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退役宫女 >

第139章

退役宫女-第139章

小说: 退役宫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生,果真是你!你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那一刻,长生以前在家里的一些不快和隔阂全部烟消云散,自己已经穿越到了这个异世,他们是自己的亲人呢。

她也急急地问:“大哥,你这么急赶来,可是家里出了什么事?”

周安生摇摇头说:“你放心,家里一切都好,是娘等不到你回来,担心你出什么事,实在放心不下,就派我来看看,你没事就好!没事就好!我就放心了!”

然后开始絮絮叨叨地说自己是如何找到这里的,长生顿时明白了,明澈从晋阳被抓后打入天牢,晋阳人肯定知道谢家出事的消息,风声也传到了自己家中,父母还以为自己在谢家留不住肯定会回家,好几个月了却等不到自己。

自己一来怕连累家里人,二来还是对那个家感情不够深,回家后那几个月的生活也让她心生畏惧,所以没有去信说明情况,害得娘亲着急之下让大哥来找自己,他一路辗转奔波至此,怕是很不容易吧,一时间心里感动极了,有人牵挂自己真好!

因为是在谢家门口,长生怕引起老夫人猜疑不好多说,只说自己没事,一点苦也没吃,让大哥放心,就让他暂先等待,自己去回过老夫人。

老夫人听说是长生家里人来探,当下让长生请兄长进来,由老夏安排饭食和住处,许诺让他在宅子里吃住。

长生一一问过家里人,得知一切安好,也放下心来,心里却不由自主地对当初一心想逃离的家多了几分眷恋,暗自寻思若有机会就回去探望娘亲和家人,却不知还能否再见那个陌生却很疼爱自己的外婆一面。

周安生见谢家虽出了事,却仍有在他眼里很阔气的宅子住,仍是使奴唤婢的,顿顿都有肉吃,又见谢家主子很看重长生,倒是真放下心来。

高屋良田奴婢众多,每顿饭都有肉吃,已是庄户人听到的最好的生活了,看来妹妹离家这些时日,虽然谢家中途出了事,却没有吃苦。

可他这次却是奉了娘亲的命带长生回家的,无奈苦劝数日,长生舍不得锦姝,坚决不肯走。为了说服大哥,她把锦姝带到大哥面前,让大哥对丧母又离父的锦姝心生怜惜,自然不好硬逼她回家了。

为了让大哥放心,长生骗他说裴家又重新取得了新皇上的倚重,正在向皇上求情,皇上的态度已有松动,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会放谢家三兄弟出来,说不定谢家还会恢复以往的富贵荣华,她留下绝不会受连累的。

周安生相信了她的话,又见实在说服不了长生,思前想后只得同意她留下。长生这才松了一口气,又承诺以后隔些时日捎回家书让父母放心,周安生一再叮咛她若稍有风吹草动就赶紧辞职回家,可别无辜受牵连,长生为了让他放心就一一应了。

住了三四天,周安生已经对长生现在的生活完全放下心来,担心家里牵挂就告辞准备回家。

临走前,他却给了长生一百两银票,说是临行前舅舅王春发给的,说是长生寄存在他那里的,生怕她万一离开谢府没有银钱傍身,就给她带过来了。

长生极为感动,家里不但不怪她藏私,还处处为她着想,以往对父兄的一点隔阂彻底烟消云散了。本来她还抽空给家里人做了不少小物件,想等有机会时捎回去,可是谢家被抄后,所有东西忽然间都不是自己的了,想给爹娘捎点什么以示孝心,却发现手里空空如也,只好给大哥一些碎银子让他路过长安时给家里人卖些东西全当心意。

周安生却坚决不肯要,一再说她一个女子在外孤身一人不容易,手里有银子心里才踏实,长生只得收回去。

幸好老夫人感念长生在谢府大祸临头之时,为了照顾锦姝不惜一同下狱,在狱中又想方设法救了嫡亲的孙女锦娘一命,现在又不惜违抗父母的命令也要留下教谢家的子孙读书,对长生渐生了敬佩和看重之心,为了让长生安心留下,就把女儿谢明珠偷偷送来的一些补品和药材送给长生让捎回家去。

长生虽然明知老夫人内心根本不在乎锦姝怎么样,不过是因为现在没有教书先生敢上谢家门,才一心想留住自己教锦文和锦书读书,所以如此厚待自己,但还是对她生了感激之心,起码父母见这些东西,就可知道自己在谢家确实生活得不错,自然就会放下心来。(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50章 各自飘零

