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曾国藩全书·曾国藩传 >

第10章

曾国藩全书·曾国藩传-第10章

小说: 曾国藩全书·曾国藩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堡垒在镇外防守。    
  从金牛镇到三河镇只有不到四十里地的距离,因此,李续宾、曾国华率队在短短时间内便赶到了三河镇外,经过几天的战斗,将太平军的九个堡垒全数攻破。正当三河镇眼看就要被湘军拿下时,局势却突然发生了变化,李秀成、陈玉成亲率十二万太平军赶到三河镇增援那里的太平军,将湘军团团包围。自半夜至第二天中午,仅用半天时间,太平军便在三河镇消灭了将近六千多湘军,连李续宾、曾国华也都身死沙场。    
  咸丰帝对曾国华之死给予极高的褒奖。然而,有意思的是,关于曾国华之死的说法不一,还有人认为曾国华并非死于三河之战中,而是于战后一个月趁着夜深偷偷回到了曾国藩那里。此事真是把曾国藩难倒了,因为咸丰帝已赐予“一门忠义”的匾额给曾家,对曾家给予了很高的褒奖,若此时咸丰帝知道曾国华尚在人世,那可就犯了欺君犯上的大罪了。因此曾国藩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向世人隐瞒曾国华还活着的事实,而把曾国华送去一所道观让他做了道士。    
  三河镇之败是湘军组建以来所遭到的最惨重的一次失败,靖港、九江之败虽然惨重,但还没有严重到在一场战争中死亡六千多名士兵。好在此次战役曾国藩只是遥控,并未到前线亲自指挥,否则,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第三部分:官场失意祁门遇险
  1。降临机遇    
  湘军自咸丰八年十月三河镇大败后,士气遭到了极大的挫伤。不得已之下,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在湖南把将近六千名湘勇召集到一起,前往支援曾国藩。或许是否极泰来,曾国荃居然带领湘军接连攻克了几座坚城,使曾国藩的内心也感到了一丝安慰。    
  其时石达开已率重兵离开天京,进军四川。咸丰帝怕石达开在四川成事,所以命令曾国藩带领湘军攻打石达开部。但曾国藩却把眼光盯在收复南京上,所以竟然没有听从咸丰帝的指令,终使咸丰帝将已经下达的命令又收回了。咸丰九年十月,曾国藩定下计划,准备兵分四路围攻南京,与此同时,清军江南大营因为遭到了太平军的强大攻势而全面溃败,两江总督何桂清败逃,江苏、浙江两省的军情非常危急。朝廷在盛怒之下,逮捕了何桂清,以致两江总督这一职位暂时没有人接替。当时,两江总督掌管着对太平军作战的最高指挥权,其大权有很多人都梦寐以求,因此,谁能当上两江总督,将意味着谁将掌握东南数省的命运。当时,曾国藩正第二次出山,带领着湘军对安庆进行围攻。对于何桂清的战败,曾国藩并没有非常地同情,因为自咸丰二年起,虽然各地团练是在朝廷的鼓励下兴办的,但绿营兵仍然是对付太平军的主力,团练只是起到补充和辅助的作用。江南大营的溃败,预示着团练成为对付太平军的主力。果然,在四月十九日,距江南大营溃败才刚刚过了几天,朝廷即下谕旨,命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    
  此谕旨对于曾国藩来说,毫无疑问是很大的惊喜,因为这意味着曾国藩在其后的用兵中,可以不受限制地对江南数省的军事力量进行调动,同时,攻克南京的辉煌战绩,也一定能够因为他亲自指挥而成为现实。因此,接到任命书后,曾国藩在五月三日给咸丰帝写了一份感激涕零的“谢恩折”。    
  2。贵人荐举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何桂清被逮捕后,两江总督一职的候选对象并非只有曾国藩一个人,至少像湖北巡抚胡林翼,还有薛焕等人,都在候选之列。    
  但是为什么最终获得此职的人却是曾国藩呢?在唐浩明的《曾国藩》这部书里,他这样写道,曾国藩之所以能署两江总督,完全是因为肃顺对他的举荐,咸丰帝原是准备让胡林翼署此任的,但他在此之前询问了肃顺的意见,肃顺推荐了曾国藩。肃顺还有意把此事写信告诉胡林翼,并且让他和曾国藩一同看了这封信,目的无非是为了结纳这两个汉人中的佼佼者,以便日后对他们加以利用。对此,曾国藩对肃顺充满了无限的感激。    
