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逍遥灵帝传说 >

第325章

逍遥灵帝传说-第325章

小说: 逍遥灵帝传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那夜见到的柳自华,到底是什么人物呢?

沈逢吉百思不解,莫非是自己酒后一梦?莫非是七夕织女下凡?

他终究找不到答案,只好悻悻而归。

那个柳自华,究竟是人是神呢?原来,她是金陵城中秦淮河畔的一位名姬。身落风尘,心却保持着一份高洁,无奈命运不济,只落得随波逐流。

金陵城繁华似锦,柳自华的门前也是人马喧嚣。然而她并不喜欢那种醉生梦死的生活,一心想找机会寻得解脱。

这年夏天,一位杭州富商在游玩青楼时,迷上了柳自华,提出要带她到杭州西湖畔金屋藏娇。

柳自华并不中意那位富商,但对美丽的西湖向往已久,因此答应了那位富商,随他来到杭州。

富商把柳自华和一个侍婢,安置在西湖畔的别墅中,自己却又走南闯北,忙做买卖去了。

这段清寂的时光,倒是成全了柳自华的心意。她携带侍婢,流连于西湖的秀水青山之间,十分惬意爽心。那夜偶遇才子沈逢吉,更是让她心荡神移,兴奋不已。

谁知好景不久,第二天富商从外地经商回来,说是已征得家中夫人的同意,要把柳自华以偏妾的身份,接到府中同住。

陶醉于西湖风景韵致的柳自华,哪里想进那个门庭森严的家府,可是既然在人檐下生活,又怎么由得她作主。

于是,那座西湖畔的小院又空了出来,而一段纯情无声地遗落在那里。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柳自华,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金砖,纯金打造,砖形,投掷攻击敌人。

高峰跟柳自华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柳自华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柳自华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柳自华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明末清初的李定国。

