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超级书院-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他坐到矮桌前拿出纸笔,开始给郑玄写起信来。
大概半个时辰后,小翠就帮糜贞将信件拿了过来。
谢信接过信封,用遁术来到了分别来到了琅邪和东海,出其不意的送到了郑氏学堂和糜家大宅之中。
送完信,谢信回到了客栈之中,出门告知糜贞信件已经寄出,同时告诉她自己一行人,会多留几天。
糜贞听闻,自然是感恩戴德多谢了一番。
三天后,糜家由糜贞的二哥糜芳率领一千家丁兵,亲自来到了费城之中,亲自确认了糜贞和曹灵平安无事之后,亲自拜谢了谢信。
而早些时候糜贞和谢信的约定,糜芳也拍着胸膛答应了下来,说谢信所需要的粮草,都可以按照黄巾之乱前的市场价半价购买!
在这个时期,因为黄巾之乱的关系,粮价提升的很厉害。比起黄巾之乱前,各地粮草的价格至少提升了三倍有余,局部地区更提升到了五六倍。
甚至因为各地粮商大量屯粮,所以使得那些地区粮食有价无市。普通的百姓,就算拿出去全部积蓄,也别指望可以买到一颗粮食。
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糜芳居然答应以那种便宜的价格出售粮食,搞得连谢信也不由得惊讶了起来。
不过转念一下就明白了,毕竟糜贞怎么说,都是他们兄弟最疼爱的妹妹嘛!
糜贞和曹灵最后,还是随着糜芳返回了家乡。
临别时,糜贞再次多谢谢信对她的帮助,并表示若有机会,希望谢信可以到东海糜家做客。
谢信自然表示有空就过去,只是想来要有空,是不太可能的了。
曹灵至始至终都没有说过什么,或者说当她每次看到谢信的时候,都会害羞的躲到糜贞的身后。
但是在临别的时候,她还是亲自走出了队伍,郑重的朝着谢信行了一礼。
谢信见状,回报给她一个亲切的微笑,搞得她立刻大脑当机。
眼看美女已经送回了家,谢信看着时间也差不多了,便是宣布继续启程。
而大家启程的时候,经过谢信授意弟子献药,由官府出面医治患者,费城的瘟疫总算是平复了。
费城百姓对官府感恩戴德,一时间乌纱差点不保的费城太守,如今是笑得合不拢嘴。私下送给谢信十个金元,意思一方面是感谢谢信,一方面则是封口的费用。
谢信本来不打算收,但考虑到费城太守的情况,也就笑眯眯的收了下来。
只是出了费城之后,一转手又分给了学生们。
说到底,那些草药,都是由他们这几天分散到各地,一点一点采集回来的。
随后又过了三天,比原定计划迟了两天半左右,但一行人总算来到了琅邪,来到了郑玄开设的郑氏学堂门前。
看到这个学堂,谢信不由得乐了。
郑玄本来是今年因为黄巾之乱,才会被放出来。但是在谢信出现在这个世界的情况下,他比历史早了许多被放出来,并且在谢信的感染下,在琅邪开设了一家学堂。
之后的岁月里,他每天要么继续钻研学问,完善他的‘郑学’;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了不少后来很有名气的学生出来。当然每年还有一段时间,他会亲自前来华夏学堂,充当一下客座讲师,开坛讲上三四天的课程。
大概是为学生付出了不少的心血,所以明明今年才58岁,看上去却已经有种垂垂老矣的感觉。每次看着他那单薄的样子,谢信就有种于心不忍的感觉。
然而他老人家和李膺一样,是自然之道的信奉者,所以死活不肯接受谢信赠送的丹药。就算偶尔收下了,也是留给学生或者家人,自己却是一颗都没有吃下去。
就那么一个顽固的,博学的老头子,大概是早早收到了谢信到达的消息,此刻正带着学生站在大门前,微笑着迎接谢信的到来。
“康成公,多日不见!”谢信下马,恭敬的行了一礼。
“呵呵,贤侄不必多礼!快快请进!”郑玄上前,示意谢信随他进入学堂。
“如此,小侄与这帮不肖的弟子,就叨扰叔父一段时间了!”谢信笑着说到。
第242章 合计并校升级满足
校际交流什么的,经过那么多年,学生们早已是非常熟悉。
根本不需要谢信如何去管,只需让两个学堂的学生互相认识一下,接下来的也就可以让他们自行处理了。
学生们都很珍惜这次交流的机会,因为这是互相印证,同时也是结交新朋友的大好机会。
“贤侄,多年不见,门下学子学识更胜从前了呢!”看着他们交流,郑玄欣慰的对谢信说到。