  他要给肃顺写一封极机密的信,然后派人把信专程送到北京。曾国藩拿出信纸,又慢慢地磨着墨。猛然,他记起了肃顺的信原本是给胡林翼的,心中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像这种机密大事,肃顺却要告诉胡林翼和自己呢?按理,这种事情是不能泄露的。“肃顺要讨好!”曾国藩心里说,于是心里冷静了下来。对于这个圣眷甚隆的协揆,曾国藩心里再明白不过了。肃顺精明干练,魄力宏大,对于汉人大力重用,瞧不起满蒙亲贵中的无能之人。为人骄横跋扈,独断专行。原来总是巴结恭王,后来仗着皇上的宠幸,对恭王也不理不睬。今日的肃顺,与历史上的权臣难道有区别吗?恭王以及在他身后的满蒙亲贵,在朝廷中势力很大,比起他们来,肃顺是没有什么势力的。皇上虽说年轻,但据说有痨病,一旦皇帝驾崩,肃顺哪里对付得了恭王的势力!他这样明目张胆地拉拢自己,安抚胡林翼,是否别有所图?想到这里,一丝恐惧笼罩了他的心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件事情如此重大,还是以谨慎为好。曾国藩停止磨墨,重新把纸收了回去。    
  曾国藩对此事的深思熟虑,显示了他熟谙官场之道。因为中国历史上的历朝历代,只要皇帝驾崩,天下政局必会有一番大的变化,而各级官吏能否保住原有的官位,也就不得而知了。当时虽然交通不发达,但对于咸丰帝身体不好之事他早有耳闻,所以他必须为将来打算。以后的事实证明曾国藩的这种从长计议的想法是再高明不过的,祺祥政变,肃顺被砍头,此事也没有牵连到曾国藩,他的位置依然稳固。
  第三部分:官场失意徽州失守
  处于丛山包围之中的祁门是安徽的一个县城,一条官道从县城穿过,东连休宁、徽州,南连江西景德镇,此外,此地也与浙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络。曾国藩接任两江总督后,对着地图仔细考查了安徽的地形,在思索良久之后,决定把总督衙门设在祁门。    
  然而,当曾国藩亲自来到祁门之后,却感到非常后悔,因为祁门除了那条通往景德镇和徽州的大道,另外只剩下一条小道通向边上的两个小镇,而城前的那条小河叫做大共水,河水极浅,将它作运输军需之用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旦太平军把大道封锁了,曾国藩将无法逃出包围。因此,当时曾国藩身边的诸多幕僚对他进驻祁门都大加阻止,一致劝他前往进退自如的东流驻扎。如曾国藩的得意弟子李鸿章就向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祁门地形如在釜底,殆兵家之所谓绝地,不如及早移军,庶几进退裕如。”但是,皇上已经知道了曾国藩驻扎祁门的事情,如果轻易改变,既有欺蒙之嫌,对于两江总督至高无上的威严也是一种损害,他才固执地决定不改变以前的想法。对于劝他的幕僚,他甚至有些恼怒:“诸君如胆怯,可各散去。”    
  曾国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一时之气,但又必须为祁门的安危做出精细的布署。他觉得,要保证祁门安全,关键是保卫好祁门东面的徽州,如果徽州不出事的话,太平军就根本没有办法通过官道到祁门来。这样决定后,他让他的儿女亲家李元度接下重任守卫徽州,为了此事他专门向咸丰帝上了一道《奏请李元度简放皖南道折》。    
  在朝廷批准这一奏折后,李元度便率他刚组建不久的几千名江勇前赴徽州。咸丰十年八月初七,李元度就徽州防务一事前往祁门和曾国藩一起商量,对此,曾国藩在八月十二日日记中记载如下:“与次青谈到任事宜。文人好为大言,毫无实用者,戒其勿近,与沅弟意略同。又戒待属员不可太谦,恐启宠而纳侮也。夜颇能成寐。”八月十四日李元度回徽州,放心不下的曾国藩又多次嘱咐他:“是日次青赴徽州,余与之约法五章:曰戒浮,谓不用文人之好大言者;曰戒过谦,谓次青好为逾恒之谦,启宠纳侮也;曰戒滥,谓银钱、保举且限制也;曰戒反复,谓次青好朝令夕改也;曰戒私,谓用人当为官择人,不为人择官也。”可见当时曾国藩把很大一部分希望都寄托到了李元度身上。    
