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六大家族列传-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铁背苍龙刘轩鸿
司马家族(上)
在汉末三国的舞台,司马家族孤注一掷,全部出仕于曹魏,并成为三国最终的胜利者,由于司马懿的名气太大,司马家族其他人物的形象似乎只是作为他的附庸和延续,但事实上他们各有各的人格,也各有各的选择。本期秉承尽量介绍大家不熟悉人物的原则,为您讲述对汉末三国影响最为深远的家族——司马。
司马家族的渊源
司马,上古官名,在原始社会,这个职位负责掌管火。夏朝时,司马负责军事。周宣王时,担任司马这一职位的人名程伯,字休父。由于程伯在征伐徐国时立下大功,就将其官职赐给他作为姓。
殷王司马卬
战国时期,司马家族出了很多剑术高手,是赵国享负盛名的武术世家。战国末年,有一个叫做司马卬(音通昂)的年轻人凭借武勇当上了赵国的将军,却恰逢秦始皇灭六国……
秦朝末年,司马卬瞅准机会,跟随项羽灭秦,平定了河内郡(今河南省焦作市),受封为殷王,与汉王刘邦一样成为了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王之一。
两年后,刘邦要渡过黄河和项羽死磕,河内郡是必经之路。司马卬的都城在历史上大大有名,相信每一个了解一点历史和《封神演义》的中国人都不会陌生,没错,就是那个既充满艺术魅力又霸气绝伦的商朝古都——朝歌。可是朝歌的辉煌距离当时已经是八百多年前的事了,司马卬拿什么去跟已经占据富庶的关中地区的刘邦抗衡?他的地盘转眼就被汉军占了个精光。司马卬是个现实主义者,立马投降,表示坚决服从刘邦的领导,一起讨伐有恩于他的西楚霸王。
谁能想到到刘邦领导的五十六万诸侯联军竟然在彭城之战被项羽的三万人马打得大败亏输,司马卬很不幸的成为了唯一一位在此战中战死的诸侯王,没能看到后来刘邦阵营的绝地大反击。司马家族就只好在河内郡默默无闻地度过了三百年的时光。
征西将军司马钧
东汉中期,司马家族终于又出了一位大人物——征西将军司马钧。自匈奴衰落之后,东汉王朝的主要外患便是羌族,前后打了一百多年,是名副其实的百年战争。司马钧将军戎马一生,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汉羌战争,他经过不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了汉羌战场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将,因为他每战必败,胜率为零,是汉军避之唯恐不及的灾星,敌人却着实喜欢他得紧。
一个战绩如此不堪的武将,却能坐上征西将军的高位,这说明他一定有别的本事。司马钧的本事在于,他不知用什么方法,紧紧地抱住了当朝最粗的那条腿,邓太后的哥哥车骑将军邓鸷的大腿。那么问题来了,司马家族当时也没有什么财产,邓鸷身为朝廷事实上的一号人物,手下也不至于缺人缺到这个地步,司马钧这么一个常败将军却能得到重用、提拔,这其中的原因限于史料不足,姑且理解为人格魅力吧……
可常在河边站哪能不湿鞋,就算朝中有人好做官,你也得差不多点儿!由于在公元115年的汉羌战争中表现的太不像话,司马钧终于迎来了下狱问罪的一天。司马将军虽然胜率为零,却也有着飞将军李广的骨气,他不愿受刀笔小吏的侮辱,在狱中自杀。
虽然司马钧结束了他并不光彩的一生,但他的人际关系是很不错的,由于交友广泛,他的子孙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豫章太守司马量
司马钧的儿子司马量,官至豫章太守。这就是史书上对于司马量的全部记载。或许是由于老爹的名头儿太响,司马量没脸担任武职,捧起了书本,孜孜不倦,终于当上了文官。虽然枪杆子里出政权,但是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重文轻武的时代,做文官一则安全好混,二则可以提高家族地位。司马量是给司马家族改道的人。
颍川太守司马俊
到了司马量的儿子颍川太守司马俊,已经是博学好古、倜傥大度的文士派头,唯一与他形象不大符合的是他一米九一的身高。
司马量继承了家传的人格魅力,从家里的亲戚到外面的邻居、老乡都表示大哥我以后就跟你混了。虽然司马俊和他老爹一样只做到太守一级,但这两个太守的实际能量可不能同日而语。
