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逍遥灵帝传说 >

第269章

逍遥灵帝传说-第269章

小说: 逍遥灵帝传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聪明的韩翊,对她这种神情中包含的心意,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于是在有意无意间,也不由自主地对她投以关切与爱恋的眼神。

两人一个是主人家的宾客,一个是歌姬,碍于礼节,谁也不便明确地表示什么。

日子长了,柳摇金与韩翊的眉目传情终于被李宏察觉,看出了其中隐秘而曼妙的情意。

李宏本是个豪爽之士,又确实认为韩翊与柳摇金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于是把柳摇金慨然地赠给了韩翊。

而且好人做到底,给他们在长安城中的章台街买下一所宅院,拨给他们三十万金,让他们组成了一个甜美和满的小家庭。

从此,柳摇金与韩翊,不但成为恩爱的夫妻,而且也成为长安市上的社交名流,人们誉之为“金童玉女”。

夫妻俩心中明白,这一切都是恩人李宏所赐。对于这位古道热肠的好朋友,他们的感恩戴德之情,是无法言喻的。

幸福的日子过得很快,眼看一年又一年地时光飞逝,韩翊的功名却依然无望,大志难酬,心中渐生惘然。

已离开家乡数年,身处繁华的帝京长安,韩翊却不时怀念起南阳故乡的闲散生活。若不是有如花似玉、情意相通的爱妻相伴,他早已束装返乡了。

这时,韩翊的一位友人将返回故乡江东,韩翊满怀深情地作《送别》诗为他送行:“还家何如趁春风,殷勤往沽越人酒;池畔花深斗鸭栏,桥边雨洗藏鸦柳。遥怜内舍著新衣,复向邻家醉落晖;把手闲歌香桥下,满山烟树鹧鸪飞。”

诗题虽是为友人赠别,实际却是在抒发诗人自己对家乡的怀念与渴望。然而前来长安的初衷,是谋求在仕途上有所发展,现在一无所成,实在愧见家乡父老!

韩翊抑住心中的愁怅,决心努力进取。于是,在红袖添香的温柔关照下,埋头苦读,终于在天宝十三年考取进士及第,夫妻两人相拥着笑出了泪。

考中进士及第后,接下来就是等待朝廷委派官职。这中间有一段空闲时间,韩翊想趁此时机回乡省亲,了却自己的满怀思乡之情。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五百八十七章 柳摇金与韩翊

由于路途遥远,加上长安家中也需人照管,所以不便携柳摇金同往。夫妻俩缠绵悱恻,难舍难分,一直拖到天宝十四年秋天,韩翊才依依不舍地告别爱妻走上回乡的路。

衣锦还乡的韩翊,在家乡大宴亲友,拜访故旧,祭祖扫墓,着实风光了好一阵子。

远在长安的柳摇金,独坐空帏,朝思暮想,闭门不出,静等丈夫归来。

转眼秋去冬来,几番寒风冷雨过后,长安街头瑞雪纷飞。

就在这时,传来了安禄山挥兵南下的消息,安史之乱爆发了。

中原一带战火连天,长安、洛阳两京,人心惶惶。由于战乱阻隔了道路,远隔千里的丈夫不知何时才能回到自己的身边,柳摇金忧心如焚,彷徨无计,直后悔没跟丈夫同去。

等到潼关失守,唐玄宗率朝臣仓皇离开长安,逃往西蜀,长安城陷入一片混乱中。

为着保全自己的清白之身,柳摇金在脸上涂了烟灰,换上破旧衣衫,随人流逃到效外,寄居在法灵寺中,避难了数月。

由于即位的唐肃宗调度得当,更因为叛军发生内讧,加上郭子仪统率勤王义师及获得仗义助阵的番兵乘机反攻,于至德二年九月收复西京长安,不久后东都洛阳也相继光复。

战争平息后,柳摇金满身疲惫地回到了长安章台的宅院。经过一年多的兵荒马乱,饱受贼兵的劫掠烧杀,长安市上到处是一片萧条景象,柳摇金的生活也陷入艰难困苦之中。

在惊天动地的变乱中,韩翊无法奔回长安,因而辗转就近投奔节度使侯希夷军中,担任主簿,随军征战,戎马倥偬。

两京虽然收复,各地战争仍在延续。

韩翊所在的军队还要继续作战,一时之间尚无法返回长安与妻子团聚,只好差人前往长安探望柳氏,并用丝囊盛了一袋黄金送给妻子作为生活用度,并随信附上一首诗:“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诗中充满了思念,也透露着不安。经几度沧桑,他提心柔弱的妻子无法支撑,已经委身他人。

