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逍遥灵帝传说 >

第237章

逍遥灵帝传说-第237章

小说: 逍遥灵帝传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她母亲怀她的时候,梦见神人送来一杆大秤。占梦的说,这预示着上官婉儿将掌握大权,衡量天下大事。那时她家是罪臣孤子,谁也不信,想不到竟然成真。

武则天掌政前后二十五年,上官婉儿始终追随在她的身边。据说,上官婉儿额头上的一道创伤,便是她与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眉目调情时,武则天醋劲大发,一剑砍伤的。

后来,武则天把自己的侄子武三思配给上官婉儿,当时上官婉儿已经三十五岁。

据说,上官婉儿最爱的,还是唐宗室诸王中的李逸,而李逸却爱着武则天的女儿武玄霜;最爱上官婉儿的,是长孙泰;而长孙泰的妹妹长孙璧,恰好是李逸的妻子。

这几人都是朋友知交,在这种“不可说!不可说!如之何!如之何”的困境中,上官婉儿对远在天山的李逸写道:“叶下洞庭秋,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惆怅久离居。”

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在梁羽生的《女帝奇英传》中,介绍得很详细。

{备注:这是以前我最喜欢的武侠小说之一,其实说是历史小说也可以}武则天为唐高宗生了四男二女,杀的杀,废的废,放逐的放逐,幽禁的幽禁,惟有最小的女儿太平公主深得武则天的欢心。

后来,太平公主在深宫内苑和朝堂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太平公主美艳而富于权略,心性和行事模式,与她的母亲武则天非常相似。

在太平公主十六岁那年,吐蕃国王曾慕名求婚,被武则天搪塞过去。在她二十岁那年,嫁给了名门贵公子薛绍。

薛绍是城阳公主的第三个儿子,生得一表人才,与太平公主是姑表兄妹,两人情投意合。

可惜太平公主命毒,没几年就克死了亲夫。不久之后,太平公主就抖落了满怀的悒郁与悲伤,重傅脂粉,再披嫁裳,强取豪夺式的成为武攸暨的妻子。

太平公主与武则天的关系,除了母女身份之外,太平公主还兼任着秘书与智囊的职责,参与有关天下安危的国家大政,而且太平公主还无微不至地为母后物色男宠,譬如张昌宗等。

至此,太平公主与武则天的关系,早已超越了母女、君臣的界限,进入亲密朋友的范畴。

后来,因张柬之等五大臣的兵变,武则天垂暮之年终于传位中宗。

不久,武则天病死,唐宫中最有实权的女人,就是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了。

唐中宗一生颠沛流离,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养成了一副前怕狼、后怕虎的柔弱性格;而她的皇后韦氏则一心想学婆婆武则天的样子,勾结女儿安乐公主,妄图把持朝纲。

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武三思的妻子上官婉儿和武攸暨的妻子太平公主,为着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对抗韦后和安乐公主。这本是极有利的政治联盟,一个男人却使它迅速瓦解。

