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枭雄-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第一军定然是死死追着不放的,这李鸿章的一万江淮新军对中华军的威胁,比十万甚至二十万的绿营旧军都要打,不把李鸿章给灭掉了,他就会严重影响到后续中华军北上山东、河南的战略规划。
第一军既然要死死追上去,但是这后路也不能没人掩护,要掩护第一军的后勤补给线以及战略退路,避免让第一军孤军深入陷入包围圈中,就必须有一支强力部队来保障他们的侧后位置。
而在目前的苏北地区,能够担任这个重任的除了第五军之第五师外,别无他家!
为了保障第一军的侧后位置安全,沈驰云就得先把沐阳给拔掉了,免的逃入沐阳的张国梁出来搞事,如果让他一不小心绕到第一军的背后,然后和江淮新军来一个前后夹击的话,那么可就不太妙了。
时值午后时分,连续狂奔了数天才逃回沐阳的张国梁这刚睡了一个安稳觉,还没来得及搜刮地方财物以补充兵员呢,就是听到手下报告,城外出现大鼓逆军,而看旗号显然是在扬州和淮安都把张国梁打的朗贝尔的沈驰云所部。
听到这个消息后,张国梁整个人都觉得一阵慌乱!
怎么这么快,这才几天功夫呢,他沈驰云就到沐阳城下,难不成他是没打下淮安,直接追着自己北上了?(未完待续。。)u
第两百五十一章 望风而逃
张国梁猜测沈驰云是直接追着自己北上的,而实际情况虽然不是如此,但是也差不多了。△,
沈驰云是在彻底拿下淮安新旧联三城后才率领主力部队离开淮安北上,并没有说是为了追击张国梁而北上,初始目的是为了去桃源县,和第一军一起包围李鸿章所部。
但后续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李鸿章直接逃了,导致第一军紧急追击的同时,第五军也是被迫改变方向转道沐阳,以求拿下沐阳后掩护第一军的侧后安全。
此外,张国梁当初从淮安北逃的时候虽然比沈驰云的北上提前了两天时间,但是他麾下都是绿营旧军,虽然这些人在绿营旧军中已经算得上是精锐,但是依旧无法和皇家陆军的轻装连续行军的速度相比。
也就是说,第五军和张国梁都是从淮安到沐阳,但是前者花费的时间要少了将近一天!
如此也就让张国梁非常怀疑,这个沈驰云是直接追击自己北上,甚至有可能连淮安都没去打而绕了过来。
不过心中不管怎么疑惑,张国梁的心中都是非常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和中华军对着打自己是占据不了便宜的。
这并不是张国梁性格胆小懦弱,而是事实如此!
张国梁比李鸿章、都兴阿等人要更加了解中华军,早在林哲举旗造反之前,还是余胜军时代的时候,他张国梁就曾和余胜军并肩作战,在常州城下他可是亲眼看见中华军是如何凭借万人不到的兵力就把常州城内的数万太平贼军压得死死的。
更加清楚当初余胜军的一支偏师不过两千多人,却是一路过关斩将。奔袭数百里,连接攻破金坛、丹阳、镇江。最后兵临南京城下,而这一次的奔袭。也成为了南京太平贼军的内讧的直接导火索。
林哲举旗后,余胜军为基础的中华军只花了片刻功夫就拿下了江阴,迫使张国梁和黄宗汉渡江北逃退守扬州。
扬州一战,张国梁和李鸿章以及德兴阿三人一共五万多兵力,其中还有李鸿章的江淮新军一万五余人,但是依旧没能挡住中华军三四万兵力的进攻,最后被迫狼狈而逃,那一战里,江淮新军折损数千人之多。只带了八千人狼狈而逃,而张国梁更是丢下了好几万人只带着万人不到逃到淮安而已。
前两天的淮安一战,己方空有四万人的庞大兵力,但是面对只有万人不到的中华军之皇家陆军以及一万不到的协防军,总兵力不足两万人的中华军第五军的进攻,己方苦守多天依旧不敌。
在城破后的第一时间里,张国梁就是不得不率领五千精锐骨干再次北逃!