柳摇金得到丈夫的消息,知道他安然无恙,顿时喜出望外。欣喜之余,又不由得泪如泉涌。长久以来的坎坷、无助、惊惧与苦难,都在从丈夫身边来的人前面渲泄出来。

捧着丝囊,细细品读诗句,真个是满腹辛酸,不知从何说起。

于是,她提笔凝神,把满怀感慨化成了一首诗交给来人:“杨柳枝,芳菲节,苦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汉、唐时代,长安人送别,多折柳相赠,以示长条牵挽,依依不舍之意。柳摇金送别韩翊时,自然也曾折柳相送。对于她而言,柳是她的姓氏,那么赠柳更别有一番情义。

长安的杨柳年年生发,离人却迟迟不归,送柳人痴痴等到今日,忧愁思念难以言表。

柳摇金的诗中,暗含“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心意,提示丈夫及早归来团聚,且莫蹉跎岁月,以免时不予我而空留遗恨。

果不其然,正当韩翊追随侯希夷在战场上往返扫荡贼兵残余势力之时,已经日渐恢复繁荣的长安市里,一批帮助大唐皇朝平定叛乱的回纥番将,凭着他们的战功,趾高气扬,横行霸道。

柳摇金因出色的美貌,被番将沙咤利看中。在求亲遭到拒绝后,沙咤利派人强行把柳摇金抢入府中占为己有。柳摇金在他身边,天天过着以泪洗面的日子。

时过不久,朝廷诏命侯希夷回长安任左仆射,韩翊也随之回到长安。

当他欢天喜地赶到章台街熟悉的家院,不料却一片荒凉,早已人去楼空。

恰似一瓢冷水泼在韩翊头上,他顿时失望至极,心道:(今生今世,恐怕再难见到魂牵梦萦的妻子了!!)胜利返朝的喜悦荡然无存,他终日失魂落魄。

四处打探,他终于获知爱妻已被抢入番将沙咤利府中。于是,他报官请求察断,无奈当时朝廷也不敢轻易得罪番将,何况是为着韩翊这样一个无名小卒,事情就一直悬而不结。

韩翊哀声叹气,几乎失去了活下去的心趣,事情却被他的好友虞侯许俊知道了。

许俊是侯希夷属下的一员武将,性情豪爽刚直,好打抱不平,虽然与韩翊一文一武,却交情甚笃,亲如兄弟。

许俊听说天下竟有这般无理的事,钢牙一咬,侠义之气顿生,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许俊让韩翊写下书信一封,自己带上信,全副披挂,跨上一匹骏马,向沙咤利府中急驰而去。

他冲开层层阻拦,直入内室,找到柳摇金,一把将她掠上马,丢下给沙咤利告诫的信,一马双骑,冲出重围,转眼便飞驰到章台街韩家宅院。

韩翊早已站在院门前,翘首期盼。柳摇金一见到了这里,心中也明白了大半。

许俊把柳摇金放下马,对韩翊说一句:“幸不辱命!”随即上马而去。这里韩翊与柳摇金根本顾不上对许俊道谢,对视片刻,就相拥一起,抱头痛哭,直哭得个天昏地暗。

妻子虽然回到自己身边,但韩翊还担心沙咤利不肯就此善罢甘休,于是请求老上司侯希夷出面奏报皇上,下诏柳氏重归韩翊。

为着息事宁人,也为着顾全番将的面子,由韩翊送给沙咤利二百万制钱,算是给予沙咤利不再追究的补偿,这件事就算圆满解决了。两条久别的船儿,又能相并而行了。

尽管如此,柳摇金仍有些放心不下,而且长安已成了伤心地,住在这里常常不免勾起她对辛酸往事的回忆,于是劝说丈夫带她离开这繁华的都市,找一块宁静而属于他们的地方。

韩翊经过这番变乱,也已经心灰意懒,于是依从了妻子的意愿,辞去官职,携带爱妻返回老家南阳。在南阳,两人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虽然清贫些,却也觉得怡然自得,十分美满。

中年以后,忽然游兴大发,于是双双乘船顺汉水东下,畅游江汉湖湘,而后转往扬州,在宁静秀丽的禅智山麓定居下来。转眼间,散淡闲逸中又过去十度春秋,他们的积蓄已逐渐用空。