这个男人,就是一个绣花枕头式的美少年崔是{左边有三点水}。

由于上官婉儿的丈夫武三思生性鄙俗,整天沾花惹草,于是孤零零的上官婉儿就把她的一缕痴情,完全寄托在偶然相识的崔是身上。

自那天同在御书房办事,干下了风流事件后,两人天天难舍难分。上官婉儿时时把崔是召进宫中,终于被长期在宫中出入的太平公主瞧见。

太平公主在宫中,年纪略大一些,但徐娘虽老,风韵犹存,且又生成有母亲的风流性格,当时见崔是玉一般的美男子,心中早已有意,便打发宫女瞒过上宫婉儿,把他召进寝宫。

太平公主的欲念是十分大的,虽然还同时爱着几位王子,但每天都要与崔是私会几次,终于被上官婉儿看出问题。

上官婉儿一气之下,投入到韦后的势力图中,并把武三思也拉过来,为韦后立下大功。

由于有上官婉儿和武三思的加入,韦后势力大增,把唐中宗的权柄完全架空。太子李重俊实在看不过去,于是率兵攻入武三思府第,杀武三思及武崇训父子。

然后进入宫禁,准备再杀韦后、上官婉儿。不过,上官婉儿临危不乱,指挥禁卫军凭险固守,再飞檄武三思旧部入宫保驾,平定太子的兵变。

这件事情之后不久,韦后母女就毒杀了唐中宗,以温王重茂为少帝。韦皇后母女把持着朝政,就像是武则天与太平公主当年状况的重现。

太平公主一面与她们虚以委蛇,一方面以一代公主的身份牵制、滞缓她们势力的发展,一方面暗中帮助她的侄儿李隆基。

李隆基本就一直在姚崇、宋理等名相的扶助下,羽翼半丰,现在得太平公主的支持,立即发动一场兵变,诛杀了韦后母女和上官婉儿,即位为唐玄宗。

这次,太平公主为诛除韦后,立下了大功。武则天在位期间,曾经立过两个儿子为帝,一位是中宗,另一位就是唐睿宗李旦,李隆基就是李旦的儿子。

韦后被杀后,温王李重茂仍然大模大样坐在龙椅上。太平公主把他赶下来,李隆基先让父亲过渡性地过一段皇帝瘾。

睿宗对太平公主这位皇妹极为怜爱,朝廷大事都与她商量;而宰相以下的任用,都凭太平公主一言为准。她所引荐的文武官员,不计其数;附权谋进的,日夜奔走她的门庭,使得她的府邸俨然成了幕后皇宫。太平公主恃宠而娇,生活奢侈,长年为她采办运送物品的专差络绎于路;她府中的歌姬舞姬,比皇宫的还要出色;单是她在陇右开设的牧马场,就有良马一万多匹。

唐睿宗共有六个儿子,李隆基只是老三,但他因诛杀韦后母女有功,被立为太子。

为着维护既得利益,太平公主当然是希望唐睿宗的皇位维持得越久越好;可是李旦一向恬淡自适,三天两头就要把皇位传给太子。

如果太子是个窝窝囊囊的人倒也罢了,偏偏李隆基英勇果敢。于是,太平公主多次在睿宗面前讲李隆基的坏话,希望废掉太子,结果唐睿宗却立李隆基监国。

太平公主眼见进谗不成,索性破釜沉舟,代表皇帝召见群臣,示意更换太子,遭到以宋璟为代表的正派大臣的抵制。尽管唐睿宗念着兄妹之情放过了她,李隆基却记在心里。

后来,李隆基登上皇位,矛盾已经白热化。

此时的唐玄宗,大权在握,便以太平公主妄图鸩杀皇上为由,收捕太平公主的党羽,然后命令王毛仲和高力士前往拘捕太平公主,并赐死在家,亲族也连坐被诛。

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都是武则天的亲信。武则天死后,两人曾携手合作,不久却为着一个男人而分道扬镳。她和李隆基合作杀了上官婉儿,然而李隆基有感于上官婉儿的才情,对她念念不忘;太平公主却不断地和李隆基矛盾激化,最后死于侄儿手中。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五百三十三章 瀛洲台中的章邯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而已,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高峰踩着虚空,慢慢向她俩走过去,仿佛凌波而行,微笑道:“你们好,我是敖鸾介绍来的。”

上官婉儿淡然一笑:“你跟敖鸾姐姐是什么关系?”

高峰笑道:“你们觉得,我和敖鸾会是什么关系?”

上官婉儿略一沉吟,缓缓道:“普通朋友?好朋友?知己?恋人 ?'…'夫妻?”

高峰笑吟吟的道:“都可以。”

太平公主不耐烦的道:“废话真多!我管你是谁,赶紧开打!”

便将身一晃,取出两把宝剑,驾御着清风,向高峰猛扑过来。

——定风珠……召唤!风平浪静!

高峰微微一笑,将定风珠祭在半空中,滴溜溜的旋转着。

原本被太平公主踩在脚下的青色风刃,立即停止移动,仿佛被固定在半空中一般。

太平公主冷哼一声,将两把宝剑全力掷出,以意念和灵力驱动,向高峰猛射而来。

——黄金甲……召唤!绝对防御!伤害反弹!

——扫霞衣……召唤!驱除一切状态!

高峰急忙穿上黄金甲,披上扫霞衣,抵挡着那两把宝剑的疯狂攻击。

——火枣……召唤!变身!三头六臂!

