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时空之门1619 >

第98章

时空之门1619-第98章

小说: 时空之门161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炮弹用钢的问题。复兴会就全都解决不了。

就单说这个炮弹用钢的问题吧。作为一个贫铜国,咱们国家很早以前就已经用钢材生产弹体了。特钢厂把专门用来生产炮弹的钢坯拉到兵工厂之后,兵工直接就使用各种机械设备,对这些钢材进行加工。经过重重工序之后,这些钢材被制成弹体。再拉到有害车间,开始装药,最后,在总装车间把弹体、弹头、制导部等炮弹部件装成炮弹。(涉及军事秘密不便详细)

我们不说那些必须使用大型冲压设备,专用数控设备,机械手臂等技术含量很高的加工机械的工序,就是最简单的车、冲、镗、钳等这些基本工序。不当上几年徒弟,实实在在的跟老师傅学过一段时间的现代工人,都不一定能干好这些活。

为什么国企八级工,退休工资六七千块钱。这都不是没有原因的。

不说对工人技术的要求,不说对设备的要求,就单说那个炮弹专用钢的问题。炮弹用合金钢,出于炮弹是纯消耗品的原因,在现代的市场价倒是不怎么贵。但问题是,王书辉主持建立的那个汉阳铁厂水平的小钢铁厂,有那个加工制造合金结构钢的能力么?!

别说是这种技术要求非常专业的特种钢了。就是普通的钢材,经过一年多的磨合,经过王书辉和复兴会工委会拼死拼活的对工人的教育培训,目前钢铁厂的成品率也刚超过百分之五十,达到百分之五十四。也就是说,复兴会钢铁厂炼出两炉钢水中,只有一炉能变成钢。

这也就是因为炼废的钢还能作为后面炼钢的材料用。不然的话,王书辉恐怕是要枪毙人了。

还有一个基本的问题是,即使钢铁厂能够炼出炮钢和炮弹钢,装药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二战时期,梯恩梯和黑索金**,早就已经在各工业国普及很长时间了。不管是什么炮弹,使用的装药,主要就是这两种。

目前,复兴会的火药厂倒是技术最为成熟,生产效率最高,成品率最高的单位。很多刚刚被复兴会吸纳来的,给复兴会下属单位职工解决婚姻问题的女性,经过简单培训,大部分都在火药厂工作。因为女性的心比较细,干活的时候又比较小心。在生产流程被细分的情况下,只针对一个工序的工作反复操作,这些女工干的得心应手。

但问题是,即使王书辉把整个复兴会受教育的人里,考试成绩最好,对数学知识和化学知识(最高也就是初中水平)学习水平最高的人,都集中在了工艺研究局,这个专门学习和研究钢铁、化工、机械方面的知识的部门。但是,目前工艺研究局的最高成果,也不过是正在按照书本知识,实验性的试制硝酸(为搞**做准备)。

复兴会现在能够机械化(手动机械)、批量化、工业化生产的火药产品,仍然是颗粒火药。虽然火药生产效率比较高,但是,因为子弹厂生产纸壳弹的效率提高的还不够快,所以,供应复兴军每天都要进行的实弹训练还都比较勉强呢。

所以说,按照目前复兴会的化工水平,就是生产出先进的火炮和炮弹来,也没有填装炮弹用的**。因为这样的原因,王书辉不得不把自己很多对这个时代来说,过于高大上的选择拿掉。

到了最后,因为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复兴会就连在清末民初时期最为流行的75毫米山炮都没办法配备(毕竟是一战时期的主战武器)。王书辉最后只能根据尽可能先进的原则。决定生产清末左宗棠最为推崇的那种后堂开花炮,即克虏伯六磅炮(查不到具体资料,但是我觉得很像普法战争中,普鲁士使用的那种56毫米克虏伯火炮)。

钢制炮身,铸铁炮弹。既然在1905年的时候,江南制造局就能生产克虏伯75毫米后装退管式山炮和炮弹了。没有道理比清末工业水平更先进的复兴会,造不出1870年普法战争时期的克虏伯56毫米野炮吧。

王书辉的效率还是很高的,他很快就通过时空门查找资料,咨询专家。在取得了全部图纸和相关的数据之后,他给现代社会的一些比较特殊的小加工厂(嘿嘿)下订单,造了五门克虏伯56毫米野炮,又通过时空门拉到复兴会。

