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逍遥灵帝传说 >

第309章

逍遥灵帝传说-第309章

小说: 逍遥灵帝传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则传闻的可信度相当低,影响却相当广泛。依据文献纪录,该传闻出自明朝学者徐祯卿所著的笔记小说《翦胜野闻》,后为清朝赵翼名作《廿二史札记》所误用,遂广为流传。

近代学者片面相信野史,而不加以考证即采用,包括著名明史家吴晗。

这条野史记载之所以不可信,主因有几点:徐达虽然功劳极大,并与李善长同样为朱元璋亲家,但他一生安分守己,从不结党,亦不逾矩。他的子孙也未见因是皇亲国戚,而有骄傲蛮横、违法乱纪的行为。

在正史上,更没有朱元璋猜忌徐达的纪录和动机。

第二,朱元璋从未使用过暗杀手法屠戮功臣。即使要暗杀,亦可派御医下手,不必使用这种人尽皆知的低劣的手段。

第三,徐达过世时,明朝仍与北方蒙古人对抗中,正需要武将来协助。而且,当时明太祖尚未展开屠杀武将的行动。相反,为着对抗胡惟庸残留的势力,朱元璋尚须笼络武将,没有必要在此时诛杀最忠心的徐达。况且,蒸鹅造成背疽毒发毫无科学依据。

考量到《翦胜野闻》书中,多为荒诞不经的内容,尤其是徐达的子孙有明一代累世封公,赐死说更不可信。

所以,徐达应该是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病死。

徐达是明朝的优秀将领,虽然是平民出身,却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他从小兵干起,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在残酷的战争中,成长为元末明初最优秀的将领。

他善于指挥大军团作战,深通谋略,为人宽厚,历数十役,战必胜,攻必取。而与北元第一名将王保保的作战,更是他军事生涯的最高峰。

他告诉我们,一个平凡的人经过自己的努力,也能成为叱咤风云的名将。

而他的赫赫战功及传奇经历,也告诉了所有的人:我徐达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将!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徐达,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

他有一件非常厉害的法宝,叫做金莲神座,看上去是一朵大约丈许的千叶莲花,拥着一个形如蒲团的宝座。祭出时,四外莲瓣尖上齐放毫光,往上飞射,上面更有一圈佛光,祥辉潋滟,花雨缤纷,飞舞而下。

此时,徐达拿着一把长枪,在半空中跨出一步,就已出现在高峰的跟前。

高峰不敢大意,祭出各种法宝,与徐达周旋起来。

也不知过去多久,高峰终于找出徐达的破绽,猛然将其杀死。

徐达被杀死之后,立即掉落一颗先天丹。

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过来,放进空间戒指,再凝望着李娃,微笑道:“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炼化任务物品。”

李娃淡然一笑:“谢谢。”

高峰微微一笑,搂着她的纤腰,将身一纵,跳进梦魇空间……

不久,高峰带着李娃,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李娃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也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

高峰将她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这次,出来接受挑战的历代名女,正是唐朝的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首《金缕衣》,词句直白,富含人生哲理,因此久传不衰,至今还常为人吟诵和援用。

不过,谁又知道,这首小诗竟改变了作者杜秋娘一生的命运,使她获得一段绚烂多姿的“折花”岁月。

据说,杜秋娘原是间州人,也就是现在的江苏镇江。

她虽然出身微贱,却独禀天地之灵秀,出落得美慧无双,不仅占尽了江南少女的秀媚,而且能歌善舞,甚至还会写诗填词作曲,作为歌姬曾风靡江南一带。

她十五岁时,艳名被镇海节度使李锜风闻,设法以重金买入府中,充任歌舞姬。

一般的歌舞姬,都是学一些现成的歌舞,为主人表演取乐。

人小心高的杜秋娘,却不甘埋没在李府成群的歌舞姬中,暗自思量,自写自谱了一曲《金缕衣》,在一次李锜的家宴上,声情并茂地演唱给李锜听。

李锜此时已年过半百,却也雄心不减。当他听了杜秋娘唱的一曲《金缕衣》,心中的烈火不禁被煽动起来。

在他看来,这小曲充满了挑逗。虽然,他已不是“少年时”,但临近暮年,似乎更要抓住美好年华的尾巴,及时享受生命乐趣……这小女子简直太知他的心思了!