因为颍川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京师洛阳之外人口最多,最为繁华的地方。这里是大禹的故乡,更出过吕不韦、韩非子、张良、晁错等历史名人,之后即将在三国舞台上表现活跃的的荀彧、陈群、徐庶、司马徽、郭图、郭嘉也都来自这里。尤其是颍川荀氏和颍川陈氏更是天下豪门大族中最具影响力的顶级世家,由于颍川世家在数量上的优势,足可以与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并驾齐驱。
如果说毗邻京城洛阳的河内郡可以比作如今的天津,颍川郡更像是今日之上海。继承了家传人格魅力的司马俊担任了颍川太守,自然是与几大家族都建立了深厚的交情甚至是实在的亲戚关系,经过司马俊一生的奋斗,河内司马氏跻身于当世一流门阀之列。
京兆尹司马防
司马防,字建公(149…219),颍川太守司马俊之子,司马八达之父,官至京兆尹。
由于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司马俊将河内司马氏引入了一流门阀的行列,司马俊的儿子司马防的早期仕途一帆风顺。他年轻时在州郡做官,26岁就被调入中央担任尚书右丞(中央政府副秘书长尚书仆射的助理,主管钱粮)。当时官员升迁需要有人推荐才可以,在尚书右丞的职位上,司马防保举了一个20岁的年轻人出任洛阳北部尉(洛阳市公安局北城分局局长),让这个年轻人第一次坐上了领导岗位。这是一次改写司马家族历史的举荐,因为这个年轻人,叫做曹操。
司马防39岁时,董卓入京、独霸朝纲,杀人如麻,倒行逆施。有的忠臣义士仗节死义慷慨赴难,有的则是腹有良谋,曲意逢迎、暗自谋划。而司马防只是眼睁睁看着董卓为所欲为为所欲为为所欲为……
42岁,为了躲避反董义军,董卓迁都长安。司马防当时的官职是治书侍御史(皇帝的秘书),乖乖地跟随董卓入长安。对于为数不多的这样老实听话的官员,董卓表示欣赏,将司马防提拔为洛阳令,到了长安就改作京兆尹。司马防虽然没有反抗,但也不想真心追随董卓。他的长子司马朗带着全家躲避战乱投奔他,他让司马朗收拾行李,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家乡再乱,也好过董卓的魔窟。然而,现实的司马防也不敢得罪董卓,所以他让家人离开归离开,自己还是老老实实跟着走。
43岁,董卓遇刺身亡,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杀回长安,李傕挟持天子,郭汜挟持百官。司马防还是乖乖得当他的人质,还是什么也没有做。
47岁,李傕、郭汜败亡。汉献帝被曹操接到许昌。估计是不愿给自己举荐过的年轻人下打工,司马防以年老为名,挂着一个骑都尉的头衔开始了养老时光。
64岁,曹操称魏王,回首往事,感慨万千,想起自己担任的第一个官职,请司马防一叙。酒过三巡,曹操很有兴致地问道:“孤现在还能当分局长吗?”司马防不卑不亢地回答:“当初举荐大王的时候,做分局长很合适”。
除了举荐曹操,司马防在事业上实在没有什么作为。但他在家庭教育上却很有一手。他的八个儿子(司马八达)在他面前,老爹不说进来,儿子就不敢进来,老爹不说坐下儿子就不敢坐,老爹不提问,儿子都不敢说话。他即便是参加宴会也是正襟危坐、一脸严肃,从来不开玩笑。平时就喜欢看《汉书》中的名臣列传,能背诵几十万字之多。
可是,无论司马防多么严肃、多么性直方正,也无论他是不是整天在家里背诵《汉书》,他面对人生重大抉择时那随波逐流明哲保身的态度、处处以保全性命、保全家族利益为优先选择的人生哲学才是他留给他的八个儿子,尤其是三个较年长的儿子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最深刻的印象吧。
兖州刺史司马朗
神童
司马朗,字伯达,(171…217)司马防长子,司马懿之兄。官至兖州刺史,司马家族人格最伟岸的人,没有之一。
从《三国志?司马朗传》来看,司马朗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8岁时,有一位和司马防同辈的朋友来司马家作客,在交谈的时候对司马防直呼其名。在古代的中国,只有皇帝、长辈、老师才可以对你直呼其名,平辈之间称字不称名,如果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行为。司马朗一本正经地对客人说:“不尊重别人的亲人,想必也不会尊重自己的亲人吧。”(真怪了,不是说老爹不问话,儿子不敢说话吗?难道是司马防问:“儿子,你怎么看?”)客人被这么一个八岁孩子不软不硬地教育了一通,闹了个大红脸,连忙道歉。