兵工厂所有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就立刻围着这五门样品火炮,开始根据图纸和数据研究了起来。

根据王书辉的经验,在有数据,有图纸,有样品的情况下,仿制夏塞波步枪,工委会用了半年时间。同样是在有数据,有图纸,有样品的情况下,因为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工艺研究局,而且相关的技术人员已经学习和实践了一年多的时间,这一次仿制火炮的时间可能会更加短一些。

王书辉认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对于技术的要求水平还不是很高。前蒸汽机时代,基本上可以看成是一个纯粹的工匠时代。就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全铺开之后,在能够开始使用蒸汽机制造蒸汽机之前,手工工匠就能够凭借自己的手艺制造蒸汽机了。就王书辉知道的,中国在建国时期,很多工厂都普遍缺乏加工机械,不少工艺程序,还是依靠纯手工。

至少王书辉就知道,建国初期的时候,哈尔滨地区的造船厂就曾完全依靠手工打制的办法,制造出明轮船,也就是小火轮使用的船用蒸汽机的。

王书辉对于中国工匠的信心就来自于他的那些老工人邻居们,给他讲述的关于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创业阶段的那些传奇。

比如说,手工打制的汽车车体;比如说,手工加工的飞机机身;比如说,手工制造出来的蒸汽机;比如说,手工磨制出来的炮弹弹体。像那些某个八级工拿眼睛一看工件,就能报出精确到毫米数据的故事,还有那些某个九级工和大家打赌,连续制造十个工件,每个工件测量后都完全一致的故事,王书辉全都耳熟能详。

虽然对于他来说,听他们的这些传奇故事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心酸多于自豪。但是,他也是从这些故事上,建立了对中国人工业素质的坚定信心。

以王书辉家的这家兵工厂为例。建国初期的时候,全场三万多个职工,能够识字不到百人,其中还有很多都是那种只会写几十个字的。能有个高小学历的人,在那个时候的厂子里,就属于文化人了。当时兵工厂建立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立夜校和开展各种扫盲班。

1953年苏联老大哥到来的时候,发现工厂绝大多数工人都能看懂图纸,还感到相当的惊讶。而且那时候,工厂也已经自己培养出几百个绘图员了。

从1950年到1953年,仅仅是三年时间,一个总人数三万多人的工厂,靠着不到一百个“文化人”就做到了一半的工人基本的脱盲。看着不像真事儿吧。但是这事儿就是实实在在的事情。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见闻,王书辉才对在古代搞工业化有着很大的信心。他认为,他也能够小规模和低水平的复制这样的传奇。

不过,他也知道,想要加快工业化的发展,教育这一块必须跟上。而且他搞的教育,还必须是那种,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脱产教育和在职教育相结合的形式。

王书辉在读大学的时候,他的一位家乡长辈,在他的那所大学里任教的一位教授,就给他讲过建国初期,他到工厂里义务给夜校讲课的经历。

他说当时他还不是大学老师,仍旧是个中学老师。他的经验就是,在拼音普及前搞扫盲还是比较难的。工人们再怎么努力,在识字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困难。直到1958年汉语拼音正式普及之后,扫盲教育这一块的速度一下子就提起来了。原来要一年时间才能掌握的汉字,有了汉语拼音之后,半年就能掌握了。

王书辉很早就在复兴会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军事训练、文化教育、专业培训四项结合的制度。他严格的规定,无论是复兴会的会员,还是被复兴会雇佣、吸纳、接收过来的工作人员,都必须要接受这四项基本教育。

在在职教育方面,复兴会目前看展还是比较到位的。只是目前复兴会的正规教育体系还没有正式的建立起来。

建立全面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就是王书辉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第132章入学风波1

“……鄂匪与流贼绝然不同……。……流贼善用裹挟之法,鄂匪善用绑架之法……。臣于先皇时归乡读书闻,荆州百姓子弟,十之二三已为鄂匪劫持。……荆州百姓……,为此皆控于匪徒之手……。”

——公元1640年·杨嗣昌《鄂匪害甚于流贼疏》

七月末,屋外的长杆番麦(王书辉带过来的高产玉米)已经基本成熟了,再过几天就可以收割了。仔细的看着田地外围的番麦,看到每一个植株长得都像小树一样壮实,胡大成心里有种特别踏实满足的感觉。

