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宋时明月 >

第387章

宋时明月-第387章

小说: 宋时明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能有七千户,三万余人,已经不错了。”

蒋之奇好不容易又找见机会插嘴,他笑着说:“我从黄河北岸往这里走,一路上看不见农田,只见一片白雪,怎么,这地方荒凉无资?”

武清县笑了一下,苦涩的回答:“蒋大人,黄河北岸的土地是最肥沃的,这片土地属于东京留守、‘大惕隐’何鲁扫古,他老人家把这片土地当作牧场,谁敢进入捋一把草,契丹人能让他家破人亡。”

蒋之奇纳闷的追问:“武清县原来不是有二十万人吗,既然最肥沃的土地都做了牧场,他们又靠什么生活?”

赵兴咳嗽了一声:“蒋大人,莫问了。其实,辽国的情况苏辙苏三丈出使的时候,曾经写过一首描述辽国的诗,那时,辽国的土地因为过度放牧,已经出现了大块大块的沙漠。而黄河左右是最肥沃的地方,也唯有这里还没有出现沙漠,大惕隐占据这片土地做牧场,汉奴如何生活,不是他关心的事情。”

“惕隐”是辽代官名,掌管大惕隐司。它的职务是管理迭剌部贵族的政教,调节贵族集团的内部事务,以便确保他们对国王的服从,故此辽人有“惕隐治宗族,林牙修文告”的说法。在中原,类似的官名即皇朝“宗正”。但辽国大惕隐在军事上的权力更大,经常干涉王权更替。

蒋之奇默默点点头。

苏辙那首出使辽国的诗他也听过,原来他以为苏辙描写的是更北方的辽国国土,没想到在南京道他已经看到了萧条。

兵力空虚、民不聊生、契丹贵族只想着自己快活,浑不顾汉民牧奴的生死;辽国官员无心抵抗,只想着得过且过……这就是辽国现在的现状。

或许,现在在整个辽国翻一翻,还能找见几支战术意识很强的军队,但大宋只要努努力,也是能战而胜之的。

想通了这一切,蒋之奇腰杆挺起来了,他默默念叨着此前赵兴跟他说的话:“城下之盟,如今我大宋也有机会跟辽人签订一份城下之盟,这是由我蒋之奇操刀的……嗯,我一定把这份城下之盟签的光鲜一点!”

稍停,蒋之奇忽然又想起一事,他急着满身大汗,频频示意赵兴支走武清县令何好古,打算与赵兴沟通一下,但赵兴似乎没有注意到他的暗示,反而很有耐心的询问何好古辽国北方的情况:“听说女直人入侵,你们北方打的很苦吧?情况如何?”

何好古左右看了一下,突然冲赵兴跪下来:“赵大人,下官今日陷城,在辽国已经待不下去了,还请大人伸以援手,救救下官。”

赵兴散漫的回答:“小事,我跟王副相谈判之后,正需要一名引路使,引导我返回黄河边,我会向王副相提出由你担任这个引路使,等你随我回到黄河边上,是去是留,由你决定。”

蒋之奇那边已经急得满头大汗,何好古吃了定心丸,从地上爬起来,乖顺的回答:“大人,我大辽与女直人在今年夏末交战,初战,我辽人吃了点小亏,损失三万精兵,可女直人损失也不浅。今年秋,女直人遣使入内,陛下不许,初冬时分,女直人再度反叛,现在战于黑水河,据说双方各有胜负。”

赵兴慢慢的点了点头。

历史稍稍有点改变,女直人跟辽人的冲突提早了二十年,此时的女直人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而辽国比二十年后还要强大一点,所以双方相持不下,这对大宋是好事。

蒋之奇耐不住了,他直接喝斥武清知县:“武清县,请回避一下,我跟赵大人有些话要说。”

何好古唯唯告退,他一走,蒋之奇耐不住了,劈头就问:“赵大人,辽国难以想象的虚弱,可朝廷并不知道这些情况,我们是不是赶紧送信回朝廷,让朝廷根据这些情况调整谈判策略。”

赵兴嗯了一声:“不错,我们站在辽国的城市里,我们脚下是辽国的土地,这么简单,让我有点不真实的感觉。辽国方面到底出了什么事?我们面前现在笼罩着一团迷雾,这世界怎么了?曾经强大无比的辽国怎么就如此倒下了?

它是倒下了吗?我很怀疑。辽国多久能反应过来?它的动员极限在哪里?相对的,我大宋做好了战争准备吗?我们又能将规模扩大到多大?我的后援什么时候到?辽国的反应什么时候来?我会不会成为唯一的替罪羊?

