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逍遥灵帝传说 >

第352章

逍遥灵帝传说-第352章

小说: 逍遥灵帝传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久,高峰带着沈雪君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沈雪君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也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

高峰将她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女,是清朝末年的周道如。

周道如在袁世凯家中,做了十多年的专职家庭教师,无情的岁月消蚀着她的锦绣年华。

在宣统三年,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清政府焦头烂额,走投无路。袁世凯坐上大总统的宝座时,周道如已经三十六岁,依然守贞待字。

就连虎狼之心的一代枭雄袁世凯,也觉得亏欠她的太多。

周道如是江苏宜兴人,原名砥,她的父亲在科举考试中跃登甲榜后不幸早逝,家道中落。她在吕碧城当总教习的北洋女子公学一毕业,就留在附属小学任教,藉微薄的薪水,接济家庭。

吕碧城对周道如这个学生特别欣赏,认为她品性纯良,学问渊博,举止端方。

周道如在附小学任教,工作认真。吕碧城觉得周道如大材小用,亏待了周道如,恰好当时提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想要聘请一位家庭教师,吕碧城便把周道如推荐给袁世凯。

袁家的儿、女,媳妇,乃至于袁世凯的妙龄姬妾们,便都成了周道如的学生。

十几年过去了,彼此相处融洽,亲如家人。

尤其是袁家二少爷袁克文,也就是袁寒云,与周道如最为投缘。

那年,袁世凯受到满清政府的猜忌、排挤,便以“现患足疾,步履为艰”为由,向朝廷辞职,回家养病。清政府巴不得他尽快离开朝廷,立即准予,袁世凯归隐洹上。

周道如就准备向袁世凯辞行,是袁克文带着一群弟妹苦苦挽留,使周道如不忍抛下他们,随他们一起到了洹上。

虎落平阳的袁世凯,对周道如感激不已。那时,周道如是袁家上上下下都尊敬的人物。

当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最得力的手下是四个人,即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与梁华殿。王士珍掌工兵,段祺瑞掌炮兵,冯国璋掌步兵,梁华殿掌骑兵。

后来,梁华殿在夜操时坠马溺死。到袁世凯升任北洋大臣,王、段、冯三人水涨船高,就有了“北洋三杰龙虎狗”的说法。

袁世凯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当上大总统之后,就开始做他的皇帝梦,无奈北洋旧人中的一些人表现得十分漠然。

尤其是冯国璋,手握重兵,坐镇南京,虽说是砥柱东南,但确实令袁世凯难以放心,深恐这些骄兵悍将被人利用,或者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周道如在袁家十几年,袁家的儿女都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袁家的媳妇又成了周道如的学生,而周道如还孑然一身,大家都希望周道如能够找一个好丈夫。

但周道如的婚姻,确实是一个难题:人品地位不相当的人,自然不敢高攀;家有结发妻子,叫周道如去屈居侧室,是想都不要想。

可当时人品地位,能与袁世凯的家庭教师,形同家人的周道如此般配,而没有成家的,又有几个呢?一般俗不可耐的碌蠹,周道如恐怕也不屑一顾。

袁世凯的大公子袁克定和二公子袁克文,是两个性格、志趣、人品截然不同的人。

二公子袁克文性情儒雅,热爱琴棋书画,古玩诗词,淡泊功名,对父亲的帝制梦持反对意见。

大公子袁克定为人狡诈,热衷功名利禄,积极为父亲的帝制梦奔走,出谋划策,做着太子梦。

袁世凯在春藕斋中,为如何笼住冯国璋大伤脑筋。袁克定就建议道:“冯华甫{即冯国璋}断弦已久,身边只有一个丫头收房的姨太太,倘能把周老师许配给他做妻子,岂不大佳!”