顿时,李锜对杜秋娘大为欣赏,当时就决定把她收为侍妾。李锜与杜秋娘,成为一对忘年夫妻,但因两人都热情如火,所以在春花秋月中,度过许多甜蜜醉人的时光。

这时,唐德宗驾崩,李诵继位为顺宗。不过,顺宗因病体不支,在位仅八个月,就禅位给儿子李纯,是为唐宪宗。

唐宪宗年轻气盛,一登基就决心扭转国内藩镇割据的离散形势,因而采取强制手段,试图削减节度使的权利。

身为节度使的李锜,大为不满,依仗手中的兵力,举兵反叛朝廷。

但是在朝廷大军的镇压下,叛乱很快平息,李锜也在战乱中被杀。

杜秋娘作为罪臣家眷,被送入后宫为奴,依据她的专长,让她仍旧充当歌舞姬。

有心的秋娘,趁着为唐宪宗表演的机会,再一次卖力地表演了《金缕衣》。

唐宪宗李纯这时,倒正是青春“少年时”,曲中那种热烈的情绪,深深感染了他。

再看那演唱的女子,明艳而雅洁,气韵在众佳丽中独高一格,不禁为之心动;况且此曲还是由她亲自创作,才情也不一般。不久,杜秋娘被封为秋妃。

做了秋妃的杜秋娘,深受宪宗宠爱。她的一笑一言,一举一动,都别有风韵,令年轻的宪宗为之沉醉。春暖花开时,他们双双徜徉于山媚水涯;秋月皎洁时,又对对泛舟高歌于太液池中;午窗人寂时,共同调教鹦鹉学念宫诗;冷雨凄凄的夜晚,同坐灯下对奕直至夜半。

期间情深意挚,颇似当年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翻版。

然而,比起纵情放荡的杨贵妃,杜秋娘又高一筹。她不仅与宪宗同享人间欢乐,而且还不着痕迹参与了一些军国大事,用自己的慧心和才智,为皇夫分忧解劳。

唐宪宗执政之初,由于锋芒凌利,对藩镇采取强压手段,引起众多藩镇的不满。

后来,番邦犬戎侵犯大唐边境,宪宗对藩镇施以宽柔政策,不但抵御了外侮,而且取得了本土的安定,使唐室得到中兴。

宪宗之所以能及时转变态度,除了大臣的建议之外,重要的还是靠秋娘枕边风的吹拂。她以一颗女性的柔爱之心,感化着锋芒毕露的唐宪宗。

国家太平之后,手下有大臣劝谏唐宪宗用严刑厉法治理天下,以防再度变乱,这建议颇合宪宗的性格。

但秋娘闻言则说:“王者之政,尚德不尚刑,岂可舍成康文景,而效秦始皇父子?”

见识深远,入情入理,让唐宪宗不能不信服,也就依了她的意见,以德政治天下。

秋娘在唐宪宗身边,似乎既是爱妃、玩伴,又是机要秘书,几乎占据宪宗的整个身心,使宪宗对其他佳丽无以复顾。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五十三章 杜秋娘与唐宪宗

当国家逐渐平定昌盛之后,宰相李吉甫曾好意劝唐宪宗,可再选天下美女,充实后宫。

他对唐宪宗说:“天下已平,陛下宜为乐。”

唐宪宗此时还不到三十岁,却自得的说:“我有一秋妃,足矣!

李元膺有《十忆诗》,历述佳人的行、坐、饮、歌、书、博、颦、笑、眠、妆之美态;今在秋妃身上,全部可见,我还求什么?”

李元膺的《十忆诗》,是这样的:

其一:“瘦损腰肢出洞房,花枝拂地领巾长;裙边遮定双鸳小,只有金莲步步香。”

其二:“椅上藤花撩面平,绣裙斜罩茜罗轻;踏青姊妹频来唤,鸳履弓弓不易行。”

其三:“绿蚁频摧未厌多,帕罗香软衬金荷;从教弄酒春衫涴,别有风流上眼波。”

其四:“一串红牙碎玉敲,碧云无力驻凌霄;也知唱到关情处,缓按余声眼色招。”

其五:“纤玉参差象管轻,蜀笺小研碧窗明;袖纱密掩嗔郎看,学写鸳鸯字未成。”

其六:“小阁争筹画烛低,锦茵围坐玉相欹;娇羞惯被郎君戏,袖掩春葱出注迟。”

其七:“漫注横波无语处,轻拢小板欲歌时;千愁万恨关心曲,却使眉尖学别离。”

其八:“从来一笑值千金,无事夸多始见心;乍问客前犹掩敛,不知已觉两窝深。”