说实话,此刻我站在这里,没有兴奋,只感到毛骨悚然,这种脱离掌控的感觉令我很不自在?这结果不是我预计的,究竟出了什么岔子?……我现在唯一知道的是:我大宋想议和了,我不会来自朝廷的支持!

信息决定判断,我们现在只有单方面的信息,辽国的动态都笼罩在迷雾中,要想摆脱这些,尽快让事情回到正确轨道,只有……记得在河岸上我曾跟你说过,只要事情在可控范围,该是辽人求着我们谈。

如果你想取得一份协议,现在是最好的机会,王师儒为了免责,一定会答应我们的任何要求。只要我们的协议不让他丢面子,他甚至会拿着这份协议去辽国皇帝那里邀宠。

只有尽快结束这一切,才能保证我们不会被抛弃。对我个人而言,也只有回到南岸,我的声音才不会被忽视。如此一来,我们该用一份什么协议来约束辽人,又使大宋不失面子……

我刚才一直在想,女直人跟辽人谁更值得取舍,若是支持女直人与契丹人作战,会不会赶走了一头恶狼,却来了一头猛虎。

虽然辽国的虚弱超出我的想象,但辽国现在是我国北方的篱笆墙,我们是否要搬去这个篱笆墙,换来一堆荆棘,或者换来一群新的恶狼。此外,辽国虚弱如斯,是不是我大宋可以战胜的,这一点,也就是我这次试探想做到的。

我认为,现在反而是我们解决西夏的最好时机,相比辽国,西夏要显得弱小的多,而我们跟辽国之间有盟约,不好意思随意撕毁,面对西夏则就不同了,范纯粹去了环庆,如果我们加大支持范纯粹的力度,先拿弱小的西夏练练手,等占领了西夏,我们就有了牧马场,还有一批熟练的牧马人,此时,坐观契丹人与女真人之间的争斗,而后决定风向,岂不更美。”

赵兴这里说女真人,是因为“女直”是辽人的说法,辽人不在场,他就按宋人称呼称之为“女真”。

蒋之奇回答:“好,我把你的想法写入奏章,汇报给官家,一切由官家定夺……只是,谁去送信呢,我们困在武清,武清官员所说的话能否当真,是否周围已经没有大股的契丹骑兵?”

刚才那名翻阅武清户籍的参谋抬头回答:“大人,我刚才翻阅户籍,发现武清县这几年丁口流失严重,半数人口已莫名消失,为此,武清县频频撤换县令,那位何好古今年年初到任,至今未得丝毫俸禄——武清县停发俸禄已经好久了。契丹人还好点,汉人,即使是官员,家中业务多少口粮。那位武清县要求跟我们走,未尝不是想逃荒,大人,此人可信!”

赵兴一听乐了,笑嘻嘻的反问:“你是说,辽国,连忠诚的官员都找不出几个来了,所以武清县不反抗,只想让我们带他走……也就是说,我们送信人不会受到阻拦!”

第二百九十一章 别说我不卑鄙

被问到话的参谋马上回答:“根据武清知县这里的书信,下官可以确定:契丹人最后的军队,确如大人所料,去进攻我河边营寨,但却遭到了难以想象的猛烈反击。”

“难以想象的猛烈”,赵兴低声重复着这句话,陡然间,他喜上眉梢:“我们留在营中只有几门大炮,聊聊百十人。这些人防守有余,反击不足。若辽人遭到的反击烈度大——这说明什么?说明我的援兵到了!”

蒋之奇环顾左右,低声问:“援兵?我大宋北路哪还有多余援兵?咦,莫非是捧日军、拱圣军渡河了?曹煜那厮……”

赵兴哧的一笑:“捧日、拱圣没有胆量渡河,援兵还是我广南的部队。当初,我动身的时候已经命令平妖、除魔两支军队集结,待命南下,原打算剑指南洋。但陈不群督帅退守广东后,带去了我的新命令,现在,不是平妖军就是除魔军北上了——我手头也唯有这两支军队有高山作战的经验,能够耐住北方的寒冷。

我猜,帅范已经一定带着援兵渡河了,唯有他有胆量发动反击,其他人只会严密防守……依帅范的性格,他打退辽兵后,一定会带领军队尾随我——我相信,不久我们会在武清城见到他。”

赵兴的预言实现的很快,帅范是个急性子,他击退辽人的袭击后,一边把伤兵送向南岸,一边快速派出探马往武清城方向试探,辽国的谈判大臣还没有抵达武清城,帅范已经带着大队人马赶到了武清城。

