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生活在明朝 >

第165章

生活在明朝-第165章

小说: 生活在明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瑾到杭州,最想躲的便是这孙二夫人。不想,第二次来丁氏这里便碰上了。她忙摆手,“我不去打扰她们了。你也莫惊了夫人陪客,只悄悄的叫明月姑娘出来说话儿。”

那婆子应声去了。不多时明月匆匆出来,见院门口半个人影儿也无,左右看了看,才轻笑一声,远处大树底下的长椅处走去,走到不远处,便略带些调笑地问道,“苏小姐怎么坐这里来了?”

“凉快呗”苏瑾嘻嘻一笑,站起身子。

明月跟着一笑,走到她近前,行了礼,才问,“您今儿是无事来坐坐,还是有事儿?”

“想去去看夫人帮留意的铺面和宅子。你不用惊动她,只找个经办的人带我们去便是。”苏瑾今儿因老太爷的关系,出府晚些,此时已半晌午,里面的人约摸要用过午饭才回,这事就不劳丁氏亲自陪她了。

“原是这事。是我们府里一个姓柳的管家帮着看的。他是这杭州人士,人头地面街道都熟……”明月本想说叫他陪着,又想他是男子,初次见面也不熟,独自陪着不合适,便笑道,“他今儿倒是有空儿。我这就去悄悄回了夫人,今儿我也偷一回懒,借借您的光,上街逛一回。”

苏瑾也不和她客套,忙叫她悄悄去,悄悄的回。

叶妈妈略带些不满地道,“小姐怕她做甚?”

苏瑾笑笑,“不过是避开免得大家尴尬罢了。”孙二夫人若比她后来,晓得她在此做客,说不得也会主动避开。

明月去了不多时,带着一位年约三旬半的男子匆匆过来。那男子中等个头身量偏瘦,全身上下收拾得极利索,面目透着股老辣精明。苏瑾知道丁氏看人的眼光一向比较准。她与自己不同,生意上她偏爱用经过历练的人,而苏瑾大约是刚起步的关系,用的掌柜与伙计,自己提携出来的多。

而现在有了资本要发展,她便得好好琢磨琢磨这方面的人才。

因先前没做想好做什么,丁氏只叫人挑位置好的铺面看。来了这几日,苏瑾终于有了些眉目,选起来便有的放矢了。

因有忻州的生意,杭州必要设总号。在当地零售也好,转运到江南各地也罢,这都是必不可少的。忻州的生意说起来,不过羊毛毯子、皮毛和羊毛线三大类。都是与衣衫沾些边儿的。

苏瑾便选定了绸缎密集处的一座铺面。也是丁氏给找的这几间之中最大的一间。是一座三间开门的三层小楼,后面有一座小院子。中间是个天井,三面房屋合计共有十二间。

中间儿院子不少,里面种着几颗琵琶树,此时黄澄澄的琵琶已全完成熟,整座小院儿中弥漫着一股香甜的气息。

里里外外瞧了一圈儿,苏瑾很满意。

明月瞧见她笑,便问,“您这是打算开绸缎铺子么?”

苏瑾含笑摇头,“能算一半儿的成衣铺子。”

“成衣铺子呀,那不是我们夫人的老本行?”明月微讶了一下,笑起来,“您不和孙记抢生意,倒抢起我们夫人的生意来了。”

苏瑾笑了,逗她,“不若你回去和丁姨说说,我们两家打隔壁如何?旁边不也一间铺子空着呢。”

明月往左侧看了看,也笑了,“这主意不错。早先您接手铺子后,做的一些小物件儿,我们后来听曹掌柜说了,着实也想瞧瞧。若我们夫人再开铺子,那些花样子您可别藏私”

苏瑾自然不会藏私。而且丁氏做成衣的生意也好,做绸缎的生意也罢,她有货源优势,又有那么多年的经验。当然没大问题的。

而她选这里,一是因染好的皮毛也当作一个产品来卖,二来,也想试试前世她见过的小皮草样式销量如何。在苏瑾看来,那些宽袖齐腰的小皮草,与现今的交领短襦款式类似,极适合少女穿着,透着股子灵动。比早先丁氏送她的小皮袄子,和姚玉莲送的那毛衣裳,都显得轻巧又别致,也更合适江南的冬天。

二人说说笑笑,又去看最后一间铺面。

最后一间铺面有些小,竟是位于茶庄茶行的集散地。这让苏瑾有些意外。

那位跟随而来的柳管家大约是看出来了,因笑着上前道,“江南山多。徽州、池州、苏州乃至福建等,所有南方产的茶,皆自杭州入运河,再运往全国各地。因而茶在杭州算得上与盐、粮、绸缎、木材几项齐名地大行当。早先选铺子时,因听夫人说您许要阖家搬来,便在此处选了一间。陆夫人若不合意,可与我们说说,要何样的铺面,我们再四处瞧瞧。”