这一连串的战事足以让张国梁深刻地知道中华军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中华军的协防军还好说,不算什么大的威胁。但是那些皇家陆军却是真正的狠角色,按照张国梁自己的判断,即便是守城作战,自己率领的如果只是绿营八旗。地方乡勇等旧军的话,没有五六倍的兵力根本就不要妄谈守城,如果是野战的话。哪怕是有着十几倍的兵力优势也难说就能够获得胜利。
这些皇家陆军根本就不能用旧时常识来判断,这是一支使用全新武器。拥有全新作战模式的军队,和中国数千年历史中的任何一支军队都不一样。
这不仅仅是他张国梁的判断。实际上国内的聪明人很多,他们都是非常清楚中华军的不一样,要不然国内也不会短短几年内就掀起一番编练新军的风潮了。
林成庭,李鸿章,都兴阿,胡林翼这些主持编练各式新军的人不说了,就算是世人认知里极为迂腐的清廷部堂高官们,也是一个个都知道这未来是新式军队的天下,要不然清廷也不会下那么大的力气编练各种新军了。
这天下人,尤其是站在权力顶层的那一小群人,哪怕是再迂腐但也拥有常人难以触及的眼光,站得高一些,看的也就更远一些。
至少现在是没有什么清廷高官或者武将会继续坚持骑射无敌,洋枪洋炮不过绣花枪中看不中用这些言论。
相反,现在的人张口闭口就是新军,几乎每天清廷那边都有朝臣上奏折方略,阐述着各种编练新军的方法,他们并不会说因为一些东西是中华军那边拥有的就加以排斥,说什么反贼逆军的东西不能用,相反他们抄袭的非常愉快。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就是这江淮新军、各省练军了,同时还有附属于新军的天津机器局,然后还有督办练军大臣都兴阿为了解决京畿练军、直隶练军军官问题所办的‘兵部将弁学堂’
这所学堂1856年就开始筹办,一开始效仿余胜军随营学堂创办的京畿练军随营学堂,今年年初就是从京畿练军**了出来,归属兵部直辖,并更名为‘兵部将弁学堂’,并责令各省督抚优选贤才前往该校报考就读,旨在为京畿练军、直隶练军以及其他各省练军提供合格的新式陆军军官人才。
而有意思的是,这所学堂开办后,入读的学生将近半数都是朝廷官员子弟,真正的平民士子极少。
新军,机器局,军校这些东西都是以往从来都没有出现的东西,但是在短短两三年内确实让清廷上下极为重视,然后迅速开办。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这个满清朝廷虽然已经摇摇欲坠,但是客观一些说,本年代的清廷高层还是具有一定战略眼光的,而且也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排斥改革,只要这种改革并不危害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并对维护他们的统治有利的话,那么他们是不会介意去推动这些改革的。
历史上的洋务运动,辛丑年后的新政改革都已经可以说明,这片土地的统治者眼光还是有的,改革的心也是有的,只是他们的利益和普通民众的利益不在同一个层面,并且得不到有效的协调,所以改革的越多死的越快。
历史时空里的满清王朝,可以说是被自己的改革给改死的!
不管后来的满清是怎么灭亡的,但是现在,满清绝对不会是因为改革而自己灭亡的,因为从目前来说,满清的最大威胁并不是什么改革,而是来之南方中华军。同时如果不进行军队的改革,如果没有练出现在的这些新军来,估计去年人家林哲的大军就已经打进北京了,那里有还以后担心改革过多引起自己统治覆灭的机会啊。
不管什么时代,站在那权力顶层的那些人都不会什么庸才,哪怕是靠各种小手段爬上去的奸臣,媚臣那也一个个都是人精啊。
在这些人里头,张国梁不算什么顶尖的,但是身为清廷在江南地区少数几个主要将领之一,张国梁比朝廷的大臣们要更见清楚的了解中华军的现状。
而有时候知道的多一些也不是什么好事,当初都兴阿对中华军了解不深,但是之所以这样他才有足够的胆量率领一万多练军以及四五万旧军南下和中华军第一军决战,最后纵然败了,但好歹是敢堂堂正正的打一场。
但是李鸿章和张国梁呢,这两个是清楚中华军的战斗力的,所以他们连正面对敌的勇气都没有!
淮安和桃源县两地,不管是张国梁还是李鸿章,都没敢出城主动迎战,而最后一看形势部队,立马就逃跑了。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他们已经是被中华军打破了胆!
现在,张国梁听手下报告城外来了一支中华军,而且还是沈驰云的第五师时,第一反应不是备战,而是想要逃跑!
