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逍遥灵帝传说 >

第363章

逍遥灵帝传说-第363章

小说: 逍遥灵帝传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过来,放进空间戒指,再凝望着绯衣女郎,微笑道:“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炼化任务物品。”

绯衣女郎淡然一笑:“谢谢。”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七百四十二章 清和郡夫人

高峰微微一笑,搂着绯衣女郎的纤腰,将身一纵,跳进梦魇空间……

不久,高峰带着绯衣女郎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绯衣女郎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也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

高峰将她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女,是五代的清和郡夫人。

在五代“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世局中,能历任几朝而官运亨通的人物是冯道,因而得了一个“不倒翁”的雅号。

冯道颇有一套做官的经验。冯道是宰相,算京官;至于地方封疆大吏中,能够与冯道媲美的,就是镇守洛阳的张全义。

洛阳是河南省的名城,河南在古代称中州,华夏有句成语叫“八方风雨会中州”,这一带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上的重大战役,许多都在这里进行,如周武王灭商纣王的牧野之战,刘秀打败王莽的昆阳之战,曹操打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北宋寇准、杨家将与辽军的擅州之战、李纲抗金的东京保卫战,岳飞印郾城大捷,八大锤大闹朱仙镇,乃至于明未李自成与明军的襄城大战等。

五代战乱频繁,河南洛阳当然不能幸免。

张全义能在不断的更替中,始终镇守洛阳达四十年,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后梁朱温时,他为河南尹,后累官至太师尚书令;后唐李存勖以洛阳为都城,张全义的官照做不误;到唐明宗李嗣源时,更封他为齐王。

张全义在动荡的社会中,镇守洛阳四十年,安如磐石。

他的女婿李肃,虽然载浮载沉,居然也能履险如夷,历任几朝。

张全义是个奇迹,是个谜;李肃也算奇迹,而这个奇迹的得来,全靠他的夫人,张全义的小女儿清和郡夫人。

青年才俊的李肃,是在张全义贵盛的时候,成为他女婿的。

他首先是把自己大老婆贤懿夫人的女儿嫁给他,但不久就去世了。张全义喜欢李肃的英俊仪表及锦绣才情,又把姬妾所生的女儿嫁给他为妻。

这个女孩子,有百花仙子的美称。此外,由于李嗣源当时以汴梁为都城,洛阳为西京,张全义稳操实权,朝廷对他颇为倚重,于是恩泽普施,就连这位有百花仙子美称的小女子,也被封为清和郡夫人,李肃封为左骁骑上将军。

清和郡夫人的相夫之道,既贤又奇。

李肃蓄有姬妾数十人,清和郡夫人领袖群雌,管束调教,十分严格。只要哪一个姬妾稍有忤逆了丈夫的意思,清和郡夫人就会把她召来鞭笞一顿。

此外,她还蓄养了一批童贞女子,加以多方培育,包括音乐方面的教育,然后安排适当的时机一个个依次献给丈夫,从来不拈酸吃醋。

她用这种办法取悦丈夫,别出心裁。

在别的方面,对丈夫的服侍也从无怠慢之处。丈夫凌晨入朝,她每天都亲自为丈夫张罗打点,殷勤送出门外;估计丈夫下朝将归,就一定盛装恭候在堂前。

丈夫回来时,如果看到丈夫十分困倦,就立即退归别院;倘若丈夫喜形于色,就叫备酒置乐,与丈夫细斟慢饮,促膝谈心。有时是无限的关怀,有时是诚挚的劝诫,李肃对她是又爱又怕。

看来她只是善尽为妇之道的本份而已,事实上连李肃的房事她也操持在自己的手中。

李肃是在李嗣源手下做官的,但整个后唐的历史,前后也就维持了十四年。

李嗣源死后不久,政权落在他的女婿石敬瑭手中。

当初唐废帝与石敬瑭公开破裂,唐废帝派张敬达率兵数万,围攻石敬瑭的驻地晋阳城。

石敬瑭在谋士桑维翰的怂恿下,向契丹求救,条件是认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亲,得胜后献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幽云十六州给契丹。