苏瑾早先是没想过茶这一行当。实是因归宁府没此物,而且前世她也没接触过。如今突然有这么一间铺子,她倒有些跃跃欲试。

这柳管家说的没错儿。江南几大行当,茶与丝绸可谓首当其冲。有道是傍着大树好乘凉,靠着好行当,也好挣银子。

不过,现今是五月中旬,茶最多茶到七月,便不能再采了。不是那时没嫩茶,而是要给茶树休养生息的时间,以供来年。这生意虽可做到八月,可她现在接手,匆忙之间没有货源,铺子白白空着,确实有些可惜。

想了想笑道,“柳管家想的周全,多谢费心。这铺子我是极动心的。不过,一时下没茶货,也没懂行的人手,买了可开不了张呢。”

柳管家点头,“陆夫人所言极是,茶行的规矩,是只做半年。眼下确实也没甚好茶货,不过人手么,陆夫人若需要,我倒可以代为引荐几个。”

“那我可要多谢你了。我回去好好想想,我看现下茶行已入淡季,想必这铺子当不会很快出手罢?”苏瑾虽然动心,对未涉足过的行业,还是要慎重。

看过茶行的铺子,日头已偏过头顶。苏瑾忙拉明月找了间酒楼用饭。本是打算下午再接着看宅子,叶妈妈和来旺媳妇儿怎么都不许她再跑,“您瞧这天儿热的,大中头地,没哪个在外面逛。您还是双身子呢,可要悠着些。宅子又不急于一时,明儿再看也使得。”

明月也劝她,莫累狠了,或中了暑气,反正日子长着呢,又非住几日便走。

苏瑾只好听劝,遂了几人的愿。

柳管家一听下午无须再看宅子,便也不久留,自先回府。

用过午饭,外面街道上行人已极稀少,苏瑾看明月热得脸儿红扑扑的,颇为自责。连忙叫老吴赶车送她回去,就在二人刚出酒楼,立在路边等老吴赶车过来的时候,突见一顶小轿从不远处急急行来,轿帘是颇为醒目地粉红纱帐,自窗子里飘出来,如只粉红蝴蝶一般在正午阳光下翩翩起舞。

因不是常见的素青色帘子,苏瑾便多瞧了几眼。那轿子来得极快,转瞬便打二人身边经过,一股浓郁脂粉的香气和着热风扑面而来,苏瑾忙后退一步,不过却在那轿子眼前一晃而过的瞬间,瞧见一个有些眼熟的侧脸儿。

“表小姐,莫盯着瞧,是哪个院子里的粉头”叶妈妈轻轻拽了下她的衣角,提醒道。

“哦”苏瑾收回目光,心中翻滚着一个人的名字。又不确定是她,便又往那轿子离去的方向瞧了几眼。

“苏小姐,怎么了?”明月好奇的问道。

“明月,你记不记得在归宁府的时候,我们那学堂里出过一宗女孩私奔的事儿?”

明月偏头想了想,突然眼睛一亮,望向轿子消失的方向,“你是说,方才看到的是她?”

苏瑾也不是很确定,她与秦行芷的交集很少,也许是与她相象的人。

可再想,那个叫宋时飞的书生那般行径,秦行芷当时也算是养尊处优,二人若不善生计,落到这步田也是有可能的。可怜秦老爷的家业自此便衰败下来。这次她回归宁府,听姚玉莲说,秦家如今过得连一般百姓也不如。

……………………………………………………………………………………………………

第一卷:梁家巷子223章祖孙

223章祖孙

望着消失不见的粉帘小轿,苏瑾心头极快闪过一个念头:叫人去瞧瞧是不是秦行芷,若是她,与她说说秦家的事儿。

不过,随即便暗叹一声,若只是管管闲事,也不费什么事儿。虽与她没甚交情,还是应该尽一尽同窗同乡的情谊,可是,一想到陆仲晗,苏瑾就息了这心思。

莫说秦行芷此人有些糊涂,便是个明白人,也少不得因此恨她,恼她。当初她可是言之凿凿,说不认得那人的……

便和明月上了马车,打道回府。

回到府中,苏瑾很乖巧的先去朱老太爷院中,向他汇报今儿的收获,可惜朱老太爷只是冷着脸儿,一副不感兴趣的模样。

苏瑾自己说得无趣,正要起身告退。突地心中一动,她又坐稳了,先是眉飞色舞地说起那间茶行的铺子如何如何好,本有十分好,苏瑾也将它夸成百分好来。

末了,又愁容满面的地道,“可惜我不懂茶,又没相熟的茶农茶园供茶,不然,我今儿就把那铺子定下来外祖父,你知道罢,那间铺子比正常的时候,价钱足足低三成呢人都说江南茶与丝绸是比肩的两大行当,日后,我爹爹必不能再出海了,若我家也能做上茶的生意,那便好喽。可惜呀……没相熟的茶园……”

