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唐宫妃策 >

第175章

唐宫妃策-第175章

小说: 唐宫妃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皮,应该无甚大碍。

“怡儿,方才你既然说你并没有错,那么他打你的时候,你为何不还手?”

李怡微微屈身,学着大人的样子作了个揖,“回太后娘娘,怡以为,虽然怡并不认为自己有错,但他动手打了怡,怡此时若是还手,他又正在气头上,势必会导致大打出手,影响今日的家宴。怡不想把事情闹大。”

他的语气依然很平静,很疏离,但郭太后却从他的话里听出一丝不寻常的东西来。这个孩子,仅仅十二三岁,就能做到这个地步,恐怕不简单。

郭太后沉默了片刻,故意问出了一个有些尴尬的问题:“怡儿,哀家也有许多年不曾见到过你,这几年,你和你的母亲过得可还好?”

当然是不好,郭太后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这个答案,在座的很多人估计心里也十分清楚,但她就是想听这个孩子会怎么说,

看他到底会说出什么样的话来。

只见李怡保持着方才作揖的姿态,不紧不慢地开口道:“还算好,只是有时候,送来的食物菜蔬不新鲜,有时候送来的布料有些污渍,而且比较陈旧。怡觉得底下人有些欺上瞒下,希望太后娘娘哪天有空的时候,能稍加惩戒。”

明白人都听得出来,他是在抱怨他们母子的日子过得不好,吃的食物是不新鲜的,穿的衣裳的陈旧有污渍的旧布料。可这话,偏偏又寻不出他的破绽来。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可有些不一般。

第二百五十四章 太后的算盘

郭太后微微点了点头,并没有接他的话。这时候大殿里的音乐声响起,一对舞姬挥舞着水袖从门口一直舞进大殿来。

原来是为了七夕家宴的气氛更好,事先安排好了一些歌舞表演。郭太后脸上露出平素的慈和笑容,也没有再问话,眼睛却看向了大殿中央,好像已经开始欣赏表演了。但是她并没有叫李怡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于是李怡就这样站在大殿里。

若换做是旁人,这样突兀地站着实在是有几分尴尬,但是李怡好像根本就毫无察觉一般,木头似的戳在那儿,引得众人不免私底下偷偷掩口而笑,纷纷议论这像是一个“痴儿”。

这时音乐一转,舞姬们纷纷往边上闪去,只见又两个胡姬跳着胡旋舞进来,手里拖着一幅不知道是什么的巨大卷轴。等转到了大殿中央,忽然把那卷轴一抖,这时众人才看见,那卷轴上是一巨幅的山水画。

其中一个胡姬忽然从手里扬出一把什么东西,如轻烟一般散在画卷上,这时众人便看见画卷上出现了一副巨大的瀑布。同时另一个胡姬拿起一支很短的竹笛,竟然吹出了瀑布的水声和风吹过树林的沙沙声,十分奇妙。

原来是一出戏法表演。那瀑布水声潺潺,似从数十丈的山涧里倾泻而下,美不胜收。

众人都叹为观止,连郭太后也连连点头叫好。

这时郭太后才看向了李怡,问道:“怡儿,可识字么?”

李怡点点头:“认得。”

他没有谦虚地说些漂亮话,也没有夸口,仅仅只是简单地回答了她提的问题。

郭太后又问道:“那你会作诗么?”

李怡又点点头:“也会一点。”

郭太后看了一眼身后的茴香,“那好,今日就这瀑布,你便当场作一首诗来给哀家看吧,算是哀家考考你的学问。”

李怡保持了沉默。于是茴香不知从什么地方就取出了一套笔墨纸砚,摆在了案上,又有一个小宫女挽起袖子来替他磨墨。

李怡也没有推辞,歪着头想了想,便提起毛笔。郭太后一直注视着他拿笔的姿势,竟十分标准,一看就是经常练习的样子,她在心里不由得暗暗点头。李怡写字并不快,但是姿态很稳,似乎基础不弱。

约莫一炷香的时间,李怡写好,磨墨的小宫女替他拿到太后面前。

郭念云有些微微的诧异,这孩子的一手行书,是很漂亮的,哪怕是当年宁儿在世的时候,这个年纪也未必能写得这么好。

那纸上写的是一首七言绝句: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郭太后看着手里墨迹未干的纸,受到的震撼不是一点半点。这诗分明笔力遒劲、意境深远,而且其中蕴含了极大的志向,坦言自己非池中之物,非寻常人能欣赏!