11岁,司马朗参加朝廷举办的神童考试——童子试,报名年龄限制在11…15岁。考官看司马朗身材高大,完全不像11岁的样子,怀疑他虚报年龄。司马朗正色回答:“我家上上下下几代人都身材高大,我只是基因遗传的好,发育得早罢了,虚报年龄以作弊这种事情,我是不屑干的”。结果司马朗被录取,11岁进入了当时全世界的最高学府——东汉洛阳太学。能够在东汉成为太学生,万里挑一,能够在11岁进入太学,绝对是神童。
归去来兮
19岁,袁绍组织的义军即将与董卓交战。司马朗预感到家乡要出事,就以司马家长子的身份,提醒临县的豪族首领李邵:越是危机时刻越要稳住本地民心,父老乡亲可都看着咱们呢。咱们两家要是乱了,两个县就没有主心骨了。李邵不听,率先搬家逃跑。李家一跑,全县都乱了,良民逃跑,刁民趁火打劫,再加上盟军的散兵游勇到这里打秋风,司马家遭遇了打砸抢。司马朗带领全家进京投靠老爹,千辛万苦,颠沛流离。好不容易把全家平平安安带到了洛阳,老爹却让他回家。可人家董卓的势力范围,哪是你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早有密探把司马朗要出京的事情报告董卓,董卓震怒,亲自审问司马朗,打算杀鸡儆猴。(我很想问一下司马防,老先生,这时你在哪里?主意是你拿的,出事儿让你儿子一个人扛?)
面对杀气腾腾的魔王董卓,司马朗丝毫不为所动,依旧沉着冷静。
董卓看到司马朗气度不凡,不禁另眼相看,先问了一个很有长辈风范的问题:“你今年几岁了?”
司马朗不卑不亢:“虚度十九。”
“哦?”董卓突然有些感伤:“我儿子要是活到现在,也是这个年纪啊,你跟我死去的儿子同岁,我那些该死的手下却差点把你杀你了啊!”
司马朗本来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来的,没想到因为年龄的巧合触发了董卓少有的人性光辉。他决定撒一个谎,夸赞董卓品德高尚,但在迁都时搞得人人自危与董卓一贯光明磊落、卓尔不凡、英明神武的形象不符,使董卓羞涩得红了脸。最后,司马朗还安慰董卓,只要你改正错误,就能成为与日月同辉,与伊尹、周公一样的大圣人。
听完,董卓决定,放人。
但放人不等于允许你出城。如果说,官二代比平民子弟有什么优势的话,就是见识,见识包括学识,也包括潜规则。司马朗先是用学识狂拍董卓的马屁,紧接着就遵循潜规则,不惜散尽家财贿赂董卓身边说的上话的人。行贿之后,司马朗顺利出京。但此时老家也不安全,想来想去,想起自己还有一个叫做赵威孙的亲戚,在黎阳握有一支争霸不足,自保有余的军队。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司马朗还是先回老家劝说父老乡亲和他一起走,可人们宁可死在熟悉的土地上也不愿苟活于陌生的环境,更何况,形势不见得有你小子想象的那么糟糕,你不过才十九,我们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只有赵咨相信司马朗的判断,带领全家跟随。赵咨一家自此与司马家结成世交,赵咨之子后后来成为了司马家干将。
司马朗刚走,袁绍领导的义军驻扎在温县附近,义军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四处烧杀掳掠,温县人被杀了一半多,比董卓军杀的人还多。然而董卓是魔王,他们是义军,呵呵。
24岁,刚刚崛起的曹操和流落到黎阳附近的吕布开战。黎阳的安宁被打破,司马朗再度带领全家回到温县老家。当年发生饥荒,司马朗收留抚恤宗族众人,教导诸弟,经历过生命中无数次突如其来的繁华与苍凉,司马朗已经从弱小的身影成为别人可依靠的肩膀。。
出仕曹操
司马朗31岁时,刚刚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的曹操成为中原霸主,心情大好,打算报答一下司马防的恩情,听说司马防的儿子们已经长大了,派人征辟司马朗和司马懿前来做官。司马朗欣然前往,在曹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