迫于生计,韩翊再度出山,投身节度使李相勉帐下作了一名小吏。

此时唐肃宗早已驾崩,太子李豫嗣位为唐代宗。

韩翊在仕途沉浮往返几十年,功名上却了无长进,一般同僚都颇不把他放在眼里。然而,韩翊的诗名却已经传遍天下,被列为当时全国的“十大才子”之一。

他最著名的一首诗是《寒食》:“山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不但广为众人传诵,就连皇帝也十分欣赏。因此在中书舍人出缺的时候,大臣们推荐两人,唐代宗都认为不理想,而是想起擅长作诗的韩翊。

因为当时有两个韩翊,一个是柳摇金之夫,另一个是江淮刺史,为着弄清身份,诏书下特注明“给作寒食诗的韩翊”。

所谓中书舍人,相当于皇帝的机要秘书,算得上是朝廷中举足轻重的职位。

在同僚们眼热的贺送下,韩翊与柳摇金风风光光地又来到了京城长安。

垂垂老矣的柳摇金,此刻虽然芳颜尽去,但与韩翊的情感在饱经坎坷与悲欢之后,更加真挚坚贞。两人白头偕老,相并驶向人生的终点。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柳摇金,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青云剑。

剑上有符印,中分四字“地、水、火、风”。风乃黑风,风内万千戈矛,若乃逢着此风,四肢成为齑粉。若论火,空中金蛇搅绞,遍地一块黑烟,烟掩人目,烈火烧人,并无遮挡。

高峰跟柳摇金寒暄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柳摇金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

便搂着柳摇金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瀛洲台飞去。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柳摇金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五百八十八章 名将斛律光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北齐名将斛律光。

斛律光,字明月,朔州{今山西朔县}人,出身将门,斛律金之子。

他初任都督,善骑射,号称“落雕都督”。后拜大将军、太傅、右丞相、左丞相,封咸阳王。

他骁勇善战,在与北周近二十年的争战中,多次指挥作战,均获胜利。

他治军严明,身先士卒,不营私利,为部下所敬重。

北周天和四年{北齐天统五年,569年}九月至六年六月,北齐太傅斛律光等率军于宜阳{今属河南}、汾北{今山西乡宁以北},击败北周军的作战。

天和四年八月,北齐将独孤永业攻扰周边。

北周人杀孔城{今河南伊川西南}守将能奔达,以城降北齐。

九月,北周武帝宇文邕命齐公宇文宪与柱国李穆等,率军击北齐,筑崇德等五城后围攻宜阳,并断绝宜阳粮道。

五年正月,北齐派斛律光率步骑三万救宜阳。虽然屡破周军,但未解宜阳之围。

与周军对峙十旬,乃筑统关、丰化{均在今河南宜阳境}二城,以通宜阳粮道而还。斛律光退走时,周军追击,被斛律光纵军击败。

开府仪同三司宇文英、梁景兴等被俘。十二月,斛律光自平阳进抵汾北,筑华谷、龙门{今山西河津西}二城,与韦孝宽对峙,并进围定阳{今山西吉县}。

字文宪闻讯,即解宜阳之围,驰救汾北。宇文护亦出屯同州{今陕西大荔},与之呼应。六年正月,斛律光在汾北筑十三城,拓地五百余里。韦孝宽自玉壁发动攻击,为斛律光所败。

三月,北周宇文宪自龙门渡河,攻拔北齐军新筑之五缄,迫使斛律光退守华谷。

为策应汾北,北齐太宰段韶、兰陵王高长恭率军下南抵御北周军,攻克柏谷城{今河南宜阳南}后返回。四月,北周将宇文纯攻拔宜阳等九城,斛律光率步骑五万救之。

六月,宇文护命参军郭荣,增援宇文宪,被段韶袭破,齐军遂包围定阳。段韶急攻未下,遣高长恭选精兵千余,埋伏定阳东南涧口,以防守将杨敷突围出走。

不久,城中粮尽,援军滞留不进,杨敷等于夜间突围,遭高长恭伏击而大败。

北齐军占领汾州和姚襄城{今山西吉县西北黄河东岸}。这时,宜阳等九城仍被北周军占领,斛律光与北周军在宜阳城下交战,取北周建安{今河南宜阳西}等四戍,俘千余人而还。

以上的宜阳、汾北之战,是斛律光创造的著名战役。

斛律光平生为高家打过无数恶仗,又帮助高纬坐稳帝座,却不贪权势,不懂交结高纬的宠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