郑乔乔这十几年来,不曾离开佛堂半步,她没有别的事情可做,把一生的精力都用来教导她的儿子了。这个孩子,果然被教导得不错。

虽然他看着郭太后的眼神里能让她明显地感觉到他不喜欢她,甚至是憎恶她,但她依然欣赏这个孩子。

郭太后向身后的茴香看了一眼,道:“赏。”

于是茴香向身后示意,只见五六个宫女,手里分别捧着笔墨纸砚、珠宝金玉、各色布料、古董玩器、诗书文册等物,在李怡面前站了一排。

李怡仍是神色淡淡,这时只听郭太后道:“你今日表现很好,诗也很好,很替你母亲争气,哀家要赏你。”她指一指李怡面前,又道:“不过,这些东西不全是给你的,你可以从中挑选两样带回太极宫。”

他若是想在这含元殿里得到众人的赞誉,显示自己的高风亮节,大约应该会选笔墨纸砚和诗文书册。若是不想太出挑,或许该选珠宝金玉等俗物。郭太后淡淡地笑着,目光却始终都落在他身上,把他的每一丝神情都尽收眼底。

李怡把面前的几分东西都认真地看了一遍,最后目光在那一堆各色布料上停留了很久,然后向郭太后跪下,磕了一个头:“怡只想要那堆布料。如果太后娘娘觉得可以给怡两份赏赐的话,怡希望能得两份布料。”

郭太后的手指在袖底轻颤了一下。她没有问为什么,因为她知道,这个孩子的回答不会很好听。

他的语气太过于平静,但她已经看出来,这个孩子根本不想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聪敏或者是愚钝,他仅仅只是在怨她这个做嫡母的苛待了他们母子,叫他们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穿不出来,他需要布料回去做衣裳,还有给他母亲做衣裳。

他低着头,但郭太后已经清楚地知道,这个孩子是恨她的。郑乔乔在倾尽毕生的精力教导他的同时,也把一份怨恨深深地种进了这个孩子的骨子里。

“你喜欢,就拿去吧。另外……”郭太后想了一想,“叫杜秋把素罗和软烟罗各拿十匹给郑乔乔送去罢。”

其实她并不像相信郑乔乔当真过得那么惨。杜秋同她可是旧相识,宫里的老人都知道。有那么得脸的一个堂堂杜典衣在尚服局,至少尚服局的人送衣裳和布料,哪里敢从她们母子身上打主意?

李怡的神色也并没有太多的变化,只是按着礼节谢过太后,见太后好像没有别的话要说了,正要告退,郭太后忽然又叫住了他:“怡儿,等等。”

他正准备往后缩的一条腿于是僵住,默然立在那里等着下文。只听郭太后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几个大宫女,忽然道:“玉竹,从今天起,你就去跟着怡儿吧。”

玉竹虽然有些意外,但也没有多说话,从她身后走了出来,对着她拜了一拜:“奴婢听候太后娘娘差遣。”又向着李怡行了个宫礼,“奴婢玉竹,见过四皇子。”

众人都知道玉竹是郭太后身边的四大宫人之一,跟了郭太后二十多年,平素在六尚局也是有些威信的。她这么做,到底是叫玉竹去看着那郑氏母子,还是因为方才这孩子说底下人克扣他们的东西了,所以才派玉竹过去的?

李怡咬了咬嘴唇,“谢太后娘娘。”

郭太后点点头,抬手示意他回座位。玉竹向着郭太后再次行了个礼,也跟了过去。

她身边这四大宫人,茴香她是舍不得的,重楼略愚钝了些,不如她们变通。绿萝和玉竹两个,思来想去,还是玉竹更合适一点,她是当初李淳亲自训练的人,兼有绿萝的稳重和茴香的机灵。

李怡这个孩子,一来身边的确需要这么个人帮着,二来,也可以再观察观察他的秉性。

七夕的家宴,虽说只是家宴,但请的人不少,话传出去也极快。很快满朝文武都已经知道在那一天郭太后让一直幽居在深宫里不得宠的四皇子露了脸,而且看起来太后好似还对他颇为赏识,赏下了不少的东西,连自己身边的大宫女都赏给了他,这可是连陛下当初都不曾有过的待遇。

