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扶鬓长安步-第3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蒲一顿。便也点头:“你说得没错。这个人作恶多端,要是就那么轻易的死了,反而是叫他占便宜了!这种人,就应该受尽苦楚之后再去死!”
“所以,这件事就可以这么圆满的解决了!”慕皎皎拍拍手。
崔蒲长出口气。“的确圆满的解决了。”
这边他们夫妻俩用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将事情给商议完毕,外头的李管家却是被硬生生晾了三四天,晾得他都快把驿馆的房间都刨出一个洞来,慕皎皎才终于又将他给请了过去。
“这些日子我翻阅了一些资料,心里对李七郎君的症状有了大概的了解。他吐血不止,应该是胃或者肺受到了损伤。只是我没有亲眼见到他的样子。只能这样大概猜测。我这里有一丸药,是用莲衣、鹿衔草、墨旱莲、盘龙参、茜草根、秋葡萄、三七草等药草研制而成,于止血上有奇效。我再开一副养胃润肺的药,你拿去给他煎了吃,他的病情应该就能有所缓解了。”
“只是缓解吗?”李管家想要的显然不是这个结局。
崔蒲立马沉下脸:“缓解不够。你还想要什么?你拿着这张医案去给别的大夫看看,他们谁要是能开出完全对症的方子来,我崔蒲第一个服他!以后,我夫人也就不用出去给人看病了!”
你们自己生怕把李七郎君送过来,我们把他怎么样了。就想出这样不伦不类的法子来。现在,我们能给出一个解决办法就不错了,你还不满意!有本事你们自己上啊!
李管家顿时吓得连连点头:“崔刺史您说的是,是某太强求了,某多谢崔夫人赠药,某这就命人将药送回去给七郎君服用!”
他忙不迭把药丸还有药方收下,便命人抬上一只巨大的箱子来。“这是中书令给崔夫人的诊费,还请您笑纳。”
“五贯钱。”慕皎皎道。
李管家不明所以,崔蒲解释道:“她的诊费是五贯钱。少了不行,多了我们也不要。”
李管家嘴角抽抽。“崔夫人您这是在打某的脸吗?您能给我家七郎君开出药来,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给您一点厚礼也是理所应当的。”
“就五贯钱。”慕皎皎坚持。
崔蒲也道:“你就从箱子里拿出值五贯钱的东西出来吧!其他的你再抬回去好了,我们说了不收就是不收!”
李管家快被这对夫妻给逼疯了。
只是人在屋檐下,现在他又只拿到了一副方子,还不知道管不管用呢,也不敢和他们闹翻,便只得拿出一个相对便宜些的玉佩出来作为医药费,余下的又叫人给抬出去了。
等出了刺史府,他还觉得面上无光,甚至连见人的颜面都没有。
想他中书令府上的二等管家,在长安可是出入王公贵族门庭也不带怯的。从来只有别人哭着喊着给他送礼,而只要是他出去送礼,别人全都欢天喜地的接,接完了还得对他感恩戴德。可是现在倒好,他还是第一次想送礼送不出去!
这件事对他身为中书令府上二等管家的高傲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现在他终于明白,为什么中书令每次说起这对夫妻都咬牙切?。以前他还纳闷,中书令出身宗室,位高权重,又得圣人宠信,怎么会一天到晚和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郎君过不去?现在和这对夫妻接触一番,他才终于明白过来——这对夫妻真有气死人不偿命的手段。谁接触了谁知道!
回到驿馆,他连口茶都来不及吃,就连忙命人快马加鞭将药丸和药方送回长安去。
三日后,这两样东西就摆在了李林甫跟前。
李林甫的夫人一脸担心:“老爷,你说这药真的有用吗?该不会,他们就是故意借这个药的手来将七郎置于死地?”
“你以为他们夫妻都和你一般目光短浅吗?”李林甫冷哼,“她既然能把这些东西拿出来,那就说明这药绝对能治七郎的病。只是效果必定也和她说的一样,不能彻底根除。”
“那咱们派人千里迢迢去求她是为了什么?枉她身为神医,原来也就这点本事!”李夫人怒骂。
“你信不信,你这话要是传进她耳朵里,他马上就能让七郎吐血吐得更厉害?”李林甫冷喝。
李夫人立马不吱声了。
“她真有你们说得那么厉害吗?”她还是不大相信。
每一个没有和慕皎皎深入接触过的人,总是会对外界的传言有所怀疑。但等见识到慕皎皎的手段,或者在她手上吃到了苦头,他们就会知道——外头对慕皎皎的形容完全就是名副其实,一点都不带掺假的!