满屋蹦蹦跳跳地走了进来,手里举着一封信,说是长生的家信,长生心里一喜,赶紧接过来,示意满屋带锦姝出去玩,然后关上门开始看信。

大哥周安生走时,长生托他暗中打听莫姨娘和锦姝院里几名丫头的下落,也不知结果如何,所以她才如此着急。至于其他人,比如明净的通房丫头豆黄,与她没有多大的关系,她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管。

谢家目前这种情况,生死前途未卜,主子们尚不能自保,哪有什么精力去管曾经的家奴们?老夫人都能够狠心不去过问自幼服侍她几十年的瑞姑,对别人当然更不会上心了。

长生现在虽然依附别人生活,没有能力去过问这些,更无从去打听,可她就是放心不下,如果大哥不来,她就是担心也没有办法,因为老夫人不管,她自己不好出面,又没有可以信赖的人,现在略有办法,她为了让自己心安当然要知道她们的下落。

抄家后她们被押解到刑部大牢,雇下的仆妇们家丁绣娘厨子等皆被遣散,签了卖身契的家奴就没那么幸运,他们不分男女老幼百余口人皆被官卖。至于下场,就要看各人的命运,有一技之长的下场都不会差,老迈病弱的卖不出去,官府不会花钱白养,一般都是撵走,若无人亲友收留就会沦为乞丐,等待旧主情况好转再投奔,谢家这种情况,就是有人知道也不会来投的,没的赔上了性命。

下场最让人担心就是年轻丫头们,如果继续有人买去为奴为妾或者被贫家买去为妻还好些,就怕被卖入青楼毁了终身,这也是长生最担心的。

紫葫虽有兄嫂,但她父母早亡,兄嫂心狠贪婪哪里肯出钱买她,大概只会避之不及。她虽姿色普通不至于被卖入青楼,但因被明清所害已非完壁,人家无论是买妻还是买妾还是买丫头都不会要,买她的要么是最下等的烂窑子,要么年纪大家里极穷或身有残疾实在讨不到老婆的男人,无论哪个,都不是长生愿意看到的。

维妮姐妹和可乐可喜年轻貌美又聪明伶俐,长生一心希望她们能够被别家买去做丫头,千万不要落到什么不堪的地方。

大哥不付她所托,果然问得清清楚楚,长生看完信,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却皱起了眉头。

这些人是在她们被押解上京的第二天发卖的。太姨娘和豆黄居然是最早卖出去的,两个被人一起买走后下落不明。长生百思不得其解,太姨娘年长体弱,豆黄虽美貌却已非完壁,居然还有人买她们?太子党人在朝中现在是祸患,曾经的亲戚朋友现在避谢家尚不及,谁人敢不避嫌买谢府旧奴?且不说别人,谢明珠为了避嫌都不敢出面买下照顾她长大的瑞姑,何况别人?长生只能盼她们还过得去,等明净出狱后寻回她们。

紫葫的下场出乎长生意外的好,她被京城外一个家贫的农户买走为妾。周安生特意前去打听了,这个农夫年纪不过二十出头,年轻健康,品性端正,妻室病故留下一子一女,他担心另娶妻会虐待一双儿女,也掏不起娶妻的花费,就想买一妾室却一直不能如愿,而紫葫因为相貌普通又非完壁,那天所有的丫头都卖完了只剩下她,官府的人急着脱手,所以价格压得很低,刚好那农夫进城卖菜,见紫葫年轻体健相貌端正,关键是价钱很低他能买得起,倒也不计较是否完壁,就买回去为妾。听说那农夫心肠不错,见紫葫善良能吃苦,又很疼爱他年幼的儿女,倒是真心真意待她好,紫葫现在已经怀孕了,虽是为妾,但那农夫又不娶妻,除了名份和妻子没有什么两样,这一家除了穷些,倒真的没有什么不好。长生松了一口气,真心地替紫葫高兴,她的下场确是出乎意料的好,暗想等以后有机会定要去看望她,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她。

让她想不通的是,维妮姐妹和可乐可喜是被一个人同时买走的,听说他来了之后既不看也不挑,就直接点名要这四丫头,付了银子很快带上马车就走了,这个人到底是谁无从得知,周安生花了银子也问不出来。让长生既揪心又放心,放心的是说明对方是有身份的人,说不定还是谢家故旧,为了避谢家的嫌疑不愿意让人知道,最起码绝不会是青楼,青楼添了新鲜人一般都要大肆宣扬招揽生意。揪心的是她们到底会流落何处?现在处境如何?只能祈盼那样伶俐善良的人,一定会有好去处的。