袁世凯听后拍案叫绝,于是动员儿媳、姬妾们,一齐向周道如游说。等有了眉目,就由榜眼出身的秘书夏寿田,写了一封文情并茂的书信,向冯国璋说媒,盛道这是袁世凯的一番美意。

周道如的人品、学问、长相,冯国璋早有所闻,听说袁世凯要作媒把周道如嫁给他,喜出望外,大有浃髓沦肌之感。他当即复函夏寿田,对袁世凯的美意心领,并派人送来聘礼。

冯国璋也知道袁世凯对他已抱有戒心,如今袁世凯把周道如嫁给他,他希望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再向袁世凯表一表忠心,赢得袁世凯更大的信任。

他几次上表,要北上迎亲,倒是袁世凯叫他不可轻易离开岗位。

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知道这件事之后,先是当面质问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说父亲恩将仇报,包藏祸心,气得袁世凯暴跳如雷。

接着,袁克文来到周道如的卧室,看望老师。

他觉得老师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原本不打算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她,最终还是忍不住。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七百二十四章 周道如与冯国璋

袁克文告诉周道如,他父亲听信大哥的建议,把她嫁给冯国璋,是为着叫她笼络和监视冯国璋,也希望利用这件事让冯国璋知恩图报,效忠他们袁家。

袁克文最后说:事情到了这一步,是无法挽回了,就愿老师善自珍重。

周道如点了点头。

出嫁的那天,袁世凯特意把周道如请到他的春藕斋中长谈。

他先是感谢了周道如这么多年在他家中的奉献,慢慢地就说到周道如的婚姻。

袁世凯道:“南京虎踞龙蟠,军事上是东南重镇,经济上是国家的精华所在。冯华甫是小站旧人,以周老师的经济学问,足以补冯华甫之不足。他若能以智保身,以忠谋国,功名富贵始终是全国首屈一指的。”

袁世凯这含蓄的话,周道如是听得懂的。她仿佛觉得,是被利用去做间谍一般,心里很不自在;又仿佛觉得,她的命运还是捏在袁世凯的手中,她只不过是袁家的一着棋子而已。

新华宫里的女教师,下嫁江南王冯大将军,是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

袁家,包括女眷在内,对周道如都有馈赠:首饰、华服、精美器物,结结实实地装满了几十只大箱子……袁世凯赠大洋五万元,只有袁克文没有送东西。

当袁世凯的四夫人{即三姨太高丽人闵氏},带着婢仆及卫队,伴着周道如坐一列花车从北京出发南下时,袁克文站在香山的顶上,望着周道如远去的方向,很久很久,一动不动。

花车驶到南京凤门,冯国璋用接待大总统的礼仪,鸣礼炮二十响,把周道如接到早已收拾停当,华灯焕彩,金碧辉煌,挂有“周公馆”横匾的督署西花园,作为周道如暂住之处。

南京城里,大小官员都沾染了不少喜气,忙得不亦乐乎。

民国三年{1914年}三月十九日举行结婚大典,冯国璋穿上将戎装,乘坐彩车,由马队前导,继以乐队,从碑亭巷绕道花牌楼,进入督府。沿途军警密布,严禁行人来往。

新娘则乘坐彩轿,直抵督署礼堂。鸣炮奏乐,由女宾四人,穿大红吉服扶着慢慢走入。

婚礼中,文官自巡按使以上,武官自师长以上均来道贺,各省军政首长皆派代表来贺。

一时间,南京冠盖云集,赠礼品、赠礼金、赠诗赠联者,难以胜计。

其中安徽督年倪嗣冲的对联,是这样写的:“将略褐轻裘,夺龙蟠虎踞,好作洞房,从兹儿女莫愁,想顾曲英姿,当不愧小乔夫婿;家风起芜搂,喜裙布荆钗,迎来琼岛,为报湖山罨画,有执柯元首,始得归大树将军。”