李林甫冷冷看着她。“要不你试试?”
李夫人一个激灵,赶紧摇头。“那还是算了吧!”
儿子的命现在还捏在别人手上呢,她实在做不出这么胆大妄为的事。“
“既然如此,你还有什么好说的?”李林甫没好气的道,“快照他们的说法,把药煎了给七郎服下吧!”
“咱们不先请几个太医来研究研究这药的成分?”
“太医要是有用,七郎至于现在还在榻上躺着吗?”李林甫气道。
李夫人顿时无言,赶紧捧着药吩咐人去煎了。
小半个时辰后,药丸用温水化开喂进李七郎君嘴里,随后煎好的药汁也送了过来。
经过这几个月的折腾。李七郎君是一看到药碗端到跟前来就吓得不行,这次亦然。
不管李夫人怎么劝,他就是缩在一角抱着头死活不肯喝药。还是几个小厮将他给按住,李夫人亲自动手给他灌了进去。
灌完后,他便又开始抱成一团满地打滚,嘴里大叫:“不行了,我要死了,我真的要死了!”
“夫人您看,七郎君这次果然没有再吐血了!”
“而且,精神似乎好多了。”
……
丫鬟小厮们观察着他的动静,忍不住小声对李夫人道。
李夫人看到了,顿时也激动起来。“快,快去将秦太医请来给七郎君看看!”
再过半个时辰,秦太医便站在了李林甫跟前。
“七郎君吐血的症状明显减轻了,精神也振奋了许多。今天给他服用的那一剂药确有奇效,想必只要继续服用下去,七郎君的病会好转大半!”
“只是好转大半?”李林甫皱眉。
秦太医低头。“下官不敢欺瞒,只是七郎君吐血三个多月,对身体损伤极大,要想修补回来,必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至于能不能彻底好转,下官着实不敢作保证。”
这个人倒是实诚。李林甫点头:“只要七郎的身体能好转,这就是好事。多的本相也就不强求了。”
秦太医连忙点头,又问道:“不知李中书您此次请的是哪位高人?下官很想和他切磋一番。”
李林甫立马脸一沉。
秦太医见状,赶紧就低下头:“下官多嘴了,下官这就走,李中书您接着忙,接着忙……”便赶紧扭身跑走。
等人走远了,李林甫才长长的吐出口气。
“崔蒲,慕皎皎……”
他低声念着这两个名字,面容上也早没了方才面对李夫人和秦太医时的镇定自若。
“这两个人真行,真行!我竟是都不敢再对你们下手了!”
节节高升 第492章 崔刺史是个大忙人
不过说实话,让他彻底放手是不可能的。这个人最多就是把明里的手段改成了暗里的,也不敢再搞什么大动作。但时不时的给崔蒲挖个坑绊他一跤,看到苗条不对顺水推舟黑他一把什么的总是少不了的。
他能做到这个地步,慕皎皎和崔蒲就已经谢天谢地了。终归你不可能让恶狼彻底改吃素不是?
至于那点小动作,就当做是让他向他们彰显一下他这个圣人身边的大红人的存在感好了。而且……用慕皎皎的话说:“他也就只能张狂这几年了。”
马上,太真妃封贵妃,杨国忠就要异军突起了。到时候。这两个人还有的撕的。
如此,一家子便放心大胆的继续汤药的推广工作。
这一天,许先生突然来到崔蒲跟前,毕恭毕敬的向他敬献一份厚厚的卷轴。
崔蒲打开看过,便眉头微挑:“许先生竟有如此宏愿?”
许先生一脸坚定的道:“老夫跟随刺史从扬州到广州,从下面的县镇到扬州城再到广州城,数次主持各地乡试府试,对于江淮各地的教育推广也只能说是满意。可是等来到广州,老夫才发现这里有多荒凉,数十万民众,识字者竟百不足一,这实在是太可怕了!老夫以为。下面各地之所以胡汉冲突频发,本地经济难以崛起,也同民智未开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老夫甘心以身作则,引导广州民智开化!”
