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清末枭雄 >

第281章

清末枭雄-第281章

小说: 清末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要补充第九、第十九协防师的军官缺口,还得补充其他部队的军官缺口,比如说各地新扩编的守备部队。又比如新编练几个混成旅等部队所需的军官,这些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中华军现在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合格军官。

过去几年来。陆军军官学校虽然是越办越大,先后已经毕业了六期正式班的学生。但是实际上并不能满足中华军的实际扩军需求。

从随营学堂时代开始,由于每个月都在招募军校生。所以这某某期学生并不能以入学时间来作为参考,而是以毕业时间作为参考,1855年改制之前是半年毕业一期,一共毕业了四期,改制后一年毕业一期,已经毕业了三期。

也就是说从随营学堂时代开始到现在的陆军军官学校,一共有七期正式班的学生毕业,分别是随营学堂第一期到第四期、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到第三期。

这七期正式班的毕业生一共为中华军提供了大约两千三百人左右,通过系统培训的合格军官。

而目前在中华军内担任中高级职位的,普遍是随营学堂时代前三期的学生,将官方面这是要第一期为主,第二期一部分,至于第三期吗,目前只有林伟一人被晋升为少将,其他的多数还是在校官这个层次上。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改制前随营学堂时代的四期学生总数并不多,加起来也才六百多人,然而改制后的第一期就有四百多,第二期六百多,第三期更是高达八百余人。

预计明年夏季毕业的第四期更是可能高达千人以上!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这毕业时间越靠前,这含金量实际上也就越高,因为他们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同时他们晋升的时候竞争也比较少,不会和后面的学生那样,这同期就有八百多甚至一千多人要想脱颖而出要困难得多。

中华军现在的皇家陆军、协防军、守备部队加在一起,总兵力已经是超过三十五万人,而这么多人的话,只靠区区目前的两千三百多名正式班毕业生肯定是不够的。

所以除了上述七期的正式班外,其实还有诸多不定时,不定额的各种速成班,有普通针对获得军官举荐或者在战斗中被临时提升,而后被转正的士兵们开设普通速成班,这种速成班数量相当多,学制一般以前是一个月,现在也就三个月,采取大班教习,每班都会有六七十甚至上百人听课。

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简单的连排级战术等。而这些速成班毕业生也是组成了目前中华军内的主要基层军官群体。

除了这种常规速成班外,还有诸多乱七八糟的速成班,比如骑兵速成班,辎重速成班。炮兵速成班之类的,甚至还开过营造速成班。专门教怎么修建营房。

然后还有和军械,后勤有关。甚至和战争指挥没什么关系的科目,比如财务班,这教的是会计学,还有枪炮班,这教的是怎么设计、维修机器设备。再比如翻译版,这是培养外语人才,准备用来和国外军队交流之类,但是这培养出来的好几十号人不是被帝国大学挖走,就是被外务部抢走了。军方自己一个都没能留下。

这些乱七八糟的速成班有些会办好几届,而有些只办了一届,各种名目都有,繁杂到甚至军方都难以统计,基本上部队觉得需要比较偏门的人才,而外头又招募不到的时候,正式班的学生也满足不了的时候,往往就会开一个相关的速成班自行培养。

上述正式班,常规速成班以及各种乱七八糟的速成班。就是目前中华帝国陆军的主要军官培养体系了,但是在这之外,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那就是陆军军官学校幼年班!

这个幼年班兴许在平民阶层名声不显。甚至很多人都没听过,但是在帝国中高层军政官员里头却是非常闻名的,因为相当多的军界大佬都会把试图从军的年幼子弟送进幼年班。甚至一些文官也会选择性的送进去几个子弟学习。

幼年班一开始其实只是个类似托儿所之类的机构,因为当初的本意是为了解决中高级官员将领们的后辈子弟的教育问题。很多官员将领的后辈子弟年纪不大,无法直接报考随营学堂。所以干脆弄了个幼年班,专门招募年纪较小的官员将领后辈子弟。