无论如何,好歹知道了她们的大概处境,总比以前老搁在心里好受得多。为了不让老夫人怀疑,也为了让父母放心,她烧毁了这封信,又提笔写了一封家信让满屋交给老夏捎去驿站寄回家,只希望她们这些四散飘零的人,还有团聚的一天。

日子就这么平静地过下去,转眼已到腊月,春节将近了,长生离开老家已经快一年了。她十分清楚老夫人暂时对自己和锦姝还比较厚待的原因,除了锦姝离不开自己之外,也因为目前谢家福祸未定没有教书先生敢上门,只能由自己应付着教锦文和锦书读书,多少有点利用价值。

对锦姝厚待是因为尚不明确抄家之祸的根源是什么。山庄的日子虽然看似与世隔绝,但朝中的消息还是源源不断地经谢明珠传过来,因为再无其他人,老夫人眼力不好,林心慧又太忙,大多数书信都是长生念给老夫人听,回信也由她执笔,所以她对朝中的消息倒也知道的清清楚楚,再结合掌握的那点历史知识,她越来越怀疑祸由明澈而起,虽然明澈到底做了什么事激怒秦王暂时不能得知。

据她所知道的那点历史知道,李世民并不是个小肚鸡肠爱记仇的人。玄武门事变后,真正下场很惨的只有太子和齐王的亲属和心腹,其他人都是或贬或免职,大多数太子党人都放过了,并没有秋后算账,当然,其中也有稳定朝堂的原因,新皇登基,人心惶惶并不是什么好事。

成紫玉的父亲是深得李建成信任的幕僚,成家也只是流放而已,并没有满门抄斩。历史上有名的魏征也曾是李建成最器重的人,在玄武门事变前曾多次力劝李建成早点下手干掉李世民,李世民若真是睚眦必报,早把魏征满门抄斩了,那里还会重用。可是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爱惜他的才华,不但不记前仇还委以重任,成为一代名臣,君臣共同成就了有名的贞观之治。

所以明清虽然为李建成办了一些事,但他在太子党中也不过是一名屑小之辈而已,根本就不被新皇上当回事,象他这样的大多数只是被免职或贬到边远地区为官,有的甚至被斥责一次就放过了,被抄家下狱的只有谢家。

从谢明珠传来的各种朝堂消息,如果仅是因为明清的原因,谢家根本不至于被抄家。谢无涯当初可是大力支持秦王的,以前谢家的大多数家产几乎都变卖送给秦王做军资了,后来谢无涯为了替秦王保住武功郡这块战略要地,不惜放弃封候只做了小小的武功郡伯,临终时又遗言谢家无论如何要忠于秦王。

虽然老夫人与明清在裴家的影响下,也为了谢家的前程审时度势,到后来却违背丈夫的遗言背叛秦王,无比坚定地站在太子一边,谁知世事难料,最终天下尽归秦王,太子党作鸟兽散。虽然如此,可是不看僧面看佛面,就是念在这个旧情上,李世民也应该放过谢家。

老夫人虽然对明澈有所怀疑,却也知道明澈是坚定的秦王党,所以还是以为谢家遭祸根在自己和明清,还想着新皇刚登基暂时顾不上,等朝政理顺了很可能看在明澈的面子放谢家一马,虽不至于官复原职,但起码可以保住一家大小平安。所以暂时锦姝在这个山庄的日子还不会差,从老夫人有什么好吃的总忘不了这个不亲的孙女就可看出来。

别人不清楚,长生审时度势,越发坚定自己的怀疑是正确的,也越来越担心,总觉得目前还不错的生活随时都会失去。

老夫人本就与明澈隔阂颇深,也因为不喜欢林心怡也不喜欢小锦姝,如果她得知谢府被抄的真正原因,又得知明澈已被新皇上厌弃,肯定不会再善待锦姝,到那时该何去何从?明澈和明净能出狱还好,无论如何总有他们护着锦姝,如果他们一直不能出狱,自己和锦姝在老夫人手下如何讨生活?

如果自己能留下还好说,就是受些委屈总能护着锦姝,老夫人看在她尽心教锦文和锦书读书的份上,也许会对锦姝留些情面,就怕老夫人气极辞退自己,把锦姝一个人留下。

到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