李定国出生于1620年,字宁宇,陕西榆林人。

明崇祯三年{1630年},他从张献忠起义于米脂,被张献忠收为义子。

1631年至1636年,他随张献忠转战于晋、豫、楚、陕诸省,杀敌无数,屡获战功。

明崇祯十年{1637年},李定国十七岁,身长八尺,武艺高强,对人谦恭有礼,人称“小柴王”,军中称“小尉迟”。

十年,定国率所部二万人马,从张献忠袭安庆,直指南京。

十六年,李定国随张献忠破武昌,克长沙,被赐张姓,封为安西将军。

清顺治三年,南明永历元年{1646年},清军入川,张献忠战死,李定国等从川入黔。

四川失守后,李定国萌发“联明抗清”之念,受部属拥赞。

中年,李定国复李姓,率军破贵阳,下昆明。

四月,连破呈贡、曲靖、晋宁、师宗、通海、蒙自,改阿迷州为“开远”。下旬,师抵临安{建水},迤东悉平。此时,李定国所部兵马五万余众,为义军中最强的一支队伍。

清顺治六年,南明永历四年{1649年},李定国等赴黔谒见桂王{永历帝},共议“扶明逐清”之约。次年,李定国回守云南,练就精兵三万余,准备东进抗清。

清顺治九年,南明永历七年{1652年},李定国从云南率十万军东征。五月,连克桂林、衡州,被桂王封为西宁王,赐名“如靖”。

后来,李定国率军连克广东、广西的不少州县,军威大振。

清顺治十三年,南明永历十一年{1656年},桂王由黔移方南。李定国率精兵迎桂王入驻昆明,号五华山为“滇都”,李定国受封为晋王。

清顺治十五年,南明永历十三年(1658年)七月,清兵入黔,吴三桂屯兵遵义。

十二月,李定国与清军准备大战于曲靖的时候,见清军来势汹汹,便率兵撤退,因而曲靖陷。

李定国见势危急,便率兵反击清军。清军大败,定国重取曲靖。不久,李定国大军撤出昆明。

十八日,桂王离昆西行,李定国率军护卫。

清顺治十六年,南明永历十四年{1659年}正月,桂王在李定国的帮助下抵永昌、楚雄、大理,相继击溃清军。李定国率军出腾越,撤至缅甸之孟良。

为着抗击清军的追击,李定国先后率兵屯住缅宁、孟连等地,打了许多大胜仗,有力地阻止了清军追来。

清顺治十七年,南明永历十五年{1660年},清廷任命铎尼为大元帅,率领士兵十万,夺取华南地区。谁知铎尼大军在半路时,不幸遇到李定国全军的伏击,全军覆没。

至于铎尼,也被李定国击毙。永历皇帝大喜,连赏李定国。

清廷得知铎尼遇害后,大为震怒,派平南大将军固额里因,再次领兵攻打李定国。

李定国不慌不忙,布下空城计。清军中计,撤退途中,遭遇李定国挥军猛攻。

清军大乱,被李定国杀得大败,固额里因被击毙。

明清之际各方面人物当中,李定国是最耀眼的一颗巨星。明末他是反抗压迫的英雄,清初则是抗击满洲贵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统治的杰出统帅。

他用兵如神,有“小诸葛”之称,而且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时人记载,“凡士伍破衣敝絮,皆送入后营,纫织为衬甲、快鞋之用,无弃遗者……或传定国兵当以夜至,比晓则已过尽矣。故所至有功”。连清朝也不得不承认,“定国有五伯之假仁假义,王莽之谦恭下士”。

定国雄才大略,爱民如子,仁者无敌。如果不是孙可望私欲膨胀,排除异己;如果不是郑成功私心自用,错失良机;如果各个抗清力量团结一心,如果……

也许,真的可以力挽狂澜,恢复山河。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李定国最终还是像他崇拜的文天祥、张世杰、诸葛亮一样,带着无限遗憾,千般不甘,永远的走了。

同时,历史也该正确地认识到,在孙可望降清后,定国护永历帝再度入滇时,自身也有一些不足处,在布军策略和用人方面均犯下一些错误。

在孙可望谋反之时,刘文秀统兵征伐,对孙可望旧部力主招安,部属渐多。

定国不悦,在贵州湘西还未完全平定,就急着把刘文秀召回;对刘文秀征川之事,亦是迟疑不定。后来,刘文秀被迫交出兵权,闲居滇中,最后郁郁而亡。

刘文秀早期屡有失误,但招安孙可望旧部和屯兵四川这两件事,就当时的时局而言,是大为有利的。如果运筹得当,仍有光复河山的可能。

只因定国在后期多少怀有私心,畏蜀王壮大之后不利于己,故此对刘文秀屡屡置阻,以致在军事部属上失误。否则以当时明军的力量,即使不能匡复全国,亦能依刘文秀的部属守住滇川黔三省,更不至于那么快就被清廷的三路大军挫败。

当然,人无完人,我们不能因这小小黑点就批判定国。

总体来说,若不以成败论英雄,李定国是明末清初诸路人物中,最具才识与情操的英豪!

定国一生出生入死、奋斗不息,为着抵抗凶残的敌人,浴血奋战,直至最后!

人已逝,业随风,但他矢志抗清的民族气节,穷且益坚的不挠斗志,必将不断激励后世人民,为反抗压迫而献身。

其人与百姓息息相通,在镇守云贵之时,爱民如子,至今云南人仍然视李定国为滇中的脊梁!

据说,云南人最为崇拜的,就是武侯和李定国。定国的忠义节烈,直到近现代依然被人们称赞不绝。晚清革命党人起义,蔡锷等仍以定国为榜样,章炳麟说:“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七十九章 神雷霹雳子

李定国曾在缅甸与十万缅军作战,大败缅甸军,却无法救出明朝皇帝。因为整个清朝统一全国形势已经不可逆转,李定国也无力回天,于1662年6月27日病死在勐腊。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李定国,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

他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乾天一元神雷霹雳子。

此宝威力至大,但初发时只是一粒紫色的星光。光虽奇亮,并无别的异状,也无声音,决看不出是以无数雷火凝炼。

此时,李定国拿着一把火尖枪,在半空中跨出一步,就已出现在高峰的跟前。

高峰不敢大意,祭出各种法宝,与李定国周旋起来。

也不知过去多久,高峰终于找出李定国的破绽,猛然将其杀死。

李定国被杀死之后,立即掉落一颗先天丹。

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过来,放进空间戒指,再凝望着柳自华,微笑道:“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炼化任务物品。”

柳自华淡然一笑:“谢谢。”

高峰微微一笑,搂着她的纤腰,将身一纵,跳进梦魇空间……

不久,高峰带着柳自华,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柳自华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也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

高峰将她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这次,出来接受挑战的历代名女,是明朝末年的葛嫩娘。

纷繁离乱的战争,使多少人家破亲亡,多少人流离失所,更有多少良家女子沦落风尘!