但是这个幼年班之所以在帝国中上层里较为出名,吸引诸多中高层军政要员送嫡系子弟进去,是因为林哲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里提倡从小培养这个概念,说不仅仅普通人才需要从小培养,军事人才也需要从小培养,并多次表示,未来将会给予幼年班的学生更好的空间和机遇。

而且林哲不仅仅这么说,还是真的这么做的,除了最早几期幼年班的学生素质一般外,去年毕业的学生由于综合素质优秀,不仅仅是可以免试直接进入海陆两军的军官学校学习,甚至还能优选获得到国外留学的资格。

今年下半年帝国和英法结束战争后,外务部和军方联合行动,向英法普美等国再一次派遣总数五十人的军事留学生,其中少数是优秀的现役年轻军官,少部分是陆军军官学校的优秀在读生,但是有半数都是幼年班的学生!

之所以幼年班的学生占据了半数名额,是因为幼年班其独特的教育机制,招募的学员都是十三四岁左右的聪慧少年,按照入学年纪的不同,就接受四年到五年的全封闭式现代化教育,一般到十八岁他们才会进入陆军军官学校就读,或者直接选派公费留学,入读国外的军事院校。

尤其早几期还存在十七八岁的学生,这些年纪较大的学生只学习一年或者两年就进入军官学校,接受教育的时间较少,不提也罢。

但是1855年后就已经不招募十五岁以上的学生了,基本只招募十三岁到十四岁之间的学生,这些十三四岁就开始入读的学生会接受至少四年以上的系统教育。

而今年毕业的这一批基本都是1853年、1854年时期入学,接受了长达四年甚至五年系统教育的学生,其综合素质,不管是科学综合知识还是军事知识,远远超过目前国内其他学校培养的学生。

比如说同样是今年毕业的学生,但是陆军军官学校的毕业就算是毕业了但是不管是科学知识水平还是军事水平,都是远不如人家幼年班的这些少年的。

而且非常重要的是幼年班的学生普遍都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学英文的,法文的,德文的,西班牙文的都有,而现在军官学校那边虽然开设有翻译科,但是可不是全部学生都得学这个的。

要留学的话,这实现会外语和到了人家国家里再学,这其中差距自然是比较大的。

对于这些从小、系统培养出来的军事人才,重用是自然而肯定的,林哲这么做,外头人自然是能够看得出来的,才会保持热情继续把年龄适合子弟送到幼年班,当然了前提是你家子弟能够考进去。(未完待续。。)uw

第三百七十五章 未来的希望

这幼年班的入学考试对于十三四岁这个年龄段的少年来说,是相当相当困难的,而且让很多只会啃书本的少年相当郁闷的是,幼年班入学考试并不太注重你的功底,考试内容都是乱七八糟的,试题内容既有一些常识内容比如经学,近代科学之类的,但是更多的还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那些乱七八的试题其实考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然后还有记忆能力,智商能力等。

幼年班对学生的要求不是你已经学了多少,你现在能做什么,而是你就读以后能学多少,以后能做什么!

这样招进来的学生很少有书呆子,而都是一些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经过四五年的学习后,这些学生的素质要比大部分学子要强得多,后期再经过留学或者就读军官学校后,那么其综合素质在国内而言,基本是很难有其他学子比他们强的了。

这样出来的学生别说林哲准备重用了,就算是军方的高层将领们也是相当重视,铨叙司那边甚至是为每一个幼年班的毕业生制定了专门的培训计划,安排入读军官学校或者是留学,然后学成后到野战部队任职基层≯≯,军官,回到军校担任教官,调往统帅部担任文职,再调往野战部队担任中高层职务,再成长为高级将领,主持一方事务等等

这些过程兴许听上去和其他的培养对象差不多,但是如果看看他们的时间表就会发现,除了留学这个时间有些长外。其他的任职经历普遍以三个月或者半年为主,别人用十年甚至二十年走完的从军之路。他们兴许用三年五年就走完了。

比如针对幼年班今年毕业的第一名方寒权,已经前往法国学习骑兵的他都没上过军官学校呢。但已经是肩带陆军少尉的头衔,一旦学成回国,至少是一个上尉,而回国后铨叙司那边给他准备的第一个实职就是在参谋部骑兵司任职科长,如果真的按照计划走,这个方寒权在回国的两年内就会成为中华军的骑兵司司长,全权负责骑兵的训练以及革新重任。