说起来,他这些年心里都苦得很。
当初在武家的时候,他就是因为能写一笔锦绣文章才得到武立新之父的赏识。后来武立新去海陵县做知县,武家便将他派了去。为的就是让他帮助武立新拉拢江淮士子,大家一起为寿王造势。江淮多出文士,这些人日后大都在朝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只要这事做成了,以后不仅武立新会成为寿王的左膀右臂,便是他也是立了奇功一件,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可谁知道,武立新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人都还没到扬州呢,就已经和他们对着干了,还把他从船上扔了下来!多亏崔蒲捡到了他,不然他这条老命都要丢在森冷的大运河里了,那满腔建功立业的报复自然也都进了鱼腹。
这些年崔蒲对他也不薄,一直都好吃好用的伺候着,对他也十分恭敬,有什么事都会请他过来一起商议。但越是如此,他心里就越是着急。
毕竟。当初在天长县,吴先生就带着他的好友张先生一起帮崔蒲把甘薯给轰轰烈烈的搞了起来,现在两个人的名声远播新唐王朝,以后都能青史留名了。庄先生身为崔蒲的师爷,一直就是崔蒲最为倚重的人,崔蒲多少事情都是他帮忙出谋划策。这个人地步功劳自不消细说。
可是唯有他,本来就是后来的,结果跟了崔蒲之后,也就帮他写了几份奏折,拟了几张通告,每隔三年主持一下各地的考试,也就没了。崔蒲就不是个爱拉帮结派的人,他自己也不会吟诗作对,所以和江淮士子的关系一般,不过对于这个文学素养一般的前知县知府,江淮地区一干士子对他的评价却是不俗。大家都称赞他极具先贤风骨,便是不能诗会文,至少他这一身傲骨就足以令人仰视了!
瞧瞧,都不用他动手呢。崔蒲就已经用个人魅力征服了他们。
这如何能不让他着急?跟了崔蒲十多年,眼见身边的人都功勋卓著,唯有自己表现平平,他都快急疯了!所以来了广州这三年,他一直在小心观察,终于发现了广州本地教育缺失严重的问题,便想出了这个主意。
如果能把这件事做好,崔蒲不仅又能建立大功一件。他至少也打响了名头,以后见到庄先生和吴先生也不至于畏首畏尾、都不敢大声说话了!
所以,他这一份卷轴将之前的调查、自己的分析、以及之后的计划都写得一清二楚,所有步骤也安排得恰到好处。根本就不用崔蒲再多考虑,只需要直接照着他说的去做就行了。
崔蒲其实也对岭南地区的现状十分着急。
虽然说现在广州在他的大力治理之下,整体环境好多了。可是,广州城内胡人多,岭南本土又少与外界来往,大禹岭开凿出来后大都只做官用,百姓们依然在土地里刨食,极少有人会想得长远。这里天气又一向炎热。导致民风彪悍,打架斗殴之事日日都有发生,还有不少人好吃懒做,为了过好日子直接就去做了海盗。鉴真大和尚从扬州过来时。就曾和他说过,一路过来,他们看到沿途海盗猖獗,也就广州这边的港口要好些。
再加上越来越多在此定居的胡人……这个地方真是要多乱有多乱。一力打击犯罪团伙没用。为今之计还是要开启民智,手把手的教给大家其他的赚钱方法,让他们都光明正大的赚钱过日子,不能靠坑蒙拐骗打砸抢烧发家致富。
现在许先生这个主意正好对了他的心思。
他仔细把卷轴上的内容看了一遍,便拍案道:“这个法子不错,许先生用心了!”
“刺史您的意思是这个法子可用?”许先生自进门起心中就惴惴难安。好容易听到崔蒲这句话,他顿时便激动起来。
崔蒲颔首。“当然可用。而且如果用好了,绝对是有大好处的!你赶紧再将这个誊抄几份,我拿去和知府以及裴经略使说说。”
许先生大喜,赶紧便道:“誊抄本老夫这里就有,马上给刺史您送来!”
便告辞,赶紧回去取誊抄本了。
崔蒲拿到东西,便请了现在的广州知府和裴经略使过来商议。知府来了两年,早对崔蒲的作风了解得一清二楚,心中对崔蒲的惧怕更多于钦佩。所以现在崔蒲提出来的建议,他根本就没胆去反驳。裴经略使就更简单了。现在在整个岭南官场上流传着一句话,那就是——裴经略使和崔刺史好得穿一条裤子!那么只要是崔蒲要做的事情,他必然举双手赞同。崔蒲要灭的人,他也会帮忙踹上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