“叔父的弟子也不差啊!比如那边那三个”谢信笑了指了指。
“他们啊不是叔父自夸,他们三个乃是近十年难得一见杰出人才。就资质而言,远胜其他弟子!”被点出自己的得意门生,郑玄也有点得意起来。
“哦,不知道这三名得意门生,姓甚名谁?”谢信立刻来了兴致。
“左边那个,乃是清河东武城崔琰;文武兼备,虚心好学,在经文方面也有不小的成就。中间那个,乃是北海孙乾,经文武学方面略逊一筹,但却是难得的纵横家。右边那个乃是乐安郡盖县国渊,学识渊博,灵学活用,他日必成国器!”郑玄也不吝惜,指着三人为谢信介绍到。
“此三人中,貌似就国渊最得叔父看重呢。”谢信笑了笑。
“事实便是如此!”郑玄坦然承认了下来。
两人又是一番客套,茶水也喝了一壶,在添第二壶的时候,终于进入正题。
“贤侄,对此次黄巾之乱,有何看法?”郑玄突然问了句。
“一场声势浩大,死伤无数,又使得无数人发财的游戏。”陈诚不屑的说到。
“游戏啊这倒也算精辟”郑玄抿了口茶,表情有点黯然。
看着他的样子,谢信才反应过来,眼前这位貌似是大汉忠臣来着。别人用大汉来当游戏场,消耗的是大汉的国力和气运,他岂能不感到痛惜?
只是就算痛惜又能如何?这天下的权柄,本来就是掌握在世家的手中。
“贤侄,大汉将亡呼?”郑玄再次发问。
“现阶段还不会,因为大获全胜的世家们,需要一段时间,将吃到嘴巴里面的东西,好好消化消化。”谢信笑着回答到。
“那若是此刻陛下励精图治,大汉是否还有转机?”郑玄激动的问到。
“陛下一直都在努力,但他没有兵权,更难以撼动那根须错杂的世家。十几年下来,除了大汉竞赛还算可以为他赚得一点名气以外,其他的各项改革,反而落得个昏庸无能的下场。”谢信也是为那个皇帝叹了口气。
刘宏每每想到利国利民之策,立刻让大汉各州各郡去实行,只是政令出了首都就立刻变了样。下面的人不按政令去做事,反而假借执行政令行搜刮之事,结果在百姓看来,害他们生活更糟糕的,根本就是首都的那位爷。
这个每一个朝代都无可避免的事情,比如宋代王安石改革,出发点是好的,变法内容也是很不错的。
但下面的人却利用变法的政策,不断为自己捞好处,把变法搞成了祸害百姓之事。结果好好的变法,直接弄得民怨沸腾,最后只能终止大部分的变法。
说穿了,帝皇统御国家,但帝王却没办法确切的管理到一州一郡之地。那些地方,到头来还是掌握在官吏们的手中,他们和皇家没有半点血缘关系。
与其辛辛苦苦为皇家打工一辈子,还不如借机给自己捞点好处,如此在退休的时候,至少不必担心会饿死冷死。
或许很多官吏的出发点,只是为退休之后积攒一点退休金。但一旦开了那个阀门,贪欲就彻底关不上了。从小到大,胃口好的直接鲸吞天下。
对于他们而言,国家不是属于他们的,所以与其花费大量心血,去帮别人当管家,还不如趁着家主家境还算殷实,挪用点补贴一下自己家才是正道。
家国天下,四个字就涵盖了历代贪官出现的根源。
“大汉若亡,我等又何去何从?”郑玄意味深远的问到。
“大汉早已病入膏肓,若是不看好大汉的话,最好选一奇货,将其培养成我等心目中的理想之君;若是不希望大汉就此灭亡,则不如在皇族之中选定一个奇货,重现当年光武帝之举。”谢信叹了口气,直接将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
“贤侄的意思是,破而后立?!”郑玄眼睛一亮。
“是的,打破老旧模式的禁锢,让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如此才能将大汉拉出泥潭之中。”谢信坚定的说到。
“那依贤侄的眼光,众多皇族之中,又哪个更合适?”郑玄倒是不客气。
“一人可作为候选,另外两人还有待观察。”谢信毫不避忌的说到。
“何人也?”郑玄此刻真的很激动。
“汉景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涿郡涿县人刘备。此人颇有野心,也最像高祖皇帝,假以时日或许可以龙飞九天,前提是有这个机会。
至于其他二人,自然是陛下的两个皇子。若居于宫中,则没什么希望,若可以出任一州州牧,哪怕是一个郡守,假以时日或可成为中兴之帝。”谢信也不隐瞒。
“贤侄此言有理”郑玄细细回味谢信的话,最后也不由得点了点头。
随即他抬起头来,咬了咬牙对谢信说到:“贤侄,老夫有一事相求,不知道可否答应?”