首先入城的宋军是三百铁甲快骑,他们胯下战马是赵兴在耽罗岛驯化了数年的西班牙战马,体型高大而魁梧,非常适应北方的寒冷气候。这匹战马体型明显高出蒙古马一大截,马上骑士也是选择环庆壮汉,以及辽国身材高大的牧奴。

雄壮的战马,高硕的骑士,加上战马与马上骑士一身冲压而成的铁凯,他们进城的时候,带给辽人是说不出的压抑。武清“详稳”萧秃馁的表情都快哭了——完了完了,俺辽人原本以骑兵称雄,现在步兵胜不过宋军,骑兵居然也落后与南人,这日子,没法过了。

与此同时,蒋之奇脸上的表情,简直精彩绝伦——没错,这是我宋军骑兵,有了他们,辽军围城的时候,至少有人保护我们突围。

同来的宋军也情绪高涨,除了营中操练的人员,大多数士兵都去欢迎铁骑入城,他们陡然间挺直了胸膛,带着居高临下的神态,俯视辽人——没错,太尉大人说的没错。什么是文明,这就是文明!我们不停创造,而辽人只知道重复先父先祖的一切,稍有违反则谩骂其为“反传统”,但实际上这是一种禽兽行为,唯有禽兽才这样一代重复一代。在华夏,我们才是“万物之灵”,高举食物链顶端。

赵兴没去管宋军铁骑入城的事,他把一切抛给下面的军官,自己正忙着搜刮武清城的战马。

别看武清城小,但因为邻近辽国大惕隐何鲁扫古的牧场,储存的战马真不少。赵兴随随便便一搜刮,搜刮到了上万匹战马,这几天他在梦中也笑醒。至于大白天里,他只知冲那群战马傻乐,但等遇见帅范派出的前锋哨骑,见到他们骑得马,赵兴立刻失去了对契丹战马的兴趣,他撇着嘴,不屑地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原来这群契丹名马与我自己的马站在一起,简直像驴子,好笑,我还为这群战马乐了好几天。”

赵兴所说的,也是现代奥运会教练所作出的叹息。

想当初,在奥运会上,中国的马术教练让选手骑上自以为雄峻的伊犁马,等到了比赛场却发现自己骑得是一种名字可以叫做“驴”的动物。因为数千年的阉割习惯,使得蒙古马严重退化,个子矮小的已经跟驴差不多。

也因为这种发现,后来中国的马术选手都换上了外国赛马,他们嫌骑驴比赛丢人……

帅范没有感觉到战马的差异,他带着增援军队一路急赶,忧心忡忡。现在见到赵兴,便狂喜的大喊:“大人,我们成功了,我们竟然用三千人撼动了辽国南方,我们竟然成功了?!”

赵兴左右看了看,见四处没有外人,他压低了嗓门反问一句:“别嚷嚷,占了便宜莫卖乖,瞧,这群战马能卖多少钱,够抵偿我们的炮弹钱吗?……嗯,我们还能干点什么?”

帅范的表情渐渐冷却,他压低了嗓门,黯然的说:“我们只能做到这些——我们已经竭尽了全力,而辽国却没有用上全力。我听说辽国甚至连动员令都没有发布,而我们,……而我们这一战,几乎用上了广南半数的军队。我刚带来了除魔军,可惜这些军队不适应严寒,非战斗减员极其严重。”

帅范说这番话的时候,后续的“除魔军”正穿着火红的服装,排着队列鱼贯入城。沿途,夹道不欢迎的辽国汉人眼神冰冷地望着这支相貌奇特,沉默的队伍入城。

除魔军是广南自己的军队,赵兴在装备这支军队的时候不遗余力。从外表看,这支军队除了按照超时代要求配备武器,服装铠甲也按照这时代最高的标准配备。他们简直无愧于“魔”这个称号:一身类似现代夹克衫的军服,铁盔上插着火红的盔缨,盔缨蓬松而高耸。脸上还配备一副面甲。

这副面甲,让现在人看是“西化”,但宋人看来是完全鲜卑化。昔日东晋时代,鲜卑美男子兰陵王就喜欢带着样一副铁质面具,将他那具有鲜卑风格的俊美藏在狰狞的铁脸背后,而当时的兰陵王觉得这“很匈奴”,每次上阵,就喜欢透过面具上空洞的眼孔凝视敌人,让人感觉到一丝地狱的气息。

当然,若是一位西方人在这里,看了这副面具也只会惊呼“塞尔柱”,决不会认为这是自己“西化”的创造物。

蒋之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