周道如穿玄色绣花外套,大红裙子,陪着冯国璋,一连谢了三天客。

三朝过后,贺客星散,袁世凯的四夫人为周道如留下若干贴身婢仆,仍旧坐上花车北返。

冯国璋与周道如,手挽着手,亲亲热热,一直送到蒲口。

周道如依依不舍,四夫人又同周道如讲了一阵悄悄话,才从容就道。

婚后不久,正遇上冯国璋六十大寿,周道如刚好四十岁,夫妇合成“百岁双寿”。冯国璋大事铺张举办庆寿活动,东南各省莫不争献奇珍异宝作为寿礼。

其中有达百斤的寿烛、高达一尺的赤金罗汉等。

冯国璋对袁世凯是相知很深的,当然知道袁世凯的用心,所以这位宣武上将军一直都小心谨慎。他日益明白,袁世凯复辟帝制必然失败,就加紧打起自己的小算盘。

冯国璋从内心里喜欢周道如,觉得周道如善良,不忍心让他的娇妻周道如难堪,便故意装出一副才疏识短,器小易盈的样子,给周道如看。

他做百岁双寿,沉缅于敛财之中,正是袁世凯紧罗密鼓为称帝作准备的时候。

一九一五年底,袁世凯正式称帝,全国哗然。海内外一致反对,蔡锷则揭起护国运动的旗帜。

袁世凯令冯国璋出兵湖南,镇压护国运动。冯国璋拒不发兵,还通电反对袁世凯称帝。

一九一六年,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袁世凯的手下段祺瑞成了总理,握有北京的实权。

冯国璋排在黎元洪之后,成了副总统。总统黎元洪与总理段祺瑞为争权斗得死去活来,后来段祺瑞把张勋引进北京,赶走黎元洪,冯国璋成了正式大总统。

冯国璋带着周道如,入主新华宫。

周道如是一个十分感性的人,重临新华宫,回忆袁家当年显赫繁盛的情形,只不过三年时间,竟烟消云散,不禁为之感叹。

想到冯国璋还有段祺瑞这样的对手存在,普天之下,智能之士,奸恶之徒,存在必多。

这总统的宝座无异于一个火山口,实在令人忧心忡忡,她还是怀念过去当教师的日子。

周道如是生病医治无效去世的,当时冯国璋正利用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逼迫段祺瑞让权,令段祺瑞下台,顾不了夫妻之情。

周道如死后,袁家二公子袁克文,曾撰联哀悼他的老师:“为国披肝胆,为家呕心血,生误于医,一夜悲风腾四海;论文兼师友,论亲逾骨肉,死不能别,九原遗恨付千秋!”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周道如,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慧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捆龙索,会自动捆绑敌人。

高峰跟周道如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周道如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周道如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周道如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很快就获得先天丹。

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过来,放进空间戒指,再凝望着周道如,微笑道:“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炼化任务物品。”

周道如淡然一笑:“谢谢。”

“不必这么客气。”高峰微微一笑,搂着她的纤腰,将身一纵,跳进梦魇空间……

不久,高峰带着周道如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周道如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也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

高峰将她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女,正是清朝的花燕芳。

华夏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在私生活上,很多人具有其两面性。

他们一方面告诫子弟,不能涉足娼家,纵情声色;而其本人,却以风流自诩,涉足花丛。

口里说的是一套,实际做的又是一套,跟官场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同出一辙。

清末的王恺运,也不能例外。他曾经眷恋过衡阳名姬花燕芳,彼此爱得发狂,但最终碍于声名,难成眷属,以致终生遗憾。

1865年,正值而立之年的王恺运,已是斐声海内。

这年冬天,学院放假,让学生回家过年。

衡阳历来是湘南有名的商业城市,富商巨贾云集,都久仰他的清名,争相邀他赴宴。

当时王恺运也想乘机向富商们筹措点学院经费,以弥补一些贫寒学生的生活费用补贴。他本来不爱跟这些商贾们打交道,但为了学院,为了培育人才,只好虚与周旋。

一日,在一湘乡富商卢某捐了观察虚衔而设的酒宴上,正当宾主就坐之时,后堂出来几个绝色歌女,行到桌前,向他盈盈下拜。

这些姑娘,个个都是浓妆艳抹,粉香袭人。王阁远一见,连忙道:“恕我告退,我素来不近女色,仁兄盛情,我心领了!”

与他一同来赴宴的,有当时负责湘南学运的蒋松龙,一把拉住他道:“三兄,你又何必太拘谨!召姬陪酒,乃是常事,历朝名士亦不例外。”硬是把他留下来了。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七百二十五章 花燕芳与王恺运

这卢老板也说:“久仰王山长清名卓著,不过今日召来的这几个,在琴曲诗词上,都有一定的造诣。”

并指着为首的一个道:“她叫花燕芳,素以诗才闻名。燕芳,我事先已叮嘱于你,把你所作的诗集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