苏瑾一边说,一边看朱老太爷,老太爷除了最初的时候瞄过她几眼之外,余下的时间,依旧如方才那般,冷模冷样,不言不语。

苏瑾大感挫败,站起身子,控诉他,“外祖父,您也真是的。外孙女都这么跟您诉苦了,您怎么一句话都没有?”

“说什么?”朱老太爷抬起头面目依然严肃。

苏瑾掰着手指道,“能说的可多了。比如您家在杭州,对杭州熟,对江南熟,您可以帮我多多找一些产好茶的茶园,再找一些对茶铺在行的掌柜,又或者,你只问一问银子够不够,也算是一句关心地话,我还能真要您的银子么……”

“回去歇着罢”朱老太爷不等她说完,手一摆,起身自屏风后面进了内室。

把苏瑾一个人扔在原地。

“扑哧”一声,小秀失声笑起来。

叶妈妈和来旺媳妇也笑。

苏瑾悻悻摆手,“算了,方才的话只当我没说。回去休息,我也累了。”

叶妈妈跟她在身后笑道,“本来表小姐只是说着玩逗老太爷地,他自是知道的。”

苏瑾嘿嘿地笑了,其实生意上的事儿,她是没打算向朱府求助。她一向更偏向于与生意伙伴儿往来。不过,转念一想,朱府在杭州也是老住户,亲戚朋友人脉也有不少。她也不求多,只要能帮她解决茶园的问题,或者提供哪里有茶园、茶山出售的信息,便足亦。

这么一想,她便决定抽空问问家里的两位舅母和表嫂,认不认得一些种茶植茶的大户。

与朱老太爷的无动于衷相比,丁氏对苏瑾想做茶地生意,却很积极。

事过两日,便派明月来请苏瑾。说她自来杭州,虽没开铺面做生意,人却认得那么几个,也有两家做茶生意地。接触久了,这生意上的门道儿多多少少也知道一些,叫苏瑾得空儿去她那坐坐。

可是事情却不巧。苏瑾正打算去请朱老太爷,让他一道儿去看丁氏给寻的新院子呢。

明月诧异,“刚才进来时,见二门外正在套车,因有老吴在,婢子多嘴问了两句,说是贵府老太爷要出远门儿呢。”

“什么?”苏瑾一怔,看向叶妈妈,“老太爷说要去哪里了吗?”

叶妈妈笑着上前道,“我也是刚知的信儿,老太爷要去徽州。”

“徽州?”苏瑾眉头拧起来,急忙站起来,往外走,“快,快去拦住他。不能让他去”

“表小姐,你莫急,莫急”来旺媳妇赶忙跑来扶她,解释道,“老太爷不是去陆家,是去访友。”

“对,是访友”叶妈妈也赶忙附和道。

苏瑾却是不信,脚下不停,往老太爷院中走去,一边问,“老太爷到徽州访哪个府上的人?我怎么没听人提及?”

“唉,本是老太爷今儿早上临时起的兴。说是去访徽州胡家的胡老太爷……表小姐,走慢点儿”叶妈妈一边解说,一边劝她,“您放心,老太爷不会这么直梆梆地就找到陆家去……”

“胡家?”苏瑾拧了眉,好象听陆仲晗提过,徽州几大姓,程、胡、汪三姓排在陆姓之前。“这胡家是做什么的?读书人家?”

叶妈妈看她脚步慢下来,松了口气,笑道,“也是书香门府世家。哦,对了,听说他们是龙川胡氏一族,两家先祖的先祖曾是故交。老太爷年轻的时候和胡府的老太爷相交甚密,后来年龄大了,这几年来往便少了些……”

龙川胡氏……苏瑾拧眉细想,历史上徽州姓胡的知名人物,她倒是知道一个。是去徽州旅游时,专门参观了他的故居,因而听导游小姐讲过一些。但她不敢听见一个相同的姓氏就往历史名人身上套,那会露了她的底地。只好又向叶妈妈确认,“老太爷真的不会去陆家?”

叶妈妈连连点头,又笑,“表小姐,您若还不放心,便这么想:老太爷本就气陆家老太太,因而将表小姐接了来,正是为了等陆家派人前来说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