胡家洼这个地方原本都是以种植水稻为主的。而且就是种植水稻的时候,自己家只有两亩地,主要还是佃田种的胡大成,实际上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全身心的关心着庄稼。

这还是在前年的时候,一队兵强马壮的年轻人闯进胡家洼之后,胡大成才因为家里人口多,人家给他按照他家七口人的数量,分了三十三亩地,补齐了三十五亩地的总数的。

没亲没故的,又是一群外乡的年轻后生,打进村子里就是杀人,然后又像开庙会似的,弄了个什么公审大会,把胡家湾这里的大户弄了个精光。胡大成作为一个五十二岁的“老年人”,第一反应是害怕。

就是在后来,工作组的那些年轻后生给他分了地,他心里也是害怕的要命。如果有人平白无故的给东西,任是谁心里都会感到不正常,更何况是给地,一给还是几十亩。

地是好东西,作为一个种田能手,胡大成做梦都想成为一个有着几十亩地的“大地主”。可是,这平白无故的给地,完全是一种匪夷所思不合常理的事情。分到地的胡大成心里没有一丁点儿的喜悦感。

一向小心谨慎的胡大成,一年来一边兢兢业业的种起了那三十多亩白给的地,一边又成天到晚的想着这地恐怕最终不会落到自己手里。

不过等到最后,除了在年末的时候,工作组按照胡大成上报的产量,真的只收走了三层的粮食之外,他一年来在三十多亩地里种出来的粮食,真的都归了他自己了。

认定了工作组的后生们是真没有什么坏心的胡大成,第一反应不是感到高兴,而是后悔的直拍大腿。

因为他知道,同村有几家出人当了那个什么民兵的人家,种的可是工作组发的长杆番麦。凡是种长杆番麦的人家,去年的收成都是亩产超过了一千大斤(复兴会规定的市斤)的。可胡大成却还像以前一样,种的是稻子。两季稻子的收成,还不如人家种一季长杆番麦的收成高呢。

村里的所有粮食,都是那个叫供销社的地方给收走的。供销社给的价钱很好,细心的胡大成打听过了,比县里粮商的给的价钱多二十多文呢。供销社收番麦的价钱和收稻子的价钱一样。就是这样,自己家的年收入就比种长杆番麦那几家低了一半还多。

看到紧挨着他家的,去年种了两季长杆番麦的胡老五家,买了几斤肉过年。眼红的胡大成心里骂了半宿。等看到年初的时候,胡老五家开始起新屋、盖大房时,胡大成在心里诅咒发誓,今年就是下跪磕头,也要买工作组的长杆番麦来种了。

胡大成没用下跪磕头,1621年春天,不仅他家买到了长杆番麦的种子,全村所有人家都可以买长杆番麦的种子了。反倒是去年种植长杆番麦的民兵家里,今年没种长杆番麦,倒拿着自家的好田,白白的种起番薯来了。

胡大成可没心思想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新的幺蛾子了。现在他全心想着工作组能够说话算话,今年收粮的价钱能和去年一样高。

实际上,去年胡大成的家庭收入就已经是他活了五十多年来,最高的一次了。1920年,胡大成家的三十五亩田种的都是稻子,早晚两季合起来亩产达到四石(将近现在的600斤)多一点。供销社收购稻子比市价高二十文钱,达到每石650文钱的价格。除去交给工作组三层粮食的公粮,胡大成把自家的粮食都卖给了供销社。

供销社支付的是复兴会制造的精美银元。胡大成家的稻子总共卖了整整六十三枚银元,是去年整个胡家洼村里除了民兵家庭以外,收入最高的人家。

所以,事实上,胡大成根本就没有羡慕和眼红别人家的必要。

胡大成虽然是个比较斤斤计较,心眼很小的老头子。但是他心里明镜儿似的。他也知道,自己去年能挣上整整六十三“两”银子,那是全托了复兴会的福了。一方面,是因为人家复兴会给他分了地,税收又低的惊人,只要了三层粮食;另一方面,是因为人家复兴会的供销社收购价格高,比市价整整高了二十文钱。

要是按照往年的佃租和国税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