陛下膝下虽然已有子嗣,但年纪都还小,连说话走路都还没学明白的小奶娃娃,至少在现在看来,竞争力根本没法和快要成人的四皇子相比。

于是众人纷纷猜测,难道郭太后有意要开始培养四皇子么?有人于是赶紧上书,请求册立四皇子为亲王。一时间朝中的风向大变,无数人都在盯着郭太后和陛下的一举一动。

然而,一连大半个月过去了,除了七夕那日赏过之后,郭太后似乎已经浑然忘掉了这件事,那些请求册封四皇子的折子也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于是众人的心又渐渐安定下来,开始猜测或许郭太后只是觉得这些年来有些亏待了四皇子,所以才一时发了慈悲罢了。毕竟陛下还年轻,就算太子还只是个奶娃娃,那又怎样?等着陛下慢慢年纪大了,乳娃娃也就长大了。

她不提,她是故意不提的。李恒病重的事,为了朝局的稳定,至今还没有向外头公布,知道的也不过就是那么寥寥数人。她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最坏的打算,选定一个合适的继承人,以防万一。

但李怡并不是那个最合适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即使他一切都足够优秀,能够为大唐谋福祉,但他也一直都是被排除在外的,除非万不得已。

毕竟,他并不真的是李淳的血脉,而且他的母亲是郑乔乔,那个恨她恨到了骨子里的郑乔乔。

只是,目前她真的找不出一个更好的继承人。她惟有寄希望于梁御医,希望他能带来一次奇迹,只要恒儿没事,这些也就根本不是困扰她的问题了。

她现在还不能表现出来对李怡有太大的兴趣,她明白,人的野心是不能轻易勾起的,一旦勾起了,就很难灭掉。无论是对郑乔乔也好,对李怡也好,还有那些企图投机倒把的大臣,在李恒真正驾崩之前,她都不能让他们有旁的想法。

她不能再重蹈一次当年李恽的覆辙。

第二百五十五章 内忧外患又起

陛下的身体暂时还看不出太大的端倪来,只是近身伺候的人知道他会时常吐血、发热,而这也成了郭太后的一块心病。

从得知陛下的病情以后,郭太后就暗中命郭家众人四处搜罗珍稀的医学古籍往尚药局送,试图从中找出一点治疗的线索。而尘积多年的长阁,因为其中颇有一些孤本,她也命亲信去整理,然后将其中的医书送去给梁御医看。

就在郭太后发现陛下的发病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的时候,尚药局有了新的进展。

在长阁找出来的一本孤本里头,找到了一个失传已久的方子,或许可以治愈陛下的病。但年代久远,关于病症多少有些语焉不详,梁御医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而且,那方子里头有一味珍贵药材,生长在昆仑上之上,十分难得,世间难觅其踪。

梁御医将这件事汇报给了郭太后,郭太后道:“恒儿是哀家唯一的子嗣,也是大唐的帝王,若恒儿这个时候有事,恐怕朝局又会动荡不安。所以只要有那么一点点的希望,哀家都得去尝试。哀家这就命人去寻药,你看这药需要多长时间能配得?”

梁御医苦笑一声,“若真是这样简单,老夫就不必来向太后娘娘说,早已派了药童出去寻药了。这药不但难得,更是难于保存,采下来必须在两个时辰之内配药,不然将药效大减,无甚用处了。”

郭太后沉吟了片刻,问道:“那么尚药局……可还有信得过的人能办这件事?”

这个方子本身就已经失传已久,书上写得也不是很明确,连梁御医自己都没有十成的把握能把药成功地制出来。即使制出来了,也未必就能确保治好陛下的病。作为尚药局最好的御医,他并不认为还有谁能胜任此事。

梁御医并没有回答,他沉默了片刻,像在做一个极大的决定,然后向郭太后深深鞠了个躬,道:“老夫活到这把年纪了,该看的,该享受的,都已经经历过了。老夫亲自请缨,愿前往太行山替陛下配药!”

郭太后吃了一惊,他这把年纪,莫说是跋山涉水去寻药配药,就算是出一趟远门恐怕都未必出得了。虽然陛下龙体要紧,可……

“你还是起来罢,陛下的病一向都是你看的,你在哀家身边,哀家还能放下几分心。你若出什么事,叫哀家怎么办?”她亲自伸手扶起梁御医,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帮了她和淳太多。

梁御医摇了摇头,似乎还有什么事情想说,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只是道:“老夫这衰朽之身,留着也无用。若是舍老夫一人,能为大唐的江山社稷做一点贡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