葛嫩娘就是明末混战中,这样的一个牺牲品。

葛嫩娘原本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父亲葛挺昱是一员镇守边关的武将。

葛嫩娘是家中的独生女儿,自小倍受父母宠爱,虽是将门之后,却从小就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父亲为她聘请高师,教她读书写字,习诗作画。小嫩娘伶俐聪慧,常常一点则通。

十岁左右,嫩娘对父亲的武艺产生了兴趣,便天天缠着父亲教她练武。

父亲拗她不过,索性每次习武都带上她。

刀枪剑戟,手把手地教给葛嫩娘,后来又给她讲了一些领兵布阵之道,使她大感兴趣。

然而,在葛嫩娘十六岁那年,一连串的晴天霹雳,把她恬静的生活震得粉碎。仅在半个月之内,她就历尽了重重劫难。

那年,闯王李自成攻陷明都,清兵在吴三桂的引导下乘虚入关,步步逼近。

葛嫩娘的父亲,以边城镇守使的身份,首当其冲地领兵阻击清军。

终因兵力不足,粮尽援绝,全军覆没沙场,葛挺昱也被敌军所杀。

清军破城时,边城中一片混乱,葛嫩娘惊得不知所措。一位平日里比较熟识的家丁匆匆为她披了一件男装,拉着她骑上一匹马,没命逃出了城。

待他们回首遥望时,城中已燃起了冲天火光,葛府恰在那片火海之中。

葛嫩娘肝肠寸断,欲哭无泪,明白自己从此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女。

葛嫩娘惨遭国破家亡,随着家丁辗转流亡,东逃西躲,不知到哪里才能找到一个安身的地方。

一路上,她见到战火燃过后,大片大片的荒野废庄,满目是残垣断壁、白骨遗尸,活着的人们也苦苦挣扎在死亡的边缘,烧杀抢掠,时有发生。

这些情景,自然而然地触发了葛嫩娘对家乡和父母的思念。十几天前,还对自己百般抚爱的父母,如今竟命赴黄泉;昔日和乐温暖的家园,如今也荡然无存!

她不由得怒火中烧,银牙暗咬,恨不得立刻返回去,与敌人拚个你死我活。然而,手无寸铁的自己,既使豁出去,又能把敌人怎么样呢?面对无奈,泪满衣襟。

经过半个月的奔波,家丁带着葛嫩娘,来到六朝金粉之地——南京。北方战火纷飞,这里却苟且维持着歌舞升平的景象。于是两人停留下来,暂时住进了一家客栈。

由于出走时慌慌张张,并没带多少银钱,一停顿下来,生活便开始吃紧。

这时,葛嫩娘已恢复了女儿妆。虽然经历了一番颠沛流离,可是她的花容月貌丝毫未受损伤,再笼上一层郁郁的哀愁,越发显得楚楚动人。

那个保护葛嫩娘的家丁,在四处寻找活计终无着落时,受到秦淮河畔满处娼姬的启发,开始在粉妆玉琢的葛嫩娘身上,打起了主意。

这天,他从外面回到客栈,喜滋滋地对葛嫩娘道:“小姐,我们有救了!我今日里在街上无意中碰到一个远房亲戚,跟他说了我们的情况。他非常同情我们,让我们搬到他的家里去住,还给我介绍了事情做哩!”

“真的?!”葛嫩娘信以为真。在客栈里,已经欠下了好几天的房钱,店主早已满脸不高兴,天天指桑骂槐地赶他们走,这下子找到了栖身之处,葛嫩娘当然高兴。

家丁掏出钱来结了帐,说是向亲戚借的钱,然后叫葛嫩娘收拾起简单的行李,走街穿巷,来到秦淮河畔的一个街巷里。

这地方十分繁华,街道两旁的小院彩楼,栋栋画红描金,艳丽非凡,楼里还不时传出丝竹声和喝彩声。

涉世不深的葛嫩娘,并不知道这就是秦淮河畔的烟花柳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