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第3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人性使然,不是自己的钱不心疼嘛!
当然吴世恭也不能够放任这种自由竞争。毕竟汝宁军的工坊还承担着核心兵器的制造;重要但投资大、收益慢的产业的扶持;解决流民基本生活等功能。
因此,在与汝宁军高级文武商议以后,汝宁军将逐步地把盈利大的产业通过证交所兑现,并且再投资一批例如:造纸、造船、砖窑等产业,把汝宁军的财政收入完全转变成一个,主要依靠辖区内产业税收为主,其他收入为辅的健康形态。
随着李仙凤的上任,河南官场也进行了大调动。与汝宁军有关的就是,汝宁知府关可颂这次升任为河南布政使司右参政。
这次关可颂可谓是来了次大跳跃,一下子成为了河南文官中的三把手。可关可颂实在心知肚明,他的升迁完全就是依靠着汝宁军给他带来的政绩。所以虽然已经升迁,但是为了今后坐稳位置,关可颂还是要与吴世恭紧密一下关系。
于是在离别前,关可颂亲邀吴世恭赴宴,并且俩人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对于吴世恭来说,关可颂这个知府还算是不错的,虽然他俩之间有些小矛盾,可是象三项法令之类的事务,关可颂还是选择支持了吴世恭。
所以有了合作基础,俩人也就好谈了许多。吴世恭也希望在河南官场有个代言人,既然关可颂愿意,那个代言人的位置就给他吧。
于是最后达成了这样的协议:关可颂知道自己命令不了吴世恭;吴世恭也知道关可颂影响不了自己;可朝廷以为关可颂可以命令吴世恭;而吴世恭也让朝廷以为关可颂可以命令自己。
虽然这个协议看起来象段绕口令,不过这也是俩人协议的真实情况。
达成协议后,吴世恭当然也要有所表示。除了送了一份很重的程仪,汝宁军还派遣了五百兵丁送关可颂及其家眷赴开封上任。这不仅仅是为了保障关可颂的安全,更是向外人表明俩人之间的“紧密”关系。
与吴世恭的悠闲不同,周巡一上任就投入到忙碌的备战中。现在周巡掌握的有了汝宁军的两个军团,还有李禄的四千杂牌和垦荒商行的团练镇一万多人。
如果不计战斗力的话,周巡已经掌握超过了两万大军。可是这支部队防御的区域也扩大了不少,起码在与新任汝州知州燕兢的协议中,汝州城南部地区现在都由汝宁军保障了。
而且周巡最缺的就是骑兵,汝宁军的骑兵才一千多骑,加上李禄的才近两千,所以无论侦察还是机动都处在一个很困难的局面。
不过周巡依然很兴奋,毕竟其是首次独领大军。对于吴世恭的信任,周巡也是无以为报,只希望获得一次大捷,以此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而余子琏在接任新职后并没有立刻离开汝州,他要尽量压榨汝州来装备其汝州军。而燕兢也不敢做的太过分,只能够做个缩头乌龟让余子琏喝上最后一口汤。
于是余子琏又把汝州军扩充到了一万人,甚至纠集起了八百多骑兵。他以上次剩下的三千汝州军兵丁为核心,加紧训练,随时准备着将要发生的大战。
不过最让人奇怪的是,在除了汝宁军以外的所有明军部队中,余子琏的汝州军战斗力最差、装备最差、作战经验也最少,可是他们的凝聚力却最强、士气最高昂、也最富有进攻性。这……这也只能够从余子琏这位主帅身上找原因了吧!
