制空权是相当不利的。阿尔克斯尼斯也想尽快的抢修东波兰的机场,但是战时物资的优先保障权全都给了乌克兰方面军的突击集群,这导致空军只能干瞪眼。
不光是战斗机憋屈,轰炸机和攻击机部队也一样的憋屈,攻击机部队就不用说了,也基本上够不着华沙那块地儿,而且就算去了,没有战斗机掩护的他们也只有给德国战斗机飞行员送菜的。这直接导致战术轰炸相当的不给力,并不能给前线红军战士多少支援。
远程航空兵虽然不存在短腿的问题,不管是B17还是Pe8或者叶2都能轻松的去华沙甚至柏林丢炸弹。可高空水平轰炸用来对地支援真心是不给力,要么连敌人和自己人一块炸,要不就是偏出去几公里远听响儿,其精度足够让人跳脚。
远程航空兵不光有技术上的问题,战术上的问题是更严重,图哈切夫斯基始终不知道该怎么用好远程轰炸机,他的眼睛就只盯着前线上那一亩三分地,总是让战略轰炸机去干战术轰炸或者前线支援的活。
这么搞根本就发挥不出远程航空兵的威力,而且让善于高空轰炸的远程航空兵去中低空战斗,颇有一点龙困浅滩的感觉。反正远程航空兵战果少损失还大,更可气的是,图哈切夫斯基还借此攻击说:“远程航空兵根本就是一个错误,苏联需要的是真正能给前线士兵支援的轰炸机!而不是这些大而无用的废物!”(未完待续。)
161生产问题
图哈切夫斯基从来就没有喜欢过远程航空兵,不管是当年的TB3还是后来引进的TU3(B17俄国版),以及最近才冒出来的叶2、Pe8,这些都不是图哈切夫斯基的菜。
他始终认为这些大而无当的废物挤占了空军宝贵的资源,让他最为欣赏的前线航空兵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对战争至关重要的伊尔2、图2以及苏1和苏2始终面临发动机紧缺的问题。比如苏1和苏2使用的VK105(M105)发动机就要供给雅克1、雅克2、叶2、RO2使用。雅克1和雅克2是主力战斗机,RO2是海军的主力攻击机图哈切夫斯基必须忍,但是叶2这个怪胎也来抢资源他就无法忍受了。
明明用处不是很大,还的一架占两个发动机,这尼玛都够生产两架雅克1/2系列了,两架后者能起到的作用比1架叶2大得多嘛!
不光是VK105系列有发动机之争,AsH82(M82)气冷发动机也有这样的资源争夺战,比如图3、Pe8就是用这款发动机,而图哈切夫斯基更喜欢图2,正好图2也是用AsH82。
这么说吧,在图哈切夫斯基欣赏的飞机中,唯一不用操心发动机问题的就是伊尔2,该机是用的AM38液冷发动机源自AM34那个废柴,AM34及其发展型号一度被M100系列(也就是引进法国的12Ycrs)挤兑得没有活路差点下马。也就是伊尔2定型了,才让岌岌可危的AM34系列找到了活路(主要原因是M100系列供不应求,而伊尔2刚诞生的时候又是丑小鸭,实在轮不到它装M100系列)。
按照图哈切夫斯基的意思,什么图3、叶2和Pe8以及伊尔4这四款远程航空兵的轰炸机只需要保留一款,最多保留两款。其余的统统砍掉,而且就算保留下来的这一两款也没必要生产太多,稍微意思一下就行了,把宝贵的发动机配给分给前线航空兵,赶紧的生产苏1/2和图2才是正经。
而这样的搞法阿尔克斯尼斯是不能接受的,坚信远程航空兵战斗力的他认为当前的发动机分配方案已经大大的向前线航空兵倾斜了,几乎75%的发动机都用于满足前线航空兵的需求,这样的供应量已经足够应对战争的正常消耗。而远程航空兵仅仅只有25%的发动机份额,这已经很少了,以至于图3在三十年代中期就开始国产化,到了1941年图3的年生产能力都达不到500架,这充分说明远程航空兵是多么窘迫。
而且阿尔克斯尼斯认为图3、叶2和Pe8虽然都是远程轰炸机,但并不是重复建设,其中分工明确,盲目的砍掉一半或者全部砍掉(图哈切夫斯基愿意勉为其难留下的是伊尔4,但说实话,伊尔4其实只是一架双发中型轰炸机),这简直就是要彻底地消灭远程航空兵。
这种搞法阿尔克斯尼斯当然不能接受,不用说又跟图哈切夫斯基起了正面冲突,这个官司从总参谋部一直打到军委,然后打到政治局,差一点图哈切夫斯基就要得逞。最后是在李晓峰的强烈反对之下,才将图哈切夫斯基的企图挡回去。
李晓峰不光是让图哈切夫斯基消灭远程航空兵的企图破产,更是进一步夺回了远程航空兵的使用权。将远程航空兵的使用权从各大军区收回到军委,只执行军委直接下达的命令。这充分避免了图哈切夫斯基胡乱使用远程航空兵,将这些宝贵的战略空军消耗在毫无意义也根本不擅长的方向。