这不是拔苗助长,而是中华军里步兵甚至炮兵都还好,只是骑兵真的有所欠缺。而前几次派往欧洲的学生虽然也有一个人是学骑兵的,但他是到英国那边学,而说实话打败了英法联军后,中华军这边的骑兵将领对英国骑兵还拿着长枪冲锋,玩重骑兵这套相当鄙视,所以又派了方寒权到法国学骑兵。

这把幼年班的头名毕业生,大老远送到法国留学,还一学就是两年,为的是什么?倒不是说去学什么人家的骑兵队形。列队之类的,而是要把西方近代骑兵的真正精髓带回来,然后还有非常重要的培育战略这一项。

骑兵不仅仅是列队冲锋,要组建一支真正的近代骑兵。涉及到的项目相当多,骑兵的作战模式只是最表面的体现,里头还有更多东西呢。比如怎么培育战马,怎么训练战马和骑兵完美结合。怎么培育骑兵的精神,甚至连战马吃什么都得有计划和配方。而这些东西都是一些细节方面的,就算是聘请外国教官来教也很难掌握里头的精髓,唯有自己亲身去学上两年,才能够真正体会到近代骑兵的一些真正细节。

然后把西方骑兵的精髓再融合中华军已有的骑兵体系中来,打造出中华军真正的骑兵!

而不是和现在这样只是个半吊子,冲锋对砍只能欺负欺负满清和太平军的骑兵,但是遇上英法联军就歇菜了,最后只能靠手枪进行混战来换取一定平衡。

骑兵固然可以使用手枪,但是绝对不能依赖手枪!

这是包括王吕云在内诸多骑兵将领们的统一看法,但是现在中华军的骑兵对手枪却是相当依赖,尤其是和英法联军打了一场后,现在中华军的骑兵就算是和满清骑兵作战,往往也是大规模使用手枪,而不是和以往那样英勇的用骑刀作战。

而这是王吕云等骑兵将领相当反感甚至为止苦恼的事。

方寒权等幼年班毕业生的安排,林哲也没有瞒着自己的属下们,相反还是会主动宣扬,就是为了让幼年班吸引更多有才华的少年,最好是来几个天才。

未来中华军的现代化,靠施清瑄、林成飞等现有将领可不行,这些人的传统痕迹太明显,而改革后陆军军官学校里的学生在林哲眼中也都是一些半吊子,现在还凑合但是过上十几年也都会成为老古董了。

未来中华军的希望还在于那些少年身上,只有这些通过长时间系统培养,拥有开阔国际视野,并具有才华的年轻一代才是中华军未来的希望。

不过要想等幼年班这些从小培养的职业军官承担起中华军的发展重任,至少还需要四五年以上的时间,现在嘛,中华军的重担还是需要现在陆军军官学校的普通学生们来支撑。

“现在部队的军官缺口多以基层军官为主,陆军军校第四期的学生还是让他们完成学业后再分配,提前让他们毕业并不是什么好事,实在紧张的话,可以择优部分精干士兵晋升,经过速成班的培养后他们还是能够勉强胜任基础军官职务的!”林哲对陈云陶提出让陆军军校第四期学生提前服役的提案并不赞同。

现在虽然中华军处于急速扩军中,但是现在的外部压力和今年上半年比起来不值一提,今年上半年由于面临英法联军的威胁,中华军急速扩张了第八师、第九师、第十一师、第十二师、近卫第二师等部队,那个时候迫不得已才让陆军军校第三期的学生提前毕业进入现役。

而这些学生都是没有完成全部学业的,虽然短时间内满足了中华军对基层军官的缺口,但是这第三期的学生在部分素质上略有欠缺,和他们的前两期前辈相比,整体上要略差一些。

所以不到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林哲是不愿意让陆军军校的第四期学生提前毕业的。

陈云陶听到林哲这么说,也只能是点头道:“这样的话,我再和军训部的费总长商讨,落实速成班的开办以及士兵晋升的问题!”

林哲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