其九:“怩娇成惘日初长,暂卸轻裙玉簟凉;漠漠帐烟笼玉枕,粉肌生汗白莲香。”

其十:“宫样梳儿金缕犀,钗梁水玉刻蚊螭;眉间几许伤心事,不管萧郎只画眉。”

秋娘深得唐宪宗的专宠,从这里可见一斑。

幸好秋妃是个深明大义的女子,虽然拴住了宪宗的心,但并没有使他沉溺于享乐而忘却国事,相反的倒是潜移默化地帮着他治国安邦。

这种夫唱妇随,同心协力的日子,又岂是一般的“折花”之乐。

不料,元和十五年新春刚过,唐宪宗就不明不白地驾崩于中和殿上,年仅四十三岁,正值年盛体强之时。

有人说,宪宗是服食长生不死金丹中毒而亡;也有人说,是内常侍陈弘志蓄意谋弑。然而当时宦官在朝中势力庞大,也就无人胆敢往下追究了。

二十四岁的太子李恒,在宦官马潭等人的拥戴下,嗣位为唐穆宗,改元长庆。

此时,进宫十二年,年已三十开外的杜秋娘,在宫廷中颇有声望,而且朝中重臣也对她相当敬服,所以皇帝的更迭,政治的风暴,并没有影响她的地位。

在某些军国大事上,唐穆宗还经常要听取她的意见。

后来,杜秋娘被派为穆宗之子李湊的保母,负责皇子的教养。

杜秋娘自己没有孩子,便把一腔慈母之爱,倾注到李湊身上。

而唐穆宗李恒,是个好色荒唐的皇帝。即位后,他很快就沉迷于声色游乐之中。藩镇相继发生叛乱,河朔三镇再度失守,他都不闻不问。已做保母的杜秋娘,则在一边冷眼旁观。

长庆四年,不满三十岁的唐穆宗,竟然又莫名其妙的一命呜呼。年方十五的太子李湛,继位为唐敬宗,改元宝历。

这位小皇帝童心未泯,性躁贪玩,特别喜欢击毬的游戏,以及在深夜里捕猎狐狸。

他天天带着一班宦官伴臣,东游西荡,花样百出;还不时地发一顿小皇帝脾气,无缘无故地将身边人痛打一顿,根本谈不上操心国事。

宝历二年腊月冬寒,唐敬宗夜猎回宫后,又与宦官刘克明及击毬将军苏佳明等一伙人,在大殿上酣饮。夜深酒醉,唐敬宗入室更衣,殿上灯火忽然被一阵狂风吹灭。

待再点亮时,人们发现小小年纪的唐敬宗,被弑于内室,这时他只不过是十七岁。

紧接着,枢密使王守澄又与宫内宦官内外相结,保举唐敬宗的弟弟江王李昂入宫,成为唐文宗。因文宗年幼不更人事,朝廷大权实际落在一帮大臣和宦官手中。

这时,李湊已被封为漳王。杜秋娘眼看着李家皇帝一个个被宦官所弑,又一个个在宦官操纵下登基,简直成了宦官手中的玩偶,心中十分不平。

于是,在杜秋娘的悉心调教下,漳王李湊养成了一副有胆识的个性,并立志要做一个有所作为的君王。眼看时机即将成熟,杜秋娘周密筹划,与朝中宰相宋申锡密切配合,企图一举除掉王守澄的宦官势力,废掉文宗,把李湊推上皇帝宝座。

无奈宦官的耳目众多,虽然杜秋娘的计划十分隐密,仍然被王守澄有所探知。

好在没有什么把柄落在他们手中,自然不便严加处置,结果是李湊贬为庶民,宋申锡则谪为江州司马,而杜秋娘也削籍为民,放归故乡,结束了她这一段绚彩的“折花”岁月。

自古女子的命运,大多掌握在别人手中;而出身微贱的杜秋娘,却敢于凭着自己的才智向命运挑战,博得了一段辉煌的历程。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杜秋娘,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炼钢柔。

此宝形如一个鸡心,中有鹅卵大小,颜色鲜红,表里透明,只有许多芝麻大小的黑点,通身细孔密布,其软如棉,也不知是什么东西炼成。

一经使用,就会飞出一片脂香,万缕彩丝,另由那针眼细孔中,射出一种又粘又腻,颜色清明,香中略带腥咸之味的汁水。

敌人法宝飞剑,除了一种西方太乙纯金之精炼成之宝,是它的克星外,余下只一沾上,立时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坠落地上。

高峰跟杜秋娘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杜秋娘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杜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