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一品农家妻 >

第6章

重生之一品农家妻-第6章

小说: 重生之一品农家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说韩禹这样的性格也不是没有好处,要是换了其他三个儿子这样为儿媳妇说话,杨氏心里指定是要不舒服的,觉得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换了在感情上不怎么开窍的韩禹,明显是差别对待。

刘氏倒还好,她现在一心就想着怎么巴结苏文月,在苏文月手里得好处,不去干活就不去干活,反正那细皮嫩肉的娇小姐就算去了能干得了多少?

王氏从韩老头开口,一直就臭着一张脸,听杨氏这么说脸色更臭了,苏文月没进门之前,妯娌几个里就数她娘家条件好,现在苏文月进了门,她就成了杂草一般的存在,大家都捧着那苏文月,不把她放在眼里。

☆、12。第12章 可疑红色

“老三媳妇你也别不高兴,觉得我这个做婆婆的不公平,话我放在这,你要是能有老四媳妇的本事,也不用下地干活,有句话说的好,有多大的本事干多大的事,眼红旁人是没用的。”杨氏也是觉得一直以来被王氏的甜言蜜语给哄骗了,想着就不舒服,借机敲打王氏。

“娘,我没有。”王氏这会子是真觉得委屈了

“行了,娘,你就别说我媳妇了,看她委屈的,不是要下地吗,咱们快走吧。”韩林这个人别的不行,对自个媳妇还是不错,见亲娘为难自个媳妇,连忙帮着解围。

杨氏见自己亲儿子这般偏帮着儿媳妇责怪她,心里就更加不舒服了,老三和老四不一样,老三向来是个没主见的,八成是被媳妇撺掇了,不然不会这么跟她说话,再想想老三媳妇嫁到韩家都有四五年了,到现在也没怀上个一儿半女,心里更是堵得慌。

不过杨氏虽然有些偏心,却不是个恶婆婆,心里不高兴也只是冷哼了一声,然后扛着锄头走了。

苏文月见家里人都下地里干活了,她也不闲着,把家里收拾了一遍,然后把宝福叫到了房间,先教宝福认识了他自己的名字和几个简单的字,让宝福自己在院子里拿着树枝在地上写写划划练着。

宝福现在连最基础的一些东西比如怎么握笔都不会,用她送的那套笔墨纸砚太浪费了,所以苏文月才想出了这个法子,而且要教宝福识字是她临时决定的,准备并不充分,苏文月想着过几日若是去了镇上给宝福买几本启蒙的书籍。

一家人都出去干活了,做饭的活计自然落到了苏文月身上,等到做好饭,苏文月正要打发宝福去喊人吃饭,韩老头他们就回来了,今天外边太阳大,一个个都晒得出了一身的汗。

下午韩禹却没有跟着大家伙去干活,而是背了把弓箭,把上山的家伙什都带上了,苏文月有些意外地看着韩禹:“你这是要上山吗?”

“明儿你回门,该准备的回门礼娘都准备好了,只是有几位嫂嫂在先头比着,回门礼不好比嫂嫂们的多太多,不然娘也不好做,我想着去山里看看能不能打点野物回来,到时候一并带去,嫂嫂们也就不好说什么,再说岳父不是喜欢吃野味吗,他见了肯定欢喜。”

苏文月心说女婿亲自打来孝敬的,老爹能不欢喜吗?当初她不知道老爹是看上了韩禹哪一点,非让自己嫁给韩禹,虽然面上的原因是因为她的爷爷和韩禹的爷爷给他们俩小时候定了亲,老爹为了准守约定才把她许配给韩禹。

可苏文月知道自己老爹不是那种迂腐之人,不会为了一个约定就牺牲自己闺女的终生幸福,现在看来老爹的眼光还是很准的,果然被老爹说准了,韩禹非池中之物,迟早会有一番成就的,老爹还说韩禹是个有担当的男人,人品靠得住。

苏文月想到韩禹将来的成就,要是从一开始苏家就和他处好关系,他以后会多照拂苏家几分的吧,毕竟韩禹虽然为人冷漠,却也是知恩图报之人,于是不动声色的为娘家人说好话:“那是自然了,我爹那么喜欢你,把我这个从小疼爱的女儿都比下去了,也不知道他是看上了你哪儿了?!”