“只要能够办到的,小侄岂敢有不应之理?”谢信据实回答到。
“老夫的郑氏学堂,想要和华夏学堂合并为一校,不知道贤侄可否应允?”郑玄饶有兴致的问到。
“叔父为何会有如此想法?”谢信却是真的被吓到了。
“老夫已经过了热血之年,如今只想好好钻研经文。然看着大汉日渐衰亡,身为大汉子民岂能安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夫已经看破了这世家的真相,对大汉的未来已经绝望。只想多培养些弟子,为百姓谋取点福祉便是了。
然而听了贤侄的一番话,心中又产生了一丝悸动。
老夫就想,若是我等合并为一个学堂,甚至扩建为一个书院,那么老夫专管教书育人,由贤侄去考虑着天下大事。如此一来,老夫可以专心教书育人,而这天下最后会落到谁的手里,心中也不会有太大的遗憾了。”郑玄郑重的说到。
谢信知道他的意思。
无非是心中对大汉还放心不下,但自己已经是有心无力。于是干脆挪担子,将那本来不属于他管的事情,交给谢信去头痛,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就是了。
进一步说,其实就是近年来他又要钻研经文,又要苦心培养学生,对于他这个五十几岁的老头而言,太辛苦了一点。
所以干脆两校合并,他安心当他的高级教授,有空就上来教教书,更多的时候却是研究自己想要研究的课题。至于那些乱七八糟的杂事,就丢给谢信好了。
郑玄有没有那么伟大,谢信不知道。他只知道一件事,就是郑玄完全就是打算将一个大包袱丢给他了。
不过
嘿嘿,书院任务刚好还有点让人头疼,如今刚好瞌睡碰到有人送枕头来了!
谢信面无表情,但心里确实已经乐开了花。
“若叔父真有此意,贤侄不无不从。只是叔父的门生,不知道是否愿意前往南阳”谢信试探着问到。
“这个没什么问题,愿意去的自然是最好的。那些不愿意去的,且该去哪里去哪里也罢。”郑玄在这方面,倒是爆发出了难得的威严。
“若是如此,且待交流结束,再宣布吧”谢信对于郑玄的安排,也没什么好反驳的。
毕竟学生是他的,要怎么安排是他的事情。
“也好,切让他们好好交流一番先吧。不过话说回来,贤侄学堂的那些导师学识果然渊博,每每前往交流,总是让人不想回来呢。”郑玄呵呵直笑。
这才是并校的真实原因吧!谢信不由得在心中吐槽道。
两人就并校的细节好好的商量起来,而门下弟子继续进行他们的交流。
从文武之道,到杂学百艺,转眼五天的时间就那么过去了。
郑玄当着大家的面前,宣布了两校合并的事情。同时也宣布,愿意跟去南阳的他感到欣慰,不愿去的也不勉强,最多算是提前毕业了。
让他意外的是,学生们一个都没有愿意提前毕业的,全部愿意跟着他前往南阳。显然,这几天的交流,已经让他们对南阳华夏学堂有了好奇。
郑玄也是一个雷厉风行之人,在确定并校之后,他就立刻组织学生开始搬家。而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