  此时,太平军已向丛山关方向进军。徽州与丛山关距离非常近,李元度派两营人马到丛山关防卫太平军,丛山关于八月二十日被太平军攻陷,这个坏消息极其沉重地打击了曾国藩,因为丛山关一失,能否守住徽州城就成为关键。徽州城一旦守不住,那么祁门的安危就可想而知。因此,曾国藩好几天晚上都没睡好觉。第二天,曾国藩就立刻给李元度写信,告诉他应该如何守城。    
  当时,徽州城内的守卫人马有将近两万人,但其中有一万四千名都是绿营出身。这些绿营兵本来就不善于战斗,加上又有好几个月没有发饷,整天都在那里滋生事端。李元度接防后,看到已无法依靠绿营军,就把绿营兵搁置在一旁,把守卫城门的重任全部交给了平江勇,这无形中使绿营兵对平江勇及李元度更加仇恨。八月二十五日,太平军十余万人把徽州城围得严严实实,并趁夜色对徽州城发起猛攻。城内的平江勇因为刚刚成立,并没有很强的战斗力。而绿营兵此时不但不拼尽全力守城,有的反而趁此机会抢劫,甚至和平江勇打了起来。在十分混乱的情况下,李元度眼看无法守住徽州城,便只好带着一帮残兵败将逃离了徽州城。    
  曾国藩是在八月二十六日晚上二更才得知徽州已经被太平军攻陷了。此消息让他感到非常震惊,曾国藩又为此整个晚上都未成眠。     
  第三部分:官场失意祁门危机
  徽州被攻陷后,兵分三路的十几万太平军长驱直入,直扑祁门大营,祁门因此断了粮草,并且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当时只有两千多名守兵守卫祁门,另有一万多官兵都是打了败仗而退下来的,加上那些文职官员平日里擅于纸上谈兵,遇到事情时胆子却小得和老鼠一样,因此,整个祁门到处都是一片混乱景象。加上祁门原本就非常窄小,忽然间积聚了好几万人,日常用品自然是供不应求。当时,有许多文职官员已神不知鬼不觉地把所有家当都收拾好,随时准备逃命。曾国藩身边的幕僚也力劝他尽快从祁门撤退出去,但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一个两江总督又怎能从战场上逃走呢?因此,他心中对李元度徽州失守一事感到无比愤恨。却又实在没有别的办法,成了真正的瓮中之鳖。他在祁门被围时所写的一些家信和日记中就表明了这一点。如八月二十八日,也就是得知徽州之战失败以后第三日,他给曾国荃写信说:“日下所最怕者,贼从婺源窜乐平、景镇,断祁门之后路,蹂躏江省腹地也。希公来此,专为保祁门老营。因老营仅朱、唐三千人,内有千七百人未见过仗,故止须二三营。”他在九月初一日所写的信中又说:“其次,所虑者,败兵二万人拥塞祁门,满坑满谷,所在抢掠,油盐百物,皆无可买。”    
  当时祁门的形势已经处在危急时刻,因为祁门除了有城边的榉根岭和羊栈岭两座山岭可以赖以防卫之外,已经没有其它的屏障了。此两岭离县城极近,如果这两个地方被攻破,那么祁门也就守不住了。曾国藩在总督衙门,经常能够真真切切地听到从榉根岭和羊栈岭上传来的枪炮声。太平军的救援部队又把前来援救的各路部队完全挡在外围,因此曾国藩感到十分焦急。好在守卫榉根岭和羊栈岭的部队依靠所占据的地理优势拼死抵抗,所以太平军一时之间,还不能把这个地方攻下来。    
  到了十月份,祁门的形势更坏了,榉根岭和羊栈岭将要不保。曾国藩实在坐卧不安,便亲自跑到前线去督军作战。    
  然而,也许是曾国藩注定不该因此而丧命,正当曾国藩将所有的部下都打发走,准备太平军攻陷祁门的时,便以自杀谢天下之时,以鲍超、张运兰二人为首的湘军于二十日、二十一日大破太平军,把太平军从羊栈岭赶了出去。曾国藩能够在此起死回生,实在是出人意外。    
  第三部分:官场失意绝情报复
  李元度从徽州败走后,觉得没有脸面再去找曾国藩,因此,二十多天以来一直在浙赣边界徘徊,直到九月十七日才去祁门拜见曾国藩。但在与曾国藩谈到他之所以会在徽州一战失败的时候,曾国藩觉得李元度根本未从战斗中吸取教训,就决意向咸丰皇帝弹劾李元度。    
  朝廷在收到曾国藩的奏折后,咸丰皇帝于十月十一日就批了回谕,命令将李元度革除原有职务并对其进行审问。    
  关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