苏文月说着红唇嘟起,还带些婴儿肥的脸颊微微鼓起,不满的看着韩禹,这话怎么听都带着一股子醋意,像是被抢着心爱之物的女孩儿。

韩禹看着自己媳妇这吃醋的小样子,不知怎的做出了和平日里不相符的做东,鬼使神差的伸出手在苏文月脑袋上抹了一把,揉了揉,感触到手中柔软的发丝,竟然挺喜欢这种感觉。

“大约岳父是觉得我这个女婿很有前途,所以才把宝贝女儿嫁给了我,你放心,我不会让岳父失望的。”韩禹半开玩笑的说道,能得到岳父的肯定他还是很高兴的,尤其这让小媳妇吃醋的感觉还不错。

苏文月却是看稀奇一样的看着韩禹的笑容,她上辈子虽然在韩家待了三年,可却几乎没见过韩禹的笑模样,看到永远都是那一章毫无表情的面孔,带着疏离和冷漠,白瞎了这一张俊气好看的脸蛋。

“你笑起来真好看,你就应该多笑笑的,不要成天板着点,一点都不可爱,难怪家里的孩子都怕你,有时候你生气起来连我都有些害怕了,更别说是孩子们,你要是多笑笑,保准会迷倒不少姑娘,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我相公长得这么俊。”

苏文月有些花痴的说道,经历了上辈子,她已经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新媳妇了,言语上也放开了,自个儿的相公苏文月夸起来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韩禹却是没有回答苏文月,脸上的笑容一下没了,又是平时那副模样,直接打了声招呼往山上去了,但是细看之下,耳垂上却带了一点可疑的红色。

韩禹觉得自己娶来的小媳妇果然是被岳父岳母养的太没心机,这样的话就这么大咧咧直白的说出了口,一点也不矜持,耳垂却越发的红了,脸上虽然愣愣的,眸子里却带着掩藏不住的笑意,这就是个闷骚又腹黑的男人。

苏文月趁着下午的功夫,整理起了自己的嫁妆,摆在屋里的几个红色大箱子份外的显眼,十里八乡的新娘子哪个有那么体面的嫁妆,不过对于苏家来说,这点嫁妆明面上看起来确实算不得什么,就连她两个庶姐的嫁妆看起来都要比她多。

苏文月虽然是苏家最宠爱的女儿,唯一的嫡女,却不是唯一的女儿,上面还有两个庶出的姐姐,苏母为了女儿自是精心打算的,哪里能让自己唯一的女儿让两个庶出的比了下去,在后宅经营了大半辈子,苏母明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尤其女儿嫁的还是个农夫,要是明面上的嫁妆太丰厚容易被人惦记上,两个庶女怕是心里也会不舒服,在背地里给女儿下绊子,

☆、13。第13章 有些好笑

要是女儿嫁的是个身世好的也没什么,偏偏女婿是个农夫,怎么护得住她的宝贝女儿!苏母安氏心里对苏老爷有怨,恨苏老爷为了遵守那什么破约定,一点也不顾自己女儿的幸福,把女儿嫁给这么个人,以后能有什么好日子过?还说最疼月娘,结果到最后那些上不得台面的庶女反倒一个比一个嫁得好,她想着心里就憋气。

不过不论如何,既然女儿要嫁过去,安氏还是将一切能为女儿做的都打点好,虽然苏文月嫁妆外面看起来只是几箱子东西,看着有些寒酸,有些人甚至猜测苏文月是不是在苏家不受宠,但其实这里面的门道多着呢。

外面看到的都是表象,两个庶女是风光大嫁,嫁妆一台接着一抬,其实箱子里装的都是一般普通的绫罗绸缎瓷器什么的,没什么特别值钱的。

而苏文月的这几箱子东西,看起来有些少,其实都是好东西,安氏几乎是把库里大半的好东西都倒腾进来了,比如市面上不怎么能买到的上等药材,积年的古董,布料也是选的最时兴好看的,还有几匹是上贡的料子,几套金银的首饰头面和玉器,安氏是特地托人去京城最好的银楼里打的,无一不是最精致好看的,虽然女儿现在这样的身份用不到,不过有备无患,就这样都快将几个大箱子塞满了。

为了不太起眼,安氏只好把其他的都折成了银票,本来想着给苏文月几千两银子压箱底,不过后来想想女儿不知事的性子,花钱也是大手大脚的,怕是没几下就把银子败光了,或者被人哄了去。

后来安氏和苏老爷商量了,最后只留了一千两银子给苏文月压箱底,其余的银子用来买了个庄子给苏文月,庄子离城里不远,以后若是苏文月两口子去了城里,管理起来也方便,苏老爷想着怕女儿不通庶务,对庄子上的事情也是一窍不通,怕女儿被下面的人给欺瞒了去,还把身边一个忠心的老仆拨到了庄子上,替苏文月管着庄子,这样不仅不用担心苏文月把庄子给败了,每年还能有一笔进项。