而李仙凤上任以后,当然也发现了李兵备道的冒然后撤,造成了河南边境的不设防。可这时候李仙凤也不可能劳师再返回了,不说时间上来不来得及,光是他要熟悉手下的那些军将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呢。
于是李仙凤决定以不变应万变,传令让汝宁军还是负责河南南部的防御。洛阳总兵王绍俞率其部守住洛阳城及其河南府黄河这一线,自己亲自整合河南的官军,形成一个机动兵团四处救援。
在李仙凤的整合下,终于组成了一支一万三千人的大军,因为有着开封城内河南武库的装备,再加上李仙凤这个巡抚可以调用河南官仓,因此这支军队的装备相当精良,连军饷在被官员扣克以后,兵丁们还是能够拿到一部分的。
而其中的主力,就是李仙凤亲自提拔的开封总兵陈永福,他的六千多人马作战经验丰富,再加上陈永福为人一直很低调,所以立刻成为了李仙凤的左膀右臂。
崇祯八年十月。
由于陕西天灾**,到处是一片萧条。农民军的人数也大幅度增加,寻找口粮自然很不容易。再加上与洪承畴的激战损失了近一般农民军,所以,除了李自成等部为数不多的几支农民军仍留陕西外,闯王高迎祥、老回回马守应、八大王张献忠、一字王、撞天王等部几十万人又东出潼关,进入河南。
而上次带着精锐逃离的老回回马守应,他让部下打扮成明军模样,到陕州诈称换马,乘机突入关厢,出敌不意一举夺取了这座豫西北的重镇。打开了农民军进入河南的道路。
面对着农民军尘埃涨天,阔四十里,络绎百里,老弱居中,精骑在外的队伍。总兵左良玉、祖宽两军相隔七十里,“遥望山头,不敢邀击。”
农民军与明军在河南的全面大战就这样打响啦!
第五百二十八章筛子般的汝州军
崇祯八年十月十九日,汝宁军大营议事堂内。
“……大人!这就是此月之汇总。”郑凌终于结束了长篇报告,他看着吴世恭,就等着吴世恭的发问。
一旁的薛志农和薛存义看了看郑凌,心中都有些不是滋味。在《情报汇总》中,几乎都是这两个情报部门收集来的情报,可是在汇报中,却总是郑凌排在最后。虽然郑凌的官衔还不如两薛,可是从汇报的次序来看,郑凌的位置已经隐隐高过了他俩。
吴世恭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先开口吩咐道:“大战即起,以后三日一汇总,紧急事即到即报!”
“是!大人!”,“是,姑爷!”三人同声答道。
“可知这次入豫陕匪确切人数?”吴世恭问道。
“经计算,不下三十万。与上次入豫人数差不多,可其未入湖广、山西,所以都集中到我们河南来了。”郑凌回答道。
“三十万!”吴世恭点点头,“和上次一样,裹挟后不下六十万,我们再放宽一点,就以一百万计算吧!能作战的再以五一计算,进来了二十万大军啊!”
虽然这个数字有些吓人,可是汝宁军的军官们神色都很平静。因为军令司按照以前的战例计算过,只要汝宁军成建制,一个千人的步兵团就可以等于万人的农民军战士。
当然,如果汝宁军人数太少形成不了完整的阵形,那绝对不能够以一当十的;而人数更多,形成完整的步骑炮阵形,那战斗力也就相差得更悬殊了。
所以只要汝宁军全体出动,夹杂着大量老弱妇孺的农民军百万大军,也绝对不会是汝宁军的对手的。而且现在又不是汝宁军直接与农民军作战。其他的明军都挡在了第一线了呢。
可军官们平静,邓启帆这些文官就有些坐不住了。确实,这百万的人数也太吓人了一些。
于是邓启帆就问道:“大人!可否部分动员?”邓启帆还算是冷静的,他至少还没有提出全军总动员。
吴世恭笑着摇摇头:“毋需如此,有南阳周副统领在足矣。后面还有我们本部的人马呢。一动员,生产影响、人心惶惶,反而是得不偿失。还没有到那一步呢。”
不过说到这里,吴世恭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永利叔!我们现在总动员可以动员多少兵丁?”
“至上月底,除现役以外,可动员十四万六千四百多。但其中只有五万八千人有着兵器。其余的人都是些农具、木抢而已。”薛永利回答道。
“那我们工坊司的兵器供应怎么样啊?”吴世恭又问杨狗蛋道。
杨狗蛋连忙向吴世恭躬身道:“大人!现工坊司主要制造甲具、马甲、火铳等,以此来装备新设之军。还有就是船用火炮和九磅、十二磅轰城炮很费人力,所以每月刀枪等兵器只能够产出八百件。”
“太少,起码要二千。”吴世恭说道,“定下赏额。保证原有生产,普通兵器。加一百。就赏工坊司千两。提出方法者另加赏赐。”
“诺!”杨狗蛋连忙领命道。
吴世恭又皱着眉头在考虑,突然,一旁的张之恒插话道:“确实不可轻动!”