契丹主耶律德光自将五万骑兵,号称三十万,到晋阳城下击败张敬达军。

石敬瑭夺得天下,建立后晋,后唐大臣李肃又成了后晋大臣。

梁、唐两朝的几个皇帝,靠武力劫夺帝位,这是军阀本色,倒也不算创例。可是,石敬瑭拜契丹主为父亲,并且出卖广大土地,另加岁贡帛三十万匹,换取一个儿皇帝的称号。

在五代皇帝中,他是罪大恶极的可耻人物。

当石敬瑭要向契丹主提出条件时,就连他手下的得力大将刘知远,都不同意。

刘知远说,称臣也就可以,当儿子似乎太过分;多送些金帛,契丹兵自然会来,不必许给土地,怕将来大为祸害,追悔莫及。

石敬瑭也知道他这样做大失民心,当时他的部属大致有三种心态:第一类是“朝野咸以为耻”,如云州节度使吴峦愤怒的说:“吾属礼义之俗,安可臣于夷独乎!”

第二类想乘机夺帝位,成德节度使安重荣公然宣称:“今世天子,兵强马壮则为之耳!”

这一类人,有些蔑视石敬瑭。

第三类是赞同的,但可惜人数最少。

石敬瑭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为着稳固帝位,对第一类、第二类人是睁只眼,闭只眼,不久便惹出天大的祸事。

辽国北戎东丹王,居然被那些人暗杀了。

石敬瑭思前想后,办好各种善后事宜,其中一项就是由李肃把东丹王的灵枢护送北归。

这是一项危机四伏的任务,李肃回家后,坐在外厅不停地唉声叹气。

清和郡夫人一见,便小心谨慎地问他出了什么事。

李肃黯然掉泪,自顾自的讲道:“儿女尚幼,为之奈何?”

清和郡夫人一听,立即正色道:“莫不是出使绝域吧?如果这样,也不应当像小儿女一样啼啼哭哭呀!”

于是,李肃原原本本地把事情讲了一遍。

清和郡夫人不以为然,告诉李肃:“契丹人贪利成性,我自己私藏的珍珠金宝不下数万,现在全部给你,你拿去厚重地贿赂契丹主的左右大臣,并献出一部分给契丹主,一定可以讨得他们的欢心而送你回来,甚至还可得到他丰厚的回赠。”

李肃翌日登程,一路晓行夜宿,才到契丹国时,只见一片肃杀之气。

李肃不寒而栗,赶快按夫人传授的经验行事,立即多云转睛,受到殷勤招待,并且择日遣返,并赐名驹百匹,驼马百匹,各种衣饰器皿。

他回来后又全部交给朝廷,立即加官进爵。

石敬瑭的后晋只维持了十一年,便被契丹吞并。

他手下大将刘知远,奋起抵抗。

耶律德光败走,一路泄恨,路过相州,屠相州城,连婴儿也被抛到空中,用刀尖承接,作为行乐,一城被杀达十余万人,所有妇女被掠。

又以“打草谷”为名,四出抢掠,使开封、洛阳数百里地成为白地。

耶律德光走到奕城,忧急而死,契丹辽军撤走,刘知远称帝,史称后汉。

先是李肃出守永兴,有一个叫赵恩缩的小校获罪,李肃出面救了他,赵恩绾赶来相谢,并请求让他在李肃家中为仆人。

清和郡夫人在屏风后面仔细端详这个人,见他目乱语诞,认为他日后一定是乱臣贼子,于是叫俾仆悄悄地传话给丈夫:“这人断不可留在身边,以免受他的牵连。”

李肃便只接受了赵恩绾的谢意,而拒绝了他的请求。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七百四十三章 申屠希光

赵恩绾走后,清和郡夫人对丈夫说:“此等贱类,为什么不趁早除去。既然已经施恩给他,让他活了命,又不能推诚相待,他就一定会生怨恨的。”

看着李肃茫然的样子,她接着说:“塞怨的办法,可以用小惠啖之,怨惠相抵,可保万全。”