当然,图哈切夫斯基对此是一肚子意见,因为远程航空兵他调不动之后,直接意味着在华沙以东地区的红军陆军完全失去了空中掩护,至少是不要想有多少空中支援了(前线航空兵够不着),这也直接导致包围圈中的第3和第10集团军处境更加的艰难。
不过,阿尔克斯尼斯和李晓峰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收回远程航空兵的使用权之后,他们也做出了适当的补偿。比如承诺只要东波兰前线机场能够抢修完毕,立刻就向前配置大量的前线航空兵。甚至抽出了相当数量的伊尔4轰炸机负责前线支援工作。
可是实话实说,不管是李晓峰还是阿尔克斯尼斯都完全不看好图哈切夫斯基接下来的反击计划,一致认为这只能把宝贵的红军有生力量白白浪费掉。
可惜谁让政治局已经下定了决心呢?无奈之下,李晓峰也只能埋头抓生产了。重点是两个方向,一是航空工业,二是装甲兵。
从之前一个月的战斗历程来看,红军现有的雅克1/2、拉格3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雅克1因为诞生的年月比较早,虽然经过换装更先进的VK105发动机,性能有了一定的提高,基本上达到了历史上雅克1的水准。但是和德军日益增强的BF109以及FW190相比,渐渐感到有些吃力了。
而且雅克1有个很要命的毛病——腿短(BF109和FW190也一样),最大航程受限制的它几乎无法长时间在华沙上空停留,更别提掩护远程轰炸机攻击德国和罗马尼亚纵深目标了。作为雅克1的深度改进型,雅克2虽然性能跟同时期的FW190基本持平,但是腿短的毛病依然没有得到修正(最大航程依然不到700公里)。
而现在正在深度发展,准备安装功率更大的VK107发动机(VK105的改进型)的雅克3虽然纸面上的性能相当的强大,而且按照红军的实际要求,将最大航程放大到了1000公里的水平。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而且VK107现在性能很不稳定,时高时低还存在过热的问题,什么时候能进入批量生产还真是个问题。
也就是说,当时红军唯一能用得上的战斗机只有Pe2,这种历史上作为俯冲轰炸机进入红军服役的高空战斗机现在干的是本行,而且在其诞生的那会儿,性能是相当不错的。
现在在红军中服役的Pe2装有两台900马力的VK100发动机,最大航程能达到2000公里,最大速度在510公里上下,能欺负BF109E3之前的型号。当然,碰上E3及以后型号的BF109,那Pe2就只有被虐的份了,毕竟它真心只是一款高空护航用的战斗机,玩狗斗它真不擅长。
这也是为什么开战以来,红军无法夺取华沙上空制空权的重要原因。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Pe2也必须加以改进,换装性能更好的VK105系列发动机已经是必须的了。
除此之外,航空工业的头等大事就是拉5的研发和生产工作,和全金属的雅克2相比,金木结构的拉系列显得更低档一些。不过低档也有低档的好处,那就是容易生产。
实际上一开始拉系列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冲着生产简单去的,不管是金木结构的机身还是气冷的Ash82系列发动机,都比全金属液冷发动机对生产的要求低。按照总装备部的要求,拉系列就是瞄准BF109系列去的,只要主要性能不落后BF109太多,然后用充足的数量淹没对手。至于FW190,那还是交给雅克去解决吧!
而现在,李晓峰要做的就是让拉5尽快的进入部队服役,以便在接下来更残酷的战斗中发挥作用。
视察完了拉5的研发工作之后,李晓峰又马不停蹄的前往哈尔科夫、列宁格勒和维堡视察。因为仅仅这一个多月以来,乌克兰方面军和白俄罗斯方面军消耗掉了大量的坦克,急需补充。
比如乌克兰方面军,在前一轮的猛攻中因为缺乏空中掩护,坦克损失惨重,额定应该装备有千余辆坦克的机械化军此时能够动弹的几乎只剩下三分之一了。
其中损失最惨重的就是BT5和BT7系列,这些快速坦克装甲防护薄弱,根本就挡不住德军的37毫米反坦克炮,再加上斯图卡肆虐,它们几乎暴露就意味着被消灭。这也使得在战前约占红军坦克数量一半的BT5和BT7飞快的从红军装甲序列中消失。
比如罗科索夫斯基的机械化第9军,战前约装备有60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