吴世恭抬起头,向着张之恒赞赏地微笑了一下。到底邓启帆还不是最老练,看不出全军总动员的弊处。
要知道,如果汝宁军全军总动员。现役加上动员的就要接近二十万大军了。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吓趴下的不是农民军,而是崇祯皇帝。
而有了这样一支军队,完全就可以争霸天下了。所以汝宁军的总动员就是一锤子买卖。动员之时,就是把吴世恭推向皇位之时,所以不到危急时绝对不可以轻动的。
但这道理也不能够说透,只能够各人自己去领会了。可现场这么多的文武,却只有新加入的张之恒看透这一点,这使得吴世恭也只有些遗憾了。而得到了吴世恭的赞赏,虽然张之恒保持着神色自若,但心中总免不了有些得意。
吴世恭又问郑凌道:“你方才所说,朝廷分割权柄,就是要防止一家独大?”
“正是!”郑凌连忙答道:“非情报所得,是小人从邸报中所思的,所以只是小人一家之言。先是设两总督,再设余御史,虽说为了政令畅通、事权统一,可也是为了相互牵制。”
“此话有理!”吴世恭点点头,“其中最弱的就是余御史了,他都没有一镇战兵相助。余御史与本官也是老交情了,还是要多帮帮他啊!”说完以后,吴世恭看了薛存义一眼。
在座的所有文武都知道吴世恭不是一位以德报怨之人,所以他的这番话肯定是有些含义的。不过看到了吴世恭向薛存义使眼色,他们也都知道里面肯定存在着猫腻,所以也都沉默不语装着糊涂。
这次余子琏扩充整编汝州军,薛存义就按照吴世恭的命令打入了许多军情局的探子。最大的一批就是一百多名骑兵,在一名叫刘古迁的人率领下,以马匪的身份投入到汝州军,立刻被欣喜若狂的余子琏任命为汝州军马队千总。
另外,作为汝州军基地的汝州城内,也在燕兢的帮忙下进入了一批汝宁军。万一有变,这些汝宁军也可以控制住汝州军将领的家属。所以说,虽然余子琏现在很得意,可他不知道自己的汝州军已经成了筛子,被汝宁军渗透得相当厉害。
当然,为了保密,吴世恭把对汝州军的渗透全部交给了薛存义的军情局,并不让薛志农的山川司插手,就是要防备内耗泄密。而现在说的这些话,就是要薛存义再支持余子琏一些人员和兵器,加强汝州军的实力。当然,也要再把汝州军控制得严密一些。
吴世恭的意思就是要把局面搞得乱一些。如果有着那三位文官在前面争夺、纷争和牵制,再加上他们与农民军的作战,那朝廷的目光就很难注意到他们身后的汝宁军,也能够让汝宁军有多些时间来发展。
不过吴世恭觉得只有这三位文官来演这场三国演义还不够,他还准备要把局面搞得更乱一些呢。
第五百二十九章嵩县大战
其实对于山川司,吴世恭也没有厚此薄彼,薛志农也有着自己的目标呢。
在上次平靖河南的行动中,陈中之和江澄两部可是配合着汝宁军行动的。当然,在结束以后,这两部人马也从汝宁军手中分得了一块自己的利益。
可随着原巡抚玄默的意外身故,这两支明军立刻成为了无根之水了。虽然现在的陈中之已经是副将,江澄也是一名守备,但是因为他们俩上层没有关系,所以陈中之部人马才三千,江澄部更只有千人出头。因此,这两支明军在河南明军中是相当边缘化的。
可是吴世恭却知道这两支明军是有着很强的战斗力的。登莱一行,陈中之和江澄也从汝宁军这里学到很多,而现在这两部的兵马也几乎都是这俩位明将的旧部,参加过了历次大战。
只是因为边缘化,得不到足额的军饷和装备,所以这两支明军才一直不能够扩充。
可是这次河南新任巡抚李仙凤上任,摆在陈中之和江澄面前的就只有这么几条路了:
一条就是老老实实的回去,继续他们的边缘化。可是陈中之和江澄他们又听说李仙凤在整编河南的明军,所以感到万分害怕。这被整编成炮灰还算是好的,万一把他们的部队都整编走了,没有兵丁的武官就是个回家去的命了。
一条就是投靠汝宁军。可是本来在登莱的时候,他们与吴世恭就是平起平坐的。尤其是陈中之虽然人缘是很差,但他却特别想做头,而现在要他们向吴世恭低头,这结果是陈中之和江澄怎么样也接受不了的。
那就只有最后一条路——拖。反正他们远离李仙凤,反正吴世恭对他们比较友善。所以他们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