“传令下去,让兄弟们立即从北门出城!”
张国梁的话没有引来什么反对,以往张国梁如果做出这种决定的话,手底下的幕僚和将领们兴许还会提出不同的意见,但是现在他们和张国梁一样,已经是听见中华军皇家陆军的名字都是一阵心惊胆颤,那里还敢提什么顽守沐阳之类的话啊。
张国梁下了命令撤退后,那些逃了好几天,好不容易才安稳睡了一晚,这白天刚起来准备来个全城大搜刮,好强征部分壮丁加入军队,同时搜刮钱财补充军费的时候,就是听说城外的中华军已经来了。
不用军官们下令,他们自己就是跟炸营了似的,有的士兵扔下手中的鸡鸭布匹等财物,然后神色慌张的从民宅中跑了出来,也有的士兵赶紧从哭着的民女身上爬起来,把裤子匆匆一提就是转身慌张离去。
不用半个时辰,城内的张国梁所部的士兵们都是已经汇集在街道上,然后争先恐后的朝着北门而去。
张国梁看着乱哄哄的人马拥挤一团,不由得心生一阵闷气,这可都是跟着自己征战多年的老兄弟啊,平日里那里会是这个样子,但是今天就彷佛像是一个受惊的兔子一样,听见中华军来了的消息就是争先恐后的逃跑。
看见这些人,张国梁就是知道,以后这些人是绝对没有胆量和中华军面对面作战的了,因为不用中华军打过来,他们自己就先跑了。
埋怨着这些将士的时候,张国梁并没有察觉到,他自己也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半天后,看着城头上一个清军士兵都没有,城门大开的沐阳城,沈驰云有些不太理解,自己还没开始攻城了,那些清军就全跑光了白送自己一个沐阳?
莫非其中有诈?(未完待续。。)u
第两百五十二章 抢一抢压压惊
由不得沈驰云如此怀疑,虽然说和清军交手多次,也多次击败清军的顽抗,但是不管是扬州还是淮安,清军的大规模撤退都是在己方破城之后,清军面临全军覆没的情况下才发生的。 新奇中文。xiniqi。
这一枪不发就拿下一个城池,这对于中华军来说还是头一次!
而此时此刻沐阳城内也是一片慌乱,张国梁带着所属的五千绿营北逃后,城内的官员以及士绅们更是惊慌失措!
沐阳位于苏北地区,虽说前些年有着太平军的北伐,但是那时候太平军的北伐并没有经过这里,因此可以说百年来,这沐阳还是头一回经历大规模战争。
先前沐阳驻扎了上万清军,这些清军可不是和中华军那样有着大量的辎重部队运输补给的,这年头的清军以及太平军都是比较‘就地自筹’这几个字,一般来说除了枪炮以及大批的军饷等会朝廷供应外,粮草朝廷虽然也会尽力凑集,但是大部分还是要靠在战区自筹。
太平军打仗如此,清军打仗同样如此,实际上早期的余胜军也是如此!
为了供应上万清军所需的粮草,沐阳县以及周围几个县的官员苦不堪言,当地的士绅富商更是一个个被强行摊派诸多军费以及粮食。
原本想着这么多钱花了下去,虽然让人很心痛,但是如果能够保一方安宁的话那么也算值了,但是没想到不用多久驻扎沐阳的清军就是南下宿迁,昨天更是跑来了一支更当初的清军更加狠的张国梁所部。
虽然张国梁只在沐阳停留了不超过二十四个小时,但是张国梁所部的士兵本来及时打了数年仗的老兵,一个个都是刀口上喋血的狠人,平日里就没少干这些劫掠民众的事,所谓的人性早已经泯灭。
前几天从淮安狼狈而逃,将士除了人人随身携带的些许金银外,其余多年劫掠皆丢失于乱军之中。
再加上一路上也是担惊受怕,让这些绿营士兵心中都憋着一股火,所以这到了沐阳县城后。这些绿营将士就是忍耐不住了,而那些高级将领虽然说和曾国藩或者石达开那样公开说什么“三天不封刀”之类的话,但是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弹压,算得上是默认了士兵们的劫掠行为。
兴许他们心里的想法就是:这一路上被中华军打怕了。先抢一抢压压惊!
如此的张国梁所部给城内百姓造成的破坏丝毫不亚于战火!
仅仅昨夜和今日上午这短暂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