上辈子苏文月因为对父母怨恨,所以根本连自己的嫁妆都不愿去看,只是要用到了随手拿出来,还送了不少出去,将父母的一片心意便宜了别人,而且那时候的她真的被养的太天真,对金钱的概念不深,所以根本没意识到娘家给她的陪嫁有多丰厚,现在想来心里是既感动又愧疚。

傍晚韩禹回来的时候收获颇丰,不仅猎到了一头二十多斤的麂子,在山里设下的套子几天没去,还逮住了几只山鸡和野兔,收获颇丰,韩禹回程的路上想了想,只把山鸡和野兔带回了家,那头麂子在半山腰的时候放在了他一个好兄弟陈爽家里,打算明天出门的时候再过去拿,陈爽从小无父无母,又没有成婚一个人过活,嘴也紧,不用担心走漏风声。

韩禹也是不想为着自己媳妇回门的事闹的家里人不高兴,毕竟麂子这样的野物要是卖到镇上的酒楼里去少说也能挣上几两银子,大嫂和三嫂看到了肯定会眼红,他倒也不是很在意,韩禹是不想让杨氏心里不舒服,到时候难免会对他媳妇产生意见。

要说对于自己的亲娘,韩禹很了解,虽然现在看起来对自己媳妇很好,不过是因为几方面的原因,才相处了这么些时日,不可能把人家真正的当成自己的女儿看待,要是觉得自己儿子向着媳妇,娶了媳妇忘了家里,铁定不会再那么好说话了。

要说韩禹上辈子为什么能够从一个小小的农夫最后爬到一品权臣位置,虽然面上看起来冷漠严肃,心思其实非常缜密,善于揣测人心,这会子愿意为自己媳妇着想,处处都能安排妥当了,想起出门前小媳妇那些露骨的话,韩禹嘴角又勾了勾,随即又叹了一口气,有些丧气。

哎!媳妇儿也就是嘴巴上放得开一些,到底是个才出闺阁的新媳妇,在某些方面还是扭捏的紧,碰一碰都不行,他还得好好的教教,不然什么时候才能好好的吃上一顿肉?刚尝过肉滋味的男人也是伤不起!

韩禹回到家的时候,苏文月还在整理箱笼,对照着嫁妆单子将东西一样一样分门别类,现在需要用到的或者不需要的都分别放好,以前这些都是丫鬟帮着打理的,现在要靠她一个人慢慢整理,也不是个轻松活,索性今天下午李氏提前回来了,她不用做晚饭,可以专心的整理这些东西。

李氏提前回来是杨氏的意思,一来苏文月嫁过来之前她就答应了岳家不用苏文月做这些,再来家里不富裕,虽然不至于缺衣少食,日子也过得紧凑,不管油盐米面还是别的都要算计好了每天用的分量,这个小儿媳妇做饭好吃是好吃,可也太花费了,那一罐子油她算好了要用几天的,结果苏文月才做了两顿饭就已经用掉了大多半,那米面也少了不少,家里可经不起这么花用。

其实这还是苏文月想着韩家的境况节省以后的结果,杨氏也不好意思同苏文月直说,毕竟这小儿媳妇家境富裕,人家嫁过来许多东西都没讲究了,没道理连这一点点油和米面还不让人家用,所以杨氏想着以后还是让小儿媳妇少做饭,反正家里几个媳妇,小儿媳妇就教教孩子念书,绣绣花就好。

苏文月虽然上辈子是吃过许多苦,不过却从来没在这上边节省过,油盐米面这种最普通的东西,大户人家哪家缺少过,就算要为难苏文月,也没谁在这上头为难,是以苏文月压根没察觉到杨氏的想法。

倒是韩禹听说李氏特意回来做饭,再细想想就有些明白了,心下觉着有些好笑,不过他觉得这样也好,媳妇细皮嫩肉的是得好好养着,没得嫁给他几天就把人给养粗了,所以就算心里明白也没说破,就让媳妇以为是婆婆体贴她,这样的误会也挺好。

☆、14。第14章 还没开窍

韩禹本来就干了一上午农活,又去山里打了猎,身上一身的汗,到房里拿了衣服就要去冲洗,苏文月想了想,还是叫住了韩禹,从箱笼里拿出了一套崭新的衣服,从里到外都有,有些纠结的递给韩禹。

“喏,这衣服是按照你的尺寸做的,你拿去穿吧。”

韩禹接过苏文月手里的衣服,衣服不是用丝绸,而是用上等的棉布做的,想来苏家这样的人家不是舍不得用更好的布料,明显是考虑到了他平日里的情况,所以才选用上等的棉布,穿着既舒服,又不会太另类以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