于是,李肃用丰厚的金帛赠给赵恩绾。

雪中送炭,自然令赵恩绾感激涕零。而清和郡夫人更使人秘密找赵恩绾的妻子来见,握着她的手,劝她今后好好服侍丈夫,又厚赐衣物,更使他夫妻二人感激不尽。

不久,李肃辞官回故乡长安隐居。后汉的国祚短促,只维持了四年。

当时群雄四起,赵思绾也风云际会,率兵入据长安,独树一帜。长安城中的衣冠大族,遭他荼毒的比比皆是。李肃因有恩于赵恩绾,所以全家得到特别的保护。

刘知远的大将郭威,速立后周后,曾多次派使者向李肃求教,并特许他回洛阳优游林泉。

赵恩绾也常到李肃府中请教出路,在李肃的劝说、引导下,赵恩绾投降后周。

回洛阳后,清和郡夫人致力于对两个儿子的教育。

她躬亲督教两个儿子读书之外,也鼓励她的儿子多与洛中士子切磋学问。

每有客来,她总躲在屏风后谛听。

听到来客与儿子畅谈文学、政事,就连忙吩咐仆妇盛设美酒佳肴,殷勤待客;如果听到的大都是闲话谐谑,就只是粗茶淡饭招待而已。

后来她的两个儿子在宋时都出仕为官,家道兴隆。

儒家讲妇道是:温、良、恭、俭、让。

清和郡夫人,很难说完全符合其中哪一条,言行介于又正又邪之间。

她是个实用主义者,对她来讲,不按是非标准,只要对家道有利的都是好的。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清和郡夫人,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慧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由龙女敖鸾发布任务。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太乙青灵箭,速度极快,攻击力极强。

高峰跟清和郡夫人寒暄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清和郡夫人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清和郡夫人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瀛洲台飞去。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清和郡夫人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很快就获得先天丹。

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过来,放进空间戒指,再凝望着清和郡夫人,微笑道:“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炼化任务物品。”

清和郡夫人淡然一笑:“谢谢。”

“不必这么客气。”高峰微微一笑,搂着她的纤腰,将身一纵,跳进梦魇空间……

不久,高峰带着清和郡夫人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清和郡夫人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也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

高峰将她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女,是宋朝的申屠希光。

这是个宁静的夜晚,风是静的,树是静的,只有月光如洗,只有楼头的少女听着激扬的笛声,心神俱醉。

吹笛的是威武军侯官县{今福建省境内}的读书人,名叫董昌。

他母亲早亡,十四岁的时候,父亲又一病去世。

他家本来就没有什么大的家业,薄薄的几亩田产,仅堪食粥膏火;而他的后娘徐氏贪食性懒,不肯勤苦持家,董昌对她敬而远之,于是外出游学,一味苦功读书。

南宋时候,福建一带虽然还算宁静,但由于金人的不断南侵,整个国家战事不断,民不聊生。

董昌是个关心天下的读书人,这晚有感于国事如麻,把笛子吹奏得悲凉慷慨,壮怀激烈。

听笛的女子叫申屠希光,威武军长乐县人。她的父亲申屠虔,以诗礼传家,渔耕为业,不慕荣华富贵,但求苟全性命于乱世。

申屠希光有一个哥哥申屠希侃,一家人父慈子孝,兄友妹恭,和乐融融。

申屠希光是远近知名的孝女,也是远近知名的美女,更是远近知名的才女。这晚她闲来无事,独立楼头,想不到居然被一曲笛声深深地打动。

她感慨良多,欣然赋诗:“夜月沉沉月满庭,是谁吹彻绕云声;呜呜只管翻新调,那顾愁人泪眼倾。”

她也渴望见一见那吹笛人的模样,把这一番心事在第二天悄悄地告诉了哥哥。

她哥哥多方打听,知道了那晚吹笛的是游学而来的侯官人董昌。哥哥知道妹妹的心思,便通过别人索取到董昌的诗文,带回给申屠希光看。申屠希光十分欣赏,表示愿意嫁给此人。

于是,他们的父亲申屠虔亲自找到董昌,说明来意,就这样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

转眼又是盛夏来临,万物孳孕发育。

在这种情况下,最飘忽轻渺的恋爱,也不能不变成缠绵热烈的深情。

本来就一个有心,一个有意,现在更叫周围的景物烘托得如痴似醉了,夫妻俩恩爱非凡。

就是在这样的时候,董昌决定带申徒希光回自己的老家。

临行前,申屠希光对从小就和自己玩在一起,赶来送行的女伴说,我还会回来的。

申屠希光随丈夫董昌到了侯官。

新人进门,迎龙接宝,交拜天地祖宗,三党诸条,一一见礼。

只有董昌的继母徐氏,没有出来受礼。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