太平公主久攻不下,越发心焦,便取出一颗红色的枣子,含在嘴里。

顷刻之间,她的身体竟然多出两个脑袋,以及四条臂膀。

左边的脑袋,是青色的,可以喷吐锋利的风刃;右边的脑袋,是蓝色的,可以喷吐冰冷的晶柱;中间的脑袋,是原来的那个,没什么变化,不过可以喷吐烈火。

上面的两条臂膀,拿着两把宝剑;中间的两条臂膀,拿着两块金砖;下面的两条臂膀,拿着两条长鞭,既可绑人,又可横扫。

太平公主变成如此模样,怒喝一声,向高峰杀过来。

——乾坤尺……召唤!玲珑变!十八般武器!

上官婉儿苦笑着摇摇头,将一件尺状法宝祭在半空。

此宝叫乾坤尺,可以幻化为十八般武器,包括九长九短。

九长是指:枪、戟、棍、钺、叉、镗、钩、槊、环。¨ xuan shū wang¨

九短是指: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

当乾坤尺幻化为不同的兵器时,其功用也会不同。反正,上官婉儿可以用意念和灵力,随时改变乾坤尺的形状和功用。

——门门果实……开门!瞬间移动!疾风步!

高峰不敢大意,急忙将身一纵,突然出现在太平公主的身后。

太平公主猛然转身,挥动各种法宝,向高峰扑过来。

——阴阳镜……召唤!死亡之白光!

高峰先取出阴阳镜,将白色的那面对准太平公主,轻轻一晃。

太平公主闷哼一声,立即昏死过去。

——长虹索……召唤!捆绑!绝对禁锢!

高峰再取出长虹索,向上官婉儿套过去。

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华,熠熠生辉,迅速捆住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微笑道:“好吧,我们认输了。”

高峰笑着点点头:“得罪了。”

便将阴阳镜红色的那面,对准太平公主,轻轻一晃。

太平公主立即苏醒过来,怒喝一声,向高峰猛扑过去,却被上官婉儿拦住。

上官婉儿淡声道:“算了,我们不是他的对手。”

太平公主冷哼一声:“输得太窝囊了……我们还有绝招没使用呢!”

上官婉儿微笑道:“输就是输,赢就是赢,没必要太较真。”

太平公主沉吟片刻,长叹一声,缓缓道:“好吧,听你的。”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她俩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瀛洲台飞过去。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两女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秦朝的章邯。

他是秦末的著名将领,上将军。秦二世时任少府,为秦朝的军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

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章邯受命率骊山刑徒及奴产子,迎击陈胜起义军周文部,屡战屡胜,使秦廷得以苟延残喘。又陆续攻灭义军田臧等部于荥阳,逼陈胜遁走。

后攻杀反秦的武装首领魏咎、田儋、项梁,移师渡河攻赵。

巨鹿之战中,章邯被项羽击败;漳沔之战中,再次被项羽击败而投降,随项羽入关,封雍王。

楚汉战争中,章邯在汉王元年{前206}八月,与刘邦军屡战不利,退保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二年六月,城破自杀。据说,章邯惯使长大刀,在项羽出山以前,无人能在其马前走上三个回合。

至于当年章邯为什么要投奔楚国,据说是这样的: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的冬天,赵高做了丞相,朝政专权,谗害忠良。因为秦军的退却,二世派人责问章邯。章邯恐惧,派长史司马欣去请示。

司马欣到了咸阳,留在司马门三天,赵高不接见,有不信任之意。长史司马欣心里害怕,急忙逃回军中。他怕有人来追杀,不敢走回原路。赵高果然派人追赶他,没有追上。

司马欣到了军中,向章邯报告:“赵高居中用事,下面的人不可能有所作为。如今仗能打赢,赵高必定嫉妒我们的功劳;仗打不赢,免不了被处死。希望将军深思熟虑。”

陈余也送给章邯一封信说:“白起为秦将,向南攻拔鄢、郢,向北坑杀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数,而最后竟然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匈奴,开辟榆中几千里的地域,最终竟然斩于阳周。为什么呢?功劳太多,秦不能按功行封,因此罗织罪名,用国法杀死他们。

现在将军为秦将三年了,所损失的士卒以十万计,而诸侯军同时并起,越来越多。

那个赵高一向谄谀,为时己久,眼下形势危急,也怕二世杀他,所以打算用法杀死将军,借以推卸责任,另外派人替代将军,以此来摆脱祸患。

将军在外时日已久,朝廷中很多人与你有隔阂,有功也是被杀,无功也是被杀。

